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励志文案

孟子经典文案大全

孟子经典语录大全

【第1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第2句】:仁者无敌。

【第3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第4句】:吾善养浩然之气。

【第5句】:鱼我所欲也。

【第6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7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8句】: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9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10句】: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第11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第12句】: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第13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14句】: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第15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16句】: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第17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18句】:其进锐者,其退速。

【第19句】: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第20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21句】: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第22句】: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第23句】:养心莫善于寡欲。

【第24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25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第26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第27句】: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第28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第29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30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第31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第32句】: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第33句】: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第34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35句】: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第36句】: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37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第38句】: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39句】:人皆可尧舜。

【第40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第41句】: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第42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第43句】:吾善养浩然之气。

【第44句】: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第45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46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第47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第48句】: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第49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第50句】: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第51句】: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第52句】:志,气之帅也

【第53句】: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第54句】: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第55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第56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第57句】: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第58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第59句】: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第60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第61句】: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第62句】: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第63句】: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第64句】:持其志,勿暴其气。

【第65句】: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第66句】:治则进,乱则退。

【第67句】: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第68句】: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第69句】: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第70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第71句】:彼一时,此一时也。

【第72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第73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第74句】: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第75句】:无事而食,不可也。

【第76句】: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第77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第78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第79句】:人不可以无耻。

【第80句】: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

【第81句】: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第82句】: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第83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第84句】: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第85句】:春秋无义战。

【第86句】: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第87句】: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第88句】: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第89句】: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第90句】: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第91句】: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第92句】: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第93句】: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第94句】: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第95句】: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第96句】: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第97句】:夫志,气之帅也。

【第98句】: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第99句】: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10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物资料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30896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