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经典文案100句
【第1句】: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第2句】: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第3句】: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第4句】: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第5句】: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第6句】:语有云:人既生亦死。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佛语有云:万法唯心。,【第7句】: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第8句】: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第9句】: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第10句】: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第11句】: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第12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第13句】: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第14句】: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第15句】: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第16句】: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第17句】: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第18句】: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第19句】: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第20句】: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第21句】: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第22句】: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第23句】: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第24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第25句】: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第26句】: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第27句】: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第28句】: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第29句】: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第30句】: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第31句】: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第32句】: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第33句】: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第34句】: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第35句】: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第36句】: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3078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