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心情的句子
【第1句】: 论语里感悟生活的句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哈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泣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泣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第2句】: 求论语中关于管理情绪和个人气度的关系的句子
【第1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第五)
【第3句】:颜渊、季路待。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第五)
【第4句】: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第九)
【第5句】: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第十六)
【第6句】:人不知而不愠,不宜君子乎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曰:“君子不器。”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第3句】: 论语有一段说感情的 原文怎样的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形,但既然是不该有的感情,冒昧地猜想,恐怕是非礼之事吧?如果真是非礼之事,就应当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也就要赶紧结束。当然,感情已经发生,肯定已视、已听、已言、已动了,但没有关系,因为孔子还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能该就不为过了。正如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第4句】: 论语中的句子
【第1句】:【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运用】 当有人不言行一致,空谈浮言,心口不一时,可以用这句话去形容。
【第2句】:【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运用】 在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时,要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第3句】:【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运用】 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 【第4句】:【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运用】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第5句】:【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运用】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第6句】:【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运用】 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 【第7句】:【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运用】 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
【第8句】:【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运用】 “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
【第9句】:【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运用】 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
【第10句】:【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运用】 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
【第11句】:【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运用】 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第12句】:【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运用】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
【第5句】: 写心情的经典句子
人生有目标,每天为之奋斗,付出努力之后终于有了收获,那种开心是真的开心。
心态豁达开朗,不去计较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的得与失,才是真的开心。真的开心带来真的微笑,一个人的一生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在老的时候,脸上因为常常微笑而笑出了一个微笑的脸形。
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开心的人的人生哲学是“既然难以避免,何不微笑面对?”困难往往不是可以选择避免得了的。
如果因为所有的烦心小事而烦恼,那么谈得上什么快乐可言,真正的快乐蕴涵于每一个生活小细节。大喜大悲没办法避免,那么我只有抓住每一个细节。
人生太短,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往往在想要弄清楚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所以开心的人很果断,因为如果蹉跎的话,那么一生都是在蹉跎中度过,选择了开心就选择了做事方式。
开心的人永远有些天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有时候有点笨或许是件好事。
笨的人招人喜欢,笨的人不但自己开心,周围的人也因他而开心。 开心并不是遥不可及,关键看各人的领悟力,对开心的理解不同,那么所享受到的开心程度也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事,把别人的心和自己的心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自己比别人伤感得多。 所以,只要开心快乐,就会是别人快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xinqingjuzi/show-16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