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励志文案

成功,不是赢过多少人,而是帮过多少人

“我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把发言权、诠释权,从上位者,还给那些在太阳底下默默低头流汗的人。对,就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台湾少女慈善家沈芯菱的故事,令人钦佩。

“不快乐的人是因为没想过要带给别人快乐。”?

“每个人最终目的只是想获得一份快乐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驰……”?

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华大学苏格猫底咖啡馆,?

才21岁的她,脸上浅浅的酒涡,?

带着大学二年级女生该有的清纯稚气,?

然而,谈话内容却和咖啡馆名一样的富有哲思。

她出名极早。

12岁,小学六年级,?

就在网路上架设免费的线上教学平台“安安”,?

迄今在两岸三地累积了350万使用者上网学习;?

14岁,国中二年级,因为看到柳丁贱价,?

向报社投书,最后与农委会打笔仗,在大众媒体前一夕暴红,?

迫使政府改变立场,并推动了“全民吃柳丁运动”;?

15到18岁,她将关怀的范围扩及更多的?

弱势团体、青少年、原住民和台湾媳妇;?

19岁,她背起了相机,深入台湾大街小巷,去捕捉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影像,?

最后累积了20万张她称为“草根台湾脸谱”的图像,?

让她跨到对岸北京奥运办展。

《读者文摘》亚洲版称她为“少女慈善家”,?

她的故事还被载入国中教科书。

21岁,正是台湾许多年轻人还赖在家的年纪,?

她却似乎过了一个高转速的公益人生。

人们看她,或者赞叹说:太优秀!?

然而,她却说自己平凡,?

“我是一个摊贩、一个庄脚小孩。”?

“之前真的很热,下雨又会滴水……”?

盛夏,我们来到沈芯菱在云林斗六的家,?

她与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时省道旁的铁皮屋,只是装了冷气,也大了一些。

屋内,穿过花车、衣架与几台缝纫机,后方10坪大的隔间,一台旧型厚重电脑,?

一张用到泛黄的围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时用来读书写字的角落;?

用了10年,没有换过。

沈芯菱这些年考了超过40张电脑证照,靠数位技能为企业搭设网站,?

加上参与公益演讲等外快,总共赚了近300万元,?

然而其中有280万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业,?

而不是换掉在铁皮屋内的家具。

“因为我的成长背景,让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来家里的环境还算小康,?

学裁缝出身的父母亲非常勤俭,?

开了一间小型家庭式的裁缝加工厂,但80年代中期,?

台湾抵挡不住汇率升值压力,汇率由1美元兑新台币40元,?

急升到1美元兑新台币26元,造成出口导向的纺织业爆出走潮,?

受到上游厂商拖累,小工厂倒了,还欠了债。

因此沈芯菱从襁褓,就跟着父母试过各种谋生方式,?

曾经一家三口和狗笼挤在一辆小车,也曾经摆摊躲警察。

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钱迫人,让她比同龄的人都早熟。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我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要立志做公益?

因为我自己小时候跟着摆摊,没有上幼稚园,上国小根本赶不上进度,?

因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练习写旧报纸啊。

同学拿原子笔写作业,我只敢拿铅笔去练,为什么?便宜。

然后,练好后,可以赶快擦掉再写一次,所以常常会被同学耻笑。”?

“老师都会说教育是改变贫穷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见的却是,?

如果教育只有精英教育,像我们这种穷孩子要拿什么翻身?”?

80年代到90年代,台湾国民所得成长了2倍,?

然而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也开始扩大。

“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养,这些社会问题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

站在社会底层,加上她年龄又小,本来应该是弱小而无助的,?

但一个偶然的事件,却让她发现,自己拥有改变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岁,?

当年台湾经常上网人口达到480万人,她也成为其中一员。

家贫的她,小学第一台电脑,是母亲当掉少女时代攒下的玉镯去买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3032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