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经典民间俗语金典文案,摘抄经典-好句大全
【谚语俗语第1句】:【大虫恶杀不吃儿】(谚)恶杀:特别凶恶。指老虎纵然十分凶恶,也绝不肯吃自己生的崽子。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出于天性。 也作“虎毒不食子”。
【谚语俗语第2句】:老藤子爬树——绕来绕去
【谚语俗语第3句】:【马勺碰锅沿】(惯)马勺:盛粥盛饭用的木制大勺,也叫马勺子。比喻自家人产生摩擦,闹矛盾。 也作“铁杓子碰锅沿”。
【谚语俗语第4句】:松木椽子——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5句】:蜘蛛网——四通八达
【谚语俗语第6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释义:比喻青春一去不复返。例句:咱岛里部知道,你是个英雄有为的少年,古人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少年时代真是黄金难买哪。
【谚语俗语第7句】: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着蒙咙的睡眼,问道:“起这么早,干啥?”爸爸笑着说:“去跑步,呼吸新鲜空气啊!墙坚靠地基,身强靠锻炼。你身体差,要多锻炼才成。快起来吧!”(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8句】:【屎壳郎打嚏喷——满嘴喷粪】(歇)屎壳郎:学名蜣螂,昆虫,身黑,吃动物尸体或粪尿。指信口胡说。含责骂意。 也作“屎壳郎打喷嚏——满口喷粪”。
【谚语俗语第9句】:山上放羊——撒了欢
【谚语俗语第10句】:【射冷箭】见“放冷箭”。
【谚语俗语第11句】:【死狗——扶不上墙】(歇)比喻人素质太差或没有志气,别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来。 也作“死狗——扶不到墙上”。
【谚语俗语第12句】:【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谓不了解实情,瞎担忧。浩 然《艳阳天》:“真是大马虎,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 我们说的是分麦子的事儿!”
【谚语俗语第13句】:张三家的孩子结婚,一份人情都没收到,张三感到很奇怪。李四说:“刮了秋风才下秋雨呢,你一向不和人家往来,还想收人情钱,那怎么可能呢?”(山东·东营)
【谚语俗语第14句】:【青山不老,绿水长存】(谚)指青山绿水永葆常态。常借指友谊定长存,后会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青山不倒,绿水长流。
【谚语俗语第15句】:长尾巴的蝎子——满肚子毒水
【谚语俗语第16句】:星期天,妈妈买回一斤肠子,馋得我直流口水。妈妈有事要出去,把肠子放在桌子上后,转身叮嘱我说:“别叫小猫吃了。”妈妈走了,我望着桌上香喷喷的肠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只吃一口。”于是,我咬了一口。这一吃不当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大半。妈妈回来一看,说:“这真是老鼠看仓——越看越光啊!”(河北·望都)
【谚语俗语第17句】:【金刚厮打,佛也理不下】(谚)金刚:佛的侍从力士。金刚要是互相打起来,佛也调和不了。比喻内部闹起纠纷来,有权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难以排解。
【谚语俗语第18句】:【前打后商量】(惯)指先用武力制服对方,然后再与之议事。
【谚语俗语第19句】:【受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谚语俗语第20句】: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妈妈拉我一起去打谷子,我磨磨蹭蹭不想去。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打谷莫歇凉,插秧莫躲雨,季节不等人啊,快走吧!”(甘肃·兰州)
【谚语俗语第21句】:【好客主人多】(谚)好客:有钱人。指对有钱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谚语俗语第22句】:【瞎子背瘸子】(惯)比喻各有不足的双方分别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谚语俗语第23句】:【搂草打兔子——捎带】(歇)指做某件事时顺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搂草打兔子——捎带手”。
【谚语俗语第24句】:【三十晚上咽了气——活不到大年初一】(歇)指活不长久,即将死亡。
【谚语俗语第25句】:【 没三顿饱饭,有三顿饱气】谓净生气,过不了好日子。西 戎《赖大嫂》:“唉,着实年岁大了,要是年轻二十年,我也得 和你离婚。跟上你,整天没三顿饱饭,有三顿饱气。”
【谚语俗语第26句】:【把煮熟的鸭子闹飞了】释义:比喻把到手或即将到手的好处丢掉了。“闹”又作“弄”。例句:这一来倒不好了!别的都是小事,老爷那个天性,倘然这一翻脸,要眼睁睁儿地把只煮熟了的鸭子给闹飞了,那么怎么好?
【谚语俗语第27句】:【花对花,柳对柳,破畚箕对折笤帚】释义:比喻男女双方十分相配。例句:“拣一个日子,便好过门,这方是田庄小家礼数,有何不可。”正是:“花对花,柳对柳,破畚箕对折笤帚。”
【谚语俗语第28句】:【见水就渴,见饭就饿】想占便宜,什么都想要。韩志君等 《篱笆·女人和狗》:“那两口子,见水渴,见饭饿!看我三嫂 回去帮家里干点活儿,他们也眼红。”
【谚语俗语第29句】:【嫌吃嫌穿没吃穿】(谚)在吃穿上过于挑剔,必然造成无度的挥霍浪费,最终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结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贫困的。
【谚语俗语第30句】:【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释义:脔:切成小片的肉。品尝一小块肉,就能品尝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可以知道整个豹皮的花纹。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由一点可见一斑。例句:又苦熬了一阵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谢绝了李师爷的再三“忠告”,不再拜会任何名流士绅。
【谚语俗语第31句】:【卖什么吆喝什么】做什么事情,说相应的话。老舍《离 婚》:“老李已经把他心中的那点‘诗意’要在她的身上具体 化了,她像门外小贩似的,卖什么吆喝什么,把他的梦打 碎。”
【谚语俗语第32句】:【印把子在手里】谓掌握政权。相关的:刀把子在手里。 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运气来到,拿门板也挡不住。朝 廷硬把印把子塞到你手里,你能够坚决不要,得罪朝廷么?”
【谚语俗语第33句】:【小年】中国民间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这一天.民间有祭灶、扫尘、采办年货的习俗。祭灶,民间很早就有关于灶神的传说。旧时,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门神、井神、厕神、雷神一起成为五位家堂神,职责是保护家宅安宁,不让闲神野鬼骚扰,称为“五祀”。每到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在锅台边摆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焚香膜拜。扫尘,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掸尘。扫尘的习俗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古代先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洁卫生、除疫灭病的良好习俗,所以流传至今而不衰。小年以后,年味越来越浓。
【谚语俗语第34句】:【价出口,货出手】(谚)价:价钱。 指市场交易中,买方说定了价钱,卖方交出了货物,就算成交,双方不得反悔。
【谚语俗语第35句】:【半桩小,吃过老】(谚)半桩小:尚未到成年的小伙子。老:老子,父亲的俗称。指半桩小子正在猛长身体,食量很大。
【谚语俗语第36句】:【银样镴枪头】“银样镴枪头”这个俗语是形容人或者工具徒有其表,内里空虚,没有内在的实际本领或用途,中看不中用。这个俗语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话:“你原来是个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这是红娘对张生懦弱的不满,因此说他外表看起来像个男子汉,追求莺莺小姐时比较大胆,其实内里很软弱,遇到挫折就退缩,不敢和老夫人去正面抗争。《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个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镴枪头。”原封不动引用了《西厢记》的这段原文。中国文化具有传承性,知名度顶尖的曹雪芹发现好句子,照样拿来为己所用。 “银样镴枪头”本指看似银光闪闪的枪实际上是焊锡做的枪头,虽然很光亮,但亮而不实,一扎出去就软了,所以只是样子好看而已,也是个花架子。后来人们习惯把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称作“银样镴枪头”。
【谚语俗语第37句】:【千卖万卖,折本不卖】(谚)折本:亏本。指做买卖的宗旨是要赚钱,亏本买卖谁也不会做。
【谚语俗语第38句】:【冷锅里冒热气】事情来得突然,出乎预料。类似的:冷锅 里爆热豆/冷灰里爆出热栗子。王蒙《失态的季节》:“但是 最后费可犁冷锅里冒热气,或者说又大冒起傻气来了。”
【谚语俗语第39句】:老鼠啃菜刀——磨牙
【谚语俗语第40句】:【戏法人人都会,各有巧妙不同】(谚)指人人都会变戏法,但巧拙不同,自然效果两样。常比喻处事。 也作戏法人人会变,各自巧妙不同。 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谚语俗语第41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释义: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例句: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成婚丧祭各省不得一样,这儿女为父母成服,自天子以至庶人,无贵贱,一也。
【谚语俗语第42句】:【打九九,不打十足】(谚)九九:不足十成。十足:完全满盈。要九九的程度,不要十足。指大凡筹划与做事,要留有余地。
【谚语俗语第43句】:春汛的跳虾——随大流
【谚语俗语第44句】:洗碗时,我要把半碗剩米饭倒掉,妈妈看见了说:“真是有粒黄豆支着牙,不知道姓啥了。不能倒!”(新疆·乌鲁木齐)
【谚语俗语第45句】:鲤鱼吞钓钩——死在嘴上:吞不下,吐不掉
【谚语俗语第46句】:【万事皆从急中错】(谚)任何事情,如果急躁慌忙,就容易出错。 指处事贵在从容镇静,越在紧急时越不能慌乱。
【谚语俗语第47句】:【逼公鸡生蛋】释义:比喻要求苛刻,强人所难。例句:袁廷发头也不回,抵塞他:“你们简直在逼公鸡生蛋哕。”
【谚语俗语第48句】:【老先生】“老先生”这一称呼,感情比较复杂,一般是对年事已高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特别民间把有经验的老中医尊称为“老先生”。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到了明朝,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官员也统称为老先生。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多种含义。它不只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如有人在会上发言冗长且不着调,旁人劝他说:“老先生,你少说两句吧!”
【谚语俗语第49句】:我问爸爸妈妈我长得怎么没有别人好看,爸爸说:“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河南·信阳)
【谚语俗语第50句】:【东说向东,西说向西】释义:比喻没有主见。例句:那国王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说向西,真个收了关文,道:“国师,你怎么与他赌?”
【谚语俗语第51句】:【买卖成交一句话】(谚)凭着一句肯定的话,买卖就成交了。指做生意得讲信用。
【谚语俗语第52句】:【老虎嘴里落下来的,叫狼吃了】(惯)比喻没费力气就得到个便宜。
【谚语俗语第53句】:【一条道走到黑】(惯)1形容人固执,做事不知变通。2形容人坚持错误立场不改悔。3形容人意志坚定不动摇。 也作一条道儿跑到黑。 一条路走到黑。
【谚语俗语第54句】:【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做事要圆满的结束。成语:有始有 终。语文图书:“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 凤,难在点睛。写文章也是如此:头难起,尾难落。”
【谚语俗语第55句】:【滚水烫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歇)螃蟹:也叫毛蟹,生长在淡水里。横行:本指螃蟹横着爬行,转指倚仗恶势力做坏事。比喻某种恶势力横行霸道的日子不会长久。
【谚语俗语第56句】:【 指桑树骂槐树/指冬瓜骂葫芦】借别的事情影射或攻击他 人。成语:指桑骂槐。西戎《赖大嫂》:“立柱妈,你说话说清 楚,不要指冬瓜骂葫芦,你看见我的猪吃了哪里的庄稼?你 们抓住了?是我的不是?”
【谚语俗语第57句】:【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释义:对横行霸道的人冷眼相对。例句:曾有一个笑话,道是一个老翁有三子,临死时分付道:“你们倘有所愿,实对我说。我死后求之上帝。”一子道:“我愿官高倾述林。”一子道:“我愿田连万顷。”末一子道:“我无所愿,愿换大眼睛一对。” 老翁大骇道:“要此何干?”其子道:“等我撑开了大眼,看他们富的富,贵的贵。”此虽是一个笑话,正合着古人云:“长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谚语俗语第58句】:快开学了,我的假期作业还有很多没有做,可仍在一个劲儿地玩。妈妈说:“麦芒都快锥着屁股了,还不着急。”(四川·西充)
【谚语俗语第59句】:两个麻子结婚——点子不少
【谚语俗语第60句】:【打猎的人有鸟吃】指职业上的方便,有利。王统照《山 雨》:“他还图这点小便宜?犯不上!人家干的什么,打猎的 人没有鸟吃?每年到镇上做这份生意的谁不得送上三五 两?”
【谚语俗语第61句】:盖上筛子蒸饭——出气不在一处
【谚语俗语第62句】:【茅石板上打滚——寻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脚踏的石板。屎:谐“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谚语俗语第63句】: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谚语俗语第64句】:【乱点鸳鸯谱】释义:不了解情况,瞎指挥。例句:“这是党委集体的意见,可不是我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谚语俗语第65句】:我们的穷山窝窝也富裕起来了,呈现出“果满园,粮满仓,玉米棒子挂树上”的喜人景象。奶奶也禁不住丰收的喜悦,逢人就夸:“现如今这猪也肥了,连蹄子尾巴儿都是肉啊!”(山东·莱阳)
【谚语俗语第66句】: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
【谚语俗语第67句】:【虎狼也有父子之情】释义:虎狼这样凶猛的野兽也有骨肉之情,人更应该有。例句:罪过,罪过!这孩子一难一度,投得个男身,作何罪业,要将他溺死!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老人家是何意故?
【谚语俗语第68句】:【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普遍如此,实用于一切情况。海外 刘宜良《江南小语》:“竞争是现代企业最大的特色,达尔文 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谚语俗语第69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谚)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足智多谋。三个普通人的智谋,能顶个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缝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人顶个诸葛亮。
【谚语俗语第70句】:【贪多嚼不烂】贪多力不胜任。清代《红楼梦》:“那功课宁 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谚语俗语第71句】:【合唱一台戏】(惯)比喻勾结在一起做某事。
【谚语俗语第72句】: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不是对手:粉身碎骨:完蛋;找死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自找难看
【谚语俗语第73句】:我的同学小明学习很用功,而我却整天贪玩。爸爸批评我说:“你真是人家发财,你发愣!”(江苏·阜宁)
【谚语俗语第74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谚)小脚:旧礼教摧残妇女,女孩从【第7句】:八岁时起缠足,折断趾骨,弯成三寸小脚。女子缠就一双小脚,眼泪就得流满一缸。指缠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脚一双泪一缸”。
【谚语俗语第75句】:【神仙眼睛看得宽,看不到自家鼻子尖】(谚)比喻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往往很难看清自身的缺点。
【谚语俗语第76句】:【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释义:比喻人心难测,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例句:现在是革命时代,只讲干革命不讲打天下,但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真正的革命派当然很多,假革命准又能保其无?
【谚语俗语第77句】:【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释义:长安:唐国都长安城,后作为京城的通称。两湖:湖南、湖北,泛指南方。不到京城看看,辜负了眼神;不到两湖走走,辜负了口福。指旅游胜地,不可错过。例句:九福:天下有九福,京师钱福、限福、屏帷福,吴赵口福,洛阳花福、蜀川药福,秦笼鞍马福,苏赵衣裳福、美女福。《珍珠船》云:“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
【谚语俗语第78句】:【吃人不吐骨头】(惯)形容人极其贪婪、阴险和凶残。 也作“吃人不吐核儿”。
【谚语俗语第79句】:晚上,妈妈不让我看电视,我装着去睡觉,就躺在被窝里偷偷地看。妈妈发现了,又带气又带笑地说:“明人不做暗事。想看,就爬出来正大光明地看!”(河北·张家口)
【谚语俗语第80句】:【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谓找上门来就有麻烦事。香港金庸 《射雕英雄传》:“咱们一对一地跟他动手,谁也抵挡不住。 他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谚语俗语第81句】:【有男不娶老生囡】(谚)老生囡:父母年老时生下的女儿;老生女儿容易被溺爱、娇惯,养成任性、懒惰等不良习性。指有儿子的话,不可让他娶老生女儿。
【谚语俗语第82句】:【皇天不负好心人】(谚)皇天:老天。老天不会辜负操好心,做善事的人。指好心人终究会有好结局、好报应的。
【谚语俗语第83句】:【一个鼻孔出气】(惯)形容立场一致,臭味相投。 也作一个鼻子眼儿里出气。 一鼻孔出气。 一个鼻孔喘气。
【谚语俗语第84句】: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
【谚语俗语第85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难找,偶然得之,幸运。 鲁迅《朝花夕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 引寻到了。”
【谚语俗语第86句】:【 兵无粮草自散】极言军队给养的重要。也指做事要有物 质基础。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兵没粮草自散。难道 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散伙么?”
【谚语俗语第87句】:劳动是食欲的父亲,是消化的祖父,是健康的曾祖。
【谚语俗语第88句】:【只拉弓,不放箭】见“开弓不放箭”。
【谚语俗语第89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需要激励。明代《古今小 说》:“自古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马周只为吃酒上 受刺史责辱不过,叹口气出门,到一个去处,遇了一人提携, 直做到吏部尚书地位,此是后话。”
【谚语俗语第90句】:【 老天爷有眼】老天爷有眼看得清楚,谓人世间的善恶会 有报应。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老天爷若有眼,他应当 保佑这一对好孩子,让他们完成婚配才是。”
【谚语俗语第91句】:星期天,我到外面玩了半天,还和小伙伴对骂着玩。回到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把衣服弄脏了。”妈妈说:“衣服脏了可以洗,要是嘴脏就难洗了。”(江苏·泰兴)
【谚语俗语第92句】:【树大招风】(谚)树木高大了,就容易招来大风。常比喻名声大或权势重了,就容易招来非难、嫉妒与仇恨。 也作树大招风,官大招祸。 树大招风,钱多惹事。 树大招风,名高招忌。
【谚语俗语第93句】:高梁开花——到顶了
【谚语俗语第94句】:【缓步当车,晚食当肉】(谚)缓缓地散步,权当是坐车一样舒适;饥饿时吃饭,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节奏放缓,悠闲自如,自是一种享受。
【谚语俗语第95句】:院里的刘二宝总爱贪小便宜,常惹人嫌。奶奶说:“自己挣来的吃着也香,穿着也光。贪那仨瓜俩枣的,又吃不饱,还落个让人戳脊梁骨,啥多啥少?”(北京·延庆)
【谚语俗语第96句】:【苍蝇不钻没缝的蛋】(谚)比喻若人一身正气,邪恶小人便无从钻空子。 也作苍蝇不抱无缝的蛋。 苍蝇无缝不下蛆。
【谚语俗语第97句】:十个团鱼跑一个——九鳖(久别)
【谚语俗语第98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惯)比喻对某人言听计从。
【谚语俗语第99句】:【找个缝下蛆】(惯)比喻找机会干坏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zhaichao/show-20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