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心情的句子

快手民间俗语,看完心情好多了!

【谚语俗语第1句】:【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形容一个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损失。这个俗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丧失荆州的史实和《三国演义》文学作品。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但荆州既是蜀汉的重要战略要地,更是孙吴免遭魏、蜀双重威胁的国家生命线。孙吴为了要回荆州,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使用美人计;刘备为了保住荆州,派出蜀汉第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荆州的重要性。然而,关羽骄傲自满,从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才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起先,“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本义是想通过联姻巩固联盟,也有讨好关羽之意。但“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搞得孙权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庞德,掳于禁,军威所及,长安为之动摇,更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关羽曾说:“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孙权)邪!”孙权乃转而与曹魏密谋,联合夹击关羽。孙吴大将吕蒙用计,自称染病,换小将陆逊代之。关羽不知是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弃了警惕,在吕蒙偷袭下,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长期大意的结果。由此,“大意失荆州”常被人们引以为戒。

【谚语俗语第2句】:妈妈和婶婶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起来。奶奶告诉爸爸,爸爸说:“哪有牙齿不碰舌头的?妯娌们住在一起,小矛盾总会有的,过两天就好了。”(陕西·成阳)

【谚语俗语第3句】:【巧诈不如拙诚】(谚)无论怎样的巧妙伪诈,也比不过笨拙的诚实。 指伪装终会败露;只有诚实,才能使人立于不败之地。 也作巧伪不如拙诚。 巧欺骗不如笨诚实。

【谚语俗语第4句】: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臊

【谚语俗语第5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谚)身居高位,自己的行为端正,不发令下属也会跟着你行事;自己的行为不正,纵然发令也没人听你的。指待人处事,关键是要以身作则。

【谚语俗语第6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语,多喻循规蹈矩,不敢破旧立新,思想比较保守。那么,这一俗语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雷池地处安徽省望江县东十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省的黄梅县界东流至此,久积成池,故名雷池。东晋时置雷戍,辟为江防重地。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寿县)镇将祖约发动叛乱,大举向东京建康(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想马上带兵去建康护卫。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温峤的意图后,深谋远虑,担心拥有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垂,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保建康必须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向东移。古雷池已不复存在,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俗语却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7句】:【运用之妙,在于一心】释义:对阵势运用得是否灵活巧妙,完全在于指挥者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于”又作“存乎”。例句: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苗子们今日过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谚语俗语第8句】:爸爸批评我说得多于得少,光有想法不见行动;说我是“四两的鸭子三两的嘴,想吃鱼虾又不下水”。(江西·大余)

【谚语俗语第9句】:【真话好说,谎话难编】见“实话好说,谎话难编”。

【谚语俗语第10句】:小红傍晚放学回家,发现自己家的老母鸡还没回窝,着急地要出门去找。奶奶安慰她说:“不用急,俗话说‘狗记千,猫记万,老母鸡能记二里半’,它自己会回家来的。”(河南·淮阳)

【谚语俗语第11句】:鱼大吃虾,虾大吃鱼——弱肉强食

【谚语俗语第12句】:玫瑰在花园里开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长;树木从泥土中吸取养分,英雄从人民中得到力量。

【谚语俗语第13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谚语俗语第14句】:【树欲静而风不止】释义:比喻客观情势不能如人的心愿。例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地主阶级的浮财还没挖净,敌人还没有认输,阶级斗争还在继续。

【谚语俗语第15句】:小兵对他外婆没有礼貌,他爸爸训斥他说:“蒸笼要分上下格,豆芽长到天高也是棵小菜儿。在老人面前,别没大没小的!”(四川·富顺)

【谚语俗语第16句】:奶奶过生日了。吃饭的时候,爸爸夹了鱼头对奶奶说:“吃了鱼头,万事不愁。”妈妈夹起了鱼尾,对奶奶说:“吃了鱼尾,顺风顺水。”我给奶奶夹了块鱼身放在她的盘里,说:“吃了鱼身,万象更新。”奶奶高兴极了。(河北·易县)

【谚语俗语第17句】:我从县城买了几个苹果要给姥姥带回去,可半路上忍不住自己吃了。妈妈知道后,指着我的脑门说:“你啊,心孝嘴不孝,买个烧饼捎不到!”(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18句】:【多得不如现得】(谚)多得:得利多多。没有兑现的多得,不如现钱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钱,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谚语俗语第19句】:【不图打鱼,只图混水】(惯)不为捕鱼,只想把水搅混。比喻不图得到多少好处,只为把事情搅乱。

【谚语俗语第20句】:口含黄连唱山歌——苦中作乐

【谚语俗语第21句】:十年寒窗中状元——先苦后甜

【谚语俗语第22句】:【寄物则少,寄言则多】(谚)托人捎东西,特别是吃的东西,会越捎越少;托人捎话,辗转相传,添枝加叶,会越捎越多。指话越传越失真。

【谚语俗语第23句】:太阳底下点灯——多余

【谚语俗语第24句】:【跟着龙王会凫水,跟着猫儿会上树】释义:凫水:泅水。比喻跟什么人学什么本事。例句:李氏说:“俗话说:跟着龙王会凫水,跟着猫儿会上树,一点不假。库玛丹本是汉人家闺女,可外路人谁能说她不是赫哲人?”

【谚语俗语第25句】:【良言难劝该死鬼】(谚)好话劝不转非死不可的鬼。指对那些死心塌地不肯回头的人,用多少好话也都没有用,只能任其自然。 也作良言劝不醒该死的鬼。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谚语俗语第26句】:吃了抄手(馄饨)吃馄饨——码事

【谚语俗语第27句】:【病牛来到屠户家,自己来送死】释义:比喻自寻死路、找死。例句:“什么同志!花言巧语骗人,想不到还敢来,这真是病牛来到屠户家,自己来送死!”沈中说。

【谚语俗语第28句】:【心肠是铁做的】(惯)形容人心硬,不为感情所动。

【谚语俗语第29句】:【千里姻缘一线牵】释义:旧谓月下老人能将远隔千里的有缘男女用红线连起来,结为夫妻。例句:“我的儿,你们女孩儿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两个人的脚绊住倾述林文案馆网,凭你两家哪怕隔着海呢,若有姻缘的,终究有机会作成夫妇。”

【谚语俗语第30句】:【常病无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谚语俗语第31句】:堂妹在上幼儿园,挺能唱歌的。一天晚上,全家人要她唱几首歌,她却扭捏起来了。婶婶开玩笑说:“别客气了,仨钱买个李子,谁不晓得你的底子;何必挽你上台不上台?”(江苏·靖江)

【谚语俗语第32句】:【心病从来无药医】(谚)心病:精神上、心理上的病症。指心病自古以来就没有药物能治疗。

【谚语俗语第33句】:【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谚)指老年人的话,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辈不听取,必然会落得个悔恨无及。 也作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必定打破船。

【谚语俗语第34句】:【 不是好吃的果子】有硬壳的果子,须敲开,谓不是好欺侮 的人。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老子不是好吃的果子,你 别在老虎嘴上拔胡子来。”

【谚语俗语第35句】: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谚语俗语第36句】:眼镜框里镶铜子儿———切向钱看

【谚语俗语第37句】:【蛟龙归大海】谓到了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地方。类似 的:龙归大海,虎人深山。成语:得其所哉。徐光耀《平原烈 火》:“老周这次回来,就是蛟龙归了大海,咱大队又添了一 员虎将,无论如何,今天得庆贺庆贺!”

【谚语俗语第38句】:【打铁看火候,做事看时机】(谚)火候:适度的火力。时机:恰到好处的机会。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时机,就像打铁要定好火候一样。

【谚语俗语第39句】:背街卖箩筐——外行

【谚语俗语第40句】:【红颜多薄命】(谚)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指旧时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运。 也作红颜自古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

【谚语俗语第41句】:【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释义:除夜:除夕的夜晚。疫疠:流行传染病。旧谓除夕夜里狗不叫,过了年就没疫病。例句:岁时杂占:“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

【谚语俗语第42句】:【手里捧着个刺猬】事情棘手,难于处理。周立波《暴风骤 雨》:“我看他姓萧的算是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下,扔 也扔不掉。他斗我,看他能斗下,这不是斗了三茬了?”

【谚语俗语第43句】:【显露头角】见“露头角”。

【谚语俗语第44句】:【孩子嘴里讨实话】(谚)从小孩嘴里能讨出真情实话。指小孩天真无邪,不会藏真,不会弄假。 也作孩子嘴里无瞎话。 小孩嘴里掏实话。

【谚语俗语第45句】:【人有良心,狗不吃屎】谓人没有良心,什么事都做得出。 《民国通俗演义》:“人有良心,狗不吃屎,现在的人,哪里还 有什么信义!”

【谚语俗语第46句】:【瘦驴屙硬屎】(惯)比喻内里软弱、空虚,却偏要装得很有实力、很厉害。

【谚语俗语第47句】:崇祯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谚语俗语第48句】:【爹娘亲,娘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谚)娘舅:母亲的兄或弟,即舅父。指子女跟父母和娘舅的亲情,任何外力都不能隔断。 也作“娘舅亲,骨肉亲,打折骨头连着筋”。

【谚语俗语第49句】:【 挨砖不挨瓦不挨瓦片砸,而挨砖头砸。】谓不能权衡轻 重,不知道好歹。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些顽固分子, 天生挨砖不挨瓦!宣传叫他埋雷硬不埋,这一下可受用了 吧!叫他受点教训,不屈!”

【谚语俗语第50句】:【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以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装,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如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谚语俗语第51句】:【老蚌出明珠】(谚)蚌(bang):软体动物,生活在淡水中。指老蚌虽然很丑,却能产出珍贵的明珠。比喻上了年纪的人,也能生出俊美的子女。 也作“明珠产于老蚌”。

【谚语俗语第52句】:哥哥眼看到了订婚年龄,妈妈犯愁了。爸爸说:“咱的儿子长得标标致致的,能找不到对象?有这金镢头,不愁没有梨木把!孬的咱还不要哩!”(山东·单县)

【谚语俗语第53句】:【一个汗珠摔八瓣儿】见“汗珠摔八瓣儿”。

【谚语俗语第54句】:【学到老不会到老】(谚)指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学习中,直到老还是学不完。

【谚语俗语第55句】:我摸着奶奶的耳环眼问:“你们为什么要戴耳环呢?”奶奶说:“天打扮地打扮,不戴耳环不好看。”(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56句】:【翻老账】(惯)老账:过去的账。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让人厌恶的事情。 也作“翻旧账”。

【谚语俗语第57句】:【瞎子放驴——不撒手儿】(歇)本指怕驴跑掉,不敢松手,转指紧紧抓住某人或某事物不放。

【谚语俗语第58句】:【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释义:说明坏人看准时机才干坏事。例句:“俗语说:‘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狗东西再来,它就得瞅上个空子才下嘴。”

【谚语俗语第59句】:【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声在外】(歇)鸣:谐“名”。指人的名声在外面,广为人知。

【谚语俗语第60句】:【上台容易下台难】(谚)指受任官职,有职有权,自然容易;罢免丢官,无职无权,自然难堪。

【谚语俗语第61句】: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谚语俗语第62句】:【敢怒而不敢言】心中不满,不敢表示出来。台湾林语堂 《京华烟云》:“走私的人有治外法权保护,路警也不敢碰他 们,只是袖手旁观,敢怒而不敢言。”

【谚语俗语第63句】:【你有毒药,我有解方】(惯)解方:解毒的药方。比喻比对方技高一筹或总有对付对方的办法。

【谚语俗语第64句】:【猪来穷家,狗来富家,猫来孝家】(谚)旧指猪来使家穷,狗来使家富,猫来使家死人办丧事。一说猪常到穷人家,狗常到富人家,猫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谚语俗语第65句】:【发昏章第十一】(惯)仿《孝经》篇目“某章第几”的格式。“十一”数目超过“十”,表示程度很深。指发昏至深,神志不清。

【谚语俗语第66句】:干草碰上火——下子烘(哄)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67句】:【膏胸膛不挺背会驼】谓精神要振作起来。《香港小说选》: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窝,菜刀不磨成死铁,胸膛 不挺背会驼。”

【谚语俗语第68句】:【有同行的货,没有同行的利】(谚)同行(hang):同一行业。卖出同样的商品,得到的利润却不相同。指经商中全靠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谚语俗语第69句】:【拾进篮子里就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

【谚语俗语第70句】:【一家起火,殃及四邻】灾难会向周围扩展。成语:唇亡齿 寒。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这消息使大家的心情变得沉 重,一家起火,殃及四邻。”

【谚语俗语第71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惯)形容学识渊博,什么都知道。 也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

【谚语俗语第72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语别看有“四知”,其实只有两知,即除你我二人知道外别人谁也不知。现在多用在见不得人、拿不到桌面上的私人交易。此语源自东汉。东汉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说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见,并带黄金十斤作为见面礼。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通过贿赂这位老上司请以后多加关照。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人知者。”杨震当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不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打道回府。然而,这样惊天动地的反腐之语,却被人们反其义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语了。

【谚语俗语第73句】:【人随王法草随风】(谚)王法:国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须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顺着风势一样,违抗不得。

【谚语俗语第74句】:【 瘦狗莫踢,病马莫欺】指不可欺侮弱者或倒霉的人,要有 同情心。古华《芙蓉镇》:“瘦狗莫踢,病马莫欺,倒是胡玉音 觉得他落魄,有些造孽。”

【谚语俗语第75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原指商业上的现钱交易,借指当面 直接交换,以免抵赖。或说:左手交钱,右手交货。明代《水 浒》;“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 一只羊也是放,十只羊也是放放一只羊与放十只羊,所花 费的人力相等。相对的集中,可以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指 多一个两个无所谓。浩然《山水情》:“多一只羊也是放,少 一只羊也是放,掺他进去,也不会显鼻子显眼的。”

【谚语俗语第76句】:【老伴】“老伴”这个称呼,现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在城市这种称呼比较普遍,在乡下还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个民工,我说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为太子,派在宫中服役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后来,“老伴”才转化为老夫老妻之间的称呼。

【谚语俗语第77句】:【农民观天气,商人观市场】(谚)农民关心的是天气变化,商人关心的是市场行情。指不同行业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敏感问题。

【谚语俗语第78句】:【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谚)指作一年打算的,要种谷物,当年就可受益;作十年打算的,要栽树木,十年树不可成材;作百年打算的,要修养德行,这是百年大计。

【谚语俗语第79句】:记住背后是强大的祖国,即使单独一人也无比勇敢。

【谚语俗语第80句】: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脚

【谚语俗语第81句】:【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见“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俗语第82句】:扁担两头挂箩筐——成双成对

【谚语俗语第83句】:高梁秆拴骡子——拉倒

【谚语俗语第84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谚)没有家亲作内应,就不会引来外部的邪魔鬼怪。指外部的邪恶分子到内部来捣乱,总是内部有人勾引。 也作没有家贼引不进外鬼来。 无家鬼送不了家人。

【谚语俗语第85句】:老鸹插雉翎——装凤凰

【谚语俗语第86句】:新婚之夜开窗户——喜出望外

【谚语俗语第87句】:【井深槐树粗,街阔人义疏】(谚)高原深井,树大根粗,这是北方的自然景观;街道宽阔,往来稀少,这是北方的人情写照。指景象壮丽,人情疏淡,这就是北国风光。

【谚语俗语第88句】:四川马——小秧儿(身躯不大)

【谚语俗语第89句】:【天冷不冻下力人】(谚)下力人:卖苦力的人。指干体力活的,出力越大,体内热力越充沛,因此天气再冷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90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稳】释义:领导者遇事沉着,群众才台自安心。例句:“以后有事儿要沉着。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台能稳当。”

【谚语俗语第91句】:【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歇)针鼻儿:针头上的小孔。指凑巧、巧合。

【谚语俗语第92句】:【打着红旗反红旗】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反革命活动。王蒙 《相见时难》:“蓝佩玉可能不可能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特 务?”

【谚语俗语第93句】:【牛不喝水强按头】强迫没有用。喝水,也说:吃草。《北 京日报》(1985,2,13):“强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强按 头,硬要人家弃长就短,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

【谚语俗语第94句】:【要想武功好,从小练到老】(谚)要想把武功练好,就得一辈子不停地练。指武功不是短时间能练好的,要长练不辍。

【谚语俗语第95句】:【带着铃铛去做贼】(惯)形容人愚蠢,需要保密的事却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坏自己的事。

【谚语俗语第96句】:【磨洋工】“磨洋工”一词,一般多指消极怠工,干活磨磨蹭蹭。但它原来的含义不含有磨蹭、懒散的意思,而是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中国旧式房屋,考究者要求“磨砖对缝”。磨砖,就是对砖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共耗资500万美元,占地33公顷,建筑质量要求很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人称之为“洋工”。协和医院有主楼14座,又都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工程质量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细致,“慢工出细活”,耗时很长,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 “磨洋工”可不是应付洋人,是转义为贬义。

【谚语俗语第97句】:妈妈在整理豆角架,我站在旁边发愁地说:“这么多,什么时候能干完呢?”妈妈边干边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动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黑龙江·大庆)

【谚语俗语第98句】:【蠹众木折,隙大墙坏】(谚)蠹(du):蛀虫。折:断。指蠹虫多了,能把树木蛀折;缝隙大了,能使墙壁倒塌。比喻贪污腐化的恶风不煞,法律制度的漏洞不补,定会酿成无可挽回的大祸。

【谚语俗语第99句】:【春耕宜迟,秋耕宜早】释义:春耕应该晚些,等土地彻底解冻;秋耕应早,争取在封冻前耕完。例句:语云:“春耕宜迟,秋耕宜早。”宜迟者,冻渐解,地气始通,虽坚硬土亦可耕;宜早者,乘天地未寒,将阳和之气掩在地中,来春宜苗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xinqingjuzi/show-41198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