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励志文案

《追忆似水年华》|书籍简介

《追忆似水年华》|书籍简介

导语:《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小说。整本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为一体,既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故进行了真实的描写。边肖为大家整理了《追忆似水年华》|书籍简介。欢迎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书籍简介

《追忆似水年华》是20世纪法国伟大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巨著以其对精神追求的精彩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和高超的意识流技巧风靡全球,奠定了其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这是一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小说。全书共七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为一体,既是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的真实描述,也是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体验的记录。除了叙事,还包含了大量的感受和评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只有贯穿其中的情节线索。它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大量人物事件穿插描述,犹如一棵树枝交错的大树。可以说很多其他的独立小说都是由一部大小说衍生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由几首主题曲交织而成的庞大交响乐。

内容简介

《追忆似水年华》是类似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那样的“大型”作品。小说《我》的叙述者是一个富有才华,热爱文学艺术,体弱多病的富家公子。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追忆,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童年、初恋的怀念,以及对庸俗事物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巴黎所谓“黄金时代”的种种人情。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马塞尔患有严重的失眠症,经常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他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很敏感。小说一开始,主人公就回忆起了童年在贡布雷的生活。一个夏天的晚上,邻居斯万先生来拜访叙述者的父母,没有带奥黛特夫人。叙述者在睡觉前等不及妈妈的吻,心里很难受。有一年冬天,他把玛德琳纸杯蛋糕泡在茶中,这让他想起了他童年时在月经期间的家,莉欧妮。贡布雷家有两条步行小路,一条通向斯旺,叫做斯旺路,另一条通向盖尔芒特府,叫做盖尔芒特府路。斯旺先生在剧院遇到了交际花奥黛特·德·克雷西。事实上,她是一个高级妓女。一开始斯万先生不喜欢她,后来渐渐喜欢上了她。维尔迪兰夫人觉得斯旺很无聊,就不再邀请他了。

他在贡布雷遇到了美丽的希尔伯特天鹅,经常和她一起玩耍。一天,他收到希尔伯特的一封信,她邀请他去家里吃点心。他如约赴宴,听到别人在天鹅村谈论阿尔贝蒂娜。老同学布洛克带他去卖淫。妈妈给他介绍了一个叫瑞秋的妓女。后来希尔伯特刻意回避他,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淡。两年后,祖母带着他和女仆弗朗索瓦丝去了海滨城市巴勒贝克。我的祖母把他介绍给了维尔巴里西斯侯爵夫人,并乘公共汽车旅行,遇到了侯爵夫人的孙子罗贝尔·德·圣卢。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圣路易后来成为希尔伯特的丈夫。马塞尔通过画家埃尔斯蒂尔认识了阿尔贝蒂娜·新美乐股份公司,马塞尔渐渐爱上了她。

马塞尔回到巴黎后,他的父母盖了新房子,大家一起讨论新房子的话题。这时,沸沸扬扬的法国“德雷福斯事件”发生了。圣卢在东西尔服兵役,男主人想去看望他。由于三鹿的帮助,马塞尔在歌剧院、东西尔大厦和繁荣的韦尔佩里兹夫人沙龙受到好评。有一天,主人公陪奶奶去香榭丽舍大街散步,奶奶的尿毒症突然爆发。不久就去世了。马塞尔的母亲知道他暗恋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主人公参加了维尔巴里丝夫人的聚会,见到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时,他暗暗佩服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我还见到了查尔斯·吕斯男爵。

马塞尔第二次来到巴勒贝克海滨,偶然遇见阿尔贝蒂娜,又恢复了亲密接触。他们在舞会、花园和操场上玩得很开心。马塞尔最终决定娶她。之后,他们一起住在巴黎,阿尔贝蒂娜和一个叫安德烈的女人非常亲密。马塞尔怀疑他们有同性恋关系,后来得到证实。所以他想离开她,但又拿不定主意。有一天,阿尔贝蒂娜离家出走,给他留了一封信,说他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还是趁早分手吧。

阿尔贝蒂娜走后,主人公再也没有听说过她。后来,他从庞当夫人的电报中得知,她意外地倒在一棵树上,不幸遇难。这让他想再找一个女人。我母亲带着马塞尔去了威尼斯,她仍然时常想起阿尔贝蒂娜。不久,她的母亲回到了法国,留下了马塞尔一个人。他收到吉尔伯特的一封信,说她已经和三鹿结婚了。但后来三鹿爱上了男小提琴手毛雷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鹿战死在前线,男主角待在疗养院。有一次他遇到了夏露斯,夏露斯是个同性恋,经常出入同性恋酒店,男伴巴隆是个虐待狂,经常鞭打他。夏吕斯是一个亲德派,他经常在《在林荫大道上》中传播失败论。战后,主人公来到盖兰特宫前,回忆着吃茶汤泡的玛德琳纸杯蛋糕的滋味,幻想着威尼斯。他想,“真正的天堂是失落的天堂。”在通信领域,风景变了,有人成了乞丐,有人已经死了。他决定用文字记录这些记忆,找回逝去的时光。

角色介绍

波浪形卷发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小康多病的年轻人。他从小对书画有着特殊的兴趣,尝试过文学创作,但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经常参加茶会、舞会、招待会等时髦的社交场合,与一位富有的犹太商人的女儿吉尔伯特坠入爱河,但很快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去过他的家乡贡布莱和海滨胜地拜克疗养。他认识了少女阿尔贝蒂娜,发现阿尔贝蒂娜是同性恋,于是决定娶她,以矫正她的变态心理。婚后,阿尔贝蒂娜离家出走,后来得知阿尔贝提摔死在马背上。在悲痛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天赋是写作,他经历的喜怒哀乐是文学创作的素材。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找回他过去失去的东西。

阿尔贝蒂娜

马塞尔的妻子,他们是通过画家埃尔斯特认识的,结婚前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然而,婚后马塞尔发现阿尔贝蒂娜仍然与一名女子保持着同性恋关系,这是非常痛苦的。阿尔贝蒂娜离家出走后,给他留了一封信,说他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还是尽快分手吧。阿尔贝蒂娜离家后摔死在马背上。

生产过程

《往事追忆》的作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构思了这部小说。1907年,他下定决心写这部小说。1908年,他开始写作。几经周折,《追忆似水年华》刚刚出版了第一卷《在天鹅那边》,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负责出版《在天鹅那边》和第二卷《在盖尔芒特那边》的格拉塞特出版社停止出版,格拉塞特本人也住进了医院。这本一直在格拉塞特出版社排版的《盖尔芒特的家》再也没有出来过。不得不放弃出版梦想的普鲁斯特,在失望之后又一次打破了作品相对狭小的空间。1919年,针对这部小说,他获得了任贡古尔文学奖,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的地位。小说的第三部和第四部分别出版于1921年和1922年。1922年11月28日,普鲁斯特因病去世。第五部(1922)、第六部(1925)和第七部(1927)小说成为他最后的作品。

工作背景

这部小说反映的巴黎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19世纪末是法国资本主义从垄断资本逐渐进入帝国主义的过程。20世纪初,法国资本主义达到了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经历了物质生活的极大繁荣。1900年,巴黎举办了震惊世界的“万国博览会”,展示了一段时间宣和的繁华。这些都没有引起正在壁橱里写作的普鲁斯特的注意。由此可见,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而言,《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19世纪末的小说,一部反映大变革、大转折附近的法国社会的小说,所以可以说它也是一部反映旧时代的小说。

作品欣赏

主题

这部小说一方面是圣日耳曼贵族,盖尔芒特家族的公爵和公爵夫人,盖尔芒特的王子和公主,遵循法国旧传统的公爵的兄弟。另一方面,沙龙里活跃着新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闲人:斯旺和他的情妇、交际花奥黛特、富有且受过教育的瓦尔杜兰人、外交官、医生、艺术家等等。两个对立的社会并不和谐,资产阶级很难踏入古代贵族的游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复杂的婚姻关系,这种差距逐渐被打破。斯万死后,奥黛特成了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瓦尔杜兰夫人过去不被贵族家庭接受,成了王子的妻子。作者在贵族封闭悠闲的环境中瞥见了衰落的景象,从大资产阶级的庸俗傲慢中看到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画面。虽然作者在描述这些画面时没有使用尖锐的谴责之词,但从他转向下层阶级时所表现出的善意中,可以体会到对他的褒贬。弗朗索瓦丝,这位在上流社会服务多年的老处女,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虽然她满口乡音,脑子里有许多迷信和禁忌,但她勤劳、朴实,具有乡下人的聪明和机智。小说除了描写上层社会的生活,还涉及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通过几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和人情。因此,一些西方评论家将其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浪漫喜剧”。

《追忆似水年华》写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恰逢法国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历史阶段。随着垄断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一些资产阶级精英对过去的辉煌深感惋惜,有着强烈的颓废情绪。作品中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和思想情绪。普鲁斯特就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一方面,他痛恨这个因素,对这个圈子的庸俗和迂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早在他中学时代出版的《欢乐与时光》小集子里,他的思想就开始显现了。法国著名进步作家弗朗索瓦在这本集子的序言中说,他描写的是没落的贵族社会和“走向黄昏的凄美”。普鲁斯特从贵族阶级中走出来,看到了阶级的庸俗、腐朽和必然的结局。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属于这一类的范畴。他对这个阶层的衰落感到惋惜和同情。他这本书的情绪低落,某种程度上是对没落阶级的挽歌。而且由于作者深受柏格森的影响,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运用到作品中,有一种以神秘的直觉能力,即直接直观的推理能力,来对抗理性逻辑的理解。这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格格不入。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出的作品,虽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揭示没落贵族的腐朽和黑暗,但永远不可能全面彻底。

写作方法

《追忆似水年华》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小说意识流派的代表。对个体心灵深度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回忆过去岁月的对象和主题是“自我”。作者关注的不是外部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世事的沧桑,而是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写作就像一本散文风格的回忆录。普鲁斯特用他细腻的笔触探索了“我”的每一种微妙的感觉,捕捉到了思想或情感的最轻微波动。他借助潜意识、梦境和想象,以重叠的方式展现了飞逝的时光,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旧爱往事的怀念,并由此上升到形而上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作者扮演了自由联想的角色,借助回忆和幻想,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剪裁生活,扩大了时间的跨度和空间的范围,增加了作品的容量。所以小说中的时间顺序颠倒交错,情节结构松散多变。

情节演绎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小说。它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还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小说中,叙述者“我”的人生经历并没有占据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用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重叠的方式描述了许多人的事件。

作者对讲故事、解释情节、刻画人物不感兴趣,而是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感受和分析。比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特公爵家的一次晚宴,顿时击碎了他长久以来对贵族的幻想。他意识到,过去吸引他的只是名字,而不是现实世界。整部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写与叙述者对它的感受、思考、分析融为一体,相互触发、相互丰富,从而形成了一种物我有我、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具有回忆录风格的自传体小说,但它并不像传统回忆录那样对往事进行梳理和分析。而是通过一个“非常神经质、过度溺爱的孩子”对自己“缓慢成长过程”的回忆,逐渐“意识到”周围人的“存在”。作者只是把留在脑海里的印象,一直出现在脑海里,然后表现出来。对他来说,事件的顺序毫无意义,现实是由回忆形成的。通过回忆,既认可了现实世界,也认可了“自我”的存在。小时候早上起来喝热茶,一块玛德琳蛋糕泡在茶里,边喝边吃零食,感觉很开心。当重温最后一卷《再现的时间》时,作者脑海中同时出现了“今天”和“过去”的记忆。通过记忆,他释放了“时间”的束缚,获得了时间和空间的叠加,形成了特殊的记忆结构。

叙事特征

除了第一部小说对斯万的爱情故事进行了第三人称描述,这部小说的其余部分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我”的记忆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艺术表现。普鲁斯特经常从一些琐碎的细节开始回忆。关于玛德琳零食如何唤起童年记忆的叙述,颇能代表普鲁斯特在法律上的特殊性。“那一勺带着点心残渣的茶触动了我的上颚。我一下子惊呆了。我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茶是主角小时候月经来房间拜访时吃的。他尝了一口,往事涌上心头:“茶香唤醒了我心中的真理。”根据主角的分析,“气味和暧昧会消失并长期存在。即使人死物灭,往事无痕,但气味和味道更加脆弱却更有生命力。”此外,一缕阳光照在教堂钟楼上,引起主角一系列的感受、联想和回忆:一句话让他想起站在荆棘篱笆前的女孩;丁香的香味来自雷雨的夜晚。让主人公想起家乡山楂篱的美景;在盖尔芒特家的砾石路上,他回忆起了在威尼斯的一段往事。普鲁斯特将心理通感运用到小说创作中,无疑是一种创新。既然是记忆,就一定和时间有联系。普鲁斯特创造了一种“时间心理学”。他试图把握情感的无限丰富性,捕捉各种感觉、回忆、想法的网络所产生的无比丰富的真实感受。为了记录人的一生经历。小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这不是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的感情记录,而是不同时刻的总积累,也就是说,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心理活动同时组成的。

普鲁斯特采用了时间顺序倒置的方法,在描述不同时间呈现的现实时,普鲁斯特没有采用时间顺序发展的方式。他认为这是一种扁平化的心理,“因为没有把时间考虑进去,所以不再正确”。他让人物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隔绝会让人无法了解人物的好坏,就像改变角度可以看到风景的全貌,改变时间和空间可以反映人的全貌。天鹅的爱情本来是男主角听说的,发生在他出生之前,但是这个故事在前面有描述。男主角长大后与天鹅交往,爱上了天鹅的女儿,不过后面有描述。主人公时而讲述盖尔芒特夫人的家庭,时而跳入无关紧要的事情,然后问起正文。普鲁斯特说,“时间不就是一系列看起来不相关的事件吗?”在他看来,回忆一个人或一件事,不可能一下子完成。但是,反复进行,倒过来。在事件的联系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总体来说,这并不妨碍小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普鲁斯特用了一个比喻来解释这种“时间心理学”:“对我来说,我最喜欢的工具与其说是显微镜,不如说是望远镜。”他进一步解释说:“也许这是用来校准时间的望远镜的图像,因为望远镜让肉眼看不见的星星出现,而我试图让潜意识出现在我的意识中。这些现象已经完全被遗忘了,有些人是在非常遥远的过去被召唤的。”

语言风格

普鲁斯特虽然是现代主义作家,但他的语言风格深受蒙田、塞维尼夫人、圣西门等法国古典作家的影响,具有旷达、典雅、细腻、机智的特点。小说中充满了复杂重叠的长句和和谐多彩的句式,相辅相成,在平衡和变化中起到辅助作用。长句适应细腻曲折的情感宣泄,和谐多彩的句子搭配优美柔和自然机智的表达。

《追忆似水年华》中有大量复杂重叠的长句,往往长达十几行。复杂指的是结构,或者有几个分句:条件分句、原因分句、状语分句等等;或连接散置的关系从句,或插入句子并用破折号、冒号和分号扩展句子。重叠指的是表达的意义。普鲁斯特经常从一个想法延伸到其他想法,有时是几个句子,有时是一个涵盖一切的长句。就像一棵大树伸出许多枝干,形成繁茂的枝叶,这是相当可观的。相比之下,普鲁斯特喜欢用大段,小说里好几页都不分段。这种分层的、曲折的、长满树枝和藤蔓的、紧密的结构有两个功能。第一,适合台湾描述内部宇宙。人的思想感情千变万化,潜移默化;人的思维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有时候各种想法都是从一个主要想法衍生出来的,有时候各种想法混杂在一起,有时候会出现两个相互矛盾的想法。恰当地表现出来,长句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以前的心理学描述大多是用短句从不同角度描述人的心理活动。而普鲁斯特则试图用一两个长句写出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第二,长句适合意识流的表达。意识的流动既有理性的,也有潜意识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有些是不连贯的。长句可以起到包容的作用,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长句带来节奏慢。普鲁斯特是一个喜欢沉思的作家,愿意围绕一些感受,详细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长篇大论的分析。

著名评论

A.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和评论家莫罗亚在1954年巴黎加里马出版社出版的《七星系列》序言中写道:“在1900年至1950年的五十年间,没有其他值得被遗忘的小说杰作。不仅普鲁斯特的作品像巴尔扎克一样卷帙浩繁,而且有人写了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说,有时还写得很漂亮。然而,它们并没有给我们发现“新世界”或一切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挖掘久负盛名的‘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却发现了新的‘矿藏’。”这也强调了《追忆似水年华》的艺术优势在于“新”字。然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在于纯粹的创新,也不在于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在于对传统的优秀艺术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从零开始。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但创新绝非易事,也绝非盲目幻想。《追忆似水年华》的创新是在传统优秀艺术基础上的发展。

法国诗人瓦莱丽和著名批评家、教授蒂博代特(1874-1936)称赞《追忆似水年华》的艺术风格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优良传统。

安德烈·纪德和蒂博德特都提到,普鲁斯特和16世纪伟大的散文作家蒙田(1533-1592)在旷达和优雅方面似乎有着相同的渊源。其他评论家甚至特别提到普鲁斯特受到了法国著名回忆录作家圣西门(1675-1755)的影响。外国作家如毛姆、弗吉尼亚·伍尔夫、纳博科夫、海明威等。所有人都高度评价了这项工作。

作者简介

马塞尔·普路托斯是法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创始人之一,在法国和西欧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普鲁斯特于1871年7月10日出生在巴黎郊区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他就对周围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极其敏感,这对他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1892年,他与他人共同创办了文学杂志《宴会》,发表了短篇小说和散文,后来整合了《欢乐与时光》,其中大部分是童年的回忆。1895年,他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并在图书馆工作。然而,由于他童年时的疾病复发,他不得不休养。同时,他开始写自传体小说。然而,在此期间,他的父母先后于1903年和1905年去世,他在病痛的折磨中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1912年,我基本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经过几年的修改,于1919年出版了单行本。从此,普鲁斯特名声大振,获得了龚古尔奖,并很快获得了荣誉军团勋章。然而,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922年11月8日,普鲁斯特在长期患病后去世。

他的代表作是《往事追忆》。其他作品包括小说《让·桑多伊》,短篇小说集《欢乐与时间》,文学评论集《反驳圣·博福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49080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