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歇后语
  3. 歇后语大全

笑不笑由你,中卫歇后语就是这么嘀赶“潮流”

“嗨,老同学,你来就来么,咋还提嘀是包包蛋蛋嘀。也太见外了么,快连么放下,太重了,别把娃娃压坏咧!”

“嗨,老同学,你来就来么,咋还提嘀是包包蛋蛋嘀。也太见外了么,快连么放下,太重了,别把娃娃压坏咧!”提起中卫方言,熟悉中卫话的朋友们都有满满的亲切感,它们和中卫的风景、美食、民俗一起连成了中卫文艺风俗的一道风景线。中卫歇后语作为中卫方言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很有地域特色的,虽然歇后语和以前的相声差不多 ,“苦口婆心嘀苦言”讽刺意味相对浓一些,但教育(化)人的作用还是不小的,如今寓教于乐(高台教化)相对弱了一些,但偶尔听起来还是很新鲜的。下面引用的部分歇后语,大多都是由中卫的文化老人(手)之一王学义先生收集的,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希望中卫话和中卫歇后语可以慢一些走出我们的方言“视(听)界”。

这几天的天气真是雨也多,风也多,秋裤穿上还不热,至于六盘山一带,人家都下五月雪了,真的是“鼻子淌了眼睛里——倒着来了”。在中卫市区浪,总会碰上“炒面捏的娃娃——熟人”,见了面聊天是可以的,可千万不要“波勒盖子上钉掌——离题(蹄)太远”,有的人其实挺有学问的,就是“茶壶里煮扁食——倒不出来”。现在的孩子可真难管,把人“婆烦嘀”,好有一比“豆腐掉了灰堆里——打不得吹不得”,当然“木匠吊线——睁一眼闭一眼”肯定也不行,总不至于“马尾栓豆腐——不能提”。

现在做人做事也真不容易,“拉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牵须过渡)”不好,“(且)挈上笊篱吃凉粉——耍大拉子”更要不得;对待别人,千万不能“半夜里揪香瓜子——拣软的捏”。老辈人(说得好)“缸里的咸菜——有言(盐)在先”:许多人说日子就是“风箱杆子做了锅盖梁子——受了冷气受热气”,就像“锅盖上的米色(粒)子——熬出来的”,但人生还是要有理想的,要有自信,不能总怀疑自己是“麻袋片子上绣花——底子太差”,千万不能“裁缝丢了剪子——光剩吃(尺)了”,要相信幸福生活奋斗出来的,不能总泄气,动不动就“刮风扇扇子——凉凉”。

你看那“城门上的麻雀——(也不是)轰下来(吓大)的”,你看那“酒盅里栽蒜——小苗子”,也会“耳朵上挂辣个子——把你绕红了”,只要“老鼠嗑书本——咬文嚼字”功夫到家,日子过的“老鼠拉木锨——大头子在后头呢”也没麻哒。

当下的时代,还是开卷有益的时代,不信,啊们就“骑驴看大戏——走着瞧”,做事先做人,只要不是“腔子上捣了一扫帚——一世界的心眼眼子”,脚踏实地,总是可以干一些事情的,就是“砂锅炒胡麻——小搞油”过个普通日子,还是可以的。

千万不要“鞋壳朗里着火——觉(脚)不着”,“小脚穿大鞋——不满足”,书没读下,手艺也不肯学,还想着过好日子,那可是门都没有的。吃不了读书的苦,将来终究要吃生活的苦。“咸菜缸里腌秤砣——油(有)盐(言)不进”;不好好读书的娃娃,总归要多受苦,才能把光阴日子过起来的。

一家人过日子,那就是“鸭子的爪爪——连手”,互相包容,才能“姓何的嫁给姓江的——刚(将)合适(江何氏)”。谁都不能“枣胡子改板——半句(锯)”就上火,那样只能算“种的糜子出谷子——怪种”。

编后语: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歇后语,用中卫方言读,也是蛮有趣的,小编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文友关注、参与、互动,让中卫方言在中卫大地有一席之地,成为一种地方语言特色,保留在更多人的记忆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xiehouyu/xiehouyudaquan/show-36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