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霜至金城百草黄

原标题:霜至金城百草黄

今日,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这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古人便知雨露冻凝者皆由地

每年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这是隶属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介绍:秋时已,亦称秋(miao,树梢)秋,即将画上句号。秋日素秋,风日谢风,辰日霜辰,草日衰草,木日疏木。‘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水汽凝华为白色冰晶。

古人认为: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露是润泽,霜是杀伐,正所谓看以杀木,露以润草。霜,代表了上苍对待万物的态度由慈到严的转变。

《论衡》有云: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不从天降。

对于节气起源地区来说,‘霜降见霜花儿,立冬见冰碴儿’。宋英杰表示:虽然民间仍称霜降为‘下霜了’,但在汉代,人们便已知晓霜是‘其由地发,不从天降’的道理。因此,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遇物而凝。当近地面的温度低于0℃时,水汽凝结成晶莹的霜花或冰针。我们以‘凌霜做雪’形容性情的坚韧,以‘饱经风霜’形容岁月的磨砺。‘风刀霜剑’,霜被描述成一种锋利的冷兵器,成为‘杀’的代名词。

白霜很萌,黑霜很凶

谚语说:寒露百花湖,霜降百草枯。所谓霜杀百草。但真正杀百草的,其实不是霜,而是冻。

在大气中水汽凝华为霜的过程中,反倒会因凝结潜热释放而减缓气温的下降。宋英杰认为:因此,导致冻害的元凶,是与白霜伴生的零下低温。实际上,当水汽极度稀少的情况下,往往近地面温度虽然远低于0℃,并没有白霜,但作物也会遇冻害,被称为‘黑霜’。

白霜很萌,黑霜很凶。他说:白霜蒙受的是不‘白’之冤。当然,‘霜’不仅系百草,也杀百虫。说起霜降,便会想起《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有人觉得《西厢记》写到这儿最好画上句号,霜降之后的景物太凄凉。

寒物系于时,凋落者不怨

每种天气似也有人文属性,人们下意识地便会将某种天气与某种情感对号人座。电影或电视剧中,分离时往往是凄风冷雨,重逢时往往是丽日晴空,恐惧时往往是雷鸣电闪……剧情中的天气几乎成为人们情绪的一种代言。

古人说:人之在天下・暖然若阳春之自和,故润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天气也如花语一般,有着未约定却俗成的含义。宋英杰对霜降节气的解读十分生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物候,草木黄落,蛰虫俯,该飘零的飘零,该潜藏的潜藏。但霜色意浓,秋之,反倒是秋季最多彩的时期。

我们或许悲秋,但我们不是‘凋落者’,不知道它们是否无怨。他由衷地表示:它们应候而荣,顺时而凋,或许一切自当如是,便可了无怨念。一切,都只是时令之物象,‘物系于时也’。‘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无为而自成者也。’

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如果说节气之中,立春之春、立夏之夏、立秋之秋只是一种期货,那么霜降之霜显然是现货。霜降时,日照反而较寒露时增多了,这是因为降水减少、晴朗的天气增多,大气的通透性更好了。

从全国平均状况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宋英杰形象地描述了霜降的气候特征:股市中,有牛市、熊市,有人将那种上蹿下跳的行情称为‘猴市’。霜降时节一天之中的气温变化就具备这种‘猴市’的特征,仿佛一天之中就包含两三个季节。霜降时,冬的面积已达约547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秋、夏之和。秋还占据约374万平方公里,夏只剩下最后的约39万平方公里。在季节版图上,冬迅速崛起,即将成为‘超级大国’。

对于在北方林马厉兵的冷气团而言,霜降被列为属于秋季的节气,它的内心或许有着各种不服。他说:霜降时节在北方,要么是已先期入冬,要么是秋与冬在研究交接工作。在华南等地,却仍是悠悠长夏。

霜降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到立冬,往往是北方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段。而古人则将霜降物候描述为: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所谓‘祭’,只是人们的一种臆断。对此,宋英杰这样解读:肉食动物将自己的猎物摆放好,嘚瑟一下,在人们看来,仿佛具有了感恩上苍馈赠之祭礼的仪式感。例如,雨水时节的‘獺祭鱼’,处暑时节的‘鹰乃祭鸟’,霜降时节的‘豺乃祭兽’等。小暑时‘鹰始击’,鹰操练飞翔和捕捉的本事,然后处暑时‘鹰乃祭鸟’,白露时‘群鸟养羞’。古人猜测是因为‘于时二阴既起,鹰感阴气,乃有杀心,学习‘抟击之事’。因为有了危机感,所以老鹰变得更加凶猛,不是在捕食,就是在进行关于捕食的‘军事演习’。

他认为:鸟类对于气候似乎更有先见之明,未雨绸缪,应对时令和季节的变化,都留出了比较富余的提前量。而牙锋利、腿脚好的兽类在暮秋时节才开始筹集过冬的‘粮草’,或许是因为‘艺高兽胆大’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霜降之前的物候关键词往往是华、是秀(春华夏秀),霜降开始便是落、是俯、是冰、是冻。宋英杰感慨地说:霜降时,其气栗冽,其意萧条,是摧残,也是磨砺。有很多草木甚至无缘拥有这番经受寒霜的阅历。有些早早黄熟,有些匆匆枯萎。‘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有些花草因为芳香馥郁,没有长到霜降时就被人采走了,或被剪掉了。有些花草,似乎也是吃‘青春饭’的。

补冬不如补霜降

人们普遍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便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此时进补才能达到滋养脾肺的效果。而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则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每逢霜降时节,也正值柿子成熟之时,因此霜降时节吃柿子也是一种熟知的食俗,不仅能增强人的免疫力,而且还能补筋骨。吃不完的再做成柿子饼,色泽金黄,柿面粘甜,极美味。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此时也是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因此,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兰州日报,版权归属原作者】编辑:何玉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5124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