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唯美的句子

世说新语唯美文案

【第1句】: 《世说新语》好词好句

【第1句】:有太多。

【第2句】:尤其是言语一门,几乎每条都是。举例如下:

言语第二之【第1句】:尧德未彰

(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边让去见袁阆,举止有些失态。袁阆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竟举止慌乱呢?”边让回答:“太守您刚到这里,圣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言语第二之【第2句】:眼中有瞳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稚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言语第二之【第3句】:小时了了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得以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膺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宾客们没有不惊诧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道:“小时侯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言语第二之【第4句】:偷不行礼

(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译)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趁父亲白天睡觉的时候,小儿子到床头偷酒喝,大儿子对他说:“你怎么不行礼呢?”小儿子答道:“偷,怎么能行礼!”

言语第二之【第5句】: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言语第二之【第6句】:忠臣孝子

(原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译)颖川太守对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寔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回答:“我父亲是忠臣孝子。”客人问道:“《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说:“你的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说:“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惭愧地走了。

【第2句】: 世说新语的好词好句好段

【第1句】:《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第2句】:《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第3句】: 关于描写人物语言的文案(《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之【第1句】:尧德未彰

(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边让去见袁阆,举止有些失态。袁阆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竟举止慌乱呢?”边让回答:“太守您刚到这里,圣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言语第二之【第2句】:眼中有瞳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稚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言语第二之【第3句】:小时了了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得以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膺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宾客们没有不惊诧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道:“小时侯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第4句】: 《世说新语》中手足情文案10句

言语第二之【第70句】:清言致患

(原文)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译)王右军(王羲之)和谢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悠然遐想,有超脱世俗的志向。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脚都长了茧子;周文王忙到很晚才吃饭,觉得时间都不够使。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人人应该为国效力;而清谈废弛政务,虚文妨碍正事,恐怕不是现在所应该提倡的。”谢安回答道:“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过历经两代就亡了,难道是清谈造成的祸患吗?”

伤逝第十七之【第16句】:人琴俱亡

(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都病得很厉害,子敬先死了。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先兆都没有,人就死了呢?”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伤感。说罢就叫车去凭吊,一声也没哭。子敬平素喜欢弹琴,子猷径直坐到灵床上,取来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已经不和谐了,子猷就把琴摔到地上,说道:“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去了呀!”随即痛哭欲绝了很久。一个月以后,子猷也死了。

仇隙第三十六之【第8句】:庾夫人戒儿

(原文)桓玄将篡,桓修欲因玄在修母许袭之。庾夫人云:“汝等近,过我余年。我养之,不忍见行此事。”

(译)桓玄要篡位,桓修想趁桓玄在他母亲庾夫人那里时杀了他。庾夫人说:“你们是亲戚,你让我好好度过晚年吧。我抚养了他,不忍心看你干这种事。”

【第5句】: 《世说新语》摘抄+赏析

【第1句】:荀巨伯 【第1句】:正文: 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人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贼:对敌人的蔑称。郡:指郡城。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语:告诉,对……说。

今:将,很快,时间副词。子:您,对人的尊称。

去:离开。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yé)?” 【第2句】:【译文】 荀巨伯从远地来看朋友的病,正遇上胡人的贼兵攻打郡城。

那位朋友对巨伯说:“我快要死了,您可离去。”巨伯说:“(我)从远地来看望您,您要我离开,违背正义而求得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为吗?" 贼兵已经进城,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于独自停留?”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的生命。

" 贼兵相互说:“我们这班人是无义之人,进入了讲正义的地方!”于是退兵而回,全郡都得到保全。 【第3句】:【简析】 本篇选自“德行”门。

它记叙了荀巨伯为了保护病友,不肯“败义以求生",愿以“身代友人命”,感动得贼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忠于友情,重义轻身的可贵品质。 【第2句】:新亭对泣 【第1句】:正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jiè)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qiǎo)然变色曰: 王丞相:指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元帝时任丞相。 愀然:神色严肃的样子。

“当共戮(lù)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第2句】:【译文】 过江来的诸位名士,每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互相邀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有一次,周颉坐在正中,叹气说:“(这里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大家都互相望着流眼泪。

只有王丞相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共同为朝廷尽力,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 【第3句】:【简析】 这则故事反映了西晋灭亡后逃往江南的士族官僚,对丧失国土,偏安一隅形势下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周颉的忧郁感伤,一种是王导的奋发自信。作者肯定的是后一种。

这则短文语言简练,三言两语就使两种人的神情毕现。 【第3句】:桓南郡好猎 【第1句】:正文 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shòu),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xí)。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zhēn)所指,不避陵壑(hè)。

或行(háng)阵不整,麇(jǖn)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jì)束。桓道恭,玄之族也。

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jiàng)棉绳,箸腰中。

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玄自此小差(chài)。

【第2句】:【译文】 南郡公桓玄喜欢打猎。每次打猎,(跟随的)车马很多,五六十里的范围内旗帜遮盖了平原,驱驰良马,如飞地追击(猎物),军队的左右两翼所指之处,不管丘陵、山沟都要冲去。

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了,那些僚属没有不被捆绑的。桓道恭,是桓玄的同族,当时是贼曹的参军,敢于说直话。

他常常自带深红色的棉绳,系在腰间。桓玄问带这绳子干什么,桓道恭说:“您打猎喜欢捆绑人,(我)总要被捆绑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绳上的)芒刺,(所以自带棉绳)。”

桓玄从此(捆绑人的事)少了一些。 【第3句】:【简析】 本篇选自“规箴(zhēn)”门。

这则故事记叙了桓道恭用自带棉绳的办法委婉劝谏桓玄好捆绑人的粗暴恶习,表现了桓道恭既敢于直言又讲究方法的性格特点。 【第4句】:贺太傅作吴郡 【第1句】:初不出门①。

吴中诸强族轻之②,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③。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④。

【第2句】:【注释】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

强族:豪门大族。③屯邸:庄园。

检校:查核。逋(bū)亡:逃亡。

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藏匿,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第3句】:【译文】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门。

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贺邵听说后,故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

【第5句】:山公以器重朝望 【第1句】: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①。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②。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③或云潘尼作之④。

【第2句】:【注释】①山公:山涛。参看《言语》第78 则注①。

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知管:主管。

时任:当时的重任。按:山涛当时任吏部尚书,所谓知管时任,是说他还亲自主持官吏的任免考选工作。

②贵胜:权贵。 【第3句】:【译文】山涛由于受到器重,并且在朝廷中有威望,年纪已过七十岁,还照旧担当重任。

一些权贵家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都一起给他歌功颂德。于是有人在阁道的柱子上题道:“阁道东边有大。

【第6句】: 世说新语中有什么名言警句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德行第一 一陈仲举礼贤【第1句】: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轨:车辙。

鸾:鸾铃,此指马车。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信宿:连住两夜。

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陂(b ēi ):池塘。

⑥器:器局,气度。「译文」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

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四身登龙门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

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被宦官杀害。

风格秀整:风度品德高雅正派。高自标持: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期许很高。

②名教:儒家礼教。③登龙门:喻身价提高。

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此地,两岸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

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译文」 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

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五李元礼赞贤 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 「注释」 ①荀淑:字季和,东汉人。

钟皓:字季明,东汉人,归隐后收徒达千人。②清识:高明的见识。

尚:超越。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

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译文」 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

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六真人东行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

"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汉人,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将车:驾车。

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译文」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

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七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荷:担负,承受。②阿(ē):山脚。

③沾:浸润。「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

【第7句】: 世说新语部分文案翻译

贤媛第十九之【第6句】:妇德士行

(原文)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译)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阮共)的女儿,德如(阮侃)的妹妹,相貌奇丑。结婚行过交拜礼后,许允没有进洞房的意思,家里人非常担心。恰好这时有客人来找许允,妻子让婢女去看看是谁,婢女回来告诉说:“是桓家公子。”桓郎就是桓范。妻子说:“不用担心了,桓公子一定会劝他进来。”桓范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既然把一个丑闺女嫁给你,一定有它的意图,你应该好好观察。”许允便回到屋内,见了妻子后,马上又想出去。妻子断定他此番出去就不会再进来了,就抓住他的衣襟阻拦他。许允于是说道:“妇人有四德,你有其中的几德?”妻子说:“我缺乏的只是容貌而已。不过男子应有的众多品行中,你有哪些呢?”许允说:“我都具备。”妻子说:“各种品行里以德为首。你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都具备呢?”许允顿时面带愧色,从此就敬重她了。

贤媛第十九之【第7句】:作粟粥待

(原文)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译)许允担任吏部郎时,选拔的官吏多是他的同乡,魏明帝(曹睿)因此派武士去抓他。许允妻子出来对他说:“贤明的君主只能以理说服他,不能靠感情来乞求。”到了朝廷,皇帝审问他,许允回答说:“孔子说举荐你所了解的人。我的同乡是我所了解的人。陛下审核,应该是考察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不称职,我自愿请罪。”考察以后,任用的都是合适人选,于是就把他放了。许允的衣服被拉扯破了,明帝下诏赐给他新的衣服。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号哭,只有许允的妻子镇定自若,说:“不用担心,不久就回来了。”还做了小米粥等着他。一会儿,许允果然回来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41283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