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端午节的习俗好句-节日文案-文案

说到曲江流饮,这几天也不知怎么了,老是和古长安打交道,前两天接到一个在校中学生的文章,写的是家乡的河,里面提到过去的八水绕长安,还有灞柳风雪、草堂烟雾,我们知道这两个也是长安八景里面的。在一个最近炒的沸沸洋洋的西安好多公园都要撤围墙免费开放,还有门票颇高的大唐芙蓉园也要免费就可以游园(当然是几年后的事),公园方便于民不再是空话,好事呀,生活在古长安,这下可以不需要门票就可以游览曾经的大唐或者仿古的大唐景物了。加上昨天夜里整理图片,前几年一组参加曲江流饮的片片跃入眼前,我们知道,曲江流饮也属于长安八景。于是,今夜不得不说说长安八景里面的“曲江流饮”。

曲江流饮应该说是一个地名,也是一项活动,地名是指曲江池,它位于古长安今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确切的说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过去的曲江池常年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今天也基本恢复过去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当时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因此就有了“曲江流饮”这项活动。

我记得前些年去碑林博物馆还见到一块碑刻,上面就有长安八景“华岳仙掌”“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曲江流饮”“太白积雪”“咸阳古渡”“雁塔晨钟”。

今天我们不把别的说,只说一说“曲江流饮”和我曾经参加的现代 “曲江流饮” 活动。先也来摆弄一下诗文,据资料记载,长安八景也是关中八景,所提之人为常谈老生,关于曲江流饮,他曾有诗曰:“碧水盈池万丈深,轻摇折扇卧听琴。胡姬把盏蛮腰细,士子吟哦笔墨沉。金鲤化龙凭好句,魁星点斗掷黄金。君王赐酒一杯醉,斜荡小舟入柳荫。”

话说前些年一个周日的中午,接到华商网组织拍客到位于大雁塔南的大唐芙蓉园内参加端午节前的“曲江流饮” 活动,我还纳闷,翻阅史书资料,一般“曲江流饮”活动都是在三月三,有诗为证:“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意思是说每到春秋两分及重要节日,城里的皇室贵族、达官显贵都会携家眷来此游赏,樽壶酒浆,笙歌画船,宴乐于曲江水上。优美的环境、丰富的人文气息或许给了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环境和氛围。最后一想,端午节也是节日呀,虽然今天没有文人墨客在这里作诗吟诗,但为了纪念和不忘记这项活动,不管哪天在这里举行都可以的呀。

于是,下午早早的就来到大唐芙蓉园的西门,一打听又听岔了,是在南门,好在我来得早,于是,在西门拍一拍几位现代的唐装美女就向南门行去。

对于大唐芙蓉园我还是比较熟悉的,虽然门票贵,但我去欣赏过几次都是免费的,要么是陪同外地客人去的,要么是活动。所以我轻车熟路,不一会就来到公园南门,这里邀请来的拍客已经到位了,好在我没有迟到,熟悉的不熟悉的都一一打招呼。适逢这里百戏楼有杂技演练,拍了几张就在组织方引领下来到芙蓉园内的曲江流饮活动之地。

还不说,过去几次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大唐芙蓉园西门里的这些曲曲弯弯的水道是干什么的,到这里参加活动后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曲江流饮活动而建造的——这些弯曲水道是放喝酒的盘子,让其在里流动,有活动时,流到谁的边上谁就喝酒作诗。

来到曲江流饮弯曲水道边,这里已经有好多穿唐装的少女及妇女儿童,还有扮演唐朝文人墨客和司仪的宾客。还别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这句话真不假,现代人穿起唐装来还真的像唐朝人——没见过,但现代的建筑因为是仿造当时的建筑而建,此时此景,还真有一种穿越大唐的感觉。

也不知多过去的文人曲江流饮活动是不是也需要这些程序,开会、行礼、膜拜等,我想那时候的人都是随心所欲,即兴的多。不过这些大多数都是游客扮演的文人墨客,临时组合,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经过一番演练后,曲江流饮活动正式开始。尽管盘水弯道很大,但邀请来的这些妇女儿童和男宾都很认真,或许是端午节边上,老妇拿着艾叶,有的端着盘子,给年轻的用艾叶扫头或者扫身,我想或许是长辈给晚辈清扫不干净之物吧。然后男女嘉宾就分别跪于弯曲盘道两边,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按照古人“曲水流觞”的习俗,酒杯流至谁前谁就要执杯畅饮,并当场作诗,由这些司仪或者对诗之人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而“曲江流饮”正是“文坛聚会”很风雅的一种行乐方式。话说这些演考取进士的,等到托盘酒尊到了面前,仿佛他们就是一千多年前的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岁岁人人来不得 ,曲江烟水杏园花”,朗朗上口,颇有一种味道。

不知不觉,进士们也“酒足饭饱”,诗韵曲江,上演了一曲现代的曲江流饮诗篇,我们这些拍客也过了一把赢,既知晓了曲江流饮的典故,也过了一把文人的瘾。

带着曲江流饮的故事,带着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美好,我想,我们的西安如今再现八水绕长安,或许已经不是八水,也不是八景,如今的古城到处是风景,可以说古城到处都是美好。希望粉们有时间到处走走,开开眼界,特别是让孩子也开开眼界,给身边的人正能量,让我们的视觉放眼未来,放眼世界。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感谢华商网组织的这个有故事内涵的活动,感谢芙蓉园又让我参加了一次不需要门票的活动,感谢演出人员和摄友)

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是一盏绵长甘冽的雄黄酒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再现了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祈福平安的风俗图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因为中国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而广为人知。清代诗人李静山诗赋市井人家的端午生活:“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古代科技文明水平和医学知识有限,门上挂桑椹,菖蒲,插艾,与饮雄黄酒的风俗,已传习至清代,都是为了杀菌驱毒、祈福迎祥,反应了古人防病健身的一种节令健康追求。而高悬黄纸帖,则是巫术活动,用于辟邪。诗的最后两句可谓诙谐幽默,李静山在诗中感叹,你把驱邪的灵符高悬于门外,账主子恐怕就不敢上门来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节各地有什么不同的习俗

谢友!

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又称五月节、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为了纪念五月初五这天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

在端午节这天各地都会吃粽子,有的地方会有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插菖蒲,浙江地区会吃五黄: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鳝、喝雄黄酒。

我们淮南地区,每到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吃糖糕,大门两边会插艾草,老人会给孩子挂鸭蛋,(用彩线编成一个小网,把煮好的咸鸭蛋装在里面,挂在小孩的脖子上,)挂香包,(就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绸布里面装上香草艾叶)缝成各种形状的香包,上面还绣着各种图案,有福字、和吉祥如意的字样,还有十二属相的图案等。有挂在孩子脖子上的,有装在孩子衣兜里的,也有人把香包挂在自己的家中,少女们会把五彩丝线系在手腕上。穿端午衣,老年人会提前为孩子们缝制端午衣,端午衣大多是红色棉布做的,因为天气渐渐热起来,多是短褂短裤,上面绣着虎头的图案。穿虎头鞋,老年人还会为孩子们做虎头鞋,虎头鞋也是红布做的,上面绣着虎头的图案。

听说这样可以驱邪去毒,百姓这天祈求平安吉祥,健康幸福。端午节是古老的节日,唐朝以前就有,一代一代的流传到现在。唐朝就有记载,选几首唐诗共同欣赏: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

唐·殷尧潘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眠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节快到了,提前祝愿头条里的师友们节日快乐!吉祥如意!

喜欢我文章的师友们,请关注我,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端午节你家乡的习俗有哪些

在我们这里,端午节的粽子是不能少的,有白米粽,豆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包肉粽。还有就是,端午节要吃鸭肉,如果是走亲戚送礼的话,是不能少的,还得是拎着活的鸭子,到家以后现杀现煮。也有的包些米饺吃。其实吃什么都太重要,重要的是回到家里,一大家人一起热热闹闹,欢聚一堂。

农村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应该都不太一样吧,其他地方我不太清楚,我们老家这边习俗是这样的:

【第1句】:端午节这天早上要给家里人额头和耳朵后边摸雄黄,意思是可以免受虫蛇伤害;

【第2句】:端午节这天要给家里小孩子带五色线做成的香囊或者盘脚娃娃,五色线一般系在手腕或者脚腕,寓意辟邪保平安;另外五色线要一直戴着,直到农历六月初六,六月初六这天要把五色线剪短取下放在流水道或者小河里,据说能后带来好运,还有种说法,听老家年长的老年人说六月初六这天把取下的五色线放在流水道里,这条五色线会慢慢变成一条蛇,我也只是听老人说过,我也没见到过

3,然后就是端午节这天要喝雄黄酒、吃糖蒜、咸鸭蛋和粽子,寓意驱邪能够避毒虫侵害

端午节各地有什么习俗

谢邀,感谢提问者。

首先,中华儿女都缅怀下我们的屈原圣人。如果没有屈原,就不会有端午节这天假。顺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这天,惟你平安。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认识了解下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单来说,屈原是个天才和圣人,诗歌文学都是他的副业,他的最大报复是想和韩非子一般,辅佐君主打造一个统一华夏帝国。

屈原说,我血统高贵,我名字高贵,我长的美,我一生下来就是个天才,我的思想也是天下最美的,可是楚王那个丑八怪癞蛤蟆不懂我,作为一个有精神洁癖和文化洁癖的人,跟楚王这个文盲癞蛤蟆周旋的没玩没了,跟一群脏兮兮的奸佞争来斗去,全是精神污染啊,恶心得我还不如死了算了,罢罢罢,于是便投河自尽。

简单了解和认识完屈原,回到问题,端午节各地有什么不同的风俗呢?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端午节的风俗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采艾草、戴香包、喝黄酒等节日活动。

中国的节日,发现规律没有?一月 【第1句】:三月 【第3句】:五月 【第5句】:七月 【第7句】:九月九,都是阳数。 中秋节是女人过的节日,因为它不是阳数。月亮最大,至阴之日。男人不过。女人才过中秋,女人才赏月。 看,中国人多有文化。只要了解的,都会迷上中国文化。

原创不易,谢谢支持。

端午时节话习俗

我的家乡把过端午节叫做过当午,习俗有:烙韭菜盒子、烙油饼、包粽子,煮艾叶蛋等吃食;给自家的小孩子胸前,后背挂着手工制作成的五颜六色的,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大莲花为首的各种花卉模型等等的香包;大门外,房檐上都插着杨柳枝,还有艾草……有真正的当午味道。

兰州人端午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端午节——插柳、吃甜醅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而且还是一个祛邪除病、祈福佑安的卫生节,节俗中体现着讲卫生、求健康的主题。端午插杨柳是兰州人独特的民俗。过去兰州市郊区的西固、红古、永登等区县的广大农村,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家门和房檐上插上杨柳以纪念和庆祝。

有一首兰州地区流行的民歌中唱道:“五月里来五端阳,杨柳插在房檐上,雄黄酒儿你就闹端阳呀,闹端阳呀……”唱得就是兰州人端午插杨柳的节景。五月端午插杨柳的习俗,可谓是源远流长。至今在兰州市郊区广大农村盛兴不已。那些依依杨柳,不仅是兰州地区别具一格的景观,而且也很好地营造出一个端午节庆的人文内涵。

端午节,兰州人要新衣服、戴荷包,拴上花花绳儿过去,过端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除尘洒水,农历五月初四傍晚时分,人们卫生打扫完毕,就将选来的杨柳梢儿插在大门和房檐上。插上了杨柳,孩子们就开始穿新衣服、戴荷包,拴上花花绳儿。既有装饰和避邪的作用,同时又庆祝了端午节。端午节,兰州人最应景的小吃甜醅子再者说,老兰州人的端午食俗,亦和江南有别。过去兰州及市郊广大农村,端午节很少有人自家包粽子。因为兰州地处内陆,既不产糯米,也不产棕叶。在加上交通不便,所以老兰州人多数人家都不会包粽子。端午节只是买几只粽子,或自家品尝或追节送礼。兰州人的端午节应景食品都是甜醅子。过去端午节时,市郊广大农村,家家都要酿制甜醅子。它的原料可以是小麦,也可以是青稞、玉麦子等。从端午节前三天开始,家庭主妇们就开始买甜醅子曲子,煮麦子酿制甜醅子,准备在端午节这天食用。酿好的甜醅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品尝。这种自家酿制的甜醅子虽然比不上买来的醇香甘甜,但是吃起来也是有滋有味。兰州人端午节吃甜醅子的习俗,源与我国古代用米酒敬神、祭祖的旧俗。它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端午节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更蕴涵着民俗文化的信息。

农村过端午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清明插柳,端午悬艾。”

第一,农村过端午是要在门户上面插艾蒿的。

不管是勤快还是懒惰,庄户人家都需要插艾蒿。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太多了。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端午节最核心的元素就是健康。而插艾蒿就是人们对健康期许的重要象征。农村的人们都知道艾蒿是农家必备的“土药箱”、“万金油”。一有个头痛脑热、跌打损伤、蚊虫叮咬或者皮肤瘙痒,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端午节插在门头上面的艾蒿。

艾蒿熬过的汤水,散发一种沁人心脾的草本香气。外用这个汤,对皮肤瘙痒效果特别好。艾叶烧起来又有安神定心的效果。

所以大家插艾蒿在门头,就是为了求一个好意头——无病无灾、平平安安。

这和现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大的福分”这些价值观是一致的。

【第2句】:悬挂钟馗画像。

农村的人们故老相传,生病和遭灾都是小鬼在作祟。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为了增强抗病抗灾的能力,人们就悬挂钟馗画像,并加以供奉,以期平安是福、无病无灾。

【第3句】:吃煮熟的大蒜和鸡蛋。

大家很早都知道大蒜有很强的杀菌效果。而生大蒜气味很重,所以大家就在端午节把大蒜煮熟,当成这一天早餐的主食之一。目的也是希望今年身体好、不生病。

鸡蛋在过去的农村可不是经常能吃到的,但是它代表了营养。所以人们在端午这天,再穷也要吃上鸡蛋,代表我们的营养摄入是足够的,我们今年都将是健健康康的。

我在农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这几个端午习俗。

我从中发现“平安、健康”是端午节的主旋律和内核。除此以外,端午节还纪念了屈原及其爱国主义精神。它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富,是和代表“团圆文化”的中秋、春节所有过之而不及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端午节是我们民族最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端午节的习俗,你的老家还在传承吗

一般都会有一些。不过仪式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558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