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段常德诗墙的导游词
湖南旅游带团心得2000字
长沙至凤凰沿途导游词 长沙市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其中主城区面积969平方公里。
2009年全市人口6
【第46句】:5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2
【第89句】:3万。
长沙市辖芙蓉、雨花、天心、开福、岳麓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
总人口281万人(2003年)。
其中市区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65万。
湘潭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其中韶山市面积 210平方千米,人口 10万。
益阳市总面积12144平方千米。
总人口446万。
市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36万。
全市辖桃江、安化、南县三个县,沅江一个县级市,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五个县级国营农场,市区设赫山、资阳、朝阳三个区。
常德市总面积181
【第89句】:8平方千米。
总人口6010523人。
常德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津市。
常德市区总面积约为1970平方公里,人口约103万. 张家界市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
总人口160多万。
其中市区城市总面积1
【第45句】: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第17句】:48平方公里。
市区城市人口
【第16句】:84万人。
辖两区两县。
其中桑植为国家级贫困县。
湘西自治州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
2005年底人口2
【第68句】:34万。
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
州府吉首市总面积1062平方千米。
总人口29万人(2003年)。
除吉首市外其余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益阳市,12144平方公里 ,人口443万,包括南县、安化、桃江3县和沅江、益阳2市,及6个国营农(渔)场。
这是我得到的最基本的资料。
可是再一看手机,有条短信会提醒你说:欢迎来到银城益阳
为什么会有银城之说
我去过益阳,问了许多本地人。
答案不一。
再结合资料,大致会有如下答案: 原来益阳地处洞庭湖边,是湖南正北的一座城市,也是湘西北到省城长沙的必经之路。
有“资水”贯穿全市。
在靠水路运输的解放前,这个城市极具战略地位。
夸大一点说,益阳曾有过国内其他城市少有的辉煌。
具体来讲,它曾创下过湖湘文化之首。
二三十年代的益阳,居然就有长达十五华里的商业步行街,丝毫不亚于而今上海的南京路。
至于衣食住行玩乐方面,更是有“吃的十大品牌,玩的十大景点”之说,至今还在老人们口里回味赞美
解放前有句话说得好“金湘潭,银益阳”。
另一句话则一语道破天机:铁打的宝庆,银铸的益阳。
至于当时的省城嘛,则是“纸糊的长沙”。
看看,难怪益阳有“银城”之称了。
但是今天的益阳在湖南人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状况呢
除开官方的GDP数据外,我主要以张家界、常德人的眼光来看:六十年代住一晚,七十年代吃顿饭,八十年代喝碗茶,九十年代撒泡尿,二千年后放个屁。
呵呵,高速公路拉通之后,益阳不就是一个中途停靠5分钟的城市么
其实,益阳不光是一个解放前的“银城”。
更是有名的作家之乡,羽毛球冠军之乡,美人之乡
毛主席非常敬重的作家中就有益阳的“三周一叶”(周谷城、周扬、周立波、和叶紫)。
益阳还有凭借《将军吟》获得过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莫应丰。
谈起体育,则有安化县的唐九红,龚智超等羽毛球冠军。
而为什么是美人之乡
1928年,一个益阳人的女婿,天才的作曲家黎锦晖先生一曲《桃花江是个美人窝》响彻国内外。
至今依然在台湾老兵的口中传唱
常德市,18190平方公里,人口600万。
辖6县2区一市。
市区人口60万。
这个建城2200余年的楚城,城市名片除了“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之外,还有一个国内大中城市很难得到的一个封号: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
常德古称“武陵”,是中国的“诗人之乡”。
有个成语出自常德:囊萤夜读。
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每天白天去拼命抓萤火虫,晚上用来读书的典故。
这个典故和“凿壁借光”“悬梁刺股”一样的有名。
可是我总在想:要是白天的时间全部用来看书了,还至于晚上熬夜吗
抓萤火虫容易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说明了常德群众有着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
到了5-6月份,会有一个“中国诗人节”在此举行。
谈到“诗人”乃至“诗歌”,很多人会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来。
呵呵,我遇见这样的人,一定会建议你去我们沅江边上看看用
【第1句】:8个亿打造出的“中国诗墙”。
全长3公里的诗墙上,包括港台在内的948位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用行书、隶书、篆书、草书等书写和篆刻下了1267首中外名诗。
来到这里,哪怕对诗歌不感兴趣的人,心中也会升起一种对于文化的敬畏来。
谈到诗,刚好你还在常德境内的话。
那么有一个人的故事是必须要知道的。
这个人就是刘禹锡。
唐朝805年,他成了常德市委书记。
他为什么要来常德做官呢
原来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唐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这个时候的他官运亨通。
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皇帝老儿贬得远离京城。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
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
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官名),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文、王伾合起来称作“二王八司马”。
这“八司马”当中,有两个“明星”来到了湖南。
柳宗元和刘禹锡。
这一回,柳宗元被派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当市委书记,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
这两个家伙,到了这么偏僻的地方还不安分,结果柳在永州产生了〈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
刘则创作了《竹枝词》诗体。
两个人在地方一干就是十年。
日子久了,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觉得这些都是有才干的人,放在偏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皇帝,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做官。
刘禹锡回到长安后,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于是心里老憋着气,看谁都不顺眼。
也合着老刘倒霉。
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大拨桃树。
春暖花开了,招引了不少人附庸风雅。
老朋友就说老刘啊我们也去玄都观看看桃花吧。
老刘一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一快走了。
你说你看桃花就看呗,手还不安分。
他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心里本就有气,回到长安一看满街都是趾高气扬的权贵,又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写了一首诗,叫《游玄都观》: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这家伙的诗本来就老有名了。
这作品一出来,狗崽队马上就在长安传开了。
有一些大臣对召回刘禹锡,本来就不愿意,读了刘禹锡的诗,就细细琢磨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含意呢
最后,也不知道谁谁就说了,老刘头这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我们这些新提拔的权贵呀。
这还得了
唐宪宗对他也不满意了。
本来主张留他在京城的人也不敢说话了。
刘禹锡又被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去做刺史。
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提升,但以前的遵义那个穷啊,比常德更远更偏僻,整一个鸟不拉蛋的地方。
刘禹锡家里还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一起到播州,老人家肯定吃不消。
于是裴度拼了命的在皇帝老儿面前替刘禹锡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了。
半路上,老刘又直奔广东而去。
此后十四年,刘禹锡调动了好几个工作单位和地点。
反正都是瞎折腾。
这种情况,等裴度当了宰相之后,才把他调回长安。
老刘又重新回到京城啦
又是暮春季节。
他想起了那个惹来麻烦的玄都观,有心旧地重游。
到了那里一瞧,谁知原来种桃的道士早已仙去了,观里的桃树没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
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和做人的品格。
想到这里,他就写下了一首《再游玄都观》,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 你说他这不是倔强是什么
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
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桃源县,一个“桃花源里的城市”。
这个县名有着1045年历史的地方(宋963年得名),在44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
全县有130万人口。
史学家翦伯赞出生于此。
车过桃源,不得不提的就是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
这个东晋的诗人,给我们描绘了最原始的“共产主义”的蓝图。
留给我们后辈俗人们若干关于仙境的想像。
天上的玉宇琼楼根本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桃花源,因为有了那个成功“遇仙”的渔人做导游,倒是离我们的生活近了许多。
那个渔人,以渔船代替“豪华巴士”,挥舞着船桨代替导游旗,告诉我们“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到了后来却是“遂迷,不复得路”的结果。
看来这个渔人导游是冒牌的,毕竟当不了真。
但是关于桃花源中“鸡犬相闻,怡然自乐,不知有汉”的生活场景,还是惹起了许多人的惆怅。
难怪连“草圣”张旭也要问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那个通往仙源的洞究竟在哪里呢
似乎没有答案。
连“桃花源”究竟在哪里,也有许多的争议。
但是渊明先生的这篇记叙文开始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看看,还不明显吗
武陵人,就是一个常德人。
说穿了,就是沅江边上的一个渔父。
说到“渔父”,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说。
我胆敢妄言一句,他如果不早死,中国的近代史可能要改写
他是谁
桃源人的杰出代表:宋教仁。
宋教仁,生于1882年的桃源县城,字遁初,号渔父。
22岁与黄兴,陈天华策划起义。
23岁加入同盟会。
是同盟会元老级的人物。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孙中山有两个最得力的朋友兼助手。
黄兴和宋教仁。
呵呵,刚好这两个人都是湖南人。
但是宋教仁,可能更让袁世凯之流感到害怕。
于是,1913年3月20日深夜的上海火车站,国会召开前夕,宋教仁被袁世凯刺杀身亡。
年仅32岁。
宋教仁只活了32岁,但他的名字在中国史上怎么也甩不掉。
无论是支持民主,还是反对民主的人,都绕不开宋教仁这个名字。
他在20世纪初那个昙花一现的瞬间所掀起的民主旋风,至今仍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一道最壮丽的风景线。
沅陵县,这个湖南省内面积最大的县,585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5万。
却生活着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
你知道湖南最大的水电站在哪里吗
沅陵县的五强溪水电站
这个1994年1月1日启动的水电站,面积170平方公里,是省内第一,国内十大水电站之一。
你知道“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成语出自哪里吗
沅陵县的二酉洞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出于此。
这些书简在秦灭汉兴时献给汉高祖刘邦,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秦前书简时大喜,亲自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将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
从此,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
在山半石洞下方,留有原燕京大学校长、湖南督学使者张亨嘉于清光绪六年(1890年)二月所立的榜书碑刻“古藏书处”四个大字。
你知道“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吗
沅陵地区
西汉时,沅陵还属于“五溪南蛮”地方。
此地土民彪悍无比,不服从朝廷礼法。
朝廷派兵征讨。
马援将军主动请求出征。
临出发时,他向士兵们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
”后来马援在一次战役之后,伤病身亡。
完成了他的诺言。
毛主席曾引用过这句话。
在毛岸英牺牲之后,周总理曾请示是否把他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回答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学院在哪里吗
沅陵县的龙兴讲寺
这个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已1380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佛学院。
理学大师王阳明曾在此讲学。
书法大师董其昌为其题写“眼前佛国”。
你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软禁在哪里吗
沅陵县的凤凰山
民国28年(1938年10月),特务头子戴笠受蒋介石旨意,指使特务队长刘乙光把张学良从苏仙岭秘密密转押沅陵,囚禁在凤凰寺内,过着“山居幽处境,旧雨行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的痛苦生活,在这个三百多年历史的破败古寺里,将军惆怅地写下了“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风吹又还”的诗句。
而就在半年前,年轻的将军被囚禁于郴州苏仙岭时,就刻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
”的激愤之词。
现在看来,到了凤凰山之后,将军的悲愤之情日益深重了。
此情此恨,为了个人
为了民族
怀化市,
【第2句】:76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辖10县1市2区,一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其中,市区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37万。
怀化是一个多民族文化村。
侗族的合拢宴,整个村子的人都出来摆酒席欢迎远方的客人。
酒席用长桌相连,可出现上百米长的壮观景象。
苗家婚宴,传说中的“夜郎古国”,惊险刺激的龙底原生态漂流,总能勾引游客的眼睛。
“夜郎自大”是一个成语。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知道了以前曾经有过“夜郎”这样一个部落。
现在已经灭绝。
但是在怀化新晃县,据考证正是古夜郎国所在之地。
怀化是历代诗人罢免流放之地。
唐朝的王昌龄,在芙蓉楼上,面对好朋友即将离去,自己仍然孤自一个在这里,轻轻地写了一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打动了无数谪客游子的心。
李白还特意写了一首关切老王的诗:“杨花落尽365kuaile.cn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怀化是一个英雄城市
多项荣誉属于这里。
大将粟裕,革命家滕代远,向警予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八年烽火起芦沟,一日降书落芷江”,湘西会战中,八万鬼子在武器超前的状况下硬是降下了膏药旗,日本天皇向整个中华民族发表声明赔罪,1945年8月21日的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发现很多人不理解杂交水稻的真正意义,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北方人,吃的是小麦,不吃水稻,就和袁隆平没关系。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世界上有100个人,而粮食只够90个人吃,粮食紧缺再加上财富分配不均衡,那么就会出现50个人有充足的粮食,而另外40个人没粮食吃,就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这场危机最终要波及全部的100人。
如果世界有100人,而粮食够110-120个人吃,那么粮食就不再紧缺,就不会出现饥荒。
全部的100人都可以避免这些危机。
袁隆平的出现正是改变了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
凤凰县,一个神话中的名字。
一种传奇的鸟。
一个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17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才辈出。
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
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
当代,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两度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为凤凰奠定了浓浓地人文气息。
走进凤凰,假如命令我讲解。
刚好你又爱听的话,我一定会说一说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
三十年代的中国,冰心与吴文藻,丁玲与胡也频,林徽因和梁思成,沈从文和张兆和,是当时最为引人钦羡的“黄金搭档”。
被赞誉为“四大珠联璧合”的夫妻组合。
他们的爱情,照亮了飘摇的三十年代。
我最近两天在看《沈从文传》。
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中国人凌宇的《沈从文传》,一个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凤凰之子——沈从文》。
一个是《从文自传》。
个人觉得,写得很有人情味的是凌宇的《沈从文传》,而可惜的是,那个美国人写的《凤凰之子》,在凤凰卖得很火。
沈从文,在家排行第二。
张兆和叫她“二哥”。
生于1902年,逝世于1988年。
张兆和,苏州富家千金。
在家排行第三。
沈从文叫她“三三”。
生于1910年,逝世于2003年。
今天说说大师当年的一个有趣的片段,第一次教书: 1928年,当沈从文仍在生活困境里挣扎时,徐志摩曾写信给他说:“还是去北京吧,北京不会因为你而米贵。
” 沈从文没有因此重返北京。
后来,他又对徐志摩谈及自己想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跟刘海粟学绘画的念头。
徐志摩说,“还念什么书,去教书吧
” 而在早些时候,沈报考燕京大学时,考试时一问三不知,结果连同三块钱的报名费都被燕京大学退回。
而三年后,燕京大学准备聘请沈为教授时,沈则不与理睬。
这个时候,胡适正担任吴凇(上海)中国公学校长。
由徐志摩介绍,胡适竟然同意聘用沈从文为中国公学讲师,主讲大学部一年级现代文学选修课。
沈从文以小学毕业的资历,竟被延揽为大学的教师,这即便在当时,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而开明的决断。
这一年。
沈从文26岁。
我们到现在还有很多误区,认为沈从文是凭借《边城》而进入中国公学任教的。
其实错了。
沈从文自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了《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
与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丁玲胡也频等人过从甚密。
已经在北京小有名气了。
而《边城》,则发表在1934年4月25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61期。
第一次登台授课的日子终于来了。
沈从文既兴奋,又紧张。
在这之前,他做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估计资料足供一小时使用而有余。
从法租界的住所去学校时,他还特意花了八块钱,租了一辆包车。
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跨进大学的门,不能显得太寒酸
按预先约定的条件,讲一个钟头的课,只有六块钱的报酬,结果自然是赔本
当时,沈从文在文坛上已初露头角,在社会上也已小有名气。
因此,来听课的学生极多。
今天又是第一堂课。
更有一些并不听课,只是慕名而来,以求一睹尊容的学生。
等他来时,教室里早已挤得满满的了。
他们中已有不少人读过沈从文的小说,听到一些有关他的传闻,因而上课之前,教室里有人小声议论着沈从文的长像、性格、文章和为人。
——他们知道沈从文是行伍出身,小说里又不乏湘西地域荒蛮、民气强悍的描写,在他们的头脑里,遂不时浮现出想象中的沈从文的形象:一个身材魁伟、浓眉大眼,充溢着阳刚之气的男子汉。
亦或是五大三粗。
结果自然是让他们失望了。
沈着长衫,带眼镜。
文弱之极。
眼前这个低着头,急匆匆走上讲台的真实的沈从文,却与他们想象中的沈从文判若两人:一件半新不旧的蓝布长衫罩着一副瘦小的身躯,眉目清秀如女子,面容苍白而少血色;一双黑亮有神的眼睛稍许冲淡了几分身心的憔悴。
他站在讲台上,抬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无数条期待的目光,正以自己为焦点汇聚,形成一股强大而灼热的力量,将他要说的第一句话堵在嗓子眼里。
同时,脑子里“嗡”的一声炸裂,原先想好的话语一下子都飞迸开去,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
上课前,他自以为成竹在胸,既未带教案,也没带任何教材。
这一来,他感到仿佛浮游在虚空中,失去了任何可供攀援的依凭。
一分钟过去了,他未能发出声来;五分钟过去了,他仍然不知从何说起。
众目睽睽之下,他竟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钟
开始,教室里还响着人声。
五分钟过后,教室里的声浪逐渐低了下去。
到十分钟时,满教室鸦雀无声
沈从文的紧张无形中传播开去,一些女学生也莫名地替沈从文紧张起来,有的竟低下头去。
终于,他好容易开了口。
这第一句出去,就像冲破了强敌的重围,大队人马终于决城而出。
他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
不料,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竟然在紧张中,十五分钟便把要说的话全说完了。
他再次陷入窘迫。
最终,他只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 然后扭头就逃了。
下课后,学生们议论纷纷。
消息传到教师中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马上对胡适说:“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
”胡适却不觉窘迫,竟笑笑说:“上课半天都讲不出话来,学生还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 就是因为胡适这句话,沈在中国公学站稳了脚。
就在沈从文第一堂课进行的时候,课虽只讲了15分钟,可是他却记住了一个人一辈子。
这个人就是张兆和,他未来的妻子。
时年18岁。
刚以预科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大学部一年级。
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是学生中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因肤色微黑,沈从文后来称之为“黑凤”。
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二姐张允和后来曾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
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
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
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
胡适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
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
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
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结果自然是沈老师如愿以偿了。
其实张兆和的文笔也非常的好。
自从接受沈从文的爱后,张兆和更变得更加温柔可爱,才情荡漾。
她写出了这样美仑美奂的句子:“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片冰
” 也只有沈从文的“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来相匹配了。
可惜的是她的好多书信在战火中流失了,在《与二哥书》中,只收集了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两封情书。
《与二哥书》的插页里,有一些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信,看到的全是柴米油盐的生活。
比如:“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一分开,你就完全变了,由你信上看来,你是个爱清洁,讲卫生,耐劳苦,能节俭的人,可是到我一起便全不同了,脸也不洗了,澡也不洗了,衣服上全是油污墨迹……”爱情与生活始终是不可分离的。
张兆和的小说与随笔也写的绝妙,《湖畔》《费家的二小》《招弟和她的马》等,如果不说出来,与沈从文的小说放在一起看,还真很难分辨。
《玲玲》就收到《沈从文全集》第七卷,沈从文并在文后注明“改三三稿”,可改了什么,改在哪里,却完全看不出来。
在张兆和的字里行间,看出一份干净与从容。
正如《与二哥书》序中所言:“温润而贵重的性灵。
” 诸位,你看,来过了,又刚好遇见了;爱过了,又被对方爱过了;这样的日子,多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卷子5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题目答案
口语交际 离不开语文 湖南常德市武陵区育才小学谈翠荣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作为小学生,其语文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口语交际。
语文版的“语文乐园”中的“语文生活”,将各具功能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互相配合,融为一体,有助于口语与书面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要挖掘阅读教学中口语训练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把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兴趣、经验、生活环境等,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对事物的认识凭借的是生活中的直接经验。
因此,我认为在选择口语交际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将口语交际内容生活化,让更多的学生敢说,能说,会说。
一、口语交际的内容尽可能来自生活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而有趣。
说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语文乐园”中的“语文生活”的很多内容十分注重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可以说是还学生语文学习以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写话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把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结合在了一起,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别的功能。
如《环保小调查》,与孩子的生活接触就非常紧密,孩子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可以进行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结合本地工厂较多、空气污染给人类造成危害展开调查、收集资料。
孩子们置身在这个空间中,水和生活环境污染又可见可感,孩子们会有极大的参与兴趣,从而积极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去探索,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说起来才更有理有据。
在交际课上,孩子们用图片、图画展示,有的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调查的结果表达出来,相互交流,相互激励。
整堂课中,学生因为有了第一手资料,都特别想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争着要说。
一堂课下来,时间到了,想说的还觉得时间太短。
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内容,既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
说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感受。
要使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就要让他们融入生活。
多感受生活中的人与事,为融入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为此,“语文生活”将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把对生活的感受说出来。
如《生日及生日礼物》这一话题,学生无论从兴趣还是生活经验,都有说不完的话。
生日人人都过,年年都过。
每个人的生日,因家庭条件不同、社会关系不同、个人欲望不同而过得各不相同。
有的孩子在过生日时得到了亲人的祝贺、礼物,感受到了亲人的爱与希望。
有些孩子的生日因父母工作忙而被遗忘,受到程度不同的冷落,心中满是委屈。
那么,到底怎样对待生日
要不要接受礼物
不同经历的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
在进行这一话题时,课堂气氛不是表面热闹,而是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人人在说,甚至到了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地步。
有的学生认为,从过生日可以看出父母是否重视我,父母、朋友、同学是否喜欢我。
不仅可以从过生日中看出、还可以从他们给我的生日礼物中看出。
也有学生认为:我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每次过生日,父母都不会忘记对我说一声“生日快乐”,给我多做一两个好菜,我和爸妈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我觉得父母同样也喜欢我。
一堂口语交际课,成了没有正方和反方的辩论课。
还有学生把自己参加别人生日活动的情形也拿在课堂上尽情地说,把自己在活动中看不惯的人和事披露给同学。
我认为,无论孩子持何种看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因为这都是孩子们对生活本身的一种感受,只要他们能说、敢说,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经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行了。
说生活中的自己。
小学生的交际面很狭窄,主要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学生不仅要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还要与家长亲人交往。
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可以成为交际的重要内容,过去的,现在的或是将来的;家中发生的,学校发生的,或是社会上发生的;快乐的,苦恼的……如《猜猜他是谁
》,说照片上的我和小时候的事。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张有故事的照片带到学校,围绕照片请每位同学将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原因说清楚,尤其是当时与照片有关的故事大家都想知道,你能讲出来吗
如果你说不出什么故事,也可以说照片上的自己,如你喜欢这张照片吗
为什么喜欢
等等。
学生谈起自己的照片,有幸福、有得意、有难堪、有激动……即使没有故事说的学生,也能对照片上的自己加以评论,如我很喜欢这张照片,因为照片上的我特别漂亮,比生活中的我漂亮多了。
也有的同学说,照片上的我比现实的我成熟,妈妈说像个大姑娘,特别有气质。
又如《零花钱》,现在的学生并不穷,很多学生每天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多则几元、几十元,少的也有五角、一元。
那么,这些零花钱是怎么来的
别人给的,还是自己挣的
你又是如何消费的,主要用来做了什么
有没有为自己为家里增加什么的想法。
围绕“零花钱”的话题,同学们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我们从学生的交际过程中;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态度、责任感、个人的喜好,也表现出了作为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进化的过程。
凡此种种交际话题,与学生生活贴得近,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效果才会更加生动活泼,达到训练口语表达的效果。
二、口语交际的形式要多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 为了能使口语交际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教师应多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十分直观、形象地将生活中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用实物创设情境,当一回解说员。
在“语文生活”中,有许多交际内容都可以利用实物创设交际情境,比方说“猜猜我是谁
”,进行交际的同学可以将实物图片呈现出来,把同学们最想知道的内容说出来,整个交际过程以回忆的形式进行。
同学们如果对图片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当堂提问。
说话者可以解说员的身份将图片上内容有条理、口齿清晰地告诉同学。
借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当一位好演员。
表演是很多同学都喜欢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从表演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有表演的欲望及表演天赋。
如教《打电话》时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向家长或同学、朋友诉说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
同学们可是争先恐后,不管这个角色是好是坏,是家长、同学或是老师,也不管能不能演好这个角色,先把这个角色争到为胜。
因为训练的内容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所以学生有话说、有兴趣,无论是语调还是神态,都竭尽可能地去接近生活中角色原形,可说是有板有眼,像模像样,训练也极有效果。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满足一种心愿。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了教师们的喜爱、同学们的欢迎。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真切、生动的情境中,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口语交际效果。
如《我是一个小导游》,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导游。
比方说常德的诗墙公园,是有名的旅游景点,将这一景点制成课件播放,让学生观看。
然后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景观有条不紊地说出来,谁说得好,就把他(她)评为最佳导游。
在小组练习时,同学们兴致特高,有些同学甚至把拥有这一名胜的自豪感也表现在交际的过程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一种心愿的满足,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借助学生热门的话题创设情境,当一名公正的调解员。
对某些社会问题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当社会出现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处理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中。
如常德临江公园老虎咬死一名小学生的事件,在很长时间内,常德的街头巷尾随处可以听到这一话题,学生对这一事件也非常关注。
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内容时,以这一热门话题为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讨论中。
当时,我设计了许多学生争论得比较激烈的内容,如老虎吃人的责任问题怎么划分
如果你是地方政府的父母官,你怎样处理这一纠纷
公园该负多大责任
家长是否有责任,有多大责任
如何安慰死者家人
我们小学生从这次事件中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当时的课堂可以用“轰动”一词来形容,别看学生才读三年级,说起这些热门话题来可是头头是道,一点都不含糊。
虽然有些观点偏激,不近情理,但可以透过这些讨论看出学生的思想、对问题处理的看法。
各小组在讨论时,归纳出了几点意见,然后派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
整堂课气氛热烈,效果颇佳。
教师只要善于动脑,多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来模拟生活,将现实生活中暂时无法实现的愿望,通过情境模拟来完成。
三、走进生活,让口语交际生活化是一种观念。
口语交际教学观念要改变,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发现,凡是与学生生活贴得较紧的话题,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热情;而一些与学生生活有些距离的话题,往往课堂上的听众多,兴趣也不是很高。
因此,教师必须多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口语交际生活化。
“语文生活”内容应多来自生活。
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将课堂总是设在几十平米的教室,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课堂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后目的。
“语文生活”首先强调语文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
目前,我觉得口语交际教学的成果还不是很明显,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并不是很会说,也非常担心说不好,即使有时课堂上显得热闹,也无非是少数同学在说,多数同学都在那里当听众。
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还是无话可说、不会说,还没有要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
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才有希望。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
所以说语文教学要立足生活、立足实践,把课堂与生活、社会这个大舞台相融合,不断汲取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素材。
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学的“活水”不就是丰富的生活吗
丰富口语交际内容,让口语交际课堂活起来。
“语文乐园”中的“语文生活”,只是一个范例,这个范例只是一个引导,教师通过这个范例的教学,让学生从教材里领悟到教材外的东西。
如果教材中的交际范例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差距,那这个范例就无法实现其范例的作用。
比方说在本学期的阶段测试中,三年级学生对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辨不清,不知道萝卜长在地下,小白兔喜欢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同样的问题,如果是农村学生作出了错误选择那就是大笑话了。
像这样的错误还比较容易向学生讲清楚,有些问题恐怕就不那么好讲了。
作为教师,我觉得应该有大胆地处理教材的胆识,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不要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凝固在教材中。
有些内容学生无话可说,不会说,教师也觉得教学比较困难。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安排交际内容,把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来,还学生自主的课堂,让僵死的课堂重新活起来。
口语交际离不开生活。
语文版教材在我市使用已有三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必须引进生活的“活水”,把教室“小课堂”与生活“大课堂”结合起来,变封闭性为开放性,使口语交际教学始终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日常文化生活密切结合,真正为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搭建生活大舞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29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