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唯美的句子

优美的佛家文案

佛家

→优美的句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

体性不可量,见者威称叹。

------ 大方广佛华严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波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求汪曾祺《受戒》片段赏析、急、

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读汪曾祺《受戒》小说结尾,作者注明:“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四十三年前,即1937年,作者十七岁,正值青春期,情窦初开,充满着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的年龄,这一个梦便为我们展现出一副山明水净、恬淡自然的山水画。

小说的情节便在这副舒卷自如的画中展开。

小说的情节并不明显,散文诗般的叙事语言在为小说勾勒出一种恬淡深远、韵味无穷的意境,而明子和英子的相识、熟悉、相爱的情节被淡化到这种意境中。

明子九岁出家,在荸荠庵中的生活使他免受了尘世的污染,和尚的生活也是有悖于人们的常识,可以赌博,可以喝酒吃荤,可以结婚有情人,还可以杀生,充满淳朴自然地人性美。

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明子也是淳朴坦诚的。

而作为岛上唯一的住户英子一家,父亲是一个全把式,母亲是个聚宝盆,干净利索,姐姐文静又心灵手巧,无忧无虑的生活使英子养成了淳朴率真活泼的性格。

而远离村庄的地理位置又为明子和英子提供一个了没有尘俗污染的恋爱环境。

明子帮英子描画、种田、放牛的日常生活中,二人的感情不疾不徐地发展。

赵大娘从心理上接受明子,称赞他的时候称之为“这孩子”,又认明子为干儿子,显现出淳朴热情的人性美。

而在结构上,小说虽然以《受戒》为题,却忽略了名字受戒的过程。

前半部分全景式地描写方丈以及仁山、仁海、仁渡三师兄弟的生活状态,在介绍明子、英子爱情发生背景的同时为为后文明子、英子的相爱做铺垫,二人唯美的爱情也在受戒前后的对话中明确地表现出来。

“你受戒了

”“受了。

”“疼吗

”“疼。

”“现在还疼吗

”……“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简短的对话天然无雕饰,却表现出二人纯真的性格和单纯美好的爱情。

十四岁的名字也许还不懂得爱,但是他们的恋爱在日常的细节中表现无余。

故事的优美是凭借小说的优美清新的语言来表现的。

《受戒》简短的语句,明快恬淡的叙事风格以及大量地方风土方言的使用和白描手法的运用非常契合小说主旨表现的需要。

散文诗般的意境使小说读起来更像是散文或诗,而这种诗意是作者追求传统文化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谐。

在文中,在显现在外的佛家思想之外,还存在着儒家思想(和尚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道家思想(小说人物生活的自由和洒脱)。

儒释道三家思想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至极的氛围。

这种思想在以“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盛行的时代显得独树一帜,体现出作者提倡向传统文化汲取文学营养的思想。

赞美佛教的句子

【第1句】:惊醒世间名利客,换回苦海迷梦人。

【第2句】: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

佛家的经典诗句……

经: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中国佛学禅语八条佛曰  1。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优美句子第2句】: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优美句子第3句】: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优美句子第4句】: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优美句子第5句】: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

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  

【优美句子第6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优美句子第7句】: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优美句子第8句】: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第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第2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第3句】: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第4句】: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5句】: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6句】: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第7句】: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第8句】: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第9句】: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第10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第11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第12句】: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13句】: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第14句】: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第15句】: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第16句】: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

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17句】: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第18句】: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第19句】: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第20句】: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第21句】: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第22句】: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第23句】: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第24句】: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第25句】: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26句】: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第27句】: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第28句】: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第29句】: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第30句】: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第31句】: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32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第33句】: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第34句】: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第35句】: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第36句】: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第37句】: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第38句】: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第39句】: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第40句】: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第41句】: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第42句】: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第43句】: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第44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45句】: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第46句】: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第47句】: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第48句】: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

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第49句】: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第50句】: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第51句】: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第52句】: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第53句】: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第54句】: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第55句】: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第56句】: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第57句】: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第58句】: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

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第59句】: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第60句】: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

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第61句】: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第62句】: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

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第63句】: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

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

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第64句】: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

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第65句】: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第66句】: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有没有什么语句特别有优美的书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原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lè)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  【第1句】: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jiǎ)(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优美句子第2句】: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优美句子第3句】:山川之美 之:的。

【第4句】: 共:都

【优美句子第5句】: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优美句子第6句】:四时:四季。

【优美句子第7句】:将:将要。

【优美句子第8句】:歇:消散。

【优美句子第9句】: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优美句子第10句】: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

【优美句子第11句】:乱:此起彼伏。

【优美句子第12句】:实:确实。

【优美句子第13句】:是:这(是)。

【优美句子第14句】: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优美句子第15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优美句子第16句】:自:从。

【优美句子第17句】:未:没有。

【优美句子第18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第19句】: 奇:指奇山异水。

【第20句】: 山川:山河【第21句】: 美:美景【第22句】: 俱:都【第23句】: 青林:青葱的林木【第24句】: 翠竹:翠绿的竹林【第25句】: 竞跃:竞相跳跃【第26句】: 者:的人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⑤晓雾将歇(晓: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⑥四时俱备(备 古义:有 今义:准备)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

一共。

乱:猿鸟乱鸣。

没有秩序。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战乱。

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头。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一起。

(记承天寺夜游)交:五色交辉。

交相。

藻、荇交横 交错。

(记承天寺夜游)自:自康乐以来。

自从。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三峡)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爱莲说}

1,几类花都有约定俗成的喻示性。

其中莲花就比喻人之君子。

菊花比有气节,不畏严酷者;牡丹比富贵者,以唐朝以来的喜好宝贵的性格为主。

2,莲,花之君子,在文章中已说明白了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这种性格很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

3,晋陶渊明爱菊。

作者对隐士陶氏没有过多的语言,无褒无贬,但在字里行间,感到有一种敬重。

要了解这一句,应该多读些古文,如《北山遗文》,可以明白真正的隐士受人尊重,但是很少。

多为假清高。

至于自唐以来,世人多爱牡丹,当然是有一种不易发觉的轻蔑。

4,莲花不能采下来。

在水中,不好采,一旦采下来,就很容易败。

这是在说保持节气,自重者人重。

5,这是一个结构问题。

前者是把重点放在后面来说,起到结论作用;后者是把不倚重的东西放在最后,以示不重要。

【第1句】:在爱莲说中,莲花,菊花,牡丹各比喻什么 【第2句】:莲,花之君子者也,花之君子比喻什么样的人 【第3句】:作者对莲花,菊花,牡丹各是什么态度(如颂扬.讽刺等等) 【第4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第5句】:文中的顺序本来是菊花,牡丹.莲花.为何到后文(菊之爱.....)的顺序变成菊花,莲花,牡丹

作者用意何在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为他是个思想家。

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

所以他主要是个思想家。

但是《爱莲说》使得周敦颐尽管不是个文学家,这一篇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

以物拟人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

这种做法还是一个特有的手法,这个手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

特别是在儒学的传统里,这个“比德”还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法。

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

在周敦颐之前,这种“比德”的手法人们用得比较多,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在汉民族的历史上,在周敦颐之前,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但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一出,以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就成为一种后来通用的办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敦颐在这一点也有一个开山的意义。

那么周敦颐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爱莲说》,为什么要用莲花来做比喻,用莲花来做比喻和以往的这种“比德”的手法有哪些不同呢

这是我们读这篇文章特别要关注的。

一般来说,比如说竹子,它以“直而有节”来比喻君子的性格;松柏用它的“长青”,特别是冬天“不畏霜雪”这个特点来比喻,都是比较直接的;而《爱莲说》用莲花来比喻君子它就多了一层意思,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多了这一层就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加进去了。

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你生存的环境或者你生长的环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你自己的人格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你可以是很高尚的。

那么这一点是《爱莲说》的一个特点。

当然,他的写作手法很好,把莲花的姿态用很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使得他的这种构想、这种说法、这种观点得以被大家很好地接受。

那么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周敦颐何以会想到这样一个用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从而来说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呢

这个可能又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

刚才我讲了,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

所谓“理学”就是糅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论,三家合一,最后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

那么周敦颐的思想里,佛教的因素也不少,所以当时有个说法,叫“周茂叔、穷禅客”,“禅”呢,就是“禅宗”之“禅”,就是说他的思想里有佛家的因素。

莲花在佛教里是个常用的比喻物,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底下是莲花宝座。

另外在很多的佛经里都有莲花的喻,比如《维摩诘经》里就讲,说茂盛的莲花一定是从淤泥里生长起来的,如果完全是净水,就不会有一个茂盛的莲花。

再比如,《华严经》《探玄记》里面特别就有两段,和《爱莲说》里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比如说,它提到这个莲花的特点,它说:第一就是香、第二就是净——就是有清香,然后呢本身是很洁净的。

另外它也有个明确的表述,说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

当然不是说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从这个里面直接过来的,而是说这个里面的某些思想因子也给他以启发。

再加上周敦颐自己很强调人的人格修养,理学的核心就是强调人要把自己的心性通过自己的修养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上,特别是对于真理、对于道德,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那么他把他的这种哲学的、思想的观点和历史的传统,和一种其他的思想因子相融合,就写了《爱莲说》,而且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比喻,用一种很优美的文字,得以广泛地传播。

《爱莲说》里面很有意思,他把几种花加以比较:说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说到菊花,“花之隐逸者也”,那么最后他落到了莲花上,我想这是几种不同的人格、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比较。

比如说“富贵”,你追求一种世俗的名利;比如隐逸,我对社会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淡化。

他强调莲花,我想可能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上强调你和环境的关系。

人周边的环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环境上总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甚至于可能是恶浊的,这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

你不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它是有启发的。

另外就是价值取向。

《爱莲说》通过几种花的比较,说明作为一个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层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这个价值取向放在首位。

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同样适用的,甚至可以说它有一种普世的原则。

人生一世,你不能够完全地被物欲遮蔽了,总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净土、精神上的家园。

我想《爱莲说》今天的意义首先应该在这里吧。

【优美句子第1句】: 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

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优美句子第2句】: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优美句子第3句】: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话,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

答:提示,本文是开放性试题。

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答喜欢的花。

第二小问需有哲理性。

【优美句子第4句】: 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

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填空题:

【优美句子第1句】: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优美句子第2句】: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独)相照应。

【优美句子第3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优美句子第4句】: 指出句式: (1)菊之爱:(倒装句)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优美句子第5句】: 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第一句属(陈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第三句属(陈述)句,第四句属(反问句),第五句是(感叹句)。

【优美句子第6句】: 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质)。

【优美句子第7句】: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

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优美句子第8句】: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优美句子第9句】: 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

【优美句子第10句】: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莲花)

【优美句子第10句】: 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优美句子第11句】:“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

【优美句子第1句】: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陶后鲜有闻 鲜 ③亭亭净植 植 ④濯清涟而不妖 濯

【优美句子第2句】: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优美句子第3句】: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优美句子第4句】: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优美句子第5句】: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优美句子第6句】: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

谈谈你的看法。

【优美句子第7句】: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

②喜爱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优美句子第1句】:①多 ②少 ③树立 ④洗涤

【优美句子第2句】: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优美句子第3句】: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优美句子第4句】: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优美句子第5句】: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weimeijuzi/show-4409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