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袁隆平精神的作文摘抄
弘扬袁隆平精神的作文摘抄
导语:自古以来,人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米以食为天”。所以,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边肖写了一篇作文来宣传袁隆平精神。过来看一看。

第一条:
【因为热爱所以愿意付出】
因为热爱祖国,钱老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
因为爱水稻,袁隆平带着八卦研究杂交水稻;
因为热爱中华民族,少年投身知识的海洋,只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因为我们热爱中国,所以我们愿意付出,只为了明天比今天更好。
伟人故人钱学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在国外学习,甚至外国人都称赞他是天才。美国政府愿意支付巨额工资只是为了让他在美国工作。但他坚决拒绝了。正因为我关心我的祖国,所以我渴望回到我的祖国,为我的祖国奉献我的才华。他的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毅然回到了祖国,尽管美国政府以威胁他的生命为条件阻止他回国。他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两弹老兵”。
袁隆平,他说他的愿望是让大家吃饱饭,让水稻长得跟甘蔗一样高,米粒跟鸡蛋一样大。让大家吃饱穿暖,过上小康生活。他不是在开玩笑。虽然他个子不高,每天背对着天空面对黄土,黑黑的,瘦瘦的,但是他真的成功了。他研发的水稻虽然没有鸡蛋大,但却让中国的水稻产量增加了几倍,几乎家家都能吃上饭,穿上暖衣。我讽刺了他的杂交水稻,为自己说过的话感到羞愧。龙元平,全国的恩人,给全国带来了满满的大米。但有人夸他时,他只是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爱大米,爱我的祖国。专做自己喜欢的大米,为祖国造福,是我的荣幸。
无论是钱学森还是袁隆平,因为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不畏艰难,坚韧不拔,愿意奉献一生,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
因此,作为祖国明天的花朵,我们青少年应该向他们看齐,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如今,许多青少年因为考试失败和父母的流言蜚语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如果能看看钱老和袁隆平博士为中国付出的艰辛,我们会不会有负罪感?现在,让我们抬头挺胸,勇往直前,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而学习。
第二条:
当你吃着美味的白米饭时,也许你会想到沈李,他知道每一粒食物都是辛苦的。不,我会想起袁隆平爷爷,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只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到1999年,中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种植35亿多亩,增加水稻产量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这对一个几千年来都没有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来说,是多么伟大而深远的贡献啊!他多次获得国内外顶级奖项,并担任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在风云市场上,他名下上市的股票大放异彩。
不知道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荣华富贵,好像袁隆平一点都没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还是追着太阳从北到南视察养殖基地。即使他这次来北京领奖,他也一直在想他的实验。
他拉着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t恤,70块钱。一般我买三四十块。我在香港,100块钱买六条领带。人们说是。”但他要抽一条好烟——“中华”,一个月2000块,这是人生最奢侈的开销。“我对财富的看法是,不花钱就是没钱。存银行就不是自己的钱了。”
不管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平仍然是一个水稻种植者。除了越来越多的皱纹,他没变。
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是乡村教师的时候,他有颠覆世界权威的勇气;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个农民,传播智慧,收获财富。他一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欢看稻千浪,尤其是浪漫的袁隆平。
第三条:
今天老师送了我一本书《我的祖国》,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强大起来,直到实现东方巨人的超越——奥运会的梦想。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自强不息的人民。看完这本书,我为自己是中国的一名小学生而自豪。书中第三课,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给我印象最深。书中说,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达66亿,但仍有8亿人在挨饿。在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世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人口的7%,却占世界人口的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很快,但是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一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中国粮食恐慌的严峻现实,一位名叫袁隆平的老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并推广了2。3亿多亩,增加200多亿斤,每年增加的粮食可以养活1亿多人口。袁隆平爷爷自信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在为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贡献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食物垃圾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了一口的馒头,吃剩的白米饭,都在困难时期被扔进了垃圾桶。可能有人会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是不对的。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整个国家会浪费多少粮食?诸葛亮曾告诫儿子:“君子之行,宜静以修身,宜俭以修身。”这句话告诉我们,简单的生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当科学家们试图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时,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危机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更加严重。从小我们就学了一句古诗“谁知道每顿饭都是辛苦的?”。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呢?暑假里,我曾在水头田里看到农民的叔叔阿姨们,顶着烈日,有的踩着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些人弯腰驼背,把稻秧种在热水里,才懂得一粒米、一滴汗的真谛。是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结而成的,所以要特别珍惜。
看完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更加深刻。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为国分忧之举。孩子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停止浪费资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4900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