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诗句

初中中考古诗词名句-经典语录

距离中考的时间在慢慢的缩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揪着一颗心。学生们都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但是从家长们反馈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复习,也不知道复习的重点在哪里,尤其是语文,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完全掌握了,但又好像一点都没有记住。在语文考试中古诗词可以说是必考的,只是每年考的句子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每首中考必备的古诗词了,但不需要很大量的记忆,因为考试的内容也是有重点考察部分的。

语文的魅力之处就在于这里,它需要长期的积累,绝不是一时的用工。由于孩子们平时上课时间太紧张,没有空余时间去阅读那么多课外书籍。因为,老师今天整理了中考重点考察古诗词曲,希望同学们好好看一看,学一学,背一背,备战中考!若需要完整电子打印版内容,可以参考文末备注方式。

备注:

由于内容过多,篇幅有限,需要完整电子版的家长或同学,关注小编后,点击头像进入主页面,看到页面底端点击(“领取资料”)即可

古诗词曲名句在中考中的难度有所增加,同学们要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宽,多记录,多积累以及多阅读!如果觉得这份资料不错,可以关注作者,每天都会分享新的干货知识哦!

如何解答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

如何解答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

文/南郭居士


对古诗词中的名句进行赏析,首先要了解和说明该句的出处,文体,然后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解读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大方向错了,后面的解释便全是无用功。

具体赏析中还要考虑研究作者创作时的境遇、心情等等,不能就诗论诗,任何诗句都包涵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文化修养,以及诗人的性格和学识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血有肉,才更贴近真实。

接下来就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具体解析,古诗词一般由三个内容组成:(一)、意境 (二)、语言 (三)、形式。诗词具有凝练、抒情、篇幅短小而又丰富的特点,因此既要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又要靠自己去领悟和想象,甚而体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奥妙。

比如解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先要交代该句出自《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第一首诗中的句子,然后说明它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通常被认为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再对诗句做详细解释和总结。

再比如,如何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解析。首先说明,句出唐代诗人王昌龄一组边塞诗《出塞二首》中的第一首,由于是七言绝句,较短,若篇幅不限,就有必要把全诗展示,然后交代主题。它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的愿望。而本句从描写景物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边关的苍凉景象。如果想拓展,还可以对诗句的结构和平仄进行分解。最后结合历史和人文展开论述。

古诗词名句非常多而精彩,我们赏析时要弄清楚句子出处的文体,否则会搞出笑话。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属于古体诗(古风)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是格律诗中绝句体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 (宋·辛弃疾·青玉案),属于古诗词中的格律词。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则出自(清·林则徐·对联),但网上有些标明是郑板桥的对联,如果有兴趣,则可以对出处做明确说明。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写作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任何一种格式,本文权作名句赏析的一种意见,供大家交流探讨。(南郭居士·郭军 于陇南)

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句式

古代诗词中的句式:

【第1句】:并列式诗句。这种诗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构成,各个短语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轻重、主次之分。

【第2句】:主谓式诗句。这种诗句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后一部分用来陈述、描写、说明前一部分。

【第3句】:动宾式诗句。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后一部分是宾语。

【第4句】:偏正式诗句。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用来修饰、限制,后一部分是诗句的中心语。

【第5句】:补充式诗句。此诗句也由两部分构成,前一个部分是诗句的中心语,后一部分是补语。

【第6句】:连谓式诗句。又叫连动式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描述同一对象的连续的动词性词语构成。

【第7句】:意转式诗句。又叫转折式诗句,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之间意义上有互相转折的关系。

【第8句】:因果式诗句。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构成。

【第9句】:假设式诗句。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假设存在某种情况,后一部分是说明此种情况下会怎样。

【第10句】:复指式诗句。又叫同位式诗句,这种诗句前后部分都是指同一事物。

你们最喜欢的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我最喜欢的古诗诗名句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是写诗人夜间在舟上所见的夜景。全诗用峨眉山一平羌一清溪一山峡一渝州五个地名,通过山月,江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不愧为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你觉得哪句诗词是最有意境美的

在瑰丽灿烂的古典诗词里,拥有深远幽淡意境之美的诗词很多。有的,美在澹远,譬如唐代诗人贾岛写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的,美在超脱,譬如东晋陶渊明写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的,美在空灵,譬如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关于意境悠远深长的诗词不胜枚举,在这就不一一指出。

若是你问我哪句诗词是最有意境美,关于唐诗,我喜欢王维写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一种冲和的美。

品读这首诗,读来皆是悠闲安静的韵味,不会去想太多纷扰的世俗,亦不去挂念那些纠葛的心事,闭上眼睛,脑海里想的便是一幅极恬淡清幽的画面。每当我心情烦闷时,我就会读读王维的诗,因为我认为他的诗是一剂清凉散,我总能从他的诗里找到让心静下来的方法,总能安放好那些浮躁的情绪。

关于宋词,我喜欢李煜写的《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有一种清寂的美。

品读李煜写的这首词,会有些许哀愁、忧思、孤寂,但这几种情绪串联进了李煜的词里,又恰好营造出清寂的氛围,这种清寂就是我虽然孤独,但不寂寞,毕竟我懂得享受孤独的滋味。

在李煜的词里,他铺陈了离愁别绪的哀愁,把这种愁绪搭配在字里行间,貌似看不见愁,但只一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读来皆是思念的愁苦。所以,我喜欢李煜的这首词,并且很有意境,这种意境之味,便是美在写词遣愁的情绪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你认为哪一句最煽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为何古人的诗词中爱写“愁”

社会现实,因旧时人民生活苦难,所以多为真实作诗也○

黄巢写过什么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黄巢流传于后世的诗总共有三首,最著名的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一说,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出自黄巢这个“反贼”啊。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真不是这一句,《题菊花》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才是真有气势,本来,这菊花就是九月重阳前后才开的,可黄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战,今后我要是当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这一现象改过来,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看看,这得有多狂妄,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反映出黄巢敢于向威权挑战的宏伟气魄,与孙悟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倒有几分相似。而事实证明,黄巢也确实实现了他的梦想,只不过自然规律说说而已,任谁也改变不了,但他却建立了大齐政权,并在长安称帝,直接动摇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灭亡。

虽然黄巢的最终结局是败亡自杀,但其敢于抗争的精神和气概,却为后人称颂,完全对得住“冲天大将军”这个称号。

黄巢留下的三首诗,前两首都是借花言志,充满“反意”。

【第1句】:《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2句】:《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第3句】:《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苏轼有哪些经典诗词名句

谢谢!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第1句】:词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第2句】:诗

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有哪些诗词名句其实并不是全诗中最好的

这个最突出的应该是李清照的《声声慢》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丨李清照》

这首词是《漱玉词》中最出名的一首,历朝历代对这开篇的十四个叠字都不乏激赏者。比如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易安秋词《声声慢》,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李清照词别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女性的优势,打个比方,张爱玲写“生活是一袭华美的长裙”很文青,让鲁迅写“生活是一袭华美的长裙”他自己都会觉得太骚太妖。这十四个叠字也是如此。女性身份很大程度上宽松了矫情的程度。换做苏轼去写“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家肯定的说他太女子心态。

而这首词好处并非是在这十四个叠字上,而是她一贯的真性情上。比如“独自怎生的黑”,“最难将息”这些看似口语话的用词却体现出“惊警”和沉重的感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7578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