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内心世界的优美文案
怎么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
可以用动作描写表达,例如:我的双手不停地拧着衣角……
关于表面开心 内心世界不好的句子
【第1句】:清风飘过,我望着曾经鲜红的玫瑰傻笑。
【第2句】:海绵宝宝,如果他还能像你一样对我笑就好了。
【第3句】:派大星你不是要娶你的海绵宝宝么,难道是假的。
【第4句】:越看世间的美好,我就越是想笑自己的傻。
我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喜欢独自一人思考,感悟人生。
在内心自言自语时也能说很多话,不擅长与人交往。
有些朋友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联系的少了,但真正的朋友不是每天都有联系,而是把彼此放在心里,说一句话就好使,就会帮你。
你要学会去相信,有真的情义在,以心换心,你会收获很多快乐
要把自己的心窗打开
希望会帮到你
祝你快乐
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形容无知的人不懂我的内心世界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
我的感情,我的思想你不懂,你也从未想过如何去懂我,而我在你的身边我一直在找寻你的一切。
看到什么像什么,每个人内心世界就是什么像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的?,,一个光明的人看到的都是光明,黑暗的
有个故事,大概能帮你解惑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嘲弄一番。
有一天,两人坐着打襌。
一会儿功夫,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襌的样子像甚么
」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
你像一尊高贵的佛。
」暗自窃喜。
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甚么呢
」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
」佛印居然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
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的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的修理了一番。
」当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
苏东坡好奇的问道:「有甚么好笑的
」「人家佛印和尚,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是你呀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
还有句话,说同样的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呢”而悲观的人会说“哎呀,怎么才剩半杯水啊~”很多时候心想事成就是因为心中光明坦荡,才让前途变得丰富起来的 你说的分辨是非能力,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当你看见眼前的阴影的时候别担心啊,回过头,就是阳光的出处我们说的对错善恶,都是指的衡量起来,就好像说一个人,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的坏蛋,就说马j爵,他确实是凶手,但是换成他家人的角度,还算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的,我们做人要看到好的一面,可以学习他的孝顺,但是要避讳像他那样希望你能稍微明白了一点,呵呵
我变了吗 」人的内心世界难以靠言语传达”句子迷
平凡的世界好词好句
【优美句子第1句】: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
【优美句子第2句】:男子汉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显现出来的!
【优美句子第3句】:你能痛苦,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
【优美句子第4句】: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优美句子第5句】: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理想,只不过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罢了
【优美句子第6句】:当我的巴特农神庙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从这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他的辉煌。
【优美句子第7句】: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优美句子第8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优美句子第9句】: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
【优美句子第10句】: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去寻找终生伴侣。
【优美句子第11句】: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优美句子第12句】: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优美句子第13句】: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优美句子第14句】: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是可悲的!
【优美句子第15句】:你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你还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把你充满碳烟味的标志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实说,你也没有能拍打净我身上的黄土;但我的身上确是烙下了你的印记!
【优美句子第16句】: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
通过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一个人丰富等内心世界。
内介:《水浒传》的艺术要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才能看得清 第一题是人物描写。
这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情节再吸引人,如果人物没有血肉,没有生命,就不是好的小说。
塑造英雄群像,人物的理想化,传奇色彩等,这些和《三国演义》是相同的。
其一,是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和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
《三国演义》的人物比较平面,除个别的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内容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内容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而《水浒传》的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
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
其【第2句】:与此相联系的是,《水浒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
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第3句】:《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定型化,看不出同生活环境的联系,性格没有发展变化,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却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能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这一点林冲性格的转变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个问题谈谈细节描写。
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
《三国演义》中也有细节描写,但比较少,比较简单,也缺乏丰富的内容,而《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则要丰富、细腻得多,而且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拟通过《水浒传》中两个人们熟知的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文学馆。
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要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离不开说一百单八将,这组人物群像都或多或少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的人物特别富有人性的姿彩和人性的光华,像林冲、武松,我们一提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活托托的一个林冲形象便如在目前。
今天呢,我为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周先慎教授,请他为我们讲——从林冲谈《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大家欢迎。
大家知道,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
这个小说有情节、有构思,但是你的情节再生动、再曲折、再吸引人,但是你的人物写得不好,没有血肉,苍白干瘪,那么这个作品是不能算成功的。
我们古代的几部小说名著,都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那些主要人物都是家喻户晓,长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当中。
所以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
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就是怎么样反映这个现实生活,怎么样把生活反映得更加真实、更加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
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这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也跟人物形象的塑造分不开。
所以我想先谈第一点,以林冲为例,谈《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现实主义艺术。
它的特点就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里边来。
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个特点后来有什么变化,都是从生活里边来的,都有他的出身、生活遭遇,他生活的具体环境,有根有据,所以就令人信服。
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
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水浒传》人物出场,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
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
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
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
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
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
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
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
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
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
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
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
《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
他为什么要变化
什么时候变化
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
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
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
《水浒传》写人物,我在这儿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的。
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很曲折。
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
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但是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
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
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
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
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
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
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
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
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
这个时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粉碎。
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
这时候有一段描写,小说有一段描写也是值得注意的。
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
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
注意这个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
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
你应该找高衙内,对不对
你怎么去找陆谦
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觉得大家要体会。
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
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
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这就是写林冲重义。
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
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
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
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
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
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
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
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
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这样也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
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
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
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
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
照样来。
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这个情节。
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地厉害,虐待他。
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
后来走到什么地方呢
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
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
所以你想,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
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这个很多的。
比如说武松打虎,打虎之前在酒店里面喝酒,喝了很多酒。
店老板叫他不要上山,因为山上有老虎,这儿有政府的文告,他不信。
他说你是开黑店的,想我留在这儿晚上害我,他走了。
而且说就是有虎,老子也不怕,豪言壮语。
但是快上山的时候,小说写得很准确,看见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见两次公告,一次只有白纸,没有盖章的。
第二次看见印信榜文,这个小说写得很准确,就是政府盖了官印的,这个是真的,这个时候就写武松他有思想斗争。
武松是非常好面子的,在生死关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但是这个面子还是要要的。
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鲁智深,那就痛快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没有那么多讲究。
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会说什么话,不能换的,是性格化的。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
你看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
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都不能忍。
但是现在他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
一直后来到草料场,让他到草料场,也是个阴谋诡计,放火烧死他,他不知道。
他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
结果去了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亲耳听见,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烧死了以后,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
这个时候是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
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
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
“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里面就学了。
那个戏真是非常细腻。
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备烧死他。
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
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
怎么过冬呢
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
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
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
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
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非常精细。
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
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
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
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
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
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
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
他这个时候想,怎么办呢
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
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
这个金圣叹读《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
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
”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
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
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
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
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
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
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
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常细。
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
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
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
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
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
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
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
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
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
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
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
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
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
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
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
什么叫有身份
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
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
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
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
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
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
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非常好。
《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
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
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
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
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
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
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
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对不对
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
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
形容内心世界的词语
惊讶:舌挢不下 目瞪口呆 瞠目结舌 大吃一惊 大惊失色 惊愕失色 惊慌失措 惊耳骇木 惊魂不定 惊悸不安 心寒:失望 痛心 胆落 提心吊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41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