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陆犯焉识》书评四篇
严歌苓《陆犯焉识》书评四篇
导语:这是严歌苓对自己家族历史,尤其是祖父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作品反映了整个家族在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特定历史时期经历的起起落落、荣辱与共。如果你想继续了解,可以看看励志故事边肖分享的精彩书评。

看完一本书。
严歌苓把颜路当成了自己人,为他说了很多话,甚至为那个时代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知识分子说了很多话。而且语气不卑不亢,甚至带着一点少有的幽默和自嘲,里面的智慧很可得。然后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他失去的和正在消失的自由岁月。他没有颜路那样的知识,甚至他的教育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谜——他是否小学毕业。不过没关系。他至少还活在鲁这样的食人社会里,他拼命想让他唯一的女儿幸福。这比什么都让人欣慰,就像一个人多余的棱角总会被磨掉,不是在辽阔的青海草原,就是在北方极寒的地方。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和他谈谈。当然,他的沉默和掩饰比什么都难,这是一个从小没有父亲,习惯当顶梁柱的男人的硬度。他对鲁一无所知,能在脑子里瞎打一篇书信体文章而不忘学习。但我始终相信他是有才华的,没有比他更勇敢更聪明的人了。勇者无智,聪明者无忠。带着对自己父亲的敬佩和怀念,我在10个小时内几乎读完了这本书的36.5万字。于是我得以从过去八年的思绪中抽出短暂的空档,把自己变成书中陆家的一份子,一个从2019年底挤进来的自己人,以便更恰当地倾听自己的心声。
我害怕“有罪”这个词。似乎从造词的第一天起,就注定要隐藏一些秘密,触碰一些污秽。所以当我看到封面上“如何认识陆犯”这几个字的时候,它代表了一个直接的意思,然后才体现出来。对于一个陆姓男子的定义,我甚至在见书的前几天反复思考“怎么知道”这个词背后的故事。是犯罪,是疾病,还是幻想?结果,它是一个名字,属于一个年轻时英俊的花花公子,也属于一个花了二十年时间试图埋葬自己名字的老人。我不禁在想,爸爸有空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能用多少精力让他重拾对世界的信任,抚平牙疼,摆脱体内堆积的脂肪和耐心。
我很想和你一起去海边喊几句爸爸。大声喊出来,就像我们从未分开过一样,用同样的语气和坚韧,对着我们见过、想透的大海喊。
严歌苓是个造词杀人的作者。他操纵所有的汉字,唤起读者最深刻的感官体验。不知道别人怎么能打开她的阅读。就我而言,每次都是爆炸,让我头晕目眩,无法进入现实。很难进入现实,但我不得不小心翼翼,环顾四周,生怕一不小心又回到她笔下的世界。那里人很多,打打杀杀,但我们一定要冷静冷静,就是要把自己的懦弱表现得很明显,绝对不能掩饰。
但我是一个爱躲躲藏藏的人。我有痛,有喜,有伤,有梦,一时说不出话。我要在脑子里反复盘算,等酒发酵到我想要的那一坛,我就可以随便倒进一个杯子里,和别人分享。所以我能讲的故事都是在心里打磨的,都是几年前的旧事了。不是不准备活在当下,而是真的被这个时代的繁华蒙蔽了双眼,不得不四处张望。于是我看到的左边是父亲斗志昂扬的脸,右边是未知的未来,那里有重逢的影子。
我爱那本关于万宇在快要死的时候却清醒的裸体行为的书。严歌苓用了一个词,天体。一瞬间,我的心里拉出了一个明亮的缺口,那里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地方,也是最纯粹的时刻。
小说的开放式结局朴实无华,甚至很自然地到了这样一个地步:除非鲁决心离开,否则就不再是他的了。唯一的缺陷是,虽然我读得很快,但还是有两个错别字,我还特意给出版社写了封邮件。我只希望这是一次完整的阅读体验,是对作者、颜路在书中的知识、我和我父亲的尊重。
读完2
颜路深知这一点,有魅力,有才华,独立思考,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欢束缚,谦虚有礼。这样的男人即使犯错,看起来也有点美,很容易让人对他心软。这么有钱的家庭,出国留学,说四门外语,各种事务,似乎再正常不过了。很奇怪,这样的男人有各种需要浪漫的钱,但他没有。他从小衣食无忧,被万千宠爱,学会了有钱,独断专行,衣食无忧,无所不能。
这样一个穿惯了羊皮拖鞋的人,已经在沙漠里劳动了二十年。在这孤独寒冷的二十年里,似乎只有冬天没有春天,他有相当充裕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前半生,一遍又一遍地在沙里淘金。最后一看,剩下的就是他还没有正眼看过的比喻。就是在这二十年里,他逐渐体会到了她对他的爱。这二十年我爱上了这个女人。甚至为了她越狱,跟踪她,下定决心死之前一定要见她一面。那么多狱友抵挡不住各种自杀,他却死不了。这个信念一开始还是一团小火苗,后来在他胸中强烈燃烧。当他终于重获自由,想和万宇认真过他们的小日子时,万宇失忆了。这个女人用一生的时间在等一个曾经远离万里的人,现在近在咫尺,却变成了陌生人。就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犯过的大多数错误,错过了就错过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于是鲁陪在她身边,像一个善良的老朋友,给了她前半生不曾给过的全部耐心和等待。即使她似乎忘记了他是谁,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他为什么这么匆忙?他早就计划好了,剩下的时间就在那二十年里计划好了。这都是她的,他给了她他的生活。结果他心满意足,无动于衷。他们可以像一对普通的老夫妻一样静静地坐着,看书,聊天,看猫,打牌。如果你看到这样宁静安详的场景,你绝对不会把它们与史诗般的浪漫联系在一起。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指甲永远洗不干净的丑老头,为了这个天真的老太太,历尽千辛万苦。你甚至会觉得这对老夫妇的生活很无聊。但如果你知道他们已经肝肠寸断了一辈子,身体和精神都在煎熬,他们终于可以在这样一个温暖的阳光下,在这样一个美好宁静的下午,安静地坐在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子的两边。想牵对方的手,可以肆无忌惮,可能会忍不住哭出来。原来在史诗般的爱情里,等待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史诗。就这样一点一点,从长了出来。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段一直让人感到苦涩和悲伤的爱情,走到了这一步,却因为婉容的失忆,让鲁对婉容失忆的追求和陪伴,带来了一点点甜蜜,如初见般美好,淡淡的,带着最初的喜欢和温暖。直到万宇发现颜路的家按照旧格局重新布置,从床底下拿出她珍藏了一辈子的盒子。她守护的爱情,她迷茫的头脑,和那段从未相连的记忆,终于在这一刻听从了她的直觉,跟随了她的直觉,跟随了她不认识的颜路的知识。那一刻,颜路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不管他在想什么,这一次,他再也不会离开了。再想想当孩子们一心要撮合父母再婚时轻轻打翻桌子,当颜路搬动她的婴儿箱时她给他的那一巴掌,再想想...重新考虑...不管你怎么想,这份点亮时光,柔化岁月的爱,都是值得的。
婚后第二周,万宇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进行了一场美丽的演出。太美的爱情,美到儿子都觉得不好意思。他们的爱从未死去,更像是沉睡后的补偿,突然充满了活力。以前总觉得那些没有半途而废的残疾人爱情才是最难忘的。现在觉得那些走到最后的爱情,如果最后还是爱情,我在这里等你一如既往的画面,会让我忍不住感动一万次。
关于阅读三的思考
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对它的繁荣和华丽的篇章印象深刻,对它悲惨和屈辱的画面感到羞耻。如果说《清明上河图》能够反映唐宋时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那么“八年抗战”则让中华大地饱受悲痛。然而,苦难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停止。“三年饥饿期”和“十年文革”让许多刚刚从悲惨境遇中解脱出来的中国人再次陷入绝望。
而且古往今来的作家对那个时代的描写也很多。还有余华的《兄弟》、梁的《的年轮》等等。时代的悲剧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被永久记录。严歌苓对土地犯罪的理解也是作品之一,但不同的是,她是根据祖父的亲身经历来记录的。
拿到书的时候,我已经质疑过题目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几代人对犯人常用的称呼句,带有压迫和欺凌意识。当庭高喊一句“XX犯”后,后续一句“你认罪吗”?那么很明显,他爷爷的真名是陆。这是严歌苓对自己家族历史,尤其是祖父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作品反映了整个家族在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特定历史时期经历了风风雨雨、荣辱与共,人物命运在政治这块巨大而坚硬的底布上展开,有起有落,又将何去何从。她的笔法在主角风华正茂的地方徘徊,在美国和上海,在他被囚禁余生的西北大漠之间来回穿梭。可以看到形势的冷酷,命运的复杂。作品采用双线手法,一条线描写西北沙漠农场的监狱生活。另一条线描述了他年轻时在国外留学,在国内教书,最后回到现在进行时出狱与家人团聚。
我在作品中最后悔的是和平时期对人才的摧残。我们不能为战争感到惋惜,因为那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但我们真的应该为这种荒谬的阶级斗争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感到义愤填膺,受到严厉谴责。颜路,一个通晓多国语言、专心学习的人才,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在历次运动中,他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一次次延长刑期,直至被判无期。这个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就这样用高知识改造了西北大漠20年。学了一辈子,能言善辩的大学教授淹没在严酷的政治中,成为时代的牺牲品。然而,他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当时所谓遇到的其他教授学者,也可能因为一些可笑的原因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从此沦为阶下囚。有很多人的生命和尊严被践踏,死在监狱里。
颜路回国当教授、勤于写作和发表学术著作的片段,让我想起了今天的知识分子。虽然学历高的吓人,但就他的人品而言,又有多少是高尚的呢?学术界的虚伪更是屡见不鲜:论文抄袭成风,科研成果抄袭不足为奇。人都是浮躁的,追求名利,又有多少像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投身于学习。在知识贫乏的时代,高级知识分子如同粪土,整天被拖到大街上;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分子就像蚁群一样,却缺乏创新和安下心来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可笑的笑话。
本来我以为那时候只有贫穷和饥饿才值得我同情。我以为只有人们可笑的想法和愚蠢的做法才让我可怜。读完《如何认识土地犯罪者》,我发现在一段悲伤历史的演绎中,有一种更无力的无形力量——政治斗争。政治运动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出狱的鲁,再也找不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他的儿子一辈子沦落为庸俗市民,他的小女儿冯也有博士学位,在感情上成了剩女。就连他也日夜思念着她,他为了妻子冯从监狱里逃了出来,在他到家之前,冯突然失去了记忆。这应该是一场怎样的悲剧。除了承受物质生活的匮乏,我们还必须足够坚强,去接受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恐惧和打击。就连邓主任的小儿子,离开农场,以为换个环境会有不同的命运,最后还是回到了关押“政治犯”和“反革命分子”的农场。可见外面的世界比农场更复杂,更乌烟瘴气。不得不感叹中国历史满目疮痍,现在的和平如此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我很感谢严歌苓让我看到了中国苦难深重的另一面,更感谢留美语言专家、教授陆,是她长期的盲写,才流传下了这篇监狱纪实。
关于阅读四的思考
花了四天时间看完严歌苓的小说《如何认识陆犯》,有点感动。
这部小说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有知识的知识分子,颜路知道自己早年生活如此富足,才华出众,举止优雅,却没有摆脱那个时代的厄运。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境遇,各种非人的待遇和磨难之后,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某种想法,为了在西方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生存下来,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连狗都活得不好,别说什么尊严,连命都随时可能丢。被他晚年对爱情的执着所感动。他对万宇敷衍了这么多年。在他被囚禁的那些年里,她在他的生活中渐渐亮起来,直到最后成为他心中的一颗明珠。他恨自己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爱着身边不怎么讨人厌的妻子。就因为她不是他的选择,在那些家庭生活中,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敷衍她。自由是他一生中最向往的。但最后我明白了,虽然不是我的选择,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像万宇一样爱他。感动三、万宇的爱,没有人比她更爱鲁了。一生的爱,在为他生孩子的时候,在每个月准时去监狱探视的时候,在她为他准备的探视食物的时候,在为救他的命而死的那一刻。。。她是那么伟大,优雅,隐忍的女人,可是当她最爱的老公回来的时候,她已经失忆了。你害怕认出她吗?还是她已经爱上了自己的灵魂,无法接受别人是她的知识?
至于其他方面,对人性、亲情、友情的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文本中的众生相,令人深感悲凉。
今天看了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归来》,没有小说那么丰富,但是演员表达了一些深刻的内涵,很感人。有些场景结合小说会显得更深刻。时代背景下,一个人的命运总是显得那么单薄,那么不可抗拒。只有有坚定的信念,他才能熬过苦难。这是苦难,痛苦,生活似乎如此荒凉,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lizhiwenan/show-4914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