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端午节,邂逅最美的端午诗词-节日文案-文案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每年五月初五,便是端午时节。《风土记》有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端午节源于中国,本是古代百越地区部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端午便成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如今,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已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不妨让我们闻着棕香,沾着艾味,徐徐走进古人的世界。
【端午人物】
关于节日的民间传说,众说纷纭,然而,又恰恰是因为这些传说的真假难辨,才使得一个个节日披散着一层朦胧的美。
《史记》有记:屈原,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力主抗秦,却因此遭受谗言,去职流放。流放途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祖国被侵,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亡。从此,屈原成了端午不可不提的人物。
伍子胥乃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吴伐楚,入楚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后因提倡彻底消灭越国受谗言陷害以赐死,子胥死前曾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闻言令取子胥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至此,端午传说人物中又填下了伍子胥一人。
【端午风俗】
龙舟竞渡:每年到了端午这日,各地的龙舟竞相争渡,为节日带来无上的热闹。
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在端午这一日,古人常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用来清退蛇虫。
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关于打马球,古代有诸多的诗文与画作,三国曹植的《名都篇》中便有连翩击鞠壤之句,而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则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
【端午食俗】
吃,大抵是中国人最看中的事情之一了。元宵节南有汤圆北有元宵,中秋节有月饼。端午节让人难以忘怀的该数粽子与雄黄酒了。
食棕:最简单的不过一片青叶环抱着一团米饭,带入淡淡清香,却是人将自然融入生活的诠释。
俗语有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古代,端午这一天大人常饮雄黄酒,而小孩则用雄黄酒点涂于额头、手心等处,用以除虫辟邪。
端午节诗词好句
【第1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第2句】: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第3句】: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第4句】: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第5句】: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第6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第7句】: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第8句】: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第9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第10句】: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第11句】: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第12句】: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第13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第14句】: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第15句】: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第16句】: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
【第17句】: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第18句】: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第19句】: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第20句】: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第21句】: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
【第22句】: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第23句】: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第24句】: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杜甫《惜别行》
【第25句】: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第26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第27句】: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第28句】: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第29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第30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第31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第32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第33句】: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第34句】: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第35句】: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第36句】: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第37句】: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端午节诗词名篇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却没朋友能共赏,略凄凉哀伤,怀念起为国尽忠的屈原,又增添了许多悲哀。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欢度端午佳节,免不了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
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
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
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
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滋生异样的深情。
图片:清,徐扬《端阳故事八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19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