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情景剧的优美文案
形容小品表演的好的句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 , 、船迟又遇打头风。
、出门踩狗屎,放屁砸脚后跟。
、久旱逢甘露,几滴;他乡遇故知,仇敌。
、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落第。
、连瘟神都躲着你走。
、诅父母咒妻儿祸从口出 牙没刷脸忘洗病从口入。
、吃吃饭能噎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喝凉水也塞牙。
、放屁砸了脚后跟。
、今天踩到狗S了。
、摔个仰天跤还蹭破鼻子。
、打呵欠扭了腰。
、点儿背。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阴沟里翻船。
、雪上加霜。
怎么写好一个情景剧剧本
【A点】下笔前一定问自己:这个剧本你非写不可吗
什么让你如鲠在喉
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
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
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
也许往下推演不顺而回过头来调整A,但是,写剧本必须找到A。
【编剧秘笈】影视剧是正着看:从头看到尾;却是倒着写:从尾往头写。
观众不知道结局,可有一万个猜测,增加观看乐趣;编剧不知结局,也会有一万个可能,那就让自己迷失而无法前行。
不仅倒着写,还要反着写,结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误会;结局是顿悟,前面就是迷瞪,拧巴。
总之,想好了最后一个高潮再下笔
【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无论一部电影、一个短片,还是一个戏剧段落,开场3—5分钟,必须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块骨牌,第一个撞击,第一次危机。
这第一拳最好足够的狠,才能激起强烈反响,被撞击方和观众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够大的波澜,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好奇心:后来呢
【什么是编剧】有个年轻朋友自诩为编剧,于是招来非议,说他自不量力。
其实,编剧是一种职业,正如木匠、铁匠、厨师、开锁匠等一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在我看来,只要打算、正在、已经靠写剧本为生,或者可以把剧本卖出去的,都可以自称“编剧”,这不丢人,也没有什么高贵。
不就木匠而已吗
【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
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
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熟识角色】谁是主角
他出场前在做什么
家庭状况体貌特征
学历教育
优点缺点个人喜好人际关系……认识他非一次性完成,反复琢磨并与其他角色相互砥砺,仿佛在生活中遇见人,对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断深化。
最重要,人物设计为你写他的目的服务。
结论:人物小传须反复多次完成,并服从于剧本主题。
【关于题材1】什么是题材
回答“你的剧本是讲什么”的答案,就是题材。
讲教育、讲抗战、讲父爱、讲复仇……。
题材重要吗
重要,许多题材不能拍,有些题材太难搞,还有些题材被人写烂了,制片人拒绝,是因为哪怕你作为观众也拒绝。
听劝,不要动笔。
有些题材一下让人感到有亮点,会有人鼓励你写。
重要
【关于题材2】题材也不重要,太泛,无实质意义。
除了某些特定题材被禁止之外,理论上没有冷题材和热题材之分。
即便是制片人出品人,也仅仅是把题材作为交谈的第一句话,接下来还是要看编剧怎样去写某个题材。
从什么角度、挖掘到什么深度、表达什么思想和情怀、反映什么问题、何处有升华,这些才重要。
【关于明星】如今明星片酬过高已让电影电视剧不堪重负。
为什么明星涨价
因为明星不够用。
明星为什么不够用
因为缺乏造星机制。
其实,每一个明星都是从非明星小演员变幻而来,靠什么变
靠一部好戏。
好剧本,好导演,好的班底。
但如今的电视台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可否主题先行】可以
编剧常接到命题作文,主题先行也出过经典作品。
关键:【第1句】:不求主题深刻,所有的主题都是大路货;【第2句】:不能直奔主题,越曲折越好;【第3句】:主题不重要,用什么故事去说明它才重要;【第4句】:弱化主题的存在,隐藏它,主题是观众品出来的;【第5句】:主题是有意义,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后有意义。
【动作】编故事的关键是找到角色动作。
动作分两种: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
前者是我想干嘛。
想考研,出击准备,迎接挑战。
被动动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抢救、血型不对、没带钱,医生不在…编剧的任务就是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目的或转危为安,就是故事。
【事件】用简略方式将观众带入角色所处的规定情景后,必须发生事件。
只有事件才能让人物活起来并让观众感同身受。
事件要件:【第1句】:有足够的冲击力,让人物动起来;【第2句】:须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期待;【第3句】:能引起连锁反应;【第4句】:能造成人物冲突(外部)和纠结(内在);【第5句】:有想象空间。
一部电影需要3—5个相互关联的事件。
【拐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转折。
人物动作带领观众朝某个方向走,或达到目的或出现意外使得人物动作方向改变的那个点,就叫拐点。
拐点特征:【第1句】:逻辑的必然;【第2句】:关注和情绪的小高峰;【第3句】: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编剧挖坑给观众跳);【第4句】:具有节奏调节功能;【第5句】:体现变化与多元特征;【第6句】:起到转承启合的作用。
【下狠手】故事产生于动作,动作来源于人物,人物发力源于编剧给他的压力。
我称之为压弹簧。
编剧压弹簧越给力,人物的动作发力越大。
所以,老好人当不了好编剧。
编剧对心爱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让他受苦,被凌辱,遭打击,让他危机重重、走投无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也。
【生活质感】什么是剧本的生活质感:【第1句】:人物鲜活,【第2句】:故事贴近生活,【第3句】:对话生动有趣,【第4句】:细节丰富,【第5句】:平和但有张力……如何变成剧本
大概:【第1句】:善于观察;【第2句】:保持敏感;【第3句】:准确截取;【第4句】:学会提炼;【第5句】:大胆推理;【第6句】:坚持积累;【第7句】:复合表达。
这些大体属于技术层面,其实功夫在诗外,保持和培养自身人文情怀最重要。
【个性化对白】编剧困惑之一,总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
但语言又有极大的同一性,我们都说人话,不说鸟语,过于特别会造作。
人物个性化对白应该是:【第1句】:不能违背人物性格;【第2句】:尽量有一些个性化标志(口头禅、用词);【第3句】:说话的方式比用词更重要;【第4句】:人物内在依据大于外在形似;【第5句】:强化亮点避免刻意。
【和观众谈恋爱】写剧本好比和观众谈场恋爱。
观众是美女,你首先必须爱她,然后挑逗、讨好、诱惑她,弄清楚她想什么,她要什么,然后给予、付出,满足她。
可一味地附和,无原则的让步也不行,你得有坚守。
你不能过分宠她,对她的弱点你得抑制、教训、警告、恐吓,随后(高潮时)征服她,方抱得美人归。
【戏剧任务】是一场戏、一个段落甚至整个剧本中编剧想要完成的任务。
它可以同时是角色的任务,也可分开。
攻打无名高地,角色任务是战胜敌人,戏剧任务却是展现战争的残酷或兄弟情。
要点:【第1句】:必须提前明确;【第2句】:与角色任务同步;【第3句】:指挥角色动作的真正灵魂;【第4句】:角色任务包裹戏剧任务;【第5句】:全剧戏剧任务=主题。
【可恨的编剧】编剧是什么
编剧是无中生有的人(虚构),是无事生非的挑拨者(冲突),是狠心郎负心汉(让人流泪),是杀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敌(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贼子(高潮)……从前有个帅哥巧遇一个美女,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一帆风顺的故事谁看呀
【合理与奇特】写剧本设置人物和事件时常纠结,因为合理与奇特注定相互矛盾,处处合理则易平淡,过分奇特又难免违背逻辑。
我的经验首先考虑奇特,先出奇招,然后将其合理化。
如果费老劲也没能使其合理,弃之。
然后重新再寻找并设置一个奇特。
即便没有奇特的事件,也尽量换一个奇特的角度。
总之要奇。
【小高潮】相对大高潮而言的,在电影里突出,因电影一次观赏,结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现,之前的小危机及解决(拐点)被称为小高潮。
电视剧太长,难找大高潮(多次观影),加之电视剧分集实际由导演最后任意切割,更难准确设置拐点,所以只能模糊。
经验:以故事段落为标准,3到6个拐点配一个段落高潮。
【首三集】电视剧约定俗成为长篇评书,在漫长观影过程中,观众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关注,于是首三集成为观众决定是否继续看的关键,也成为购片者和电视台(搜集收视率)评判依据,至关重要。
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第1句】:信息量大(人物场面风格视觉动作);【第2句】:节奏紧凑;【第3句】:冲突迭起;【第4句】:戏剧张力强。
玩命
【第5句】:制造大悬念(让人觉得后续有大戏要唱);【第6句】:有趣(台词、机关设置、细节)。
总之,编剧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剧本标准】罗伯特·麦基曾在好莱坞当剧本编辑,他常写下评语说某剧本场景诙谐、感觉敏锐、文笔通顺、用词恰当,但故事令人失望。
他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评语:该剧本语法糟糕、拼写错误、对白拗口、方位杂乱、打印格式不规范,但它故事精彩、动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
前者坏剧本,后者好剧本。
【交代戏】虽然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事件来龙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应尽量避免纯粹、单独的交代戏,好的交代应该是:【第1句】:非一次性在不同场景和对话中泄露出来;【第2句】:留下可补充的残缺让观众自己去概括或推理;【第3句】:符合场景和人物自身逻辑自然流露;【第4句】:尽量用交代带出人物性格特种;【第5句】:尽量对情节发展有推动。
【过场戏】为衔接两场戏设置的过度段落,特点是游离于剧情之外。
不好的剧本通篇都是过场戏,而写得好的过场戏应该是:【第1句】:逻辑的一环,因而不可或缺(虽本身不推动剧情,但拿掉则破坏剧情);【第2句】:节奏调节器(不从剧情上起作用但为下一个高潮做情绪情感铺垫);【第3句】:可玩味的闲笔,展现抒情幽默风格趣味风情。
【高潮】指文艺作品中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及其解决。
电影中主角贯穿始终的动作不断遇到阻碍(冲突),阻碍来自敌对方(人、自然、有形或无形势力、甚至自身等),并越来越大,主角危机四伏。
结尾前最后一个危机越不过去,酿成遭灭顶之灾,主人公用尽全力反败为胜战胜对手(正剧喜剧)或失败(悲剧)。
要点:【第1句】:最后的危机须做到极致(将主人公置于死地);【第2句】:一定要形成拐点(顶点急转直下);【第3句】:必须有意想不到的解决因素形成转机(能被观众猜到的解决方案形不成高潮);【第4句】:必须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整个动作(战胜或战败)。
写高潮大忌:致命危机时,突然一声霹雳,一道闪电,把强大的敌人给电死了。
【出位与缺陷】一号人物最不讨好。
常见现象是反面角色和正面配角给人印象深刻,甚至导致演主角的演员不易红。
原因是编剧太喜欢自己的主人公,使其完美到不真实和不可亲。
建议根据需要有意给主角赋予一些出位和缺陷。
出位指语言、动作和行为突破常规常情(外部),缺陷指性格内核上的弱点瑕疵(内在)。
【规律与技巧】好剧本的规律是什么
题目太大,无法回答,但肯定有规律。
笼统的说,所有的编剧及理论家都在苦苦寻找观众观看电影的心理需求,并设法满足这个需求。
找到了这个需求并把它们罗列出来,贯穿在一起,就是规律。
想方设法用文字的形式去刺激、煽动并满足这些需求,就是技巧,或者叫技术。
【伏笔】剧本前段为后段重要拐点预埋的提示,作用是让该拐点既突然(意料之外)又必然(情理之中)。
要点:【第1句】:埋伏笔点既明显(留下印象)又隐蔽(加干扰);【第2句】:必要时可加强或重复;【第3句】:适度放大假伏笔误导观众;【第4句】:伏笔不宜过多;【第5句】:设置方法多为倒置,先确定结果(重大拐点),倒回去看什么地方适合安放。
【潜台词】来源于人的口是心非特征,剧中适合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的规定情景,也是电影对白最耐人玩味的魅力所在,而它的难点在于写出来的只能是台词。
要点:【第1句】:从文字上写出弦外之音;【第2句】:从性格和情景琢磨潜台词并根据人物间关系的微妙与隔膜写出台词;【第3句】:从表演角度来写,演员说的是台词,演的是潜台词。
【新编剧功课】想当编剧,是否科班毕业,以前职业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热爱。
须做功课:【第1句】:多看好影片电视剧;【第2句】:试着写;【第3句】:适当读几本经典的编剧理论书;【第4句】:分析经典影片;【第5句】:多和写剧本的朋友多交流;【第6句】:把自己写的剧本当故事讲给别人听,征求反馈意见;【第7句】:有条件的请教一下老编剧或老师。
【第8句】:继续写。
【悬念1】影片中能引起观众紧张期待的事物。
其实是危机的触发、发展、解决的过程。
一般的技巧:【第1句】:设悬,强烈和突然(迅速触发);【第2句】:放空挡,自然滑行,不踩油门(太监急皇帝不急);【第3句】:注入强化因素,危机渐显;【第4句】:故意拖延(干扰与抑制),造成最强烈紧张感;【第5句】:释悬,突转(顺转或逆转)解决危机。
【巧合】偶然性事件或人物遭遇。
无巧不成书
剧本写巧合因为:【第1句】:虽为偶然却是人生经常性体验;【第2句】:能刺激观众注意力;【第3句】:加强戏剧性;【第4句】:能引起观众的参与和探究;【第5句】:恰当的巧合可出人意料解决危机。
注意:【第1句】:巧合必须带有逻辑的必然;【第2句】:一部戏里不能过多使用(喜剧除外);【第3句】:切忌用于解决最后危机(高潮)。
【误会】误读、误解、错怪、错位等,剧本中常用的制造矛盾冲突手段,也是常见生活现象,来源于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距离。
冲突源于差异,误会源于差异,但误会不等于冲突,有时误会就是假冲突,因为误会冲突的解决是靠消除误会,而不是矛盾的一方战胜另一方。
误会真冲突:误会的消除达到了某个戏剧目的。
【戏剧性】影片中与日常生活不一样,比生活更凝炼、更强烈、更奇特、更有趣、更巧妙、更出位、更深厚、更感人、更耐人寻味、更好看的内容。
影片有戏没戏好不好看耐不耐看,怎样写出戏剧性,不仅仅是技巧问题,因为戏剧性没有客观标准和技术指标。
方法:【第1句】:训练悟性;【第2句】:客观检验,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闲笔】编剧有意识安排的对故事发展无明显推动作用的段落、细节或台词等。
功能:【第1句】:调整节奏;【第2句】:烘托气氛;【第3句】:增加生活般真实感;【第4句】:平添情趣;【第5句】:协助刻划人物。
设置闲笔应注意:【第1句】:自然不刻意;【第2句】:生动而个性化的表达;【第3句】:打破连贯性和紧张感;【第4句】:闲笔不能闲;【第5句】:不宜过长。
例:肖申克救赎主角监狱播放歌剧。
【一句话梗概】布莱克·斯奈德把它叫做故事线。
要素:【第1句】:意外,出人意料;【第2句】:影像感,从中必须能看见整部影片;【第3句】:观众和成本,感知市场定位和投资大小;【第4句】:片名,吸引人并激发想象。
好电影都能一句话概述,写好故事线就能卖出你的创意和作品。
例:一个富商爱上了雇来参加周末聚会的妓女,《风月俏佳人》。
【感同身受】罗伯特·麦基说,经典电影都让人乍一看是全新的,细一看处处皆熟悉。
其实编剧永远都在追寻通过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故事,激发起人人熟悉的共同感受。
那是什么
难以准确表述,但一定包含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家仇国辱、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声色犬马、富贫荣辱…记住:以最新鲜刺激最熟悉。
【真实与可信】长期困扰编剧的问题。
其实,我们追求的真实(通常被称为艺术真实)应理解为:可信并传神。
要素:【第1句】:符合逻辑(前提可以是假的,但逻辑无懈可击);【第2句】:充满生活细节;【第3句】:与人类共有的感情和体验相吻合;【第4句】:排除生活中非本质的干扰因素(垃圾);【第5句】:截取甚至强化生活中体现本质的特征和要素。
总之就是@姜伟导演说的“像不像”,而非“是不是”。
【负面人物】必须有坏蛋(称反面人物带政治性)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戏非常难写,也非常难看
有坏蛋是生活常态更是戏剧的需要。
坏蛋须写得:【第1句】:足够的坏(尤其对好人主角);【第2句】:坏得有缘有故(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和坏);【第3句】:多面体(不一定写成善人);【第4句】:必须是人(写成魔鬼是推卸责任);【第5句】:有攻击性。
【拷问主角】开写之前先确定主角并提问:【第1句】:为什么写他(主题)
【第2句】:他想干嘛结果怎样(动作与结局)
【第3句】:他最大的危机(高潮)
【第4句】:他的敌人和朋友
【第5句】:他的常态
【第6句】:性格与众不同
【第7句】:致命的软肋
【第8句】:最大梦想
【第9句】:最大恐惧
【第10句】:最珍惜的人和物
【第11句】:原始动力(内心不可抗冲动);【第12句】:他有趣吗
【第13句】:是否让人意外
【常态与非常态】生活常态无故事,编剧任务是讲人生常态中发生的一个或数个非常态段落。
其线性走向为:【第1句】:开场常态(交代信息引入情景认识人物营造氛围确定风格);【第2句】:触发事件或因素打破常态(第一拐点,激发观众期待);【第3句】:推波助澜非常态;【第4句】:激化危机并解决之(高潮,最后拐点);【第5句】:恢复常态(结局)。
【神奇的如果】写作是编剧发挥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推理力(逻辑思维)的过程。
逻辑即推理:【第1句】:如果我是他(以他为主我站他立场);【第2句】:如果他是我(以我为主我控制他);【第3句】:如果观众是他(利用观众入戏造意外);【第4句】:如果他是观众(刺激观众感同身受)。
记住:我一定比他更(至少同等)高明,必须控制他。
【儿童片】严格说不属一类题材,但概念明确,为儿童拍的电影。
多年儿童片稀缺究原因一个字:难
建议注意:【第1句】:浅显易懂(避深奥艰涩线索复杂);【第2句】:天真童趣;【第3句】:想象力(无边无际无拘无束);【第4句】:小爱大爱结合(小爱本真大爱动人);【第5句】:极端条件中的儿童(生死冒险疾病灾难输赢犯罪);【第6句】:须同时受成人欢迎。
【微博剧本】【第1句】:何时何地的谁
【第2句】:某天什么事打破宁静
【第3句】:使他非做什么不可
【第4句】:他经历了哪些困难
【第5句】:谁是他朋友和敌人
【第6句】:他内心有何矛盾、困惑、纠结和恐惧
【第7句】:什么帮助他克服了退却
【第7句】:什么使他一步步接近目标
【第8句】:幸福即将来临又是何物出现使一切陷入绝境
【第9句】:什么使他终于战胜敌人度过危机获得全胜
【灵感从何而来】灵感很神奇,你走在路上,天降一滴雨珠,无端掉到你上,渗透进你的脑子。
于是有了一首诗,一幅画,一篇小说,一个剧本。
灵感也不神奇,它是长期积累、阅读、观察、思考之后,忽然遇到某个客体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它使你感觉灵光闪现,点燃了创作激情。
提醒:灵感不是写剧本的必要条件。
【故事从何而来】除了摹写,不存在现成故事。
故事是编的
它来源于你自己,来源于你内心深处
故事是你根据亲历的、读到的、看见的、听说的、思考的、感悟的、积累的、想象的、体验的、推测的,用技巧将其重新组织和排序,按照观众所能接受的方式写出或讲出来的。
故事基础是存在于你个体内的人类共性。
【展示与告知1】电影的局限和魅力都在于它和生活一样:看得见的明确,看不见的模糊、暧昧和难以捉摸,需要猜测。
我们永远看不见人的思想,只能通过看得见的和听得见的(包括有可能口是心非的语言)去揣摩它。
定律:九分展示一分告知。
用尽浑身解数调动一切可能去展示,语言的告知越少越好而且靠不住。
【展示与告知2】两者是有机结合体,不可分割。
可展示的包括:表情、形体动作、语气、音量、节奏,甚至化妆、服装、道具、环境、光影气氛等;告知就是语言,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以及字幕。
几种情况:【第1句】:展示和告知一致;【第2句】:展示和告知错位;【第3句】:展示和告知矛盾;【第5句】:展示掩盖告知;【第6句】:展示拆穿告知。
【文艺片1】相对商业片而言。
到底有没有所谓文艺片
假定有,它有什么特点
几个方面揣摩它可能是:【第1句】:反高潮电影(是否遵从讲高潮故事规律);【第2句】:做负面价值评价的电影(故事结尾的社会价值评判);【第3句】:知识分子电影(服务人群);【第4句】:讲究艺术品位的电影(侧重);【第5句】:到国际电影节上去拿奖的电影(去向)。
【文艺片2】反高潮电影,即不遵守编故事的规律和技巧(开场,引爆矛盾,展开,加剧,危机,高潮,解决危机,结尾)的电影。
也被称为生活流电影,就是像生活一样平淡中讲述。
人们喜欢看有高潮的故事,但不等于没有高潮就缺乏吸引力。
纪录片就是随即截取生活,一样有精品并引人入胜。
像纪录片的故事片。
【编剧是最好的演员】每个电影节最佳表演奖应该颁发给编剧
多不容易呀,面对一张白纸或者闪着蓝光的显示屏,我们要凭空想象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然后钻到他们的身体里,躲在他们灵魂后面,去表演他们的音容笑貌,去用不同的语气说话,去愤怒、去温柔,去悲伤,虽然我们表演不用面部、身体和声音。
【找到永动机】世界上没有永动机,编剧却在苦苦寻找。
找不到,那在屋子里烦躁得来回走动的就不是人物而是编剧自己
一旦找到编剧就像一只吃饱喝足的猫,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剧中的人物在动,永不停息,无论剧本是40分钟,还是90分钟,无论是30集还是50集,人物自己在动,牵动着编剧的手指在键盘上奔跑。
【编剧意图角色意图】尽量不要让角色意图和编剧意图重合了,那样戏会单薄。
主人公要谈恋爱,编剧就认认真真地写泡妞;主人公要造飞机,编剧就老老实实地写他去克服技术难关,多没劲啊
假如主人公恋爱,你却写忠诚与背叛;主人公造飞机你却表现的是孤独,这叫复合表达
让角色的意图服从编剧的意图吧。
【细节】别嫌问题简单,真不好解释剧本的细节。
场景细节是美术和置景的事,动作细节归演员,肖像细节找化妆,心理细节属小说家。
还有什么
语言
算吗
对白算细节
不知道。
想来想去,只能关注细节的细字了。
剧本的细节就是很细小很细小并且能展示的东西,要仔细听,仔细看,轻轻摸,细心体味的东西。
【找到永动机2】你找到了吗
剧本主题是灵魂是航船的舵,最后一场高潮戏加结局是终点站是目的地,动作线是人物的方向和航线,矛盾冲突是波涛是暗礁,动作是竖起的风帆,可风呢
永动机在哪儿
人物关系
没有纠葛没有张力没有因果没有恩怨没有情仇没有主从没有是非的人物关系是摆设,反之就是永动机
【如何做到一段梗概吸引人】【第1句】:确定要吸引的人是投资人、制片公司、剧本经纪人,他们是内行,所以故事梗概应该专业些,不是一般的文学读物。
【第2句】:吸引专业人士的主要是故事线、故事拐点、高潮、主角设置,人物关系设置;【第3句】:重点突出:人物性格鲜明有趣,故事清晰符合逻辑,有意外,有张力的高潮。
【人物关系怎么架更有戏】【第1句】:差异性,人物性格特征尽量拉开,重合和接近的删除或合并;【第2句】:对立性,让人物在剧中产生对立和冲突;【第3句】:互补性,同一阵营的人物性格互补;【第4句】:关联性,让人物产生关联,家族、姻缘、同学等;【第5句】:丰富性,高矮胖瘦,美丑强弱,三教九流;【第6句】:机巧性,增加戏剧性的关联,邂逅重逢奇遇。
【一部剧几条线,怎么交织】线是指人物贯穿始终的动作轨迹。
一部戏可以一条线,也可以多条(增加丰富性复杂性)。
线索不宜太多,超过三条会影响理解剧情。
几种情况:【第1句】:完全平行不交织;【第2句】:点式交织,在某几个点上碰撞;【第3句】:分叉,一条线中间分成几条线;【第4句】:合并,若干线合并为一条线。
一部戏只有一条主线。
【起承转合的转怎么写】起承转合是个很文学的表达,其含义是三个:【第1句】:起落,即故事情节给观众造成的情绪跌宕;【第2句】:变化,是故事发展的逆转和拐点;【第3句】:节奏,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快慢。
有内在节奏(拐点密度)和外在节奏(视觉听觉造成的)两种。
注意: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急缓协调,静动相连,唉,只可意会。
【什么样的结局更有力度】有力度是高潮+结局。
高潮:【第1句】:最后危机到极致(将主人公置于死地);【第2句】:形成拐点(顶点急转直下);【第3句】:意想不到的因素促成转机(观众猜不到);【第4句】: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战胜或战败)。
结局:【第1句】:松口气;【第2句】:唏嘘感叹;【第3句】:所有所思;【第4句】:拍案叫绝;【第5句】:哲学升华;【第6句】:怅然若失;【第7句】:义务宣传。
【做分场要注意什么\\\/大场时如何调度】做分场要注意节奏,适当考虑拍摄成本(场数越多节奏越快,成本越高)。
大场
是不是分量很重的场次
占时间很长的场次
人物众多的场次
不太明白。
一般情况:人物不多的大场重点在写戏,写冲突;人物众多的适当考虑场面调度(其实是对白的处理),突出重点即可。
【对白和日常对话的区别】相同:【第1句】:像生活一样自然;【第2句】:符合生活逻辑;【第3句】:符合人物性格。
不同:【第1句】:对白必须有戏剧任务(是编剧有目的安排的);【第2句】:对白是最精彩的生活语言;【第3句】:除特殊处理外,避免废话和语言垃圾;【第4句】:须符合戏剧规定情境需要;【第5句】:必要时,可以强调表现对白的美感;【第6句】: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的夸张。
【交代剧情用画面还是对白好】最好不要用对白。
我在
【坏对白】里提到的一条就是说情节。
主要是不真实,不自然,即便你故意写了一段交代戏,也不高明。
也不仅用画面,必须交代的剧情,可以用画面、肢体动作、道具、眼神、表情、场面、声音、冲突等,自然地流露出来。
即便用对白,也不是直接说,而是漏。
有关小品的句子
有关小品的句子解答可以写句子:这个小品演得非常好,我很喜欢看。
描述医护情景剧的句子
尚敬导演的电视剧《 卫生队的故事 》很多都可以改成小品 很好改 都是独幕 或者是这个情景剧 ,额,以下只是参考某卫生院一门诊室挂着百病门诊室的牌子。
门里一老大夫(赵本山饰)在看病,一老护士(宋丹丹饰)戴着口罩在喊号。
门外一个患者(范伟饰)在等着被喊号。
这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到门诊室外,他看见门诊室的牌子停了下来。
描写小品的句子
情景时间:放学地点:学校自习室人物:甲乙丙甲(问乙):这道题怎莫作
我算了半天了。
乙(做作业):没看我忙着写作业呢吗,这么简单题都不会笨死。
甲(生气):你怎么这样,不告诉就不告诉,怎么骂人。
乙(得瑟):骂你怎么着了,笨猪笨猪
甲(摔本站起来):哼,真是没见过你这种人
丙(听到动静,问乙):怎么啦
乙(指着甲):真想不明白,我怎么会和这种人做朋友
丙:你们吵架了
甲乙:哼
丙:你们都消消火吧。
你们还记得上次说的视频大赛吗
乙:什么视频大赛
甲:我记起来了,听说一等奖奖品是一部超好的照相机(甲是摄影爱好者)丙(对乙笑):就知道你感兴趣,这次的主题是“友谊”,本来感觉你们搭档一定不错的,哎。
。
。
朋友之间哪有什么大仇。
甲乙:哼
(丙摇头走开)甲(背过身自言自语):我一定会拿到一等奖乙(背过身自言自语):我才不会让你拿到一等奖甲乙:哼!(甲乙接着做作业)甲想着视频大赛的事,不经意拿起了和乙的合影想起了美好回忆(。
。
。
。
自拟)甲(叹气):真不应该心情不好就和乙吵啊乙(望着那道题):也许真是我不对,甲还有作业要做我还去打扰他甲乙对视乙:对不起我们和好吧甲(连忙):明明是我不对,我不该对你发脾气的乙(高兴):我也不对不应该在你忙的时候问你题,做完作业,我们去讨论,视频大晒的事吧。
旁白:几天后,他们吧美好的回忆录成视频,获得了一等奖甲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照相机。
关于房地产方面的情景剧,有哪些好的故事主题?要表现一个地方的幸福生活。
房地产主要都是项目宣传片,项目介绍、区域配套、投资生态环境、有必要还会拉拢政府背景
以情景剧开展的项目推介片很少,而且一般都是3维动画
要说房地产的情景剧,很多开发商在营销和形象展示上都形成固定模式,好像这是一种主流现象,而且这个必须得有,除此之外,我觉得情景剧应该结合家的概念
求个好的情景剧剧本。
5分钟左右的
Three Little Pigs 三只 Storyteller: There are three little pigs living with 讲故事者:三只小猪和他们的妈妈 their mother. Ding-Ding and Dong- 住在一起。
丁丁和 Dong are brother pigs. They are very 是猪,他们很懒,他 Lazy. They eat and sleep all day. 们整天吃了就睡。
龙龙是 Long-Long is the youngest pig. She 最小的,她整天帮着妈妈 works all day. She helps her mother 做家务。
to do the housework. Mother pig: You have grown up. You must make 猪妈妈:你们已经长大了,你们得 your own houses. 为自己盖间房。
Goodbye, little pigs. Build a house. 再见,孩子们。
去盖间房。
Be careful of the wolf. 小心狼。
Pigs: Yes, Mum. Goodbye. 三只小猪:好的,妈妈。
再见。
Wolf: I’m hungry. Look! Three little pigs 狼:我饿了。
看,三只小猪可 for dinner. Mmm. 以做我的美餐。
Sister pig: What are you doing, brothers? 猪妹妹:哥哥,你们在干什么
Ding-Ding: I’m building a house with leaves. 丁丁:我在用树叶盖房子。
Dong-Dong: I’m building a house with sticks. 东东:我在用树枝盖房子。
Sister pig: But leaves aren’t strong. 猪妹妹:可是树叶不牢固。
树枝也不 And sticks aren’t strong. 牢固。
Brother pigs: Yes, we know. But it’s easy. 猪哥哥:我们知道。
但它很容易。
What are you doing, sister? 你在干什么
Sister pig: I’m building a house with bricks. 猪妹妹:我在用砖头盖房子。
Brother pigs: Bricks! That’s very difficult. 猪哥哥:用砖头盖,那太难了。
Sister pig: I know. But bricks are strong. 猪妹妹:我知道,可是砖头很坚固。
…… Brother pigs: Oh, we’re finished. Let’s have 猪哥哥:噢,我们盖好了。
我们打 a nap. 个盹吧。
Sister pig: My house is finished. My house 猪妹妹:我的房子盖好了,我的房 is strong. 很坚固。
Wolf: Little pigs. Little pigs. Open your 狼: 小猪,小猪,快开门
Doors! Brother pigs: No. No. Go away. 猪哥哥:不开,不开。
快走开。
Wolf: This is very easy. Sticks and leaves 狼:这太容易了。
树枝和树叶 aren’t strong. 都不牢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21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