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诗句

红叶留诗传佳句出自何处-经典语录

【第1句】:“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

【第1句】:红叶题诗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孟棨的《本事诗》。

书中说大诗人顾况与三位诗友在洛阳行宫的上阳宫边的皇家花园中游春,在流经宫中的溪流御沟里捡到了一片大梧桐叶,上面有诗一首:“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诗的意思是:一旦入了皇家深宫中,年年都看不到春天的风情,权且借这片红叶上题写一首诗,借流水寄送与哪位有缘的人。 顾况第二天也在梧桐叶上题了一首诗,并走到上游放入溪水中,其诗云:“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意思是:鲜花般的人锁在深宫中连莺鸟也悲鸣,正是上阳宫宫女断肠之时。帝城虽严谨却禁不住流水有情,红叶题诗的人到底想寄给谁呢。

十几天后,在花园里寻春的人又在溪水中得到了诗叶,便将诗拿给顾况看:“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本事诗》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 【第2句】:这是一个以红叶为媒介,被锁禁深宫的寂寞宫女和宫外诗人才子借流水进行诗歌唱和的故事。

描述了帝城森严,多少青春少女在宫中白白浪费光阴,只好借流水寄情真实性无法考证。有记载,清代的四库馆臣认为此则故事荒诞不经,不足为信。

【第3句】: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与《本事诗》大题相同,也是宫女题诗、顾况和诗,不过还没等宫女再和诗,故事就有了结局:玄宗知道了这件事,于是这位爱好诗歌的皇帝便将许多宫女遣散出宫。而关于那位题诗的宫女,《云溪友议》没有提及,想必也应在释放之列。

【第2句】:红叶题诗的来源

《红叶题诗》的故事最早见于孟棨的《本事诗》中“情感第一”。一共有两则,一则说的是 :

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时,闲暇时与三诗友在上阳宫宫廷苑囿内游玩。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来一片大梧桐树叶,上面写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叶上,让它顺着水流入宫墙内。诗曰: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过了十多天,有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红叶上得到一首诗,拿来给顾况看。红叶上写着: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唐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亦曾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府判官但在仕途上并无大的建树。晚年隐居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著有《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其中就有《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另有《宫词》亦是抒写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顾况》,但并无红叶题诗这段故事,可见是小说家言。

另一则说的也是宫女题诗,但情节人物均有所改变。说的是盛唐时代开元年间,玄宗下诏赏给边塞守军军袍,让宫中宫女们缝制。一位边塞守兵士在短袍中发现一首诗,上面写着:“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这位士兵不敢隐蒙,上报边帅,边帅又呈报朝廷帅进之。玄宗下令将此诗拿给六宫嫔妃宫女们看,并宣告说:“作此诗者只要坦白出来,我不降罪于她。”有一宫人上前承认自己罪该万死。玄宗非常同情她,下令见这位宫女嫁给得到诗的那位兵士, 说:“我与汝结今身缘。”边疆将士听到后都很感激。 相比之下,“红叶题诗”情节更离奇,更富浪漫色彩,也没有君主仁义大度,免罪赐婚这类颂圣内容。所以,后来的类似传说、诗词、戏剧都是按“红叶题诗”这个版本发展下去,只不过人物、内容各自不同,情节越来越细致生动。

【第3句】:翠壑丹崖千章画,红叶白云一溪诗出自那首诗

这句出之艺术论文“翠壑丹崖千丈画 白云红叶一溪诗”的论文。

文中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是诗歌大国。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古代文献中。保留了大量诗词歌赋,其中相当部分为历代诗人,吟咏赞美祖国各地的山川湖泊,雪域高原。

千山竞秀,万壑争荣,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安徽山水的灵秀俊美,处处触发诗人的灵感。激荡诗人的情怀。使许多清诗佳句从诗人的笔底流泻而出,“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在(明代诗人余绍祉)的笔下。为黄山秋日留下千古绝唱。

安徽的山水风光就是美丽的画,优美的诗。在历代诗人的咏皖诗作中,这样的名篇很多,它们发掘山水的“灵性”寄寓,发现景观的“文化”底蕴,提升风物的“人文”品味,给后人留下了永远值得挖掘和继承的文化蕴涵和审美情趣。

此句描绘黄山美丽风景,黄山秋色俏丽迷人,雨过天晴后,黄山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纯净,天空湛蓝,四季苍绿的奇松更加苍翠,奇松、怪石、云海等景观,连同那无边的秋色,像一幅天然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供参考。

【第4句】:红叶,击楫的典故出处(诗句)及所代表的意义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题诗满红叶,何必浣花笺。”(唐)郑谷《郊野》“红叶题诗”一典出自唐代范摅《云溪友议》。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满意请采纳

【第5句】:红叶题诗这首古诗词的翻译及赏析

《红叶题诗》诗文

--宣宗时宫女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

红叶题诗用来比喻男女之间奇特的姻缘。

卢渥从御沟中得到宫人的红叶题诗,后又与宫人巧为夫妇。遂用“红叶题诗、诗题红叶、红叶诗、题红叶、题红、红叶留诗、叶题、宫叶字、红叶沟流、御沟红叶、传波红叶”等描写情思,闺怨;亦称良缘巧合。

佛家说:因缘合则万物生,因缘离则万物死。人世间的一切无非都是因为有缘而相聚,缘若尽则离散。惟有那样悲风飒飒的秋天、那样颓阳西倾的傍晚、幽囚深宫的才情女子、他乡飘零的没落书生,才会有了那样一场不知对方是何人、何样就开始了的相思,有了那样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

【第6句】:红叶题诗的来源

《红叶题诗》的故事最早见于孟棨的《本事诗》中“情感第一”。

一共有两则,一则说的是 :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时,闲暇时与三诗友在上阳宫宫廷苑囿内游玩。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来一片大梧桐树叶,上面写有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叶上,让它顺着水流入宫墙内。

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过了十多天,有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红叶上得到一首诗,拿来给顾况看。

红叶上写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唐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亦曾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府判官但在仕途上并无大的建树。

晚年隐居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著有《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

《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其中就有《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另有《宫词》亦是抒写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

《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顾况》,但并无红叶题诗这段故事,可见是小说家言。

另一则说的也是宫女题诗,但情节人物均有所改变。说的是盛唐时代开元年间,玄宗下诏赏给边塞守军军袍,让宫中宫女们缝制。

一位边塞守兵士在短袍中发现一首诗,上面写着:“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这位士兵不敢隐蒙,上报边帅,边帅又呈报朝廷帅进之。玄宗下令将此诗拿给六宫嫔妃宫女们看,并宣告说:“作此诗者只要坦白出来,我不降罪于她。”

有一宫人上前承认自己罪该万死。玄宗非常同情她,下令见这位宫女嫁给得到诗的那位兵士, 说:“我与汝结今身缘。”

边疆将士听到后都很感激。 相比之下,“红叶题诗”情节更离奇,更富浪漫色彩,也没有君主仁义大度,免罪赐婚这类颂圣内容。

所以,后来的类似传说、诗词、戏剧都是按“红叶题诗”这个版本发展下去,只不过人物、内容各自不同,情节越来越细致生动。 。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12986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