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读后感整理70条-经典语录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我眼中的李清照
——读易安诗词有感
朱羿菲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身旁正扶着我身躯的那名面带悲伤的女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易安,原来是你!
我是易安幼时亲手栽下的一棵梅树,伴随着她成长,她的喜怒哀乐,都和我的生命浸润在一起。易安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好友,更像是亲人。随着时光的流逝,易安啊,你又何时变成了如今这番沧桑的模样?曾经我眼中的你,并不是如此啊!
我眼中的易安,是可爱顽皮的女孩。记得你未出阁前,经常去溪旁的亭子里玩,而且一玩就是一整天,不知疲倦。喝醉酒后的你虽划船而迷了路,但却并不着急,居然还搞恶作剧,瞧!你不断用力地划桨,把满滩的水鸟都吓飞了。小姑娘家家的,不要太调皮哦!
我眼中的易安,是多愁善感的少女。还记得有天晚上下了场暴雨,你心绪如潮,借酒消愁。清晨,不顾身体的不适,你念念不忘园中的那些海棠。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你那喃喃的自语声:"经过那场大雨,海棠肯定是遭罪了,也不知花儿掉落了多少?"如此伤感的你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呵护。
我眼中的易安,是幸福美满的女子。犹记得那一年,你成亲了,那时的你光彩照人、幸福无比。你与你的夫君志趣相投,形影不离,生活得就像那蜜一样甜。每当丈夫出门在外,你总会写下满纸诗词寄托思念。我曾看到坐在窗前的你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曾听你细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句句饱含了浓浓的思念,让人觉得甜蜜而又温馨。
我眼中的易安,是傲气的女中豪杰。当年你的丈夫身为知府却弃辖区的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身怀大义的你为丈夫的行为深感羞耻,于是在乌江边吟诵下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这样有着铮铮铁骨的你,当发现张汝舟的真实面目时,哪怕采取的方式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惜代价也要揭开他的丑恶面目。这般倔强的你啊,又怎能不令人心疼!
你一生寻寻觅觅,却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明明满腹才华,却不能被当时社会所接纳。所受遭遇落差如此之大,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我除了陪伴,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唯有吐一丝芬芳,为你的灵魂祝祷罢了!
易安,如若你没有生活在一个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想必一定会不同凡响吧!你是如此聪慧而又富有远大抱负的奇女子,若能生在当下,定能施展才华,有一番大作为。可惜啊,可惜了……
又是一年梅花开,梅树依旧在,人已化尘埃。
易安啊,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如今却只能默念那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花开花落,百转千回,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二)
谈到李清照,大家都不陌陌生,她的诗词豪放奔放、飘逸旷达,写富贵而不鄙俗,写娇美而不轻佻。宋词,也许是唐诗的升华。因此文学女神桂冠非她莫属了。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一名才女,她的词,字字句句,无不饱含她心中深深的落寂,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又与黛玉不雷同,我崇尚这一份拿捏的几近完美的愁怨。读她的词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对于心灵更深一层的体验…
"喜欢李清照,固然伤心,人生还是多姿多彩,经历风雨,才能悟出有味道的人生。
"伤心君独立,江畔寒风摧。愿作天际月,崎路与君随。"唯美的五言诗。"所悲者惟有一事,易安晚年遇人不淑,后又自愿被休,再嫁被休,且是看书状告丈夫,在那个社会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巾帼不让须眉,让人伤心,让人敬佩"我很羡慕李清照,至于她南渡赵明诚去世后的不幸遭遇,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没有为她伤心过。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是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她的命运在我看来不算很坏,比她际遇更悲惨的女性我想是无计其数的。我不为她悲伤,觉得应该为她骄傲。
她的词,风格清秀,而面对国破家亡,她的心中又有不一样的一番天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后感《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字一顿
若即若离,感伤之情,跃然于纸上,而我,唯独喜欢这词中的清丽淡雅,欣赏那一份恬静婉约,是不是那满卷愁都飞上了清照的眉间,直达心宇?
当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人感觉到花自在飘零,水自在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深深感受到她那种带着感情色彩的思夫之情,相思苦中苦,思念愁上愁,情到深处人自痛,痛到深处人自苦。
惆怅愁,忧国愁,这就是李清照的词,读了便是愁上愁,愁、在她的笔下已然是心灵和灵魂的凝聚,是真真切切而又隐隐约约,她的词,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不然在现代的我怎会深切的感受到她的愁苦,阴郁,和深深的落寂呢?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她的词美得让人心疼,美得让人惆怅!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三):牵手易安
作者:孙拥军
我好想,着一袭白衣,撑一只竹篙,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因为,我想在这茫茫的书海之中,在我独有的精神王国之中,能与你有一次邂逅,一次只有你我的邂逅。
点绛唇
也许,爱情的到来是那样的毫无征兆。不经意的一次回眸,却将你的心紧紧锁在了赵明诚的身上。"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小女儿那独有的娇羞,一"溜"而无余。可是,可是,那高大、英俊的赵明诚却将你深深吸引,"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欲见还羞,欲见还羞……
羞!羞!羞!
这,这还是那"沉醉不知归路"的你吗?"溪亭日暮"中,三三两两的好友,结伴而行,或说或唱,无拘无束,其乐无穷。兴致来时,何虑自己女儿之身,只管把酒言欢。欢歌笑语之中,何有半点那陈旧的封建礼教,存有的只有自己的率真与喜悦。在你的眼里,所有的教条,所有的束缚都化作了点点梨花,随风而落!
易安,走近你,走近你,我才发现了你的率直,才发现了你的柔情。而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你那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吗?正是你那纯真的性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感染了我这个被现实生活层层包裹起来的只有冷漠和麻木的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吟咏声中,我又一次见到了你,见到了在高墙深院中的你,我想扬起手,与你相识,这时我突然听到了一声破碎的声音,将我深深惊醒。细细寻找,原来是我内心破冰的声响……
醉花阴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甜蜜的,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只有你。"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上街买的一朵花,爱不释手,可是却也是欲戴还休,只是因为"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羞!羞!羞!
也许,也许,上天都开始嫉妒你的甜蜜了。所以一纸调令,将你和明诚生生分离开来。分离对你来说,也许过于了残忍。因为自从婚后,你们两人就相依相偎,没有分离过。夜深了,你们两人还在挑灯夜读,品读着那古书的深邃。闲暇之余,你们总是吟诗填词,常常因为一个词语的使用而争执不休。可就在这争执声中,你们彼此业已知道,你和明诚的.两颗心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可是,可是,可是,还是分离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也没有人与自己秉烛夜读了,再也没有人与自己写诗填词了。风起了,帘子被高高吹起,从扬起的帘子之中,我又见到了你,见到了憔悴瘦弱的你。
看着比黄花还要消瘦的你,我的心里真的生疼。也许这就是爱情,这就是没有被滚滚红尘所沾染的爱情吧!易安,是你,是你使我看到了,看到了那藏在乌云之后的亮光,那就是爱的亮光,它就在不远处向我招手。
易安,我好想走近你,走近你,送去我的轻声安慰,可是我又停住了脚步,因为我知道,一个曾经不相信爱情的我,怎能去安慰一个在爱的海洋中爱得如此刻苦铭心的你呢?
声声慢
时间的脚步,你慢一些吧,慢一些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间的罗盘,转眼指向了晚年。晚年的清照,一个人孤苦无依靠。一个人在凄冷的晚风中,独自静坐。她不禁想起了赵明诚,想起了张汝舟。
谁曾想到,当初那个甜言蜜语的男人,婚后会性情大变。猥琐的神情一览无余,满眼盯着的只是李清照的金石字画。稍有不满意,便对她大打出手。每当此时,你总是暗暗流泪。
是的,当初再嫁,需要的是何等的勇气。俗话说"一女不嫁二夫".你没有因为那虚无的名分安放弃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勇敢地迈出了那艰难的一步,可是谁曾想到,谁曾想到结局会这样的……
悲!悲!悲!
可是,你没有屈服,没有屈服于命运。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勇敢地担起了所有的不幸,网罗证据,将为官不正的丈夫告上了衙门。因为你的心中有一颗不屈的种子,永远是不会萎靡枯死。
冷眼、咒骂、指责,一个个像恶毒的利箭向你射来,每一箭都正中你脆弱而又善良的心。可是,你还是你,还是那个无畏的你。
官司赢了,张汝舟被抓了,可是你却也因为"妇"告"夫"被投进了大牢。你没有哭,我甚至看到你的眼角分明在笑,你在为自己的不屈和勇敢而微笑。
好样的,清照!
起风了,晚上的风是凉的。可是再凉能凉过清照你的心吗?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轻轻吟咏,看着满眼泪痕的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清照,你用自身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是的,谁说文人就注定懦弱。当遇到人生路上的丁点障碍时,我就哭天抹泪,回首想想自己真是可笑,真是可悲!
谢谢你,谢谢你清照,你让我情感不再麻木,你让我看到了不远处的希望,你让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着一袭白衣,撑一只竹篙,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我想着与你的一次邂逅,一次精神的邂逅。因为,我想牵起你的手一起在这茫茫的书海中遨游,从此你我都不再孤单……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
李清照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无不能感染着当代思想和感情跳跃浮动的我们。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
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运用浅淡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清新自然、音韵流转、声调和谐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坦率的胸怀,不羁的思想性格使她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一些封建社会妇女不敢启齿的率真词章。作为女性,爱情追求是李清照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她在词中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执著地描绘一种独立的人格。
我国古代诗史上杰出的诗人很多,而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她之所以成为以为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无视封建传统礼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她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写诗作词,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如梦令》以优美的韵调,写她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显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爽朗的性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能以俗为雅,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委婉深细而又意境高远。读来明白如话,看似寻常其实颇具功力。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感受。倾入笔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散发着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写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呢?在她的词中,有的是对丈夫真挚、专一的爱情,绝无封建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的情调。
让我感受到一代女词人因国破、家亡而带来的生活变迁、层层烦恼。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过程,从中也见证了历史车轮的印辙。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尽管其家世显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二)
她从大明湖畔的绿荫中走来,东风吹尽,鲜花开遍,她爱诗,爱酒,爱春花秋月。她写雨,写风,写悲欢离合。岁月悠悠,如江水流逝。黄花莫比美人瘦,美人不堪永世忧。只有文字珠玑,让世人铭记。铭记,一位女子的诗性人生,花一般绚烂。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这时的词人,可以说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当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世道,她迸发出如此让人惊叹赞许的才华,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璃之后她是丈夫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这世界的宠儿。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宛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北宋灭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难言的苦楚与凄凉。曾经的那些花儿依旧妖艳盛开,只是在她眼中,却早已变成了一番模样。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是在于此吧!
从书中,我读到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很多人称许这十四个叠字,精思巧构,华章绝妙,却又宛如随口道来,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李清照本意却不是这些文字游戏,她没有什么回文诗或藏头诗,每一个字都是她真挚的心。那些词写在纸上,仿佛用的不是墨而是扎破手指的血。
从书中我也读到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天地宁静而悠远,在那白云的舒卷处,这一封小小的锦书,是否能送到你手边?远方,有一行飘摇的雁字,它们将要归去那遥远的南国。而在那边的你,何时才能再次归来?月华如水,轻轻盈满了小楼,如心中那些涟漪般轻轻荡漾的无限思念。
点墨,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词中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华花烂漫?这或许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黯然无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她看弯的浅愁,看到那些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三)
暑假看了一两期《中国诗词大会》,本来是冲着董卿的口才去看的,结果节目中的百人团和选手中藏龙卧虎,无论是比我年幼的小学生,还是在社会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他们的的诗词水平都让我大吃一惊。这个节目让我发现原来自己的诗词水平还只是停留在学校书本教授的冰山一角上,于是就去网购了好几本著名诗人的诗词集,其中就以李清照为例说说我的感受吧。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她的父亲李格是苏轼的学生,官任礼部员外郎,擅长写文章。她的母亲也出生在书香世家,很有文学修养。受到父母的影响,李清照从小就工诗善词。这么一个有家庭背景有才学的女子年轻时自然是无忧无虑,从她这首早期词作中可以看出她年少时的快乐生活。十八岁那年她嫁进了当时位高权重的赵家,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婚后两人相互砥砺,共同创作,感情深厚。在丈夫在外做官期间,她作为闺妇的寂寞与惆怅在《醉花阴》中表现出来。李清照人生中后期生活艰辛,父亲被流放,丈夫去世,再婚遭遇婚变,金兵南侵,逃命途中与丈夫创作的书籍文物先后被金兵烧毁,贼人盗走。这种经历无疑是悲痛的,但恰恰也促成了李清照成为词坛天后,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回看李清照一生,她曾无忧无虑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常去溪亭玩耍,沉醉美景忘记回家的路,乘舟误进入莲池深处,小舟拨开莲花时惊起了一群鸥鹭。这样随心随性的生活确实让人向往,李清照早期作品大多是就是这样的,悠闲随性的,无忧无虑的,赞美大自然美景的。
她曾青涩过,“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坐完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时还有一点“薄汗轻衣透”。看到有人来了,害羞的立刻往家的方向跑去,但是到了家门口,却又忍不住回头看看来人,低嗅着青梅,词间流露出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待字闺中时的羞涩可爱。
她曾新婚幸福过,与丈夫赵明诚在一起的日子,她无疑是温暖幸福快乐的。她与丈夫趣味相投,互相鼓励,一同创作。在其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中二人的夫妻感情便可见一斑了。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位卷帘人便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了,而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自然美景来说明丈夫认为妻子的面容依旧美丽,从而写出了二人婚后的深厚感情。
她曾孤独惆怅过,在丈夫外地做官期间,她从一个婚姻宠儿变成了一个闺中怨妇,对丈夫的日思夜想在中期词作中表现的很明显。“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中李清照用黄花比人的瘦,说明自己的的独居之苦,相思之苦。
她曾遭遇婚变过,在丈夫赵明诚逝世之后,李清照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孤独无依,身心交瘁,不久就嫁给了张汝舟,张汝舟表面上彬彬有礼,实际上也只是想得到李清照与丈夫多年创作的心血结晶。在识破他的真面目后,她宁愿坐牢也不愿与这个伪君子再相处下去。她给友人的信中写到“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就是这样一个不随便凑合的人,宁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
她曾反讽当权者过,以一首《夏日绝句》中项羽的宁死不屈来嘲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对统治者的极度不满表达的酣畅淋漓,从中也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她曾独处异乡过,国家破亡之后,她被迫远离家乡辗转流落异地。在此期间,我仿佛看到了她的艰辛,无奈与孤独,“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抒发的是飘零之痛和家国之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寄托的是自己思恋故国故乡故人之怀。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所体会吧。
她最终是孤独绝望的,身为一个女子,她关心着文学创作,国家命运,却被世人看作怪人。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城,到头来终究还是无人懂她的才华和内心。她绝望的走在落叶黄花中,低吟一首浓缩其一生酸楚与落寞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愁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来的更加绝望,恐怕世间除了李清照自己再无人能懂这愁!
读完这本词,我仿佛穿越到李清照身边,陪她一起经历年少时的快乐,青春时的羞涩和对生活的憧憬,但更多的是经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痛苦。她的词感染力很大,读她的词让我仿佛也在经历着她的人生,让我感慨她的坚强,也让我不得不佩服这位不向命运屈服的女词后。她的后半生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那大概就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诗词的美妙之处,它能不受时空的限制,将各个时代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读一本诗词,其实我觉得与小说一样,会为主人公的遭遇或同情或唏嘘。与诗词有约,我不曾悔过!
一直以来就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尤其对宋词更是偏爱。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名句,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描写的细腻柔美很有意境,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
宋代词人中,我尤其喜欢李清照,究其原因我想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大多清新脱俗婉约柔美我非常的喜欢,再者她和赵明诚的`千古恋情也是我对其人和作品喜欢的重要原因。记得从初中时候起,语文课本里就开始有李清照的作品,一直到高中结束,李清照的词学了大
初冬凉风吹来,夹杂着微微细雨,索性打开窗,任凭南来北往之清爽遍布身心。
看窗外黄昏似有风雨要来,又不禁想起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词句。读李清照的词似乎看到这位女词人带着忧伤的微笑慢慢走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绰约轻倩的词句里,女词人正在帘内低吟。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词人天生聪慧,妙解音律,这些用惯了、用旧了的浅而且俗的文字在女词人的手里极轻巧地便缀成了清新鲜丽的词句,以极寻常语创造出了不寻常的意境。
沉浸在李清照的意境中,禁不住哀叹女词人从早年的幸福生活经历战乱、家亡,历尽生活沧桑,在凄切的生活旅程中寻寻觅觅吟唱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忧伤绝唱。以独到的功力创作出了南宋词史上别具一格的“易安体”,更令人慨叹的是如此妩媚柔婉的女词人尚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此诗句蕴含着的豪迈之气。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 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shiju/show-7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