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励志文案

庄子的哲理文案

 【第1句】: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舂(chong)

  【第2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3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jiaoliao);善筑巢,俗名”巧妇鸟“。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第4句】: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第5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第6句】: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第7句】: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聂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第8句】: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第9句】: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第10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第11句】: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第12句】: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第13句】: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第14句】: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第15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第16句】: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第17句】:指穷于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第18句】: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

  【第19句】: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第20句】: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第21句】: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第22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23句】: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第24句】: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第26句】: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第27句】: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第28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第29句】: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第30句】: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第31句】: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道就间。

  【第32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第33句】: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第34句】: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第35句】: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第36句】: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第37句】: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第38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第39句】: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

  ——《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

  【第40句】: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第41句】: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第42句】: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第43句】: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

  【第44句】: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庄子·外篇·缮性第十六》

  【第45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46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第47句】: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第48句】: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第49句】: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第50句】: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第51句】:生者,假借也。

  【第52句】:死生为昼夜。

  【第53句】: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第54句】: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第55句】: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九》

  【第56句】: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第57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第58句】: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注:自贤之行的“行”之当作心。)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第59句】: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第60句】: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第61句】: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

  【第62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第63句】: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拂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第64句】: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第65句】: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

  【第66句】: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

  ——《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第67句】: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第68句】: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第69句】: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第70句】: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第71句】: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毁之。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第72句】: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第73句】: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

  ——《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第74句】: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第75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之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调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第76句】: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第77句】: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31091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