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励志文案

2020优秀广播稿范文3篇

2020优秀广播稿范文3篇

导语: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整理的2020优秀广播稿范文3篇,希望大家会喜欢。

2020优秀广播稿范文3篇

2020优秀播音稿范本[1]:依法防控新冠肺炎农村喇叭播音稿

所有村民注意:

今年不容易。我每年都穿新衣服,今年戴口罩。过年的时候,村民们都很自觉,大多不走亲访友,也不大规模聚集。有的还推迟了订婚时间,改了婚期。但是,也有一些现象提醒大家:

一是不传播消息和谣言。我们村很多微信群都说抽烟喝酒可以预防感染。他们都在胡说八道。你自己为什么不喝酒或抽烟?灾难面前,我们要么造谣,要么造谣,造谣就要坐牢!你不怕坐牢吗?还有群说哪个村哪个村隔离了多少人。你看过吗?政府每天发布疫情信息。那是真的。不要传播不存在的东西。还有各种微信群的群主。你要管好你的群,你也要为你群里的人为谣言承担法律责任。坐牢造谣传谣是跑不掉的!

二是哄抬物价,国家难以赚钱。一些超市趁机涨价,赚黑心钱。先不说法律怎么处罚你,拍拍良心,好人都能做到!况且法律是无情的,哄抬物价可以惩罚你血本无归。看看新闻。郑州某超市卖了60多棵白菜,被罚50万。而天津一家药店因为卖高价口罩被罚300万。你不害怕吗?三是回来后不举报不隔离。有些人认为他们很聪明。他们外出回来,特别是从疫区回来,不报告,不隔离。你不怕死,乡亲们也不怕。从今天开始,出来先量体温,从疫区回来不发烧在家隔离14天。如果有人觉得他不对劲,赶紧去医院。如果你不自觉,公安局会强行隔离你,所以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以为把病传给别人就没事了。刚才你说造谣可以坐牢,传播传染病可以坐牢。

今天就说这么多,大家一定要记住,疾病无情,法律无情。你必须守住法律的底线,否则监狱里会有你的床位。

2020优秀广播选秀范文[2]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作为父母,我们都想让我们的孩子成功,让我们的女儿成功。但是,光有这么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愚蠢的是,每个家长都要经常检查自己是否有“切玉”的能力,经常提高自己的“切玉”技巧。教育工作者常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来激励老师。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建议家长可以用“没有养不好的孩子,只有养不好的父母”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努力成为孩子的优秀父母。

陪伴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关怀。

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社会养老机制逐渐完善,父母对子女的依赖逐渐降低。养儿防老不再是唯一的需求,陪伴更是稀缺。“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对父母的防老和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我们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已经非常普遍。一个是因为现在孩子少,一个是年轻人大多靠工作。

陪伴的缺失不仅仅是时间的缺失,更是品质的缺失。一位陪读家长反映,他每天给孩子洗衣做饭,结果孩子总是不理自己,越来越抗拒,不听话,情绪天天靠脸。但我想,正是因为缺少了高质量的陪伴,父母才会突然发现自己精心培养的“宝宝”变成了一个不可理解的“怪物”。

高质量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这种陪伴不应该是一种“监控”,也不是一种“深爱与责任”的不断规劝,而是一种能与孩子保持相互信任与沟通的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高中阶段,陪伴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也是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原因。

引导是父母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引路人。孩子就是孩子,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不是教父的错”,影响三岁孩子的人是父母。年轻时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了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

对孩子的教育在于引导。一些溺爱的孩子,虽然还没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排斥他人、不求上进、为所欲为、个性极端膨胀的坏习惯,必将给他们以后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严重的障碍。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

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说,小时候买冰棍,售货员多给了他两毛钱零钱。当他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时,妈妈教他寄回两毛钱。他回忆的时候说,他妈妈就是这样的人。“吃亏是福,贪小便宜是祸”是她经常跟我说的话。我想,是牛根生的母亲给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桶金”,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正确人生的种子。“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正如牛根生一直在做的。蒙牛集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牛根生良好教育的一个证明。

对孩子的爱,在于引导和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这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懂得做人,才能懂得做事,才能把人和事做好。

示范胜过无数空洞的说教。

孩子有三个老师——父母、学校、社会。这三位老师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种子老师、品牌老师。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父母。当一位家长在寒冷的冬天带着他的孩子走在繁忙的街道上时,他遇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人群中,有的路人远远避开,有的人不屑一顾,有的人看也不看就扔了一枚硬币,而那位家长牵着孩子的手,恭恭敬敬地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放在乞丐手里,慢慢离开。我觉得这个孩子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终身的收益,比如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品质,这比坐在房间里给孩子说教要好得多。

同样,问题儿童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家庭原因。父母不亲,孝顺,赌博,邻里不和睦,往往影响孩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教育只是和孩子说话,给他们上一课,命令他们。你生命中的每一刻,甚至当你不在场的时候,你都在教孩子如何着装,如何对待朋友和敌人,如何笑,如何工作等等。这一切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就是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行动起着示范作用,他们也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和工作上起着示范作用。

也许我们的父母为了摆脱一代人的贫困,改善生活,让家人幸福,年复一年的努力,已经削弱了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所需要的东西。要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节点上不努力,以后做什么都晚了。教育是站在孩子的心灵和生活面前等待,而不是等着孩子解决问题。孩子要努力做最好的孩子,父母也要努力做最好的父母。

2020年优秀广播选秀范文[3]

杨连生正气,清风拂楚鲁!欢迎收看宁乡市纪委监察局与宁乡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特别节目《清风播报》。

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新时代,如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遵纪守法的未成年人,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然而,一些年少轻狂的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价值观偏差、行为失范,诱发违法犯罪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逐渐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宁乡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请听《漫漫长路,慢慢走》报告。

自2018年1月23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宁乡市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集团1个、涉恶犯罪集团5个、恶势力12个;破获刑事案件156起,拘留248人,提起公诉104人,一审判刑98人。其中,一些案例反映出未成年人的问题值得关注。宁乡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邹志平说:“这些涉案青少年有的不思进取,游手好闲,有的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受到胁迫,被迫参与违法犯罪行为。”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以“凯牙子”为首的“凯家军”案,他因非法持有枪支入狱三年,但三年的改造并没有纠正他已经偏离的人生航向。相反,他家拆迁带来的财富让他无忧无虑,每天穿梭于酒店、酒吧、KTV。一群少年一拥而上,他异常的满足感让他有了再战的冲动。

2017年1月23日晚,弟弟易某与他人发生争执,约好见面。作为大哥,“凯伢子”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而带着十几个小弟,手持钢管等凶器,理直气壮地走向会场。

宁乡市公安局李警官分析:“一个层面是加油,我这么多人去,另一个层面是真打,群殴。作为少年,一个是讲义气,一个是青春年少。只有我赢了,我一定会在上游。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如果我伤害或杀死他会发生什么。这个后果以后我怎么办?”

最终“凯崖子”在众多兄弟受伤的情况下狼狈收场。他立即将伤者送至医院,预付了所有医疗费用,并带伤者家属前往医院。

虽然打架没赢,但所谓的“开门”的英勇举动,让受伤的小兄弟们有了“誓死追随”的冲动。“凯伢子”自己都觉得这么小打小闹不是办法,肯定有“组织”。于是,他成立了“开甲军”,所有成员都纹上了“开”字。

在“凯伢子”的带领下,帮派成员会成为一个人群,言语粗粗。愿每个人手上都长出一根钢管,以便随时“大干一场”。

宁乡市公安局的李警官也向我们讲述了开甲军成员的生活:“你给我钱,我就帮你。如果你说你想打架或者做点什么,我就和你一起去。然后晚上大家一起喝酒唱歌,就是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

有了使者的所谓支持,“凯伢子”以为江湖地位稳固,开启了“一言不合就打”的模式。这群人不仅对法律一无所知,还陶醉在一个不知所云的江湖世界里。

2018年1月,一场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的“扫黑除恶”行动,为这场“开家军”的江湖闹剧画上了句号。宁乡市公安局组织精干力量,一举抓获开崖子、开甲军主要成员。当年12月20日,宁乡人民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凯牙子等6名被告人九年至二年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在近年来公安部门查处的案件中,有的涉案人员年龄较轻,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各种不正之风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行为多是出于报复、虚荣、好奇或手足之情,有强烈的冲动。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管教,长辈过于溺爱,导致青少年在家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误入歧途。

一名因涉嫌抢劫罪被羁押在宁乡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描述了自己的蜕变过程: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不久后,继母带着两个女儿搬了进来。从此,他的生活陷入了黑暗。就这样,12岁那年,他决定搬出去一个人住。

“比如我说我要玩具,我后妈总是阻止我,然后我和我姐关系也不好。我自己也不听话。我做了错事。你可以告诉我不要这样做。每次我犯一点小错误,她就打我,用高跟鞋踢我,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有时候回去也难得说一句话。我感觉我回去就是在无视(我)。我爸不太爱说话。感觉家里空荡荡的,感觉家里没味道。”

12岁的男孩离开家和学校能做什么?孩子的回答很淡定:“在外面玩,反正吃了就有饭吃。不吃就不吃。有时候一天一顿饭,或者在朋友家做饭。他爸也在监狱,他妈也不怎么管这事。”

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听到他的话会是什么感受?他说,这些年,他只在父母十岁打离婚证的时候见过母亲一次,唯一一次见面也就一两个小时。

“(如果)爸爸妈妈不离婚留在身边,我肯定不会出来玩。”

这么一个文静秀气的男孩,如果不是在看守所的铁栏杆里看到他,只是在路上路过,你是不会把他和抢劫犯联系在一起的。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孩子的后悔是显而易见的,但他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

为了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宁乡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做了哪些努力和探索?

我们来听听宁乡市公安局李警官的介绍:“一、法制进校园。每年我们都会安排专人在校园里上一堂法制教育课。二是公安提醒函。如果调查中涉及青少年犯罪,我们会向教育部门发出提醒函。三是新媒体宣传。通过微信官方账号、Tik Tok等新媒体宣传案件处理情况,给青少年一个警示。第四是专人帮助。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失学儿童、留守儿童的帮教工作。”

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父母和整个社会帮助他们走好每一步,走稳每一步。同时希望每个孩子都像花草树木一样,生活在阳光下。

传播诚信弘扬正气,巴鲁兄弟有话说!

现在每个点就那么几个人,实在是接不了地。

不尊四德,争三,邻里说不过去。

学校老师不会说话,家里家长也不会骂。

很多父母离异,子女自暴自弃。

据调查发现,家庭缺爱较为普遍。

十五六岁叛逆期,游手好闲只要钱。

网吧通宵打游戏,逃学混社会。

个别火的叫英雄,少数被不义附身。

男的偷着打,女的爱当大姐。

为了名声和威望,多年来我一直在制造麻烦。

称王称霸外,拉兄弟,组兄弟帮。

左青龙,右白虎,打赤膊棒极了。

智商低,声音难听,输赢不摸后脑勺。

很难收场,也很为屋里的爸妈着急。

儿子不教,最后还是父亲负责。

建议家长多反思,家庭教育是根本。

和谐的家庭环境好,年轻女孩的问题自然少。

夫妻相亲相爱,相守相伴,但坏习惯自然毁了朋友。

传统美德家风好,以身作则教子子孙孙!

讲清风故事,传播廉政文化。本周廉政文化“清风播报”节目到此结束。下期节目继续通过宁乡电台《村村通》和FM94.5宁乡人民广播电台同步播出。同时,欢迎您关注“宁世杰”微信、“智慧宁乡”APP、《宁乡今日》报等更多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订购和浏览每期《清风播报》的精彩内容。再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48943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