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花枫叶图(局部) 明·陆逵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敦煌写本《霜降九月中》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再过十五天就是立冬。深秋月夜,天高云淡,露水成霜。密林深处,豺狼开始捕捉准备过冬的食物,高空之上,鸿雁南飞却心怀故乡。此时百花凋零,草木枯黄,唯有菊花绽放,装点着一片肃杀的秋景,让人心生诸般闲愁,难以遣怀,唯有身前一罇酒,消得百秋亡,将百年的惆怅去除殆尽。
霜降三候中,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这首诗写到了前两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
豺乃祭兽,即豺狼捕猎过冬。深秋季节不光豺狼要捕猎,人类也贴起了秋膘。

莲实三鼠图 元·钱选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苏轼《梨》
霜降后,梨子都熟了,缀得枝头要断了似的。因为是秋季结果,所以不曾见它在夏季解暑,又因它果实脆爽,竟像是吃冰雪一样。长见助春冰,有版本写作助冬冰。
这首诗写于苏东坡到凤翔府任签判期间,应在嘉祐六年(1061)冬之后。当时其官署附近种了不少植物,苏轼为它们写了一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秋梨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是霜降时食用的佳果。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白居易《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白居易与刘梦得是多年好友,经常在诗中诉说对对方的想念。在这首诗中,他写道:月光如水,洒澈庭院。一天比一天凉了,但还没有到寒冷的地步。野菊花绽放着,上面一层圆圆的小露珠,风过后,有生病的梨子掉落。这个时候,我们虽然互相想念,但到底是老了,也就没有见面相访。这里的病梨,既是客观存在的暮秋之景,也是比拟自己的衰年之景。
除了梨子外,在霜降时节,我们还能吃到低丛柚子黄的柚子,溪寺黄橙熟的橙子,枣熟从人打的枣子,这些果实都意味着秋天的丰收。同时,田深狡兔肥,霜降鲈鱼美(苏辙《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王冕《舟中杂纪》),大自然慷慨地赠与人类肥腴的水产和野味。
在霜降时节,古人们还会被热闹的车水捕鱼的大场面所吸引。这要从霜降带来的一个显著的自然变化说起。
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黄庭坚《谪居黔南》
黄庭坚喜欢用前人诗句,前三句袭用的是白居易的《岁晚》,几乎一模一样。霜降水反壑,霜降后,水都流返大壑,塘子里的水位降得很低,风也将树叶吹还给大山。岁月不居,昆虫也都藏匿起来要冬眠了(这正是霜降三候的最后一候蛰虫咸俯)。
水从哪儿来?又往哪儿去?古人也都想过这个问题。上古民谣说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水要归往壑里去。对人们来说,霜降后水位的降低,岂不是车水捕鱼的好时候?
宋代诗人孙岩写过一首《观渔行》,描述了古人在霜降时的捕鱼场景:
霜降平湖鉴群象,中有黄鱼几一丈。
渔师早已中豪家,今旦连舟布新网。
东西南北三重围,围形渐缩如小池。

烟波渔乐图(局部)元·唐棣 (传)
水位降低,湖中接近一丈的大鱼很容易便被发现了。捕鱼的人在水塘里设下重重渔网,层层向前围堵,将鱼都网在了一小块地方。而鱼呢?也在拼死挣扎,其处境像是即将被诸葛亮捉住的孟获,又或是像快要被曹操活捉的吕布,苟延残喘。捉到后,只见——
日斜创甚上平沙,两岸居人如堵立。渺渺腥风吹水云,卖鱼沽酒赛湖神,醉来预唱江南春。
不管是捕鱼的还是看客,在秋风里都觉得无比自在,快活极了。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
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
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
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陆游《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
庆元四年(1198年)秋,73岁的陆游正在老家山阴。他感觉那一年气候和节气正对得上。霜降的时候下了霜,重阳的时候也开了菊花。家家户户都有余粮。麦地里秋风萧萧,鱼塘里也是车声碌碌,都在车水捕鱼。老年陆游也与人同乐,这样的好时节,醉卧路旁他都觉得很开心。
哪儿来那么多的闲人与他同乐呢?因为霜降百工休。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欧阳修《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节选)
霜降后,室外工作几乎都停止了,人们开始准备猫冬,把门缝都用泥涂上,屋里生起了火炉。既然什么都干不了,几年才能见到一次的车水捕鱼的活动,又岂能不去凑个热闹?
秋收,冬藏。霜降之后,最后一枚硕果也终将被纳入囊中。在向冬天进发的短暂时间里,人们渐渐放慢匆忙行进的脚步,放一放空,远望几丛如红荷绽放的江上丹枫,围观一场如荒野群猎般的车水捕鱼,在江风和鱼腥中,去分享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像品尝秋梨一样去品尝这难得的闲适滋味。
校对 陶善工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5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