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防溺水安全演讲稿推荐
2021年夏天防溺水安全演讲稿推荐
导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从头再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血的教训,学会珍惜生命,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边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2021年夏天预防溺水的安全演讲稿。过来看一看。

第一条:
学生: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是对待和珍惜生命的有效方式。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安全感都很高。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经常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去年连寨有两个孩子因为在河里游泳淹死了,前几天清水镇有三个学生因为在河里抓鱼淹死了。鉴于此,现向全校提出以下要求:
1.禁止学生在江、湖、河、水库、水沟、池塘边私自玩耍、追赶,防止滑入水中。
2.禁止学生私自下水游泳,尤其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陪同,并携带救生圈。
3.禁止学生私自外出钓鱼、捉蝌蚪,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子长期浸泡在水中,变得很松散。有些水的边缘被水浸泡多年,已经长了一层青苔。他们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也有受伤的危险。
4.禁止在没有成年人陪同和救生圈的情况下划船。
5.在公园划船或乘船时,一定要坐着不动,不要在船上乱跑,也不要在船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翻船或沉船。
6.乘船时,如遇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听从船上船员的指挥,不要轻装潜水。如果有人溺水,不要急着下水施救。
7.如遇大风、暴雨、大浪或大雾天气,最好不要乘船或在船上玩耍。
8.如果不小心掉进水里,要吸入足够的空气,拍打水面,大声呼喊。岸上的人要立即向大人呼救,并在附近寻找长树枝、竹子、草藤,以便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岸上的人要一边喊一边立即脱下衣服和皮带,捡起来扔向落水的人。
9.如果你不幸溺水,有人来帮忙时,你要放松,让施救者扶住你的腰。
10.当你特别爱的东西掉到水里,不要急着去抓,要找大人帮忙。
一、防止溺水的措施:
1.小学生要在大人的指导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或山塘边玩耍;
3.不要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的,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防止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惊慌,发现身边有人立即呼救;
2.全身放松,让身体浮在水面上,头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流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的时候,可以把手掌往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无法上岸,立即呼救。如果周围没有人,可以深呼吸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向上拉脚趾,缓解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的抢救方法:
方法一:向落水者投掷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后拖至岸边;
方法二:如果没有救援设备,可以入水直接救援。当接近溺水的人时,转动他的臀部,让他背对自己,然后把他拉起来。侧泳或仰泳拖带法通常用于拖带。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无法冲进水中施救时,应立即呼救或使用救生设备呼救。据悉,2000年8月8日下午2点左右,浙江省余杭区瓶窑镇4名少年一起到漆坑水库附近钓鱼玩耍,突然“扑通”一声。其中一名7岁男孩不慎落水,岸边13岁男孩周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施救。结果两个人都被无情的河水杀死了。周的行为很感人,但不应该鼓励未成年人下水救人。他本可以大声呼救,向大人求助。“救人也应该是你力所能及的。”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进行急救?
同伴溺水后该怎么办?万一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人。你应该立即向成年人求助。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撬开牙齿,清除口鼻内的杂质,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患者头朝下放在大腿上,按压其腹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如果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仰头做胸部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要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出舌头,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抬起趴在施救者肩上,腹部紧贴施救者肩膀,头脚下垂,让呼吸道积水自然流出。但是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医院。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泳、泼水,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溺水时如何自救,溺水时如何救助他人,溺水事件是可以预防的。
第二条:
教师和学生: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谨防溺水,珍爱生命”。
有人曾经形容我们是学生。我们是冉冉早晨升起的朝阳,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朝气、幸福和美丽!我们精彩的人生靠什么?答案是:安全!保卫我们生命的是“安全”,保卫我们成长权利的是“安全”。我们赞美生命,因为生命非常珍贵。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也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全国各地不断传来中小学生溺水的报道。这是我们人生的悲剧。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代表高一29班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自觉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
二、服从学校纪律从我做起,坚决不玩水,杜绝溺水事件。
第三,对违反学校纪律玩水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尽量劝阻。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的平均死亡率为0.2‰,占0-14岁儿童总死亡率的19%,平均每年近5000例,平均每天近150例。根据调查报告,溺水在所有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六年来一直保持在一半以上,并且有增加的趋势。
生命之河需要像蜿蜒的护堤一样“安全”;人生的画卷需要“安”之笔来表达深远的启示。没有“安全感”,我们的人生将是摔跤,不可能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生命只有一次,保护生命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防止溺水,珍爱生命,坚决杜绝悲剧的发生,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得更加灿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条:
大家好!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是对待和珍惜生命的有效方式。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安全感都很高。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经常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去年连寨有两个孩子因为在河里游泳淹死了,前几天清水镇有三个学生因为在河里抓鱼淹死了。鉴于此,现向全校提出以下要求:
1.禁止学生在江、湖、河、水库、水沟、池塘边私自玩耍、追逐,防止滑入水中。
2.禁止学生私自下水游泳,尤其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陪同,并携带救生圈。
3.严禁学生私自外出钓鱼、捉蝌蚪,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子长期浸泡在水中,变得很松散。有些水的边缘被水浸泡多年,已经长了一层青苔。他们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也有受伤的危险。
4.严禁在没有成年人陪同或未配备救生圈的情况下,参团划船。
5.在公园划船或者乘船的时候,一定要坐着不动。不要在船上乱跑,也不要在船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船时,不要摇晃或超重,以免船倾覆或沉没。
6.乘船时,如遇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听从船上船员的指挥,不要轻装潜水。如果有人溺水,不要急着下水施救。
7.如遇大风、暴雨、大浪或大雾天气,最好不要乘船或在船上玩耍。
8.如果不小心滑入水中,要吸入足够的空气,拍打水面,大声呼喊。岸上的人要立即向大人呼救,并在附近找长树枝、竹子、草藤,以便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岸上的人要一边喊一边立即脱下衣服和皮带,捡起来扔向落水的人。
9.如果你不幸溺水,有人来帮忙时,你要放松,让施救者扶住你的腰。
10.当你特别爱的东西掉到水里,不要急着去抓,要找大人帮忙。
一、防止溺水的措施:
1.小学生要在大人的指导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或山塘边玩耍;
3.不要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防止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惊慌。发现身边有人,立即呼救。
2.全身放松,让身体浮在水面上,头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流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的时候,可以把手掌往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无法靠岸,立即呼救。如果周围没有人,可以深呼吸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向上拉脚趾,缓解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的抢救方法:
方法一:向落水者投掷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后拖至岸边;
方法二:如果没有救援设备,可以入水直接救援。当接近溺水的人时,转动他的臀部,让他背对自己,然后把他拉起来。侧泳或仰泳拖带法通常用于拖带。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无法冲进水中施救时,应立即呼救或使用救生设备呼救。据悉,2000年8月8日下午2点左右,浙江省余杭区瓶窑镇4名少年一起到漆坑水库附近钓鱼玩耍,突然“扑通”一声。其中一名7岁男孩不慎落水,岸边13岁男孩周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施救。结果两个人都被无情的河水杀死了。周的行为很感人,但不应该鼓励未成年人下水救人。他本可以大声呼救,向大人求助。“救人也应该是你力所能及的。”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进行急救?
同伴溺水后该怎么办?万一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人。你应该立即向成年人求助。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撬开牙齿,清除口鼻内的杂质,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患者头朝下放在大腿上,按压其腹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如果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仰头做胸部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要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出舌头,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抬起,使其俯卧在施救者的肩膀上,腹部紧贴施救者的肩膀,头和脚下垂,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但是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
3、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医院。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泳、泼水,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溺水时如何自救,溺水时如何救助他人,溺水事件是可以预防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4892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