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留言文案古诗-经典语录
【第1句】:给朋友留言可以留什么诗句
【第1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第2句】: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第3句】: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第4句】: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第5句】: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第6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第7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第8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第9句】: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第2句】:给朋友留言 留什么好 诗句
最好是自己写的了
毕竟朋友是私人的
别人定感觉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再者看是哪一方面的留言
江湖好友 同窗别离 还是创业离乡。.
切入点都不一样的
女送男就以前程和未来、事业等为主
好风凭借力,送君上青云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记得我中学离校时候
在朋友本子上写过几句 —
惜别在今宵,泪与愁同来。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在。
。
【第3句】:同学录留言的诗句或古文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1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第2句】: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第3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第4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第5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第6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第7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第8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第9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10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第11句】: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第12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第13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第14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15句】: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第16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第17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第18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第19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第20句】: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第21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第22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第23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
【第4句】:关于好友“临别赠言”诗句有哪些
【第1句】:《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司空爱尔尔须知,不信听吟送鹤诗。
羽翮势高宁惜别,稻粱恩厚莫愁饥。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
稳上青云勿回顾,的应胜在白家时。 【第2句】:《去通义按刑汉嘉至中岩师伯浑临别于此因成二》 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 惭愧居士屩,远来尊者岩。
深知烦露宿,径为落风帆。 潭净鱼堪唤,花残鹿罢衔。
堂中有耆老,禅病说呢喃。 【第3句】:《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 悬河与微言,谈论安可穷。
能令二千石,抚背惊神聪。 挥毫赠新诗,高价掩山东。
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风。 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
丹田了玉阙,白日思云空。 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 三灾荡璇玑,蛟龙翼微躬。
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 黄金满高堂,答荷难克充。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 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
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 【第4句】:《临别送张諲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颀 出门便为客,惘然悲徒御。
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 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
剑阁望梁州,是君断肠处。 孤云伤客心,落日感君深。
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 蜀江流不测,蜀路险难寻。
木有相思号,猿多愁苦音。 莫向愚山隐,愚山地非近。
故乡可归来,眼见芳菲尽。 【第5句】:《许世卿孝亭邂逅为予修琴临别求诗为赋长句》 年代: 宋 作者: 陈文蔚 邂逅想逢不记春,未知此陵得情亲。
一溪云月闲中计,三尺丝桐物外身。 未有清尊酬痛饮,已惊明日是行人。
抱琴归去无馀恨,大吕黄钟一味醇。
【第5句】:关于送别好友的赠言的诗句
【第1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第2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3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第4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5句】: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第6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7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第8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9句】: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10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下面是转贴. 【第1句】: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第3句】: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第4句】: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第5句】: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第7句】: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第8句】: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第9句】: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第6句】:关于留言的名言或诗句
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1【第13句】: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第14句】: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第15句】: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第16句】: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1【第17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第18句】: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第19句】: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第20句】: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第21句】: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第22句】: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第23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第24句】: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1【第25句】: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第26句】: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第27句】: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第28句】: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第29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第30句】: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第31句】: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第32句】: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第33句】: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第34句】: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第35句】: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第36句】: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1【第37句】: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第38句】: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1【第39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第40句】: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1【第41句】: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第42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 1【第43句】: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第44句】: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 1【第45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第46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第47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第48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第49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1【第50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第51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第52句】: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 1【第53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第54句】: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第55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第56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第57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第58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第59句】: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1【第60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第61句】: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第62句】: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 1【第63句】: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第64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第65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第66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第67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 1【第68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第69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 1【第70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第71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第72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 1【第73句】: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第74句】: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1【第75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句) 1【第76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第77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1【第78句】: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第79句】: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第80句】: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第81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第82句】: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12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