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唯美的句子

仲夏寺院的优美文案

仲夏时节,和宋一起去跑山,感觉很是宁静和轻松

写景好句子  春意盎然  大自然五彩缤纷:青草如绿波,桃花如人面红,葵花金灿灿,玉兰花洁白无暇。

杜鹃在芒果树的枝头,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人们的希望。

成群的画眉像迎亲队似的蹲在枝头。

桃树、梨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芒果花开得像满天繁星一样。

真可以说是的世界。

  暮春时节,天气更暖和了。

田里到处是热闹的蛙鸣;黄鹂、杜鹃悠徐地发出婉丽的啼声;茁壮的秧苗青翠欲流;堤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的洒下来;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在阳光下,万物都像重新涂过各种颜色的油漆,显得一切都是新生的。

  夏-火热  秋-成熟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秋天的校园仍旧光彩宜人,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经来了,依旧竟香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翩起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冬-思念  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地上扑的是雪,厚厚的,软软的;房上落的是雪,白皑皑的,又松又软;树上盖的是雪,积雪把树枝压弯了腰。

太阳照在白雪山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初冬,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

  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没有夏天壮观的,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黄昏  很美的段子,写景的2008\\\/11\\\/04 09:16澄澈的月色下,这笛声如同精灵一般在竹叶中盘旋,若有若无,忽远忽近,景虎骤然感觉眼前变得明亮起来,仿佛不是独立在仲夏的夜间,不是在竹林下,而是站在初夏的白昼,在烂漫的樱花所聚成的薄荫里。

他看到白色的樱花随着笛声瞬间飘落,沾满了自己的衣襟,这樱花曾经炽烈地绽放过,然后静静地走向寂灭,在飘散的樱花的反衬下,人世间一切忧烦、执著,似乎全都将化作清风而去。

  春天好段  春天来临,小河两岸的野花、小草、杨柳,在小河的轻抚中,柔弄着黄眉绿眼,舒展着轻软的胳膊。

当晨雾消失,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阳光洒在河面上,露出一大片红色,多么像美丽少女脸上的红晕。

渐渐的,河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微风吹拂,顿时,金光被扯成无数块碎片,在河面上飘荡着……再看看河中密密麻麻的,嬉戏的鸭子,还有岸边漂浮的像小铜钱般大小的浮萍,这一切的一切使小河春意浓浓,生机勃勃。

  

【春天的小河】 瞧

的早晨,我又来到了小河边。

潺潺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哗啦啦地向东流去,水中的鱼自由自在地游着,好不快活

几棵柳树正在河边梳洗长长的秀发,那柳枝纤细而柔软,像瀑布一泻而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摆着腰肢。

近看,那柳芽像一颗颗绿星星挂满枝头,摇摇摆摆,可爱极了,而我,似乎也变成了其中的一颗,和柳枝一起荡秋千。

“好不婀娜多姿的垂柳

”我不禁叹道。

柳树仿佛听懂了我的话,摇晃着枝条说:“嗨

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  

【春景】 春天,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一个充满芬芳的世界。

,树木新绿,这便是春天的特点。

你仔细地扒开一片枯草,便能看见像针尖一样细的小绿芽嫩嫩的,小小的,可爱极了

那就是小草。

你随意扒开一片草地,就会发现那可爱的小家伙正在伸懒腰呢

看着小草,忽然吹来一阵温暖柔和的风,温暖宜人,是她,把冬天的痕迹吹跑了,给大地换上了新装。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嫩柳丝。

你看

那小柳条嫩嫩的,黄黄的,不禁让我想起了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小路】 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我们踏上了乡间小路。

路边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倔强地把头从地底下伸了出来。

虽然只见一点点,嫩绿又弱小,但却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儿一簇,那儿一簇,洒落在田埂上漂亮极了。

辛勤的小蜜蜂在花间飞舞忙着采集花蜜,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多勤劳的小家伙啊

  

【乡村的春天】 我们来到了五里镇,进入乡村,山坡上田野里,四面八方远远近近全都是油菜花,大地到处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气象。

在太阳的照射下,油菜花在山上闪闪发亮。

我们来到了举办梅花节的地方,我又看见了这个地方种满了一棵棵梅花树。

一阵春风吹来,这时柳树阿姨翩翩起舞,就像拿着一个魔术棒在摇摇摆摆。

地上葱绿的小草弯下了腰,好像在跳芭蕾舞了;地上鲜艳的小花好像在向我微笑。

哎,是哪一位在给我挠痒痒了,我抬起头一望,哦!原来是柳树阿姨呀。

  

【春天的花园】 伴着夕阳的余晖,我漫步在宁静的花园里,悠闲地欣赏着满园的新绿。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那些刚刚吐出嫩芽的小树苗。

瞧,那棵小小的银杏树,圆圆的树干上星星点点地有一些翠绿色的小嫩芽,像这样美丽的作品,不用说,一定就是那好似剪刀的春风所创造出的杰作。

银杏树的身旁,还有许多小树,在春风的吹拂下,都地发了芽儿。

有些小树叶子长得特别早,这时的它们早已是绿满枝头了,真像是有人为它们涂了一层蜡,加上夕阳余晖的衬托,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春的足迹】 我决定去寻找春的足迹。

来到小花园,天地间笼罩在浓浓的白雾中,远处的景物模模糊糊的,都在浓雾中时隐时现。

虽说是阴凉潮湿的春天,但其中却带有浓浓的春意。

花园中,小草破土而出,露出开心的笑脸。

绿树红花,百花争艳,真是一派繁荣景象。

  

【春姑娘】 春风姑娘是坚强的,她与凛冽的冬风战斗,把春天的温暖带给我们;春风姑娘是温柔的,她轻轻把嫩苗唤醒,把蒲公英吹醒,把花朵抚醒,把大地拍醒让人们生活在五彩的世界里;春风姑娘是小巧的,她翩翩的舞姿、清脆的歌喉、飘逸的秀发,让世界充满生机,让人们充满活力;春风姑娘是快乐的,她拂过湖面,湖面荡起了涟漪。

她躲到柳树下,柳树飘飘洒洒地舞动着手臂。

她穿过森林,野兽都温顺地向她问好、小动物们开始了劳动。

春风姑娘转入人们的心里,人们开始播种希望的种子……  春姑娘换上了绿花裙,跳着舞,离我们近了

她飞过草地,小草扭起了身子,钻出了还是枯黄的地面;飞过了柳树,黄黄的小柳芽们跳起了热身舞,黄色的嫩柳条轻轻地摇着,跳得柳树爷爷乐呵呵;飞过大树,大树姐姐也摇动着手臂扭动起来;飞过花园,花儿们也扇着自己美丽的花瓣,随着春风跳了起来……  

【春天】 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

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了地面,它们嫩生生的,绿油油的,胖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睡醒的小孩儿。

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

各种水果树都发了芽,开了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河里的冰也慢慢融化了,河里的水清澈见底,还有几条小鱼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

动物们也结束了那漫长难熬的冬眠,开始争着为人们做好事了。

在田野上那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跟着它们的妈妈学习怎样捕捉害虫,怎样保护庄稼,使庄稼们不受伤害。

春天,万物复苏。

在田野上到处都是一垄垄绿茵茵的水稻,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公园的春天】 山清水秀、春意盎然,不信就跟我去东坡花园走一走、看一看吧

花园中间有一棵挺拔参天的梧桐树,冬天它的叶子全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而春天,它的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芽,俗话说得好:没有梧桐树,哪引凤凰来。

它好像昂着头,等待凤凰仙女的到来。

  

【江南的春天】 江南的春天可不比北方的春天啊。

这里的春天到处都是鸟鸣花香,到处都是莺歌燕舞。

农田里金黄色的菜花开了,一片灿烂。

路边的苹果花开,雪青色,很是盎然;李子花也开,一朵一朵小白花缀在枝头,都成了花束了;桃花也开了,粉红色,仿佛是小姑娘的小脸蛋儿……远处,一双黄莺飞过来,一路唱着歌。

而碧绿的草更从我们的脚下一直蔓延到天上,把天上的云朵儿都染成翠绿的了。

我们下了小船,顺着一条小路,走到了山下的一所寺庙。

  

【喀什的春天】 喀什的春天与众不同,它的春风不像南方的春风。

南方的春风是温柔的、缠绵的。

喀什的春风是强劲的,有时它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掀起铺天盖地的黄沙。

行人像一叶小舟在大风中逆浪而上,树枝疯狂地舞动,不顾一切,干枯的枝条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炊烟一出烟筒便被撕成无数条细龙,瞬间就消失了。

春末,万木争绿的时候,喀什特有的沙枣花,便发出浓郁的香气,招来群群蜜蜂,翩翩起舞。

  

【春天的颜色】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汇。

  

【校园春色】 春风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旗杆顶上鲜红的国旗在微微地飘动着;草地上,草儿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教室旁,高大的柳树舒枝展叶,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粉红的桃花开满枝头,雪白雪白的梨花;花丛中,扇动着金黄色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

五颜六色的蝴蝶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春天里,我们的校园真美啊!  

【春天的植物】 你瞧:一片片油菜竞相绽开了黄澄澄的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涌起层层金色的波涛,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它们仰起可爱的笑脸,天真地仰望着蔚蓝的天空。

挺立在路旁不引人注目的钻天杨,灰白的身躯泛出了淡绿色,梢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

妩媚多姿的垂柳,飘起长发,婆娑起舞,轻轻地从人们肩头拂过。

它舞呀舞呀,好像在炫耀春天对它的抚爱。

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

  

【春意浓】 大地苏醒的消息,早让春风传遍了原野。

刹那间,泥土已被涂上黄绿色的染料;刹那间,小溪亦开始鸣唱,好似为春姑娘的来临而欢唱,歌颂大自然的美妙;刹那间,花香鸟语亦弥漫在大自然中,春姑娘也为这大地绣起朵朵的鲜花。

那美丽无比的花儿,亦在风中散发出无限的诱惑,使蜂蝶飞舞其中。

远山未融化的冰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有如白玉一般;天上一群排着“人”字的雁鸟,朝北方缓缓飞去;歇脚于此的候鸟,亦大声地鸣叫,增添这春季的热闹及美妙。

  

【春天的早晨】 春天的早晨,太阳公公用它那温暖轻柔的手臂把大地从梦中唤醒,金色的光辉铺满校园。

这时,小鸟在欢乐地歌唱,四周的树木都长出了新枝嫩叶。

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面庞,也吹拂着垂柳的新衣。

  

【我爱春天】 爱那绵绵的春雨。

是它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柳,润开了报春花,告示我们春天来了。

小草钻出了地面,新奇地张望着;杨柳摆着腰肢,随风舞蹈着;报春花鼓起小喇叭:“春光OK,滴答滴答。

”  爱那寒意犹存而又不乏温馨的初春的风。

是它轻轻拂醒大地,眠了一冬的大地欣然睁开了惺忪睡眼,随即又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爱春天里的鸟叫、蛙鸣和一切充满活力的可爱的生灵,尤其是那可爱的。

我常在电线上搜寻,因为电线上的它们,像五线谱上的小巧玲珑的音符,配着“唧啾”的叫声,在鸣奏着春天的第一乐章。

  其他: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每逢年终快要下雪的时候,心底总有一种期盼,期盼这天造的鬼斧神工早日来到我们身旁。

真正下雪的时候,心中便涌出一种莫名的冲动与快感。

看雪花徐徐落下,似乎朋友相约,感触心灵快乐的共同的分享。

雪,我爱你洁白,爱你轻盈,更爱你不可易得。

你——你落在地上,似毯,似锦,似章。

你柔弱,风吹欲碎;你坚强,赋路万条。

你,美丽,可爱。

你点缀千户万家,你装饰倪红闪烁。

  展望,这场雪带给我们许多欢乐。

在今天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又可以踩在这洁白的毯子上,听那咯吱咯吱的响。

万物都被雪姑娘罩上一层蝉衣锦绣,我们可以坐在任何地方,欣赏这被乐章摧醒的雪花舞剧团的表演。

多么美好的生活

多么美丽的畅想

雪啊

我们等你很久,你终于来到。

久违了,雪。

  老生常谈了。

还是那句话,瑞雪兆丰年。

二零零四年的第二场雪下了好长时间,积雪已至少达到两三厘米了。

放眼望去,一片雪白的景象。

若从路上探去,一望无际,无尽无头似雪连天。

人们的脚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响。

再看那孩子们呵,玩的正是快活,一不留神,雪球猛地降落在自己的头上,那劲啊,可就甭提了。

人们都说,下雪是冬季的专利,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就不失为孩子们的专利了。

看那如同鹅毛般大小的雪花如花瓣雨般的迅速落下,不禁让人联想到这年所获的丰硕成果,同这年那已成为过去的有泪水与汗水共同交织所铺成的路。

  雪,它到底美到那里

有人不禁要问。

雪是大自然予人类最美的东西,看那形状,看那花边,皆不失为鬼斧神工。

即使全全帖在地上,也应照那句话—看似无景却更胜有景。

冬季虽比不上春天那样草香扑鼻,比不上秋日那样丰获果香,一切光秃秃的。

但它却独自酝酿了另一种美。

这种美是需要自己去挖掘的,它看似凄凉却蕴藏美好,看似暗淡却溢出灿烂。

看那雪呀,可爱胜可怜,可爱的如同那含羞的姑娘,可怜的又如那欲碎的花朵,让人无法恭敬。

雪越下越大,也许暗示着来年更好的丰收硕果吧

  望远处青棵葱郁,心中却顿生毛然。

远方升起了那火红的太阳,它似乎映射了我们这新一代的无限的活力,或许也更明了了我们这个班集体的温暖。

阳光射进了教室,同学们融在了一起,享受阳光的滋润。

可不是吗,一个人心中的太阳或许无法温暖整个班集体,可是10个、20个呢

心中太阳的升起让我们又一次的融在了一起,你看那劲啊……  雁荡山的那些层叠环拱、陡拔峻峭、形态万千、变化无穷的奇峰绝嶂就是这艺术盆景中绝妙的佳作,这些山峰神奇无比,简直如“活”的一般。

进入大龙湫景区,站在锦溪畔朝山谷深处望去,只见一峰直立深谷之中,峰顶微微分开,峰底缓缓交合,远看去如一把巨形的“剪刀”,故名“剪刀峰”。

顺着山径围着此峰转绕观峰,可谓是移步换形,变化多端。

看完“剪刀”往谷里走百十步立停观峰时,“剪刀”已变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啄木鸟”。

由此再往前百来步,仰着望峰时,是古代美女王昭君出塞时亭亭玉立的倩影。

作别“昭君”再往前一程,转身看峰,原来的“昭君”此时已化作一只美丽的“孔雀”了。

围着剪刀峰在曲折的山道上缓缓而行,不时地举目观峰,此峰还会不断地出现形如风帆、天柱、狗熊等形状。

此峰“活”到如此程度,实在令人叫绝。

剪刀峰的变化是在白天,而灵峰不但在白天能变,而且夜晚的变化更富有诗情画意,更令人遐想不已。

  出金华城大约五里就渐渐入山。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和油桐,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山上的沙土呈粉红色,似乎在别处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亮。

  那荷叶,大的似磨盘,有的舒展似伞,那荷叶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泪珠,有的分散成细小的碎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闪烁着斑斓的光彩,远远望去,在周围的翠绿的群山映衬下,在红红的晚霞映照下,那一团团的荷花,像一团团红云,一层层的丹霞,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荷田,如胭如染,令人如入仙境。

  正是荷花成熟的季节,一朵朵荷花含苞怒放,满田野里的荷田闪烁着金光,一簇簇的荷花有的带着水珠乍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像个含羞的少女似开非开。

一朵朵饱满的莲蓬,挤满荷田,等待着俏丽的客家采莲女来采摘。

  再过一两夜,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

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

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

雾气翻腾,被九月的月色冲破,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秋天,那永远是蓝湛湛的天空,会突然翻脸而露出险恶的颜色,热带台风夹着密云暴雨,洪水潜流着,复苏的草原又泛起点点苍苍的颜色。

然而,台风暴雨一闪而过,强烈的气流依然抖动着耀眼的波光。

这时,只有北来的候鸟知道这张温暖的床眠,那飞翔的天鹅、鸿雁和野鸭,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这儿显得更苍郁了。

  不知道从多久起,仿佛一场紧张的拼搏终于渐渐地透出了分晓,田野从它宽阔的胸膛里透过来一缕悠悠的气息,斜坡上和坝子上有如水一般的清明在散开,四下里的树木和庄稼也开始在微风里摇曳,树叶变得从容而宽余。

露水回来了,在清晨和傍晚润湿了田埂,悄悄地挂上田间。

露岚也来到了坝子上,静静地浮着,不再回到山谷里去。

阳光虽然依旧明亮,却不再痛炙人的脊梁,变得宽怀、清澄,仿佛它终于乏力了,不能蒸融田野了,也就和田野和解了似的;……秋天来了

  扑入车窗的景色,使我生发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

那碧天的云,蛮荒的山,被秋霜洗黄的野草,俨然像一位饰着金色丽纱的处女,裸露着奶黄色的胴体,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展现着消魂的倩姿。

伫立在山颠的秋阳,宛如一尊威武的战神,抖落血染的战袍,溅在草丛中,渗入山下的小溪,泛着数不清的涟漪,呜咽地向外流淌,从古流到今,从辽远的过去流向那茫茫的未来。

  

【优美句子第27句】: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为你抵御严寒;亲情是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亲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  

【优美句子第30句】:父亲是一本很厚的书,小时候我就很佩服我的父亲,但不懂其中的含义;随岁月的推移和一些事情的发生.我渐渐地了解了我的父亲,他像水一样,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是一种遇到挫折则更加坚强的人.  

【优美句子第32句】:微笑,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能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能拥抱明天的太阳,笑对人生,能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

微笑的人,显得那么可爱,那么和蔼,那么风趣,那么坚强,它传递着人们的感情,因为,微笑是人世间最美的符号!  【第12句】: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

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美句美段之六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

所以,根死树必枯。

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

所以,基陷楼必危。

  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

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光之精灵彩衣斑斓,赤橙红绿青蓝紫,那是阳春予它的骄傲,三月予它的娴雅,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整个世界的柔美,我将它抖落捧于手心,在指间溶成艳色一滴的倾城容颜,凝聚成唯一不灭的记忆。

  蔷薇花又开了,与那年的一样幽美芬芳。

篱笆栅栏下的蔷薇花之光斑,飘飘荡荡,带着浓浓的忧伤。

闭上眼睛,微微发呆,记忆深处,你笑唇比这花儿甜。

  空中飘雪花,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

那是上帝忘了洗头,落下的头屑,亲爱的我也忘了洗头,可为何落下满地的忧伤?白色的屋顶白色的房,白色的飞鸟飞过我的年华不留声响,站在雪中接一片雪花,看它一点一点变为透明的水珠,折射出一片惨烈的白,整个世界宛如一场奢华的礼拜。

英国文学各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

【第1句】:中世纪  古英语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留下书面文学作品。

5世纪时,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传了下来。

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

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

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 的特点。

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

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

他的杰作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二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的全部作品包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8部(一说39部)戏剧。

莎士比亚的主要剧作有喜剧(A Midsummer Night"s Dream)、(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剧(Romeo and Juliet)、(Hamlet)、(Othello)、(King Lear)、(Macbeth),历史剧(Henry IV),传奇剧《暴风雨》(The Tempest)等。

莎士比亚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交替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宣扬了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

他的剧作思想内容深刻,艺术表现手法精湛,历经几个世纪,长演不衰。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娴熟地运用英语,将英语的丰富表现力推向极致。

与莎士比亚同时或稍后还有一批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本·琼森(Ben Johnson, 1572-1637)是其中最主要的作家,莎士比亚曾在他的喜剧《人人高兴》(Every Man in His Humor)中扮演角色。

琼森的讽刺喜剧《狐狸》(Volpone)、《练金术士》(The Alchemist)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追逐金钱的风气,喜剧性很强。

  【第3句】:17世纪文学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矛盾日趋激烈,政局动荡。

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积极投入资产阶级革命,曾任共和国政府拉丁秘书,写了不少文章捍卫共和国。

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复辟,弥尔顿一度被捕入狱,在朋友帮助下才得免一死,获释回家。

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他完成了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诗剧《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

这些作品反映了王政复辟后弥尔顿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始终不渝的态度,文体雄伟庄严。

17世纪英国诗歌另外的一支是玄学派诗歌,代表诗人有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631)和安德鲁·马韦尔(Andrew Marvell, 1621-1678)。

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是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具匠心的比喻,揉细腻的感情与深邃的思辩于一体。

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对现代主义诗风产生很大影响。

王政复辟时期最受人欢迎的作家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他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采用梦幻的形式讲述宗教寓言,但揭开梦幻的面纱,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7世纪英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图景。

查理二世复辟后,被清教徒关闭的剧院重新开放,英国戏剧获得新生。

这一时期出现的风俗喜剧是当时戏剧的最高成就,威廉·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 1670-1729)的《以爱还爱》(Love for Love)、《如此世道》(The Way of the World)等剧作是风俗喜剧的代表作品。

17世纪下半叶,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 1631-1700)驰骋文坛,集桂冠诗人、散文家、剧作家于一身。

德莱顿关于戏剧创作和舞台艺术的论述构成英国戏剧史上第一组有分量的戏剧评论,他那简洁明朗的散文文体影响了18世纪许多作家的文风。

  【第4句】: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英国从此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

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

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

18世纪英国散文出现繁荣,散文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

理查德·斯梯尔(Richard Steele, 1672-1729)与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创办《闲谈者》(Tatler)与《观察者》(Spectator)刊物,发表了许多以当时社会风俗、日常生活、文学趣味等为题材的文章,他们清新秀雅、轻捷流畅的文体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散文作家,他的文风纯朴平易而有力。

斯威夫特的杰作《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儿童故事,同时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作者通过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等虚构国度的描写,以理性为尺度,极其尖锐地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社会各领域的黑暗和罪恶。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巨擘,《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和《诗人传》(Lives of the Poets)是他对文学批评作出的突出贡献。

他从常识出发,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的框框,不乏真知灼见。

约翰逊的散文风格自成一家,集拉丁散文的典雅、气势与英语散文的雄健、朴素于一体。

约翰逊在英语词典编纂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他克服重重困难,一人独自编纂《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历时七年得以完成,这是英语史上第一部也是随后一百年间英国唯一的标准辞书。

约翰逊青史留名,也得益于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 1740-1795)为他写的传记《约翰逊传》(The Life of Samuel Johson),该书逼真地再现了约翰逊的神态容貌及人格力量,标志着现代传记的开端。

  18世纪被称为散文世纪的另一个原因是小说的兴起。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采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在孤岛上的生活,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形象,具有时代精神。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为笛福赢得英国小说之父的称号。

笛福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叙述女主人公摩尔在英国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和小偷的经历。

现实主义小说在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54)的笔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的《汤姆·琼斯》(Tom Jones)故事在乡村、路途及伦敦三个不同背景下展开,向读者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风貌的全景图。

小说以代表自然本性的汤姆与代表理智、智慧的索菲娅终成眷属结尾,表达了感情要受理性节制的思想。

全书共十八卷,每卷都以作者对小说艺术的讨论开始,表现出菲尔丁对小说创作的一种理论上的自觉意识。

与菲尔丁同时代的塞缪尔 ·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采用书信体创作了《帕米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

他将视角投入年轻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心理刻画淋漓尽致,令读者潸然泪下。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Tobias Smollett, 1721-1771)是18世纪中叶颇具特色的小说家。

他的《蓝登传》(The Adventures of Roderick Random)继承欧洲流浪汉小说传统,布局松散,是一连串发展迅速、好恶交替、变化急剧的冒险经历的组合。

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 1713-1768)的《项狄传》(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打破传统小说叙述模式,写法奇特。

小说各章长短不一,有的甚至是空白。

书中充满长篇议论和插话,并出现乐谱、星号、省略号等。

斯特恩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引起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注意,《项狄传》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评论家指出20世纪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可以追溯到这部奇异的小说。

  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

许多作家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给大自然和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带来的破坏发出悲哀的感叹,以大自然和情感为主题的感伤主义作品一度流行。

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 1730-1774)的长诗《荒村》(The Deserted Village)是感伤主义诗歌的杰作。

他的《世界公民》(The Citizen of the World)原名为《中国人信札》(Chinese Letters),虚构了一个在伦敦游历的中国河南人李安济(Lien Chi Altangi),把他在伦敦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信寄回北京礼部官员,以中国人的眼光对英国的政治、司法、宗教、道德、社会风尚进行批评。

詹姆斯·汤姆逊(James Thomson, 1700-1748)的《四季歌》(The Seasons)、威廉·柯林斯(William Collins, 1721-1759)的《黄昏颂》(Ode to Evening)、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1716-1771)的《墓园哀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表达诗人对时代纷乱状态的厌恶和对自然简朴安排的向往,吐露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英国诗歌开始逐渐摆脱新古典主义的束缚,理性的优势地位为感情或感受所代替。

  【第5句】:浪漫主义时期文学(1798-1832)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诗风大变。

苏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给英国诗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

他的抒情诗自然生动、感情真挚,讽刺诗尖锐锋利、妙趣横生。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是版画家兼诗人,想象奇特,极富个性。

他的短诗意象鲜明,语言清新,后期的长诗内容比较晦涩。

他在诗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独特的神话体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布莱克的革命性、独创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1798年,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其中大部分诗歌出自华兹华斯之手,用简朴的语言描写简朴的生活。

《抒情歌谣集》的问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崛起。

华兹华斯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的反拨:诗歌内容不再是对现实的反映或道德说教,而是诗人内心涌出的真实感情;诗歌语言不是模仿经典作家去追求高雅精致,而是要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用语。

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主张返朴归真。

浪漫主义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每个诗人各有其特征。

同样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疗效作用,使人的心灵净化和升华,柯勒律治则赋予自然神奇色彩,擅长描绘瑰丽的超自然幻景。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和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属于革命诗人,但拜伦自我表现意识强烈,而雪莱深受柏拉图哲学影响,憧憬美丽的理想和理念。

约翰·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一生追求美,是创造艺术美的天才诗人。

19世纪20年代初,济慈、雪莱和拜伦相继英年早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由强转弱,风势渐衰。

  【第6句】:现实主义时期文学(19世纪30年代-1918)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 1819-1901)登基。

在她统治时期,英国一度取得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垄断地位,科学、文化、艺术出现繁荣的局面。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歌表现出与浪漫主义截然不同的诗风,诗人们不再沉湎于主观感情的发泄,而是注重形式的典雅,对诗艺精益求精。

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 1812-1889)早年从事过戏剧创作,后来专门写戏剧独白。

戏剧独白是一种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或议论来抒发情感的无韵体诗。

在《皮帕走过了》(Pippa Passes)、《指环与书》(The Ring and the Book)等作品中,诗人带上面具,进入戏剧人物内心世界,以其口吻娓娓而谈,语言极为生动,说话者跃然纸上。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诗,诗风凝重、典雅。

丁尼生的剑桥挚友哈勒姆溺水而死,对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诗人在挽诗《悼念》(In Memoriam A. H. H)中表达了真切的伤感和悲痛,同时反映了对生活本质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忧虑,成为时代的心声。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丰富,国力昌盛。

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基督教受到科学思想的挑战,日益衰微,在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着焦虑不安的暗流。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在《写于雄伟的卡尔特寺院的诗章》(Stanzas from the Grande Chartreuse)中揭示了人们的处境:彷徨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已经死去,另一个无力诞生。

阿诺德是19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杰出代表,他有关文学与文化的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7句】:现代主义文学时期(1918-1945)  20世纪初,本涅特、威尔斯、高尔斯华绥坚持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传统进行创作,用写实的方法记载社会转型时期资产阶级社会和家庭发生的变化。

但他们很快就受到来自现代主义文学的挑战。

按照弗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的说法,1910年是英国小说从传统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变化的重要年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加速了这一变化。

战争中,大批无辜青年充当炮灰,白白丧生。

一战之后,不少英国人对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有关人性、人类前途的基本观念乃至基督教文化传统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促使现代主义文学蓬勃发展,英国小说也面目一新。

D.H.劳伦斯(D. H. Lawrence)是煤矿工人的儿子,他将视线投向两性关系,对西方文明的缺陷进行反思。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曾因为大胆的性爱描写而在英美两国被查禁。

他的《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 Rainbow)、《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等小说将社会批评与性心理探索巧妙结合起来,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作为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拨,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心理真实,注重直接观察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在内心世界这面镜子上折射出丰富多彩的外部现实。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伍尔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识流小说。

她的《达罗卫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将意识流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还体现出女作家对于女性存在的历史及现状的独特反思。

来自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后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的旷世之作《尤利西斯》(Ulysses)给英国传统小说带来一场革命。

《尤利西斯》情节简单,主要记载迪达勒斯、布卢姆和布卢姆的妻子莫莉三个人物的日常琐事。

小说实际上只写了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一天里的事情。

这一天是1904年6月16日,乔伊斯与他未来的妻子娜拉曾在这一天首次幽会,除此以外,它是都柏林历史上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日子。

乔伊斯在小说中力图展现的是生活的本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尤利西斯》因此被有的评论家誉为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史.《尤利西斯》的成功在于意识流描写表面上纷纷扬扬,漫无边际,实际上结构齐整,周密严谨。

  【第8句】:当代文学(1945-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从多年的战时状态转入和平时期,但国力已严重削弱,对现实的忧虑和不满浮现在战后初期的英国小说中。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Animal Farm)和《一九八四年》(Nineteen Eighty Four)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极权主义威胁的忧虑,独树一帜。

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1911-1993)于1954年发表《蝇王》(Lord of the Flies),深入探讨人性的善恶,使他一举成名。

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戈尔丁对人性恶的描写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性。

  5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新作家。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 1922- )和约翰·韦恩(John Wain, 1925-1994)等人被称为愤怒的青年,因为他们在小说中抒发了对英国社会等级森严、贫富不均现状的愤怒和不满。

金斯利·艾米斯在《幸运儿吉姆》(Lucky Jim)中编织的不幸者意想不到地得到幸运的情节深受读者的喜爱,是愤怒的青年一派的代表作。

  愤怒的青年的特点在于表现新的内容,而不是创造新的文学形式,他们在艺术上并没有突破。

英国文坛直到60年代实验主义小说的出现,才让人们看到艺术创新的方向。

与欧洲大陆和美国相比,英国实验主义小说姗姗来迟,并且和现实主义传统交相融合。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1926- )是实验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长篇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于1969年问世。

这是他在技巧革新和观念表达方面最成功的小说。

福尔斯为故事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并运用了许多实验性因素,包括戏仿、元小说和小说叙述角度的变换及其对读者的开放性。

  战后英国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妇女作家的崛起,她们的创作不仅有从女性视角去表现当代妇女在男权社会所受的压抑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面,还有回避女性自我意识,以非性别化的作家身份去观察世界、表现生活一面。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 1919- )是战后英国最杰出的妇女作家,她的小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立足于人和社会,反思当代政治和文化思潮,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和社会的真实状况。

穆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 1918- )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作家,她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她对现代罪人的关切。

另一位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曾在牛津大学讲授哲学,是一位在哲学上有很深造诣的小说家。

她的小说以各种方式探讨自由、责任、爱的意义,带有很强的哲理性。

《在网下》(Under the Net)、《沙堡》(The Sandcastle)、《钟》(The Bell)等小说将深邃的哲学理念、冷静的道德探索和独特的叙述方法结合起来,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索,给人以启迪。

求12个我国传统节日来历和风俗习惯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第1句】:元旦:  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第2句】: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第3句】: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

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第4句】: 二月二龙抬头: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

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

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

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

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

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

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

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

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

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第5句】: 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第6句】: 端午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

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第7句】: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

七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

据说先穿完者为巧。

“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第8句】:中元节:  在农历的七月十五。

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

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

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

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第9句】: 中秋节: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第10句】: 重阳节: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

“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

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

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

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三是饮酒赏菊。

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

四是食重阳糕。

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

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第11句】: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我国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第12句】:小年: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

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

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

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

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

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

现在尽管设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关于声音的句子

石楠 代表孤独,一个人面对分离 系蔷薇科石楠属园艺栽培品种,常绿小乔木,高达12米,株形紧凑,叶革质,长椭圆至侧卵状椭圆形,有锯齿,新叶亮红色,复伞房花序,仲夏至夏末开白色小花。

浆果红色。

喜温暖、湿润气候及微酸性土壤,不耐水湿,稍耐寒。

在长江流域生长良好。

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19977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