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古典舞蹈的优美文案
关于描写古代舞蹈的诗句
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
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第1句】:忽如间水袖甩将开来,衣袖舞动,似有无数花瓣飘飘荡荡的凌空而下,飘摇曳曳,一瓣瓣,牵着一缕缕的沉香…… 翠笛,白衣,林枫静静的吹着笛,轻风带起衣袂飘飞,而他身前的凌凝更如临凡仙子,两人搭配成一副绝美的画卷,从未想过两人站在一起竟能如此的和谐,如此的完美…… 【第2句】:笛声渐急,她的身姿亦舞动的越来越快,如玉的素手婉转流连,裙裾飘飞,一双如烟的水眸欲语还休,流光飞舞,整个人犹如隔雾之花,朦胧飘渺,闪动着美丽的色彩,却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你舞姿轻灵,身轻似燕,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步步生莲花般地舞姿,如花间飞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叶尖的圆露,使我如饮佳酿,醉得无法自抑。
描写一位古典美女弹古筝和跳舞的句子,越文雅越好
琴
【微微福身,婉婉落座。
玉指轻扬出纤细白皙的玉指,琴面,凝思,琴声徒然在殿上响起,琴声委婉却又刚毅,券券而来,又似高尚流水,汩汩韵味……】
【琴音渐响,拖着绮丽的舞裙,一跃而起,向后一扬,长长的水袖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度,迷醉了眼,也迷醉了心。
遮在脸上的面纱被风挑起,在空中打了个旋,悠悠然飘落而下,扫过屏住呼吸的宫人,看着她他的眼睛熠熠生辉,掩住了那丝淘气,百转千长】古筝:
【柔柔浅笑,发辫轻扬,缓缓抬起螓首,淡淡一笑,右手轻抬,微转螓首,甩出水袖,水袖恰好遮去脸庞,颇有些尤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玉手纤长,一拨,如缓流的溪水,清清静静,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绿草野花竞相开放,似风起云涌,波涛拍岸……一曲动天下】琵琶:
【轻盈的抱出一把琵琶,纤纤细指在琵琶上面划弄了起来,一阵清音传来,宛如一只夜莺傍晚时分的疲惫,昏昏欲睡,声音柔而委婉,半晌,节奏轻快了起来,仿佛月亮升上了天空,夜莺在月光的迷幻中沦陷,发出婉转的歌喉,渐渐的,音律有一种感染力,传遍了四周,夜莺的歌声停留在了月光中,它删翅而去,踏碎了满园的月色,声音戛然而止,但横梁中仿佛还环绕这这曲子】
描写舞蹈美丽的句子
古典舞节目串词
【篇一:舞蹈节目串词】舞蹈节目串词大家晚上好!《舞蹈节目串词》正文开始开场舞蹈:《神采飞扬》主持人上场女:现场的各位前辈,各位小朋友们,男、女合:大家晚上好!女:圣火点燃激-情,奥运梦想成真,伴随礼花的绽放,奥运的旋律在中华大地上传响!男:一曲“神采飞扬”既表达了我们郝穴阳光舞蹈艺术团的奥运激-情,也拉开了今夜我们良宵共渡的序幕。
女:朋友们,我们“阳光舞蹈艺术团”是经中国舞蹈家协会批准的教学会员基地,有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高级资格教师2名,中国舞蹈家协会注册教师3名。
干净、明亮的练功房,编排新颖的中国舞,金光闪闪的考级证,健康健美的小舞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小朋友的参与激-情。
男:“阳光艺术团”的宗旨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舞蹈,让孩子们成为快乐的小舞星。
我们的教师编排并演出的舞蹈在全国屡获大奖,我们的学员一个个考级成功,我们的小朋友屡屡被中国舞蹈家协会评为快乐小舞星。
女:今宵我们的激-情将同奥运一起释放,我们的阳光将同辉月亮。
男:今宵,我们将以优美的舞姿展示形象,回馈社会的滋养,阳光的成长,成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家长小朋友的亲睐。
首先,我们还是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讲话领导)为阳光祝福,为晚会致辞。
(领导讲话)
【优美句子第2句】:《竹林深处》女:“远上上海少博赛,竹林深处是傣家”,阳光艺术团的一群傣家小朋友,在上海国际少儿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他们是阳光的自豪,
描写舞蹈优美的古诗或句子
【优美句子第1句】: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
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优美句子第2句】: 水龙吟 吕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
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
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优美句子第3句】: 采莲舞 蕊宫阆苑。
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
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
柳腰轻,莺舌啭。
逍遥烟浪谁羁绊。
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
却驾彩鸾,芙蓉斜盼。
愿年年,陪此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作者: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
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
今兹弟子,亦匪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
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粑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
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呵呵~够不够呀
有关或赞美舞蹈啦,古典音乐,现代歌曲的古代诗歌,现代散文,美诗
急需
抄答你:[彻底研究] 柴可夫斯 《1812》序曲文/Jackie【第1句】:前言:在八十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港发烧友试机指定曲目之一。
如果你自称发烧友,而又未听过这首序曲,有两个可能,一是你很年轻,可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二是你并不怎麼发烧,极其量只是感冒罢了。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
《1812》序曲即属於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赞助者)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讽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
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於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第2句】:《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
够长吧
如果你去唱片店买碟时可以一字不漏的背下去,那我真的佩服你了。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第3句】:《1812》序曲的内容。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
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於是下令撤离莫斯科。
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
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第4句】:《1812》序曲为何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
我在上面已提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为甚麼会广泛被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之用呢
(这里有不少《音响论坛》刘汉盛的信徒吧,告诉你,刘汉盛测试管弦乐也推荐利用《1812》序曲)理由很简单,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包括三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大鼓、钹等),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
到了近代双声道时代之后,录音技术大为跃进,有几家公司在唱片内加入真实炮声,更使音响发烧友著迷,他们往往利用实炮录音的版本来考验器材的力度、瞬态、低频等方面的能力。
假使你并非「大炮党」,请细听全曲,留意到吧
这首序曲音量起伏变化极大,动用的乐器非常多,听清楚其中的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它可以检验你的器材音质音色、结像定位、强弱和动态对比……如果你不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先买一只「彼得与狼」的音乐碟。
我推荐你买NAXOS的版本(Peter and the Wolf Naxos 【第8句】:554170DX)一本画册加CD,正价是50元左右,特价时30多元(错了别骂我)。
任何古典乐的初入门者和有小朋友的家长,我都推荐你们买一张「彼得与狼」,在这首曲的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管弦乐团其中一种乐器扮演,对你辨音帮助很大,而小朋友一定听得很开心(你要陪著他听啊
)。
【第5句】:分析《1812》序曲。
我选取用作分析的版本是Mercury Antal Dorati指挥 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的版本,这是我比较喜欢的版本。
当然,我也喜欢RCA 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的版本,为甚麼我没选近期很多网友买了的Telarc版本
很简单,我认为这版本不理想。
(刘汉盛的信徒别骂我,也许你们看了刘老总的推介已买了张Telarc的版本),由於每个版本的演绎都稍有不同,请自行调节(例如,我说甚麼时候听到某些乐器,你在家聆听时发觉时间可能早了或晚了出现,并不是你的音响有问题,也许只是我们听的唱片版本不同而矣。
),还有,听之前找一张管弦乐团排位的图看看,用来了解乐器的定位。
分析部分我根据杨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来写,这是权威版本,国内和台湾好多评论都是根据这书写(偷)的(香港例外,我们的唱片评论员有极丰富的想像力,他们会胡乱创作和胡说八道,他们有足够的无知和失实,因此,让香港人有足够的材料被人取笑)。
如果你习惯看字典一般厚的书,你可以买下来(两本字典),如果你怕大书,杨民望有一本《交响乐欣赏入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前书的节本。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古典音乐的入门朋友,故此我尽可能不使用音响用语,实在不能不用时,请网友见谅,这些术语并不难理解。
希望完全不懂古典音乐的朋友查查书籍,再不然运用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吧,写得不够专业和准确的地方,也请方家雅正和见谅。
(唉
免费午餐,写得唔好都不要骂我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方式(每个声部两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湾译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伐象徵著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到了(1:18)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著,随著(1:53)左右的一声定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出现一种惊惶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徵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
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2:46)声部轮流传递。
(2:53)和(3:01)左右,你会听到鼓钹对击的声音,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在(3:12)左右,原先的不安情绪被一个描绘徵集俄罗斯军队的插段所代替,你会听到急促的军鼓声(3:26),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4:25)左右,音乐转入快板部分(4:28)左右。
这时的音乐和前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音乐的速度极快,开始描写两军决战的场面,从这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彷佛可以听到剑击声和马蹄声似的。
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在(5:02)左右你会听到击鼓声,到了(5:08)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法国军队侵入俄国的象徵。
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6:04),接著出现的是同《马赛曲》主题相异的两个俄罗斯风格主题。
(6:20)出现一支流畅、辽阔的俄罗斯民歌,诉说著俄罗斯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畏强暴、准备给予来犯的敌人迎头痛击的决心。
留意这时乐团打三角铁的声音,你应该听到足够的泛音,如果你只能听到暗哑的音色,不是你的唱片录音欠佳,就是你的器材差劲。
另一个在(7:35)出现的主题是俄罗斯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具有一种热情的特性,在(7:53)左右你会听到铃鼓的声音,它应该是澄清的。
这投歌曲充分表现出俄罗斯人民即使在危难时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气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
和上面的俄罗斯旋律一样,舒缓了紧张的战斗情绪。
随后一段(8:36)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徵刀光剑影的搏斗,(9:08)开始,你会听到多次击鼓和击钹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10:06)又出现我们熟知的两个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留意三角铁的声音。
这段再一次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
(10:52)左右你会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
紧接在《马赛曲》(11:13)主题之后,乐声的速度加快和加强,到了(11:47)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至(12:36)停止,描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12:37)左右,进入乐曲的尾声,从引子的赞美歌调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队和临时添加进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你会听到加入来的钟声,由於结合著管钟的特别新颖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徵著斗争的光荣结局。
但是这首赞美诗的有力陈述屡次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13:40),这些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最后,一个庄重而有力的主题响起来了,这就是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场合唱《光荣颂》的主题,(13:52)左右,配合十一响炮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它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胜利的宣告,整个乐曲就以这凯旋的欢乐颂歌作为结束。
【第6句】:简介十个《1812》序曲版本。
(1)、MERCURY 434 36O-2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现已改名Minnesota Orchestra)的《1812》序曲,是我的首选。
这只唱片多年位居TAS榜内,亦曾被企鹅CD指南(97/98年鉴)给予3星带花的最高评价,并将它列为《1812》序曲的首选版本。
香港陈瑛光的《CD圣经》也推荐此版本(好可惜,他的简介离不开讲炮声)。
无可否认,此碟的炮声是它卖点之一,而MERCURY公司大获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它开创性地利用录音技术,在乐队的演奏中加入了真正的炮声和教堂的钟声。
这张唱片MERCURY公司一共录制过两次,两次都是同一指挥和乐团。
第一次录音是在1954年,仍然是单声道时代,炮声是在西点军校录下拿破仑时期制造的古炮射击声,钟声则录自耶鲁大学校园内的大钟;第二次录音是在1958年,这时已进入立体声时代,炮声改为使用1775年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改用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
MERCURY和TELARC都是分别录制炮声、钟声和乐团的演奏,然后进行混音。
这张唱片由於录音出色,效果传神,而真实的炮声有著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单声道时的制作,就已成为发烧友和音响厂家采用为试音碟。
1958年的制作,运用了三支咪和三声道的录音机来进行录音,录音效果效果在当时是极先进的。
黑胶时代,这张唱片就卖出超过200万张,可谓MERCURY的镇山之宝。
现时的CD版本是根据1958年的录音母带转录而成,以今日的录音技术来看,这只碟的背景噪音稍大(放心,是我挑剔,也许你会不赞同)。
其实,我最欣赏这张唱片并非它的炮声(即使这张唱片不加入真实炮声,我仍然觉得它是一流的)。
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演绎很好。
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流畅、富有动力和内涵。
值得一赞是唱片的混音师,他将炮声、教堂钟声等音效处理得很好,没有喧宾夺主,配合乐团演奏,浑然天成,给人水乳交融的感觉。
这只CD Track 2介绍录音情况,挺好玩的。
HMV现时的减价项目,大概70元左右(2)、TELARC CD-80541对不起,我由始至终觉得TELARC出品的《1812》序曲不过尔尔,Erich Kunzel算不上大师级的指挥家,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也不是世界一级乐团,但这并非我要批评的地方,因为我听过Erich Kunzel指挥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其他曲目,整体上仍给人活力感。
最可惜是这个《1812》序曲版本,正如TELARC部分录音为人诟病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整体协调差劲,录音不平衡,演奏音色暗哑,层次不够分明,唯一的卖点是炮声厉害,音效惊人,但炮声不是评价一首管弦乐的重点啊
真的佩服这张唱片的代理,是他们的功劳,将一只不怎麼样的唱片吹成试音天碟,唉
清醒下啦
香港人。
当然,这只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收录的炮声音效相当惊人,经过DSD处理后,唱片的背景宁静度也提高很多。
此外,这张是唯一有SACD的唱片,如果你要听音效,你要听大炮声,买这只碟吧
但假使我只能买一只《1812》序曲,这只唱片显然并非我首选。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3)、RCA BVCC38126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是我的另一心水选择,假如你没听过Ormandy和费城交响乐团的大名,很明显,你并不算古典乐迷。
这个版本的录音是我听过这麼多版本中比较出色的一张,Ormandy指挥得不徐不疾,乐团演奏精彩,你能感觉到管乐与弦乐的结合的最高境界,听《1812》序曲,你不应错过这个感情真摰的版本。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4)、RCA Living Stereo 09026-61246-2Fritz Reiner 指挥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芝加哥交响乐团)也很出色,这位已故的指挥家被多位乐评人评为世界十大指挥家,他的指挥锐利,速度准确,这张唱片音响也非常光洁。
听过费城交响乐团的费城之声,你怎能错过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呢
如果你有Eugene Ormandy的版本,把这张也买下来吧。
听这两大乐团较技,绝对是赏心乐事。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5)、PHILPS CD 442 011-2听老柴怎能不听俄国指挥家的演奏呢
杰基耶夫(Valery Gergiev)指挥 Kirov Orchestra and Chorus的版本令人倾倒(99年杰基耶夫率领基洛夫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来港,有人看了吗
),这位前苏联的指挥家,绝对是柴可夫斯基的理想演绎者,他指挥热情,演奏充满张力,唱片的录音水平极高,音色优美,录音平衡,你听过RCA和PHILPS的版本,就明白我为甚麼批评TELARC了。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6)、DECCA 443 094-2这是Antal Dorati 指挥 Detroit Symphony Orchestra 的版本,听过MERCURY 的版本后,也许你可以听听Dorati的这个版本,这张唱片虽非典范录音,但属於水准之作。
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义大利奇想曲、斯拉夫进行曲和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7)、DECCA 448 494-2这是Zubin Mehta指挥 Los Ang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演出,Mehta的演出很有感染力,特别是末段的演出,令人赞赏,同属水准之作。
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和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8)、UNIVERSAL 469 611-2小泽征尔(Seiji Ozawa)指挥Berlin Philharmonic的版本不是《1812》序曲的权威版本,但音色平衡,小泽也指挥得很好,这只CD除了这首序曲外,还收录了柴五交响曲。
假使你因为印刷不够精美,少人谈论而看轻这只CD,那真的很可惜。
环球出版的这系列CD很便宜,才39元一只,外地比香港贵一点,这个价钱,你买了绝不后悔。
千万不要看轻这批低价CD,全是一流指挥和顶级乐团,是古典音乐入门者最佳选择。
新手买碟,不要尽信广告甚麼「天碟王」的宣传,一流的演奏家和乐团的合约都在大公司手里,你买的「天碟王」有可能只是夸张的音效,平庸的演奏,根本不能提高你欣赏音乐的水平。
极低价系列,订价39元。
(9)、HUGO HRP 750-2这只CD是叶咏诗指挥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假如你爱国爱港,那这只碟你一定要买下来。
但坦白说,这个版本从指挥到乐团的水准离世界级仍有一段距离,而且是一段颇长的距离。
叶咏诗的指挥一板一眼,欠缺感情,这个版本的录音也不理想,随便举个例,你听听打三角铁的声音,好像漏了「三角」两字,泛音不足,变成「打铁」声。
不过,前面的「画展」好一点,所以争回一点分数。
雨果正价系列,80元至90元左右。
(10)、普罗艺术 POLOARTS POLO CLB-86033-2Vladimir Fedoseev指挥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比想像中好,Vladimir Fedoseev的名气比不上Valery Gergiev,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也不能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相比,但有机会你一定要听听这个版本,俄国佬演奏老柴,感情演绎俱佳,加上这是日本仔的母带,运用了K2录音技术,只花了人民币35元,收货有余,真的,这只唱片很便宜。
还有,你一定要听第二首「如歌的行板」,这才是柴可夫斯基的精彩作品。
内地近年有不少好的唱片品牌,普罗艺术是其中一家,这家制作室出品大部分是日本JVC提供母带,在国内生产,他们的唱片好多都运用K2 技术,售价便宜,值得留意。
平价系列,人民币35元。
如果你一点头绪都没有,而要我介绍买那只CD时,下面也许可以作你的参考:【第1句】: 如果你喜欢听真实炮声,买第(1)、(2)吧。
【第2句】: 如果你喜欢整体平衡效果,买第(1)、(3)、(4)、(5)吧。
【第3句】: 如果你喜欢靓声录音,买第(2)、(3)、(4)、(5)吧。
【第4句】: 如果你要买平价货,买第(8)、(10)吧。
【第5句】: 如果你有钱,把所有都买下吧,在香港,你随时找到十只以上的《1812》序曲版本。
还有没有其他版本呢
当然有,而且有好多好多,不过说下去,Review33可能变成柴可夫斯基网站了。
【第7句】:后记真的很抱歉,原本打算为几位网友写的这篇简介,因为工作忙碌,一直拖拖拉拉未完工。
另方面,我特别喜爱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当然是其一),单《1812》序曲,我就有十多二十个版本,每张唱片听几次,也花去我不少时间。
这篇文章其实批评了香港和台湾几本杂志的评论,但最后决定删掉了,不想得罪别人。
老生常谈的一句,接受讯息时要懂得过滤,别人云亦云,否则如皇帝穿新衣,容易著凉,慎之。
最后想说的是,《1812》序曲并非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幻想序曲比《1812》序曲好多了。
如果你想认识这位俄国作曲家,应该听他的第六号交响曲b小调「悲怆」,第四至五号交响曲也很值得欣赏。
其他管弦乐作品如钢琴协奏曲第一号(降b小调)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芭蕾音乐天鹅湖(Swan Lake)、胡桃夹子(Nutcracker)等也去听听吧。
諴意推荐。
不过,《1812》序曲真的很好听,也极富戏剧性,要不然,我怎麼会有那麼多版本呢。
这篇文章写得很粗疏,我也没时间深入校对和订正,有错误的地方,烦请指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43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