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福建的优美短文案
描写福建优美的句子有哪些
如果我真是4L。
。
。
。
。
。
形容福州的诗句
福州山川秀丽,万千景象,赢得多少诗人骚客歌吟,自唐宋以来,著名诗人杜荀鹤、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著名学者朱熹、蔡襄、杨时、赵汝愚等纵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
当我们欣赏之余,凭吊觅迹,揽胜抒怀,领略福州文化历史,引发思古之幽情,眷恋乡土之情思。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一首是较早描写福州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西晋太康三年,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的旧冶城规模狭小,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为郡城,面积比冶城大几倍。
对于子城的优美景色,从诗中“沙墟阴欲暮”、和“孤径回榕岸”二句,可见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绿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称。
晚唐诗人杜荀鹤(846-904年)《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 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图画不堪行。
诗人旅途所见的闽中秋色,以“紫菊“ 和“红蕉”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围,展现一幅南国图画,不过,闽中多山,交通不便,诗人便有“ 只堪图画不堪行” 的感叹。
晚唐诗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闽都的山川、寺院、桥浦、泉树、舟钓等景观,以别致的回文诗,描绘当年福州城迷人风光: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睛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瓒(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遗户部外郎完成册封闽王王审知使命后,在台江码头新丰市堤,出席闽王饯别宴会后赋诗一首,《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
此身替与交新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在这首诗中将台江自然景观入诗,所谓“ 台江码头新丰市堤” ,在现在台江的新街,此诗证明唐末大庙山新街一带江水和沙渚交错,船只纵横,成为近水埠头,商市也在堤边渐兴。
同时也说明福州别称榕城始自唐末,并非-般人所述起于宋张伯玉编户植树之后。
这具有史料价值。
谢泌(950-1012年),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于景德元年任福州知州,他《福州即景》是一首福州风物诗: 一别无诸岁月长,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敕齿冰。
这首诗反映出自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后直至宋代年间,福州佛塔之多、寺院规模之大冠于南方各省。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
据载,王审知先后舍钱90万贯,大盖寺院,福州诸县在五代时大大小小共拥有700多座寺庙,诗中说“千簇寺”,并没有夸张,“七塔”也是事实。
这七塔除了现在的白塔(定光塔)、乌塔(坚牢塔)外,还有寿山塔、神光塔、定慧塔、崇庆塔、育王塔。
福州蔡奇巷,旧名尊儒坊,因出神童蔡伯唏,四岁能诗,举神童,赐进士出身,官历司农卿,居此而得名。
宋真宗赵恒皇帝赐诗《赐蔡伯唏》赞扬伯唏,鼓励他努力上进。
七闽山水多灵秀, 四岁奇童出盛时。
家世应传清白训, 婴儿自有老成姿。
才当学步来朝谒, 方渐能言便赋诗。
更励孜孜图进益, 青云万里有前期。
在这首诗中不但赞扬蔡伯唏,更赞美了蔡的家乡。
首句“七闽山水多灵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人杰杰地灵,此句出自皇帝之手,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吕祖谦(1137-1187年),宋隆兴进士,他与朱熹、张拭合称“东南三贤”,他的《登郡城》虽名为登郡城,实写宋时福州学风之盛: 路逢十客九青衿, 半是同胞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 巷头巷尾读书声。
郡城指福州,因晋为郡冶。
“青衿”读书人衣饰,指莘莘学子。
福州被誉为“ 海滨邹鲁”,唐开元年间就设有 “丽正书院” ,五代设 “招贤院”、四门学,诗教益昌,文化水平可与京都长安媲美,宋代文化更发达,当时福州府举进士者达2247人,书院、试院应运而生,淳熙年间,应试举土多达2万人,因此 “路逄十客九青衿 巷南巷北读书声 ”就不足为奇了。
福州温泉,相传晋太康年间就己发现。
宋有“内汤” 地名。
福州知州程师孟(1015-1092年)有《福州温泉》一诗: 曾看华清旧浴池, 徘徊却想开元事。
此泉何日落天涯, 不见莲花见荔枝。
诗中把福州温泉与陕西华清池媲比,联想历史教训,告诫当权者亲贤臣,远小人。
宋徽宗龙阁学士陈轩《冶城》更是把闽古都描绘得如人间仙境,一幅天然水墨图画: 城里三山古越都, 楼台相望跨蓬壶。
有时细雨微烟罩, 便是天然水墨图。
元代诗人雅琥,登南台大庙山钧龙台《题咏登钧龙台》是一首怀古之作: 自古瓯闽国富雄,南琛不与职方通。
江流禹划纵横外,山人秦封苍莽中。
逐鹿兵还神器定,屠龙人去钧台空。
海门日落潮头急,何处繁华是故宫。
诗中概述了福州历史沿革,从“禹划”到“秦封”,直至汉代册封闽越王,而今人去台空 ,究竟“何处繁华是故宫”呢
提出发人思索严峻的课题。
赵文昌,山东长清人。
出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诗人虽是北方人,但《福州》一诗,对福州地区的气候农作了解得十分透彻。
城绕青山市绕河,市声南北际山河。
云来云去三晡雨,霜后霜前两熟禾。
东郭农人极丰年,西皋老子亦婆婆。
肩舆到处皆名利,时与高人醉踏歌。
“三晡雨”指的是福州地区,夏天午后多下雷阵雨,俗叫“哺梨雨”,而且要连下三晡才停止。
“两熟禾” 说的是福州多种双季稻,即早稻、晚稻二季。
明代王恭,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他《冶城歌》追忆福州建城历史: 七闽山水多奇胜, 秦汉封疆古来盛。
无诸建国何英雄, 赤土分茅于此中。
无诸为越王勾践的后裔,越国解体后,无诸移居闽地,在福州北郊新店修筑小土城,自立为闽越王。
秦统一后,降为君长。
楚汉分争天下,无诸出兵辅佐汉王打败项羽有功,复立他为闽越王,在福州筑城建都,号“冶城”,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无诸堪称建国英雄。
谢肇制(1556-1616年),长乐人。
明万历人,官工部待中,他《八声甘州.登闽城楼怀古》一词,从“望钓龙台”,到“忆无诸开土”,感慨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江山依旧,让人们追溯无诸开疆建城的史事。
全词充满沧桑之叹: 倚危栏万里卷西风,一片雁南飞。
望钓龙台上, 江空金锁,露冷苔矶。
目断帆樯无数,来往送斜晖。
年世须更换,斗转星移。
却忆无诸开土,更黄龙白马, 况香城宫阙,绮阁与朱扉。
只留得,江山依旧, 听闲人,把酒醉题诗。
任茫茫,今来古往, 何必沾衣。
龙昌期,宋大中祥符年间人,官至中丞。
他应邀入福州讲学,写有《三山即事》一诗: 苍烟巷陌青榕老, 白露园林紫蔗甜。
百货随潮船入市, 千家沽酒户垂帘。
诗中勾画出当时福州的古榕、巷陌、园林风貌,以及物产丰富、商贸发达、社会安康的景象。
特别是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沾酒户垂帘”,反映当时福州已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福州很早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之一。
宋朝福州已有开往海外的航线,海外贸易发达。
福州港进出海舶很多,宋代蔡襄《荔枝谱》说:“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 。
可见海外通商之广。
到了明代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
明代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对促进福州和海外的交往,繁荣福州地区的工商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成化十年,市舶司从泉州移置福州,福州港便代替泉州港,被朝廷指定为对外贸易港,并成为中国政府与琉球(日本)往来惟一港口。
明代嘉靖八年进士、布政司参议林恕的《平远台》一诗也反映出当年福州港口万国通航的繁荣景象: 原是蓬莱顶上峰,六鳖移向粤城东。
天连螺渚风涛壮,月照龙江岛屿空。
万国舟航通禹贡,九仙楼阁倚空同。
凭栏纵目孤鸿外,遥见扶桑海日红。
诗人站在于山平远台,凭栏远眺台江白龙江,海面“万国舟航通禹贡”、遥见扶桑(日本)海日红景象,感慨万千。
清康熙年间,福州人,内阁学士谢道承的《南台竹枝词》也多少反映当时福州对南洋(诗中暹罗今泰国)贸易发达、商业繁荣的面貌: 暹罗一去梦魂遥, 远浦轻帆不可招。
试向罗星塔前望, 双江春涨又平桥。
福州内河纵横交错是福州一大景观。
清代张绅在《杂忆福州》中写道: 城中到处小河沟, 垂柳人家夹岸幽, 每爱水边凉意满, 日斜来上酒家楼。
他在《福州竹枝词》有: 月在梧桐风洒然, 门前即有打鱼船。
大河水长小河满, 潮落趁潮沙岸边。
福州内河由绪山溪水汇成的,又与大江海潮相通,潮涨潮落,河岸垂柳、日斜酒楼、打鱼船只往来,使榕城盎然生趣。
沈铁刘(1898-1993)《榕城竹枝》(四首) 这是一组反映40年代福州城社会面影和自然景观的诗作,采用竹技调形式,抒咏出市井风俗画和乡土生活图,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中亭列炬耀如绳,桥北桥南最不胜。
犹是春江花月夜,十年梦断后街灯。
城边春树郁重关,城里千家绕屋山。
呼酒客来宫巷外,买杉人向水流湾。
草木仓山百战酣,龙潭高雾掩双骖。
柳花飞过杨桥路,四月江城似水南。
才过西郊橄榄风,枇杷欲老荔枝红。
小楼夜雨烹牛脍,花巷青帘卖肉绒。
诗中描写了台江中亭街耀眼的街灯;闽江万寿桥的南北两岸美景; 城内南后街花灯;水流湾木材制作家具的集市;仑山古烟台,龙潭角,以及福州特产橄榄、荔枝、肉松和牛肉烹成风味小吃。
值得注意是,在丰富的福州诗吟中有不少描写城外台江和郊区的诗篇。
出现城内三山所没有的沙洲、彩舟、秋云、流水的景致。
如明代王恭《台江访古》: 无诸古城外,潮满合沙洲。
宾从留骢马,壶觞度彩舟。
山回川月夜,猿哭海云秋。
寂寞屠龙事,台江空自流。
曾巩(1019-1083年),江西南丰县人, 宋熙宁十年任知福州,春日出南台游览,从水塘、堤坝、到一番桃李、青青草色,触景生情,思归故里。
咏《福州城南》,这是一首较早反映台江诗篇: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水溢横塘雨过时,一番红影朵花飞。
送春无限情惘怅,身在天涯未得归。
明代永乐进士陈辉,福州人,《夜泊钓龙台》: 烟村带晚景,落日驻征挠。
夜色海中月,秋声江上潮。
渔灯连水岸,霜月映枫桥。
明发频回首,乡山别远遥。
诗中溶缩了大庙山钓龙台的烟村,晚景,落日,夜色,秋声,渔灯 ,构成台江美丽景致。
明万历进士曹学佺(1573-1646年)(福州人)《台江观竞渡》二首,反映了台江每年端午节龙舟竞赛,男女老幼纷纷观渡的情景: 山河原属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
只为白龙先人钓,纷纷鳞甲截江来。
人看龙舟舟看人,人行少处少船行。
有时泊在柳阴下,萧鼓寂然闻水声。
清代光诸举人何振岱(1867-1952年),福州人,他的《夜过万寿桥》: 百廛夹道矗蜂房,奔毂声中万影忙。
彩蠲初横新贾舶,卧云已换旧舆梁。
洪澜不砥凭春涨,弦月孤明惜夜良。
吹笛榕阴何许客,此中可有陆龟蒙。
这是作者通过万寿桥的印象,反映出台江木屋拥挤(矗蜂房),同时写出桥车马行人的“忙” ,也写江上商船(贾舶)的“集” ;既有春潮泛浪,也有弦月映明,情景动人。
而吹笛扬声,惹人思绪。
古时台江八景,“白马观潮” 便是其中之一。
清乾隆进士梁上国的《白马春潮》,是作者《南台十咏和韵》之一,描绘白马桥春潮美景,可以与浙江钱塘江八月海潮的这奇观相比。
雷鼓匉訇白马驰, 观涛旧有广陵期。
那知榕海三春景, 赛得钱江八月奇。
清代道光举人魏秀仁(1819-1876年)《台江竹枝词六首》歌唱台江风光,下面一首反映了白马河边夜景,极为别致: 高烧红烛唱珑玲, 白马桥边驻足听。
曲罢短筵人不见, 满江星火一天星。
王允晰《好事近.台江晚渡》也是晚渡台江的即景诗: 帆影人桃花,花外青山斜日。
报与黄昏潮信,有过江残笛。
舟行同在画中看,清景倩谁惜。
准备一襟幽思,付夜蟾澄碧。
从目睹帆影、青山、斜日、潮信、到听闻残笛,舟行同在画中,看到台江夜景,令人神往。
描写秋风的优美句子
五月的微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有如慈母的双手。
【第2句】:夜已经很静了,凉飕飕的小风,一股儿一股儿地从支开的窗子上吹进来。
那风,带着露水的潮气,也带着麦熟的香味儿,吹在庄稼人的心坎上,比含着一块冰糖还甜呀【第3句】:风抚弄着庄稼,时而把它吹弯,时而把它扬起,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那一档档成熟的小麦也都有了生命,风从那边来,传来麦穗与麦穗间的细语。
【优美句子第4句】:我闭紧嘴,风却像是一只有力的手,窒息着我的呼吸,逼迫我不时地张一张嘴。
就在这一刹那,它也会往我的口腔里扬一把土,类似一个恶作剧的孩子。
【优美句子第5句】:三月睛明的午后,空气真是融和得很,温暖的微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酝酿出来的,带着一种不可捉摸的醉意,使人感受着了怪适意不过,同时又像昏昏迷迷的想向空间搂抱过去的样子 注意哦,下次要有悬赏分哈,要不然别人不愿意给你答案,不是每个人都像雷锋
关于鼓浪屿优美的句子有哪些
我爱祖国十月她无比灿烂辉煌,因在我的心有56中芬芳——啊,这芬芳在我四季难忘,从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艳,到严冬海南的稻花飘香,从炎夏荔枝满树的福建山村,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鲁番果香……天天有彩花开放,季季有丰收在望,在这些芬芳里,我看到最绚丽的景象——还有她的雪白和碧绿,美如黎明的晴空,未来的希望……
福建有哪些风景名胜
武夷山 武夷山游览胜地,一般是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公里的小武夷山,它方圆百余里,自成一处胜地,向称福建第一名山。
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有“三【第3句】:六六”之胜。
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两岸的36作山峰。
碧山丹水,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
游武夷山即可乘竹筏沿九曲溪观光,又可徒步登山探胜,二者也可在溪流中相互结合。
在登山探胜中也可去天心岩一带探奇。
放筏九曲,是游武夷山最独特之处,它起于星村,止于崇阳溪入口处的武夷宫,全长7。
5公里。
▲一曲 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畅达豁然,附近有大王山、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
大王峰雄据溪北,雄伟壮观,为武夷36峰之首。
山峰顶大腰小,四周悬崖如削,唯有从峰南的一条裂缝中攀援木梯才能到达。
登顶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俨然“王者之尊”,难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负武夷游”。
▲二曲 是一段幽深险峭的峡谷,武夷36峰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侧,与大王峰隔溪相对。
玉女峰南边有武夷胜景“一线天”,他在灵岩伏义洞深处。
▲三曲 南岸的小藏峰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
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
架于千仞绝壁上,至今仍未知是如何架上的。
▲四曲 胜景是隔溪对峙的两座巍巍巨岩,东为大藏峰,西为西钓台。
巨岩、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绝。
西钓台临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边垂钓。
▲五曲 是九曲中最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林木郁葱的平林洲,洲上有隐屏峰、接笋峰、玉华峰等名峰。
隐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阳书院,是南宋朱熹讲学之处。
玉华峰和隐屏峰对峙而立,风姿独秀。
在隐屏峰之西有断续三截的接笋峰,峰下有“铁象石”,这里是进入茶洞、攀登接笋峰的门户,在峰顶可看到日天游峰瀑布。
在五曲和六曲间有“云窝”,每当黄昏,云雾漂泊。
▲六曲 是九曲中最短的一段,但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即在此。
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游,故名。
在峰顶,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也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地方。
六曲北岸苍屏峰下有水流迅急的“松鼠涧”。
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桃源洞。
▲七曲 其北岸有武夷山风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八曲 水天空阔,碧水中怪石林立,有上水狮石、下水龟石等石景。
▲九曲 尽头是星村,放眼平望,豁然开朗。
游武夷山除去九曲溪之外,还可去山北的天心岩景区一游。
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山北的著名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鹰嘴岩等都在其周围。
天心岩景区景色绚丽,其中尤以流香涧为最佳。
涧间丹崖壁立,青藤垂幔,花木幽香。
水帘洞位于天心岩北边。
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处岩洞,洞内宽敞明亮,可容千人,有“山中最胜”之称。
天心岩是武夷山茶主产区,驰名中外的“大红袍”就产于此,有武夷山无不到此一游。
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第1句】:78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 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湄洲岛 湄洲岛位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现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
这是一个南北长【第9句】:6公里,东西宽约【第1句】: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
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
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可建海滨浴场;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是理想的度假胜地。
岛域盛产石斑鱼,乃鱼中之珍品,远销港澳。
湄洲湾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
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
岛上妈祖闻名海内外。
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
她自幼出聪明,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
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二十八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
为了纪念她,当年人们就在湄洲峰“**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
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
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
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
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奏称:“神显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特御祭,扩建庙宇。
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奏称:“海上获神助”,又奉旨大加扩建。
目前,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新画栋,金碧辉煌,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地。
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遍布我国台港澳地区及**各海口码头、内河岸埠,还分布到东南亚和日本、朝鲜、印度、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世界17个国家,必乎是有华人处就有妈祖信仰。
在台湾就有大大小小的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
还有以之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
还有以之为地名的,如天津的天妃闸、福建的马(妈)祖岛、台湾澎湖马公(妈宫)、澳门原名妈阁等。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庙宇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湄洲祖庙庙后岩石上,有“**古迹”、“观澜”等石刻。
站在石上,顾盼茫茫大海,白鸥掠波,舟揖穿梭;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相接。
庙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辉绿岩,受风涛冲蚀,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声,由远而近,初似管弦细响,继如钟鼓齐鸣,再若龙吟虎啸,终则象巨雷震天,骤雨泻地。
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因而驰名。
湄洲岛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后,香港力宝集团负责用20年时间投资19亿美元对该岛进行成片开发,力争把该岛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一流的朝圣度假圣地。
2007年4月,湄洲岛国际大酒店,于第八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开工建设,其为省级重点在建项目,总投资额为8000多万元。
预计将在200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该酒店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湄洲岛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为游客特别是台湾妈祖信众谒祖进香提供优美、温馨的居住环境。
2008年以来,湄洲岛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海景人酒店已完成9幢别墅楼建设并解决容积率问题,完成主楼方案报批;宫下(文甲)陆岛交通码头已完成文甲码头施工,以及宫下码头的基床抛石和沉箱、护底垫、联系梁的预制,建成后可靠泊3000吨级客轮,满足对台直航的需要;恒温海水游泳涫已完成主体钢结构安装,正在进行屋顶网架安装;跨海通道即将完成国家交通部立项;湄洲岛国际生态论坛会址已划定项日蓝线图,签订投资额为3亿多元的办议;湄洲岛国际海岛生态植物示范园已实施首期绿化1一程约100亩,完成投资380万元;红树林重建工程将利用国债资金扩建400亩,已于08年完成种植任务:同时识极开展创建国家AAAA**旅游区工作,重点实施北部区耶境综合整冶、旅游厕所改造、公共标识系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度假区形象和竞争力,努力在海西先行中显示作为。
清源山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
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
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
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
石像高【第5句】:63米,厚【第6句】:85米,宽【第8句】: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
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
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
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
法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
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冠豸山 连城冠豸山<豸,在此读zhài>,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
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 1公里。
山体于县戚之东【第1句】: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万圆123平方公里。
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
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
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
目前可游览的景观有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三十九处,另有规模壮观的亭、阁、寺庙、书院、山房等十余处。
冠豸山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
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
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
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
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
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存于东山草堂内;还有乾隆年间的名士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
近年来,冠豸山风景区的建设有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余万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场所,凿通了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每年可接待游客近十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正面登山的话,登上百余米缓坡后,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干虬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
其实冠豸山在古代苍松遍布,但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及“文革”时期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几乎成为秃山,仅剩这颗老松因为长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幸存。
它虬劲的枝干和挺拔的姿态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在迎客松南面数米有一座六柱凉亭,游人可在那里静赏迎客松的风姿。
青云山 国家级AAAAA重点景区 位于距福建省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
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
山高林茂,云雾飘渺,岩奇洞怪泉碧。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桫椤和羚羊、猕猴等。
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天石廊、火烟瀑布、十八重溪石林、藤山草场、天池和状元洞、红军洞等。
还有著名的温泉之乡等。
目前开发了众多新的旅游项目,如蹦极、攀岩、漂流等。
云天石廊在青云峰近山顶处,又称“登天廊”,因软硬岩层受风化的差异,形成一层层长条形通道。
石廊共4层,累计长度约300多米,人行其中,惊而不险。
藤山周围几个山头,坡度平坦,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号称“万亩草场”,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胜地。
藤山顶部有一口古火山爆发形成的天池,呈弯椭圆形,周长约400米,面积12亩左右,丰水时平均水深【第1句】:5米。
池内碧波荡漾,池旁绿草如茵,周围还有不少火山喷出物如火山弹等。
在乌后村附近的乌后天池面积约6亩,也是古火山口积水成池。
火烟瀑布即青龙瀑布,落差80多米,水流跌落的悬崖岩壁经淘蚀呈半圆凹槽,上小下大,如倒漏斗形。
瀑布分三迭,上部水流顺峭壁滑落;中间部分越过悬崖飞泻而下,形成水帘,水珠四散,水雾弥漫;下部有一岩坎,瀑流打在上面,再沿崖壁分流滑落,最后汇入底部的青龙潭。
此外,还有凤尾瀑布、珠帘瀑布、石龙瀑布和新月瀑布等,其中的石龙瀑布,水流从半山坡近乎直立的崖壁上跌落,总落差达150米左右。
除青龙潭外,景区内还有龙潭、鲤鱼潭、长生潭和济生潭等。
红军洞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岩洞,是当年闽中游击队活动场所之一。
洞呈半圆形,高约25米,宽【第24句】:5米,洞口有碎石砌成的围墙。
洞深约30米,洞内由碎石砌成4层平台。
青云山--石廊峡谷景区:主要景观有凌空绝壁、风化石廊,号称“云天石廊”。
远可观,近可行,长廊1000多米。
还有飞瀑三潭、妙笔生花、镇山大钟、天门洞、灵芝岩、状元靴、金鸡相斗、音乐广场、仙君殿等景观,主峰雄伟壮阔,有雾都云海之称。
青云山--白马峡谷景区: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
瀑布水大雾浓。
如龙龟潭瀑布、王子瀑布、下洋瀑布等。
而白马瀑布高130多米,水量是青龙瀑布的10倍,白马湖面积达2000平方米,澄明如镜、清澈见底;乌龙峡、无名峡、双溪峡、王子峡、回音峡、白马峡、天门峡、平谷峡等八大峡谷各具特色;石林岩像逼真,如梦笔生花、大刀峰、鲤鱼岩、王子峰、八戒岩、白马峰、巨螺石、五马峰、龟岩、龙龟山、石臂、仙桃石、王子浴等维妙维肖。
猴子成群结对,刺桫椤连点成片,是其又一特色。
青云山--九天峡谷景区:水帘九叠,落差588米,壮观无比。
景观独具特色,如相思岩、绵羊峰、神女峰、观音石、金猴抱桃、长城岩、三重门、悬棺、御印、御床、御帽、狮王峰、松鼠石、猿石、兔岩、维妙维肖,彩虹瀑、水帘宫、洞中潭极具特色。
青云山--桫椤峡谷景区:又名万藤谷,谷口悬崖突出,古松横生,一条溪流贯穿而出,水打怪石,千年成潭。
狮王峰、虎王山、大象山、二片瓦、地王洞、情侣洞、飞龙树、鲤鱼上天、蛇松、神鹰、仙渠、观音瀑布、天台瀑布、天坛瀑布构成景点特色。
青云山-高盖山-名山室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的“名山室”,是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主殿名山室,悬崖覆盖,可容纳数百人,有东西两室,善男信女分东西入梦叩神。
灵龟洞,有一长10米,高2米摩崖石窟图,是我国仅存“白莲菜”造像遗迹。
“白莲菜”南宋盛行江南,“连社七祖”为宗门之祖,教义大多不抵荤酒,不杀物命,近于为善。
有说是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经过。
包括游观农务、牧女献糜、世尊诞生、太子纳妃、六年苦行、世尊成道、禅河大悟、习炼降魔、二商粥食、希会宝地、佛现金刚等组画。
其中七佛图更是雕得栩栩如生。
一幅生动的佛教史卷。
祖师洞建有宋代飞檐翘角古建筑,明末贤人余潜士在傍书斋撰对联“草草花花世界,山山水水人情”耐人寻味。
西侧凤立峰下玄帝殿、观音阁依洞而建。
尤其观音阁上供奉的石象男士观音极为珍贵。
有诗句曰“登高观世成真梦,山静闻声悟妙心”以及“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等反映湿婆神崇拜的摩崖石刻等。
白水洋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
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
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
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第77句】:34平方公里。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
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
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
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第77句】:34平方公里。
交通:到达福建的省会福州,到福州车站有很多从福州到屏南的长途汽车. 行程:五个半小时.自己驾车四小时. 2007年新增交通:宁德到屏南的二级公路开通,坐飞机到长乐机场也有很多直接送宁德的班车,再从宁德到屏南很快的. 关于屏南的宾馆:屏南的宾馆在这两年一下子多了起来但多是民宅改造的也有不是的,比如比较有名比较好的就是八一宾馆和天外天了,比较新服务设施比较正规比较全. 洞宫山风景区 洞宫山位于东经119`08“北纬27`07”,政和,周宁,屏南,建瓯四县交界处,海拔高度在770-1598米之间,最高峰香炉峰,年平均气温为14`C 洞宫山区物产丰富,盛产茶叶,香菇,魔芋,马铃薯,生姜,锥栗,天井洋的大雪梨曾进京参展,载誉而归。
洞宫山的紫荆树不但因其娇羞怕痒招人喜爱,更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达四个月而受世人青睐,近年来随着科技工作的进展,尤其香菇周年栽培,已引进台资开发,成为闽北食品保鲜出口基地。
洞宫山风光绮丽,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且与周宁九龙际瀑布及屏南鸳鸯溪毗连,素有20山洞,26深潭,49个景点之称,是个未经雕琢,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景区。
主要景点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观音望南海,九层瀑布,苍龙饮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桥,人工湖等。
洞宫山下的大溪村近年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的东方缘龙及难源组鱼化石,是研究福建地质的宝贵财富;坂头村的《六音字典》。
杨源村的“四平戏”又是考证福建古文化的重要证据。
历代的名人墨客如朱熹,李纲,赵迪等都曾在洞宫山留下足迹和墨宝,从而为洞宫山增添了异彩。
革命战争时期,洞宫山一带又是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斗的地方,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因此又是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太姥山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
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景色独特,蔚为奇观。
主峰海拔9【第17句】:3米。
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观”著称于世。
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雁荡、武夷地处通衢,声名远扬,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鲜。
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
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实在颇有见地。
整个风景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分为太姥山岳、九鲤溪瀑、晴川海滨、桑园翠湖、福瑶列岛五大景区;还有冷城古堡、瑞云寺两处独立景点。
拥有山峻。
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
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
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
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
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
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几十处。
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
有“万古雄镇”之称。
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41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