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热爱祖国名篇佳句-节日文案-文案
【第1句】: 关于端午节的爱国美文
(1):同学们,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母亲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它是神圣的。香港就是我们祖国的一块神圣领土。不幸的是150年前它被英帝国主义侵占了,所幸的是1997年7月1日它又将回归祖国。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日子啊!
150年以前,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香港这个东方之珠被英帝国主义霸占了。从此,这个美丽的地方就遭到外国强盗的铁蹄践踏,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为了收复失地,中华好儿女同英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香港海员罢工,省港大罢工,这一次又一次的工人运动谱写出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全国解放以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经过40多年的努力,终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随着国力的强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收复失地的梦想也终于变成了现实。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在收复香港的过程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当1997年7月1日的钟声敲响的时候,香港这块位于我国珠江口东侧的神圣领土上,将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啊!到那时,一定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高高飘扬;到那时,祖国各地一定是欢声雷动、锣鼓喧天。“香港回来了!”祖国母亲终于发出了令人激动万分的感慨。
香港回归祖国,雪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结束了香港和祖国相分离的历史,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时刻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鼓舞着所有的炎黄子孙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
同学们,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里,我们要做到:特别爱学习,特别守纪律,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志气,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迎接这一时刻吧!
(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
【第2句】: 端午爱国诗句有哪些加理解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第3句】: 有关端午节的爱国诗文
诗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今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五月五日
(北宋)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第4句】: 关于端午节的爱国诗词*1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第5句】: 端午爱国诗及鉴解
《端午即事》原文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即事》鉴赏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端午即事》作者简介
文天祥(12【第36句】:【第6句】:6-12【第83句】:【第1句】: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未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第6句】: 抒发爱国情怀的名篇佳句
【第1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第2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第3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第4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第5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6句】: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第7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第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第1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1句】: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爱国诗句_爱国诗句2 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吉鸿昌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顾炎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1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第2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第3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第4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第5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6句】: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第7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第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第1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1句】: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第13句】: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第14句】: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第15句】: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第16句】: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第17句】: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第1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1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第2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第3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第4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第5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6句】: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第7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第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第1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1句】: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第13句】: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第14句】: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第15句】: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第16句】: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第17句】: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第1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7句】: 关于端午节的名人名作 八分钟之内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希望能帮到你!
【第8句】: 急求现代端午节爱国诗歌
《龙舟划过》
龙舟划过
溅起的水花和着
鼓手的吆喝
龙舟在水手们划动的浆中
迅速划过
龙舟划过
汨罗江下,诗人的心
亦如这滔滔江水
述说着那不朽的离骚
龙舟划过
屈原长叹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龙舟中,鼓手
敲响锣鼓
历史伴着这龙舟一起前行
今昔,我们的祖国定不会
再让屈原那样的仁人志士
空有满腔抱负
龙舟划过
在岸上的欢呼声中驶向了对岸
(写得不好还请指教,但绝对是原创)
【第9句】: 抒发爱国情怀的名篇佳句
【第1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第2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第3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第4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第5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第6句】: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第7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第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第1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1句】: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爱国诗句_爱国诗句2 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吉鸿昌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顾炎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1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第2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第3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第4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第5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第6句】: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第7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第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第1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1句】: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第13句】: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第14句】: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第15句】: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第16句】: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第17句】: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第1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1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第2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第3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第4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第5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第6句】: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第7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第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第1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1句】: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第13句】: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第14句】: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第15句】: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第16句】: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第17句】: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第1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9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