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看完心情开朗了很多!
【歇后语第1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谓采取相应的斗争方式、报复行动。 成语:针锋相对。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让她跑掉。 对她,就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歇后语第2句】:【不识路能走千里,不识人寸步难行】(谚)不认识路可以向人打听,分不清好人坏人就得上当受骗。 指在社会生活中识人最重要。 也作不识字也有饭吃,不识人却无生路。 不怕不识字,就怕不识人。
【歇后语第3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歇后语第4句】:【人怕伤心,树怕刨根】心灵的伤害最深重,人容易绝望。 刨根,也说:剥皮。郑义《老井》:“已经迟了。树怕剥皮,人 怕伤心。喜凤妈把孙旺泉伤得太深了。”
【歇后语第5句】:【水清见底,明镜照心】释义:比喻以诚相见。例句:嘿!头回李书记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话说的:水清见底,明镜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觉悟。
【歇后语第6句】:【一条道儿跑到黑】不改变主意,坚持到底。类似的:一条 胡同走到底。张贤亮《河的子孙》:“可是,事情已经做下了, 只能一条道儿跑到黑。”
【歇后语第7句】:【煽阴风,点鬼火】(惯)比喻暗中挑动,散布谣言。
【歇后语第8句】:【吃葱吃蒜不吃姜】释义:指头脑不发热,做事有主张。例句:江大队长,算你能说。可我张小七吃葱吃蒜不吃“姜”!我可不打肿脸充胖子。
【歇后语第9句】:想不到哥哥和舅舅搭伙做生意也会闹矛盾,两人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嫂嫂气得直嚷:“亲戚不结财,结财合不来。这话真没说错!”(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10句】:【黑马】“黑马”是个外来语,原指那些出乎人们意料而获胜的“爆冷门”的运动员,后来泛指各领域爆冷胜出的人物。 “黑马”源自英国作家本杰明·迪斯累里的小说《年轻的公爵》,书中描写一匹黑马,原被人们认为夺魁希望甚微,谁料在比赛中它竟一举获胜。从此,“黑马”一词便被体育新闻广泛使用,指那些出乎人们意料而获胜的运动员。如朝鲜乒乓球运动员多年未参加国际比赛,复出后竟一路过关斩将杀人决赛,意外获得亚军,被人们称为乒坛“黑马”。后来,又有人把它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如选举中的意外获胜者、工程招标中的意外中标者等,都可以说出现了一匹“黑马”。
【歇后语第11句】:【过了清明节,插秧不停歇】释义: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5日前后。清明一过,就是插秧的大忙季节了。例句:“过了清明节,插秧不停歇”。清明节就在眼前,刚围起来的海田,今年到底能不能插秧,这不仅关系着全师全盘的工作安排,更重要的将影响着全军生产计划的完成啊!
【歇后语第12句】:【杀鸡用牛刀】(惯)杀鸡用上了杀牛的刀。1指大材小用。2指办事有绝对的把握。3比喻花大钱却办了件小事。
【歇后语第13句】:老牛拉着磨盘转——个心眼
【歇后语第14句】:【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谚)指世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即使被砍头,也只不过在头颈上留块大伤疤而已。 也作砍了脑袋去,不过碗大个疤。 脑袋砍了碗大个疤。 割头不过碗大个疤。
【歇后语第15句】:【谁家灶内无烟】(谚)哪家都烧火做饭,烟囱里都会冒烟。比喻家家都会有些不光彩的麻烦事。也比喻人人都有冒火发脾气的时候。 也作“谁家烟筒不冒烟”。
【歇后语第16句】:【 顾了翻锅,忘了烧火】忙不过来,照顾不到。类似的:顾了 划桨,顾不上使帆。成语:顾此失彼。浩然《艳阳天》:“一个 人的本领总是小的,就是有大本领的人也不行,顾了翻锅, 就忘了烧火,一处不到一处乱。”
【歇后语第17句】:臭虫钻进花生壳——硬充好仁(人)
【歇后语第18句】:姥姥见我要把剩饭倒掉,马上拦着说:“唉!百粒不成面。吃了不痛扔了痛啊!”(江苏·盐城)
【歇后语第19句】:眼睛长在耳朵边上——有偏见
【歇后语第20句】:树梢上吹喇叭——趾(枝)高气扬
【歇后语第21句】:【人有薄技不受欺】(谚)薄技:功力不厚的技艺,此处指武术。人只要有点技艺,生活中就不怕被人欺侮。指人即使不专业习武,也应学点护身自卫的武功。
【歇后语第22句】:大路朝天——各人一边
【歇后语第23句】:【虎不离山,龙不离渊】见“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歇后语第24句】:【好戏还在后头】(惯)指事情还没有完结,热闹的场面和激烈的争斗还在后面。 也作“闹戏还在后头”。
【歇后语第25句】:蒙面人出场——不留脸面
【歇后语第26句】:【三百六十行】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是前人对各种行业的通称。那么,“三百六十行”究竟指的是哪些行业呢?三百六十行是从“三十六行”中衍生出来的。自唐朝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中,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院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纲罟行、鼓乐行、杂耍行、彩舆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陶土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后来怎么会变成三百六十行呢?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行业成倍增加,改称为七十二行,成为流行市语。至元代,人们又把七十二行扩为一百二十行。大约到了明代变为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之称,首见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书中日:“为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也。”《通俗篇》云:“元人但云一百二十,增多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据此,明代以来,以“三百六十行”俗称各种职业。其实,三百六十行是个约数,各行各业的总称。此俗语一直沿用至今。各种行业增加无数,约定俗成的“三百六十行”却固定不变。
【歇后语第27句】:小军平日很骄傲。这次考差了,神态沮丧极了,他爸爸说他“就像老绵羊的尾巴——翘不起来了”。(河南·浚县)
【歇后语第28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释义:冰是由水冻成的,但是比水凉;青颜色是从蓼蓝提取的,但是比蓼蓝的颜色深。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例句:对我这老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你们年轻一代应该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歇后语第29句】:我的表弟吃饭总爱掉米粒。他的妈妈生气地问他:“要不要到外婆家捉几只鸡养到桌子下面?”他每次吃饭很慢,他的爸爸说他是“人前吃到人后,种麦种到收豆”。(江苏·姜堰)
【歇后语第30句】:【笑掉大牙】(惯)指遇到或听到可笑的事,笑得非常厉害。也指令人耻笑至极。 也作笑掉门牙。 笑掉了牙齿。
【歇后语第31句】:【出恭】“出恭”是人厕的雅称。“恭”是尊敬之意,这么一个高雅的词儿怎么会和入厕扯在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科举考试说起。明代科举考试的考场,设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离座位,有事经批准,领“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时考试时间颇长,人总会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领“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点去解决,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写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轻去轻回,不得喧哗,保持试场安静,以防影响他人考试。因考生上厕所时必须领此牌,故后世习称大小便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连放屁也称“虚恭”,可见读书人真能整词。
【歇后语第32句】:大年初一,一帮小孩站在柴火垛上玩“打仗”。一位老爷爷看见后说:“脚下的娃子,真是鬼难拿啊!”(河北·万全)
【歇后语第33句】:玻璃缸里的金鱼——掀不起大浪
【歇后语第34句】:【红玫瑰】“红玫瑰”象征着爱情,这是从何说起呢?在,希腊传说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蒂爱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有一天,阿多尼斯外出打猎被野猪咬伤。阿芙罗狄蒂闻讯后,急忙赶来,当她奔向奄奄一息的阿多尼斯时,白玫瑰的刺把女神的脚刺伤了,殷红的鲜血滴落在土地上。后来,在女神鲜血滴落的地方,长出了一片鲜艳的红玫瑰。后来,人们便用红玫瑰来象征爱情了。
【歇后语第35句】:【铁公鸡,一毛不拔】一毛,双关,也指一毛钱。借指吝啬, 小气。《香港小说选》:“还有,他尽管铁公鸡一毛不拔,但是 喜欢那些有礼及会讲话拍马的人,有时兴致一来,也会大发 慈悲哩。”
【歇后语第36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歇后语第37句】:【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谚)指人数上万,气势就会非常壮观。 也作人马一万,无边无岸;人到十万,彻地连天。 人有一万,无边无沿;人有十万,彻地连天。
【歇后语第38句】:我跟爸爸去集上买年货,问爸爸是不是每年年前东西都比平常贵。爸爸说:“是啊,常言说一到老年根,黄土贵三分。”(江苏·高邮)
【歇后语第39句】:【枪杆子朝里打】(惯)指打击、伤害自己人。
【歇后语第40句】:【连着藤,扯着蔓儿】释义:比喻相互联系着。例句:不能说,不能说!说了这个不要紧,可这个跟老账连着藤哪,扯着蔓儿哪!
【歇后语第41句】:【 让龙头摆起来】旧俗春节要耍龙灯,龙头摆动,龙身随着 舞动,比喻关键事情要首先做好。《北京日报》(1986,2,3): “让龙头摆起来。耍龙灯,龙头摆起来,龙身龙尾也就动起 来了。规划、设计和勘测,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对开创首都 建设新局面至关重要。”
【歇后语第42句】:小明妈妈是个税务员。她的一个开食杂店的亲戚不想缴税,求她说:“俗话说,姑舅亲,折断骨头连着筋。咱两家这么亲,你就给我免了吧!”小明妈妈说:“我也听说有句话:亲是亲,公私也得分。该缴的税你还得缴。”(黑龙江·富裕)
【歇后语第43句】:黑瞎子按键盘——乱弹琴
【歇后语第44句】:【 头上生疮,脚下流脓】形容人坏透了。刘云若《小扬州 志》:“你不用打趣我,像你这头顶生疮,脚下流脓,坏透了的 东西,我们的事你还不明白?”
【歇后语第45句】:【半天下雨——不知来头】(歇)本指不知雨滴来的地方,转指不知事物的来历或根由。
【歇后语第46句】:【没吃鲜鱼口不腥,没做坏事心不惊】(谚)不吃鱼,嘴上就不会沾上腥味;不做亏心事,自然就不会心惊肉跳。指人不做亏心事,就会心安理得。 也作“不吃鱼,口不腥”。
【歇后语第47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释义:不能吹牛,应该说实在话。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光说不行……”
【歇后语第48句】:八字才开笔——差一半
【歇后语第49句】:【物以少为贵】(谚)指事物总是稀少了就显得珍贵,越多越不值钱。 有时也指人。 也作物以稀为贵。 物以罕为贵。
【歇后语第50句】:【现钟不打打铸钟】释义:比喻现有的不要,却寻求没有把握的。例句: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
【歇后语第51句】:【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谚)指人能因为技不如人而感到羞愧,才会深感自己的技艺不高,需要更加刻苦地磨练。
【歇后语第52句】:【刀钝石上磨;人钝世上磨】(谚)钝刀要在砥石上磨砺,才能锋利;笨人要在社会上磨炼,才能开化。 指社会实践最能使人增长才干。
【歇后语第53句】:【憨人自有憨福】见“呆子有呆福”。
【歇后语第54句】:【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谚)按官法,连针一样的违法小事也通不过;若徇私情,像车马一样大的非法之举也能通融。指旧时私情大于公法。
【歇后语第55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事会得到相应的效果。或说:种 麻得麻,种豆得豆/种果得果,种瓜得瓜。明代《古今小说》: “假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是因,得是果。不因下种,怎 得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
【歇后语第56句】:黄牛钻鼠洞——行不通
【歇后语第57句】:【开口奶要吃得好】(谚)开口奶:婴儿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指婴儿第一口奶吃好了,以后喂奶就顺利。比喻学习或创业,开始时基础要打好。
【歇后语第58句】:【君子报仇,直待三年;小人报仇,只在眼前】(谚)指君子报仇要深思熟虑等待时机,小人报仇往往会操之过急。
【歇后语第59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释义:鸿儒:学问渊博的人。白丁:普通百姓。形容交往的都是上层人物。例句:九妈道:“我家美儿,往来都是王孙公子,富室豪家,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歇后语第60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原指开路,也指克服困难,创造条 件。苏叔阳《左邻右舍》:“打这儿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了,凭什么不高兴啊!”
【歇后语第61句】:【不严不成器,过严防不虞】(谚)不虞:不测。对子女的教育要从严,不严不能成材;但过严又会出问题。
【歇后语第62句】: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歇后语第63句】:【咬菜根】(惯)比喻过清苦的日子。
【歇后语第64句】:【家有千贯,不如日进分文】(谚)贯:旧时钱制,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为一贯。家里纵然有千贯的钱财,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虽少,也远比只出不进的死钱好。
【歇后语第65句】:【放马后炮】(惯)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事过之后才采取行动,已来不及。
【歇后语第66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轻。
【歇后语第67句】:【稂不稂,莠不莠】(惯)稂(lang):又名童粱,只生穗不结实的禾草。 莠:莠子,俗称狗尾巴草。原指庄稼既不像稂,又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材,没能耐。也形容人衣冠不整。
【歇后语第68句】:【眼皮子浅】(惯)形容人见识浅薄或目光短浅。 也作“眼窝子浅”。
【歇后语第69句】:【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惯)业鬼:即孽鬼,生时作恶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坏人乘机捣乱。
【歇后语第70句】:【推顺水船儿】(惯)指顺着情势说话做事。
【歇后语第71句】:小明受到妈妈的批评后不高兴,奶奶劝他:“草不锄苗莠,枝不修树荒。小孩子不受批评怎能长大成材呢?”(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72句】:【国难显忠臣】(谚)指国家到了危难之际,才能显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国难见忠臣。 国乱显忠臣。
【歇后语第73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谚)尸体发臭,只能臭一里远;名声臭了,却能传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声败坏,就不可收拾。
【歇后语第74句】:妈妈让我去买洗衣粉,我刚出门就忘了。妈妈说:“你呀,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扔。不知道你操的啥心!”(河南·方城)
【歇后语第75句】:【打关节】(惯)指采用贿赂的手段买通官员或其他关键人物。也指做疏通工作,扫清办事中的障碍。 也作通关节。 买关节。
【歇后语第76句】:姐姐就要去东山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了。头天晚上,一家人都在为她的远行做准备。她的同学见了说:“这就叫一个杀猪的,三十二个拉腿的。”(山西·太原)
【歇后语第77句】:树头上的八哥——有嘴说别人
【歇后语第78句】:【使的憨钱.治的庄田】(谚)憨钱:大注的银钱。只要舍得花大价钱,就能买到上等的庄田。指要想置好产业,就不可吝惜钱财。
【歇后语第79句】:老天刮起了北风,妈妈想晒地瓜,但又怕这几天天气不好。爷爷说:“放心吧,一日北风三日晴,三日南风别盼晴。”(山东·文登)
【歇后语第80句】:会计辞职——不管账
【歇后语第81句】:【喝洋墨水】(惯)比喻上过大学或出国留过学。
【歇后语第82句】:【铜钱攥出绿水】(惯)绿:指铜绿。形容人过于吝啬。
【歇后语第83句】:【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般看】(谚)货物可以有高有低,分开等级;顾客却不能分远近薄厚。指对待顾客必须一视同仁,热情招待。
【歇后语第84句】:【闭着眼睛说瞎话】(惯)指不顾事实地胡说。 也作“闭着眼睛胡说”。
【歇后语第85句】:【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释义:指国法不会乱杀没有犯罪的人。例句:高祖日:“卿莫非官小职低,弃却寡人?岂不闻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歇后语第86句】:【 求官不得秀才在】达不到目的,也没有损失。言外之意: 不妨试一试。汪幸福《浪迹台湾岛》:“那好,我马上去找他, 求官不得秀才在。”
【歇后语第87句】:【灭门刺史,破家县令】见“破家县令,灭门刺史”。
【歇后语第88句】: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歇后语第89句】:【同行无疏伴】(谚)出远门结伴同行,不可疏远了同伴。指同伴上路,应当彼此关照,和睦亲近。也泛指共同做事,应互相配合。
【歇后语第90句】:【解铃还得系铃人】据《指月录》记载,法眼和尚提出一个 问题:虎颈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有个泰钦和尚说,挂铃的 人能解下来。借指出了事情,应由当事人自己去解决。成 语:解铃系铃。钱钟书《围城》:“这都是汪太太生出来的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明天去找他。”
【歇后语第91句】:小亮学习退步了,却不以为然。爸爸批评他,他竟不服气,还说:“我在班上还是名列前茅呢!”爸爸无可奈何,点着他的鼻尖说:“哼!你呀,就会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比起人家小刚来,你是扁担竖在电杆下——差一大截哟!”(江西·南昌)
【歇后语第92句】:【软刀子杀人】用和缓的方式害人。贾平凹《废都》:“你要 离婚你就明说,别拿了这软刀子杀我!”
【歇后语第93句】:暑假里,哥哥自学了汉语大专课程,我却整天和小伙伴玩耍。爸爸戳着我脑袋说:“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你呀,得好好向你哥哥学习!”(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94句】:头上站鸭子——顶呱呱
【歇后语第95句】:【吃鸡蛋不吃鸡母】(谚)鸡母:母鸡。指只可吃鸡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鸡。比喻投入再生产的资本不能花销,只可花销利润。
【歇后语第96句】:【推倒长城扶外围】(惯)长城原是用来防御外部势力进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击内部力量。
【歇后语第97句】:钟鼓楼上的麻雀——耐惊耐怕
【歇后语第98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小的漏洞不及时修补,小的事情 不检点,容易造成大错。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对儿童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俗话说:‘千里 之堤,溃于蚁穴。’小错迁就,就会酿成大错。”
【歇后语第99句】:【染坊铺出不得白】(谚)染坊铺:染纱染布的作坊。染坊里不会出白纱白布。指已构成的事实就难以复原。也比喻什么环境会熏陶出什么样的人。 也作染房里不出白布。 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xinqingjuzi/show-21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