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跟着诗词游郑州
跟着诗词游郑州
每一首诗,都有心事,或关于人,或关于城;每一座城,都有故事,看不尽,醉不醒,这恋恋风尘。让我们跟着古典诗词,一起深入了解一首首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正如陈寅恪所说: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
大河之南,洛阳、郑州、开封一字排列,光芒耀眼,生机勃勃。今天我们要去的是郑州。
宿郑州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王维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因崇奉佛教,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大约六七岁时迁家至河南洛阳和嵩山,在此居住长达二十多年。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河南是王维的第二故乡。
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赴济州(今山东济宁)途中,路过郑州时写下《宿郑州》。王维一路东行,经东都洛阳,到了武牢(今虎牢关)。王维在这里住下,写了《宿郑州》。
王维夜宿的是武牢,而不是州治的所在地管城,他的诗为什么不起名《宿武牢》,而是起名《宿郑州》呢?
据《旧唐书·地理志》:郑州,隋荥阳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郑州于武牢,领汜水、荥阳、荥泽、成皋、密五县。
其年,又于管城县置管州,领管城、须水、圃田、清池四县。贞观元年,废管州及须水、清池二县,以废管州之阳武、新郑四县属郑州。
七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武牢属郑州管辖,且是老郑州的州治所在地,故而也可称宿郑州。
不说武牢,而说郑州,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由于知名度方面的原因,郑州高于武牢而已。
首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王维将郑州郊外的田野,写得清新淡远,如诗如画。
他乡绝俦(chóu)侣,孤客亲僮仆,异乡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的旅客只好和僮仆亲睦。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主人东皋(gāo)上,时稼绕茅屋,主人家住水边向阳高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昨晚却还住在金谷,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此去欲何言,穷边徇(xùn)微禄,这一去还能说些什么呢?到荒僻的边远地区挣份薄禄,而已。
王维的心目中,更关注沿途的风景、以及自己的情绪,他在跟自己讲和,接受自己穷边徇微禄的平庸生活。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自己喜欢的当下——宿郑州而努力地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
王维用平静的语气,描写了1300年前的郑州风景。
现在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郑州。绿城,商都,二七纪念塔,烩面,少林寺,林荫路,常香玉,邓亚萍……郑州不是一个小资的城市,但没人能否认它的大气、兼容包并和舒适惬意。一碗烩面,三五好友,一把烤串,几扎啤酒,听听豫剧,这样的生活还在继续。
豫菜是郑州颇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如鲤鱼焙面、桶子鸡、套四宝是当地的豫菜代表。郑州比较著名的豫菜酒楼有河南食府和豫顺楼饭庄等名店。
郑州人以面食为主,有蒸馒头、摊煎饼、油炸的菜角,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郑州市的大街小巷。老字号合记的羊肉烩面独领风骚,然后是萧记三鲜烩面异军突起,并快速发展,二十年间成为郑州市餐饮的城市名片。
郑州当地可以吃到很多河南特色美食,河南烩面、羊肉汤、葛记焖饼等都是你不容错过的美食。
另外,郑州本地还有伊府面、邵鲜饺子、莲蓬鱼、扒广肚、郑州烧牛肉、炸八块等当地特色名菜。
郑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中牟大蒜、开封西瓜、黄河鲤鱼等粮食作物和苹果、梨、红枣、柿饼、葡萄、杏等农副土特产品。
现在的郑州人,更愿意到省艺术中心看场演出,驱车半个小时打场高尔夫,带着爱人去酒窖品自己珍藏的红酒。
郑州的生活节奏是绵长悠然,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快速发展。郑西高铁使郑州进入350+的飚速时代;地铁一号线使东西两区紧密相连。
也许每一个初到郑州的外乡人都会疑问——道路上怎么有这么多车?城市中怎么有如此多人?烩面那么大碗怎么吃完?但当你真正来到这里,融入其中,便会发现这正体现出了郑州的繁荣、凝聚力与质朴。
(原题为《跟着诗词游河南——郑州》来源 河南诗词大赛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5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