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唯美的句子

中药熬制优美文案

描写中草药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最好是砂锅,如果没有,用电磁炉与平底锅也可以。

【第2句】:一般是2小时,计时是这样的,先是大火煎煮,待开锅后开始计时2小时,并调至小火保证锅内微沸即可。

【第3句】:加冷热水并无要求,水量一般与第一次相同,或是略少一些(因为第一次加水时药材是干的,会吸水)。

【第4句】:一般熬三次。

【第5句】:汤药熬好后可以放到一个不锈钢锅内,通常为方便服用,还可以把这些药液再浓缩一下服用。

最好放在冰箱内冷藏保存,以防变质。

若无冰箱可在药液上倒入些许白酒,也可以预防发霉。

尽量低温保存。

【第6句】:视情况而定,如果冰箱冷藏保存会久一些,主要服用之前要检查,看是否有酸败。

隔水加热的方法可行。

【第7句】:不必都熬开,温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服用,避免引起肠胃排斥。

所以只要觉得温度患者可以接受就可以了。

中药熬制中火的要求

楼主说的那中医说不能用电炉子熬制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过明火可以很明确的判断出文火,中火,武火.可是电炉子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火候.除非是特别有经验的老药工可以通过煎药锅里的药液沸腾的状况来推断出是什么火候.楼主是新手,所以不推荐用电磁炉.当然不是不能用.明火和暗火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楼主你无法判断出暗火的火候,所以还是强烈推荐你使用明火煎煮.而且不要用金属物品作为煎药的器具.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第1句】: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锈钢为宜,严禁用。

  【第2句】:中药入煎前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第3句】: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第4句】: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第5句】: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优美句子第1句】:“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优美句子第2句】:“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优美句子第3句】:“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优美句子第4句】:“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优美句子第5句】: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第1句】: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第2句】: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

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

”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

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

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

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

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

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

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

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常用于寒证。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

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

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

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

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

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

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第1句】: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

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

(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

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

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

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

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

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

贵重药材应另煎。

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

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第2句】: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第3句】: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

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

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

二煎时间:15~20分钟  【第4句】:服药  

【优美句子第1句】: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优美句子第2句】: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优美句子第3句】: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

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

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熬制中药时,是第一次就加足够多的水好,还是熬一次加一次水好

水加至药液平面的上约二横指,先泡半小时,煎药时不能再加水. 煎好后滤渣口服.第二次再煎还是如此.

一副中草药可以熬几次

是三次 在煎药前要浸泡1小时左右,把药材泡透。

用水没有具体的量,第一次冷水即可,一般以刚末过药材为好。

第一次煎药40分钟左右,倒出100毫升。

第二次加入开水(有些中药含有鞣质,遇到冷水就会凝固,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煎30分钟左右,倒出100毫升。

第三次同第二次,同样倒出100毫升。

将三次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也就一小碗左右,多了就恶心了,分三次喝。

一般补药饭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饭后服用(如治疗风湿病的药物)。

如果您三次煎出了好多也没关系,可以把药物汤汁加热浓缩一下。

当然,对于一些要求后下的药物不要久煎,因为他们主要是取其挥发油成分,时间长了就失效了,所以后下。

对于有毒的药物,一定要遵医嘱,如附子 乌头等要先煎一个小时以去毒性,不可马虎。

中草药的熬制方法

.在家熬得比较好,每种熬制程序不同。

.比如,有挥发性的,一般次熬10分钟就了倒出了,后面分别为30min45min不等,3次熬煎后的药水混合在一起,分成3次喝。

.一些比较难熬的药,甲壳之类的,要先煎,然后放入其它药材。

.一般中药需要熬前泡30min-1h,主要是其中的一些草类药材需要泡,其他药材可以酌情考虑,有些不泡也可以的。

.不能用铁锅,最好是铜的,紫砂,陶瓷,自己熬可以买紫砂(这个会残留上一次的药效,陶瓷的比较好,但是紫砂透气,而且制作成本低),陶瓷,有炉子的用炉子,没有炉子的,现在也有用电的。

批量熬一般是用铜锅。

.批量熬制也不错,自己熬挺费时的,医院一般熬好的药还是比较卫生的,一袋一袋吃起来也方便,夏天,不吃的时候放在凉水里也不会坏,喝之前可以热一下先。

.就是批量熬的药一般没有自己熬得浓,有些药还是挺贵的,自己熬的时候可以加上第4煎煎好的水用来泡明天的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40367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