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民乐的优美文案
描写民乐的句子
描写民乐的句子解答可以写句子:这首民乐流传了很多年,许多人都朗朗上口。
形容“民乐”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乐器的诗句:
【优美句子第1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优美句子第2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春夜洛城闻笛》
【优美句子第3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优美句子第4句】:羌笛何须怨杨柳,。
——
【优美句子第5句】: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优美句子第6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优美句子第7句】: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长恨歌》
【优美句子第8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 《从军北征》
民乐都包括什么
民乐是指民族音乐,包括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乐器。
据史料记载,早期的中国乐器有超过七十多种,不过大部分已经失佚,或不再使用。
乐器的分类方法则是以材料为主,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被称为“八音”。
吹管乐器 笛子:笛子的笛身是以竹子制成的。
相传笛子是在汉朝时从西藏传过来的。
笛子可以发出洪亮,明快,而圆滑的音色。
笛子有很多种类,其中常用于乐队的有梆笛,曲笛和新笛。
管子:管子是中国最古老的竹制吹奏乐器。
今天,这种双簧吹奏乐器也有木制的。
它能用于描述富于幽默感的曲子并擅长于模仿人声。
笙:笙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构造独特,它是唯一可以同时演奏不同音调的华乐乐器。
笙是以簧片振动发声。
唢呐:唢呐,这种乐器是五百前由回教徒带到中国。
它可以产生即优郁又明快的活泼音律,也可以在乐队中模仿鸟鸣。
弹拨乐器 筝:筝,战国时期已广泛流行。
筝的弦可以从十三条至二十一条、甚至更多。
古筝的音色优美,可以奏出流水般的声音。
扬琴:扬琴起源于西亚地区,在明朝时被引进中国。
演奏时需要用两支竹棒击打琴弦。
扬琴的高音部可以发出高昂,悦耳的音色,中音部可发出柔和,优美的音质,低音部能发出低沉圆润的声音。
琵琶:琵琶在华族乐器里是属于古老的乐器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表现力丰富并有多样化的演奏技巧,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华族乐器之一。
柳琴:柳琴,又称柳叶琴。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行的二弦或三弦梨形音箱弹弦乐器。
现改革制成四弦的弹弦乐器。
柳叶琴的音质属于高昂的。
阮:阮,古代称秦琵琶,阮咸。
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阮的品种有大阮,中阮,小阮及低阮。
箜篌: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
自五十年代中期,即展开了箜篌复制工作。
现用的箜篌综合了竖箜篌卧箜篌的造型和结构特点,并吸收了竖琴的外形等研制而成。
除了可演奏摇指、轮指、拨弦、扫弦等技法,也可运用揉、滑、压、颤技巧。
其音色纤细柔美,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拉弦乐器 高胡:高胡是演奏广东音乐和伴奏粤剧的主要乐器。
它的琴筒蒙上一层蛇皮,当拉动琴弦时,它会发出精美、纤巧、而优雅的声音。
二胡:二胡,也称南胡。
因为当时这种乐器首先在中国南部流行起来。
它能发出幽雅而结实的音质。
中胡: 中胡的音色比二胡更低沉。
中胡音箱的形状各不同,有环形,也有八边形。
板胡:音色清脆高亢宏亮,用于独奏和合奏。
打击乐器 鼓:在公元前二零七九年,便出现了鼓。
过去在战役中,人们以击鼓号召进攻。
鼓有许多种,有悬吊鼓架上、用两个木槌打击转鼓、还有架在鼓座上的悬鼓。
鼓也可分为金属类、竹木类、皮革类等。
锣:锣是一种民间流行乐器,锣音是通过木槌打击金属表面发出。
钹: 钹和锣一样,主要用于戏曲和庆祝活动中。
其他打击乐器:其他的敲击乐器包括沙槌、碰铃、木鱼、铃鼓、马铃、梆子、手鼓、莲花板、拍板、板鼓等。
特别效果如:雨声是把黄豆放在竹筛上滚动而发出声音;雷声可通过摇动大而薄的锌板片而发出声音。
中国民乐的魅力
中国民乐有悠久的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
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却只能唱低音。
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歌子就会唱得很不像话。
中国的乐器很多,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才会用它来演奏他内心的凄苦。
想象一下他一边拉着胡琴一边在江南细雨里慢慢走着,巷子又是长长的,细细长长的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这应该是晚上,二胡着了雨的湿气,就更没了悲剧性之外的那一点点亮丽。
大多都是悲剧性格,马头琴更是这样,而且往往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
马头琴能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
我认为几乎是不能,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
草原的晚上是一无遮拦的空旷,你站到蒙古包的外边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
没有树也没有山,什么都没有。
忽然马头琴就那么浑浑地响起来了,拉的是什么
是。
那样哀怨,那样悲伤,那远方飞来的小鸿雁真是令人柔肠百转。
听马头琴演奏这只曲子的时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点也不醉,这时候你也许会被马头琴感动得流泪,那是一种极好的体验。
马头琴也能演奏节奏快的曲子,比如,节奏是很快的,配着敲打得一如疾风暴雨的木鱼,让人从心里怜念那骏马们踏来踏去的草场,如果是碰巧刚刚下过一场雨,想那草场是一塌糊涂的。
演奏这种节奏快速的曲子不是马头琴的本色,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
迂回,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效果。
二胡和马头琴相比,还有那么一点点亮丽在里边,马头琴即使演奏那些调侃一些的曲子,如蒙古民歌,性的挑逗在这支曲子里明显是很强烈的,但一演奏起来,还是不脱悲剧的味道。
这悲剧的味道让人产生强烈的及时行乐的欲望,这倒合乎常理,越悲伤的人越想去行乐。
中国的乐器里边,琵琶是比较没有性格的,它有些像钢琴,没有太明显的性格因素,却能演奏各路曲子,欢快的它来得了,悲伤的它也可以来。
这就让它显出一种大度。
就像是一个大气派的演员,什么他都能演。
古筝也是这样的,古筝一旦演奏起来,便不是一条小溪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而是从天边铺排而来的无边风雨,里边还可以夹杂着闪电和雷鸣,可以很迫人把你推到一个抽象的角落里让你去做具体的想象。
琵琶也是这样。
这支曲子里就有马在不停地奔跑,雨也在曲子里下着,云在曲子里黑着,有火在曲子里惨淡红着。
琵琶、古筝都是这样的大角色演员。
箫和古琴却是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别的乐器是声,而箫和古琴却是韵,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领略,需要想象的合作,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像马远的山水,再好,只是那么一个角落,树也是一棵两棵地吝啬在那里半死不活,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
听箫曲和古琴曲要闭上眼睛,要让自己暂时离开柴米油盐的现实,饿着肚子和有着强烈的肉欲是无法欣赏箫和古琴的,箫的性格其实是悲剧性的,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而二胡却更现实一些,所以二胡不能演奏和这样的曲子。
箫却要以惨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将明未明的那种冷到人心上的深蓝,冷冷的,还有几粒残星在天上,雁呢,已经在天上起程了,飞向它们永远的南国,飞得很慢,这就是箫的背景,红红的满江边的芙蓉花是和它不协调的。
箫和笛大不一样,笛是亮丽的,“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一声笛是何等的亮丽,也是这一声笛,月色才显得更加皎洁,诗的境界才不至于太凄冷。
笛是欢快的,跳跃的,但在山西的北部,笛这种乐器一出现在二人台这种地方小戏里,就很怪地尖利利地变得凄苦起来。
笛是乡村的,箫却是书生化了的,这是不同的角色,根本的不同,想象不出来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箫。
笛的悲剧性是要在一定的背景下才能表现出来的,比如中凹晶馆中赏月时那冷不丁突然响起的一声笛,直让人心惊胆跳,像见了鬼,又好像一个平时温和的人一下子暴跳起来发了脾气,猛厉、没由来、让人防不住,几乎是绝望了的意思,一声就够了,这时候也只有笛才能压得住那种强作欢乐却已悲从中来的场面,如果让箫出场,会压不住那种气氛,那气氛太大,太沉,太暗,只有笛才压得住。
中国的乐器里,唢呐是一种极奇怪的乐器,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地在那里演奏着,让人完全捉摸不定。
中国的红白事的场面都离不开唢呐的惊惊乍乍。
你觉得这种乐器的性格变化得太快太无常,喜欢与不喜欢它全要看是什么场面,是场面决定它的位置,而不是由它来决定场面。
有一支湖南的名曲是《鹧鸪飞》,是用梆笛吹奏的,梆笛那有几分哑哑的音色给人一种疲惫的美感享受,颓唐的,疲惫的,无奈的美真是具有一种让人松弛到骨的魅力。
梆笛吹奏的那支《鹧鸪飞》真是美,那只孤独的鹧鸪从远到近不倦地飞着,就是不离人们想象的左右,因为这鹧鸪,人们自然会想象那南国的山山水水,想到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唢呐吹奏的《鹧鸪飞》则完全是没了韵味的,没那种清韵,是世俗的热闹。
唢呐的性格是直爽,直爽到有些咋呼,一惊一乍的,让人防不住的,或者拉长了,好像是一条线,你看着它断了,却分明没断,你想象不到吹唢呐的人是去什么地方找的这么长的一口气,这时候的鼓掌纯粹是为了技巧或者就是恶作剧的怂恿,怂恿演奏者再吹下去再吹下去,或者这演奏者就会一下子闭过气去,有时候唢呐会没来由地急促起来,这急促让人想到战争中的子弹如蝗乱飞,直吓得人们把心伏在那里不敢动。
和唢呐相反的有笙,唐代的故事“吹笙引凤”,首先那凤是因为笙之动听才会飞来,笙是以韵取胜的乐器,笙的声音得两个字:清冷。
这清冷二字似乎不大好领略,不亮丽,不喑哑,有箫的味道在里边,但远又不是箫,很不好说。
唐后主的“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清尘,忙煞看花人。
”那管弦中的管想必就是阵阵的笙歌,只有笙,才会一下子布满江面,如是笛,就太亮了,直线似的在江面上飞起,就不对路了。
中国的乐器里,最亮丽的莫过于京胡,京胡是没性格的演员,但它处处漂亮,是一种戏曲中的装饰物,一个人在早晨的湖边独自拉京胡,你站在那里仔细听,就连一点点哀愁和喜悦都分析不出,他让你想到的只是一处经验的突然降临,忽然是妖精似的花旦出来了,忽然是悲切切的青衣掩面上场。
京胡和高胡又不一样,高胡可以很凄利很绝望又很争胜,那是一种斗争性很强的乐器,说到性格却又似乎接近青春得意,执著地在那里逼尖了嗓子诉说着什么,你听也罢不听也罢。
中国乐器里是很少喜剧性的,雷琴好像是其中惟一的一种,可以学鸡叫,学马嘶,学各种小鸟~《百鸟朝凤》这只曲子让雷琴演奏起来让你真是会忘掉了乐器的存在。
雷琴什么都可以学得来,就是没有自己的本声本韵,雷琴就是这么一种乐器,它可以算是喜剧性的。
但它又根本无法与锣鼓相比。
锣鼓算乐器吗
当然算,锣鼓其实也是一种难以定性的乐器,但它出现在喜庆的场面太多了,所以,锣鼓一响起来,人们就兴奋了,这是历史的潜移默化。
在中国,死人而敲锣打鼓是没有的事,喜庆的日子又离不开它,它的性格就这样给糊里糊涂地定格了。
中国的乐器里,最不可思议的是埙,它在你耳边吹响,你却会觉得很远,它在很远的地方吹动,你又会觉得它很近。
这是一种以韵取胜的乐器。
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超然独行的性格,世上的事都和它好像没有一点关系,它是在梦境里的音韵,眼前的东西一实际起来,一真切起来,埙的魅力便会马上消失了。
音乐永远是一个人的,上百上千人在一起听音乐,真不知道人们在那里听什么
乐器是有性格的,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什么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纵着,它的性格就出来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是,到后来不再是人操纵乐器,而是乐器操纵了人。
花的生命可以透过音乐一览无遗。
运用中国传统乐器揣摩每一种花的独特美感,用音乐赋予花全新的生命.....我相信,爱乐的你我,聆听便是最好的享受,音乐是永远流淌在我们心田的感动。
《中国十大经典民乐金曲》都有哪些曲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简介 NO【第1句】: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NO【第2句】:广陵散琴曲……广陵散:古琴曲。
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
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NO【第3句】: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
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NO【第4句】: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古琴曲。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
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
”(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N0【第5句】: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
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故事性极强。
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
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
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NO【第6句】: 夕阳箫鼓……谈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首著名的民乐合奏曲。
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夜》历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曾经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音乐。
但大家又是否知道,《春江花月夜》原来是改编自一首著名的传统琵琶文曲《夕阳箫鼓》。
《 NO【第7句】: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NO【第8句】: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NO【第9句】: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
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NO【第10句】: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
《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
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2069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