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读后感细选50句-经典语录
打开音乐台,《小苹果》正欢快的唱着,两个大男人,或者是两老男人在不停的边舞边唱,台下的观众在沸腾。其实,早在他们火之前,他们写了很多像《父亲》这样感人至深的歌曲,唱了很久也没多少人认识!现在这首歌词简单,小学生也能写出来的字句却像神曲一般在席卷神州大地,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火火火”,甚至火到漂洋过海到了美国!余秀华的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却突然火起来,收到很多人的追捧,作协副主席也当选了,出版社也追上了门要求出版,一时褒贬不一,崇拜的有之,嫉妒加攻击的有之,写了多年却火不起来却看不得别人火起来犯酸的有之,我看过余秀华的诗,有的写得好,有的'写的不好,她也写了很多,很多年,为何按上一个粗俗的名字就能火起来了呢?突然想起作家麦家几年前说的话------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庄重不如世俗有魅力,崇高成为可笑的把柄,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很多毛病中的一个,很典型。时代的车轮是谁都没法阻挡的,我们身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当中,大家都比较轻佻,大家的欲望都充分地打开。欲望打开之后,人在欲望面前,人的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强度往往会被无限地缩小。人的欲望膨胀之后,人的精神肯定就会被遮蔽了。这种情况下,反映到文学艺术创作当中,就表现出对人性的不关怀,对人类生存缺乏一种深层次的思考,说到底就是急功好利,写作成了欲望号街车”
著名的作家如莫言,韩寒,成名后很少有好的作品,众人过度的关注,是否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失去自己的风格?她能够火起来有她火起来的缘由,离开她熟悉的环境不一定能写出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正如当年的犀利哥,只能在原来的环境才能成为犀利哥。想要她出更多的作品,就不要过多打扰她,让她安静的写作,我们则安静的读她的诗!
余诗人出名的那些天
我左手缝爱心、右手绣善愿
从早晨到黄昏都一直在念心经
好心情从未被坏天气控制
诗歌与诗人与我无关
---
开始认识她的时候
心酸着一个灵魂的血泪
脑瘫、智慧、才华 、逆向
是谁把她举上天空,让一群
男人和女人扒开人性的瑕疵
让文坛骚客们激动不已
---
2月4日那天恰逢立春
窗外飘飞着白雪,我看见
余诗人摇摇晃晃地走向人间
雪花就铺在她的脚下。而我
依然坐在无法修补的破轮椅上,思考
如何翻新明年的岁月
---
20××年2月9号
我的诗歌标题表明了我对余诗人某一部分诗歌的不认可,
我的诗歌内容对她是及尊重的,我尊重她的才华尊重她热爱诗歌的精神!
我会把余放在一旁,不和她比较。过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文,用自己的功,
如果我一直没做到余那样的成功,那么还是我的才华有限、功夫练得还不够深厚;
也或许没有遇到赏识我的伯乐,也或许是一块金子掉进了深海里、、、、、、
但我,永远都不会羡慕与嫉妒 余! 呵呵!
去年年末时我读了余秀华诗选《摇摇晃晃的人间》。买这本书的当天我在书店无所事事地闲逛,随意从陈列得琳琅满目的书架中抽出了它。翻开序言,自序的末尾写到:"而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这极符合我对诗歌的理解。于是我把它从货架上取下来,和余秀华一起走了一遍这"摇摇晃晃的人间"。
事实上我不怎么懂诗,更不会写诗,但这不妨碍我喜欢诗。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可以很恰当地表达我对诗的态度。我一直觉得文字有逻辑却也最随意,文学作品不同于我每天接触的法条,法律语言要求绝对的精确和逻辑缜密,而文学作品不需要我每个字眼都去一一琢磨,逐字逐句分析往往会破坏它们的美感。尤其是诗歌这种体裁,诗人的成就感来源于感动读者而非读者分析出他想表达的意思。诗歌的语言是飘逸的,它不受章法的约束,诗将那些难以通过寻常语言表达的情绪表露纸上,诗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美。因此读诗时比起追求诗的含义,我更在意自己内心的解读和诗带给我的感受。《摇摇晃晃的人间》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感,这本诗集里的诗,无论是对生命的思考还是对生活的观察,再或者是对开在春天里的一朵杏花亦或屋顶上跳跃的几只麻雀的描写,全都既质朴又奢华,每一首诗都有让我赞叹的句子。余秀华用恰到好处的词句、自然流畅的语言及舒服流畅的行文感动着我,让我感受到诗的美感的.同时震撼于灵魂的强大。
余秀华生活在农村,出生时因难产缺氧导致脑瘫,在写字都非常吃力的情况下,她仍旧凭借着对诗歌的热爱写了很多好诗。诗的创作本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不安于生活却热衷写诗的残疾农妇会遭受周围多少村民的非议和不理解。自身条件及生活环境的限制让余秀华的写诗之路变得雪上加霜。万幸的是这些阻碍都没有减少余秀华对诗的热情,身体的缺陷限制了她枝枝蔓蔓地向外生长,但思想的深邃却支撑着她在诗歌的路上走了很远。性格的执拗和不懈的坚持最终使得余秀华的诗被更多人所看到,生活里的苦痛都风干成了诗,涅槃后的她用一首首漂亮的诗告诉世人她在诗歌上的造诣。余秀华的诗风格独树一帜,语言娟秀朴实,诗里既有伤痛的鞭挞,也有瑰丽的向往,她将伤痛、苦难和美好通过诗的形式表达给世人看,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摇摇晃晃在人间行走的灵魂究竟有多伟大。
《摇摇晃晃的人间》第一首诗《我爱你》里写到:"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读这几句诗时是去年年末,工作的繁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恐慌包围着我,这首诗让正处于焦虑中的我慢慢静下心来,在以后的夜里,我继续阅读了书里其它的诗。余秀华诗里选取的意象均为一些生活里常见的事物:稻子和稗子、村庄的风和河流、墓地价和坟头草、清晨的狗吠和短暂的黄昏……这些被人忽略的无比平凡的存在在她的诗里变得鲜活起来,我们日常看到的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开始变得有生命力,每一朵花,每一滴雨,每一丝微风都有了它们的语言,它们都在表达,而这些表达又通过余秀华的诗传递给了我们。天蓝得广阔,云白得纯洁,花开得鲜艳,蓬勃生长着的草绿得清新迷人,万物皆有灵,它们既美又浪漫,用心去看就会发现它们的诗情画意。光阴皎洁,我们应该欣赏,而不适宜肝肠寸断。
我不是余秀华,对她的境遇不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我理解她的不甘与热忱,懂得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的她从诗里获得的快乐和慰藉。写诗时的余秀华不再是那个口齿不清、行动不便、其貌不扬、不听劝告的脑瘫的村妇,她是完整的、快乐的、才华横溢的,"诗歌一无是处啊,但是,诗歌通向灵魂,灵魂只能被自己了解",思想让余秀华闪闪发光,诗让她的灵魂变得耀眼。
余秀华曾在诗里说到:"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作为我,一个残疾得很明显的人,社会对我的宽容度就反映了社会的健全度。所以我认为只要认真地活着,我的诗歌就有认真出来的光泽"。没有受限于身体和环境,余秀华将自己的思想无限放飞,用诗来应对生命给她的挑战。我不确定处于和余秀华同样境遇的话我能否如她一般不屈从于命运,毕竟做到泰戈尔说的"生活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并非易事,所以我敬佩余秀华。"保持很多的热爱和一点点野心"一直是我很喜欢的生活状态,余秀华做到了这一点。不囿于田间地头,不甘于被残破的身体及旁人的愚昧所困,她选择为诗去奔赴,去披星戴月,去不撞南墙不回头,她向我们露出她千疮百孔的伤疤,也带我们看了开满繁花的枝桠,她对诗的偏执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悲悯铸就了这些优秀的诗歌。
海子在《夏天的太阳》里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希望这一生,除为俗事所累外,我们能多看看这个璀璨俗世,再多热爱一点世间的美好事物,比如桂花开时的微风,皎洁月牙旁的云朵,静谧深夜里的雨声,春天第一根抽枝的柳条,夏天第一杯冰爽的柠檬汁,秋天第一片红色的枫叶,冬天第一朵晶莹的雪花,希望行走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遍历山河后,我们依旧觉得人间值得。
最后用书里的一首诗结尾: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如果麦子刚好熟了,炊烟恰恰升起。那只白鸟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棵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1574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