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唯美的句子

溺爱的唯美文案

【第1句】: 有关溺爱的名句

【第1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者】:刘向。

【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释义】: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爱,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呢,他们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

【第2句】: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作者】:林则徐。

【朝代】:清朝。

【出自】:清朝政治家林则徐的对联。

【释义】: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第3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作者】:王宝池。

【朝代】:现代。

【出自】:《七律 ·劝学 》。

【释义】:自古以来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很少有人能成就大事的。

【第4句】: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朝。

【出自】:《种树郭橐驼传》。

【释义】: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

【第5句】: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作者】:范晔。

【朝代】:南朝宋。

【出自】:《后汉书·仇览传》。

【释义】:牛犊吃奶会触顶母牛的乳房,骄横的儿子会詈骂自己的母亲。比喻娇惯的子女容易忤逆不孝。

【第2句】: 关于溺爱的名言警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

林则徐写有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第3句】: 有关溺爱的诗句

1 当你觉得某人无法淡去,你就想,此人恰好是此人,就行了。

——韩寒《长安乱》

2 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郑钧《溺爱》

3 我只拥有你的月光

我要把它当作骄阳

《溺爱》

4 当你觉得某人无法淡去,你就想,此人恰好是此人,就行了。

——韩寒《长安乱》

5 他是我的瘾,我永远都戒不掉

——陈曦(角色)《长大》

6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7 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

8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4句】: 有关溺爱的名句

【第1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者】:刘向。 【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释义】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063: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爱,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呢,他们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

【第2句】: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作者】:林则徐。 【朝代】:清朝。

【出自】:清朝政治家林则徐的对联。 【释义】: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

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第3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作者】:王宝池。

【朝代】:现代。 【出自】:《七律 ·劝学 》。

【释义】:自古以来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很少有人能成就大事的。 【第4句】:虽日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朝。 【出自】:《种树郭橐驼传》。

【释义】: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 【第5句】: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作者】:范晔。 【朝代】:南朝宋。

【出自】:《后汉书·仇览传》。 【释义】:牛犊吃奶会触顶母牛的乳房,骄横的儿子会詈骂自己的母亲。

比喻娇惯的子女容易忤逆不孝。

【第5句】: 关于溺爱的词语、名言、事例

溺爱孩子,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溺爱

溺爱孩子是中国人传统的育子方法,因为溺爱培养下的孩子缺少独立性格,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所谓“慈母”指的是一种过分的母爱,也就是溺爱。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字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古人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注解。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说的是中国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下。这位少年把母亲的奶头咬下,是恨母亲的溺爱娇惯害了他。

无独有偶,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关于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古今谭概》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故事,翠鸟为避免灾祸,开始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等小翠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越发怕小翠鸟摔下来,又一次向下移动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这样,翠鸟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翠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翠鸟掏走了。

巴尔扎克笔下又这样一个故事,面粉商人高老头十分娇惯女儿,他把大部分财产作了陪嫁,让女儿挤进商流时候,过贵妇人的奢侈生活。为使女儿们快活,他替女儿的情人还了债,帮助女儿与人通奸。可是,出嫁后的女儿们,在榨取了父亲的最后一点养老金之后,就把他当着榨干了的柠檬一样,无情地抛弃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就是溺爱

【第6句】: 孩子童真的唯美文案

孩子童真的唯美文案:

【第1句】:她笑起来总会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美。

【第2句】:或许,这就是天使的微笑,它赶走了所有的阴霾,使我感到天竟然如此的明亮,没有一丝瑕疵

【第3句】:她把嘴一抿,微微翘起的嘴角挂着满心的喜悦。笑就像清泉的波纹,从他嘴角的小旋涡里溢了出来,漾及满脸。

【第4句】:她扬起一抹明媚的微笑,感人至深。 姑娘脸蛋绯红,羞答答地低垂着头微笑,好象一朵出水的芙蓉,沐雨的桃花。

【第5句】:她身材均匀,不胖不瘦,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细长的辫子,红润的瓜子脸,圆圆的大眼睛,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显得活泼可爱。

【第6句】:她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她那俊俏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两片薄薄的小嘴唇在笑,疏疏的眉毛和细细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深的酒窝也在笑。

【第7句】:她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像黄莺打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41169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