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句古诗句或佳句-经典语录
【第1句】: 求古诗每种两句
西江月 宋·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诗词注解 【注释】①铅华:铅粉。②“红烟翠雾”两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
皆为妇女的头饰。③争:怎。
【评解】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
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
【集评】《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该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飞絮游丝”句很形象。
“深院月明人静”句,渲染气氛很好。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一定必有其事。
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知许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绝口不论事……”。依此,此篇该是依托之作。
“佳人”比宋王。--引自惠淇源《婉约词》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
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
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
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
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
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
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 眷念之情,以意曲工。
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
【第2句】: 帮忙写出一些诗句
(1)任写一个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名山大川往往是古代文人歌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一句古代诗人描写黄河的诗句 【第1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第2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第3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第4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第5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唐诗宋词中关于“明月”的佳句不少,试写出两句 【第1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第2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第3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第4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第5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第6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第7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第8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第9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第10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第11句】: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第12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第13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第14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第15句】: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第16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第17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第18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第19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第20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第21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第22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第23句】: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第24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第25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第26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第27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古代人民辛勤劳作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白居易——《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姑妇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面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达情谊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
请你写出两句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
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 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
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 李贺 【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张谔 【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
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戴叔伦 【湘川野望】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
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武元衡 【登阖闾古城】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
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武元衡 【塞上春怀】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
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 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
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羊士谔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
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
每登高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18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