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摘抄

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经典俗话,摘抄经典-好句大全

【歇后语第1句】:【狗肚子盛不了四两香油】释义:比喻心里装不住事。“四两香油”又作“二两酥油”。例句:可是,几天的工夫。你就不知咋着好了,儿子也要送给人家,金牛也要掏给人家!你,还有啥?人家说“狗肚子盛不了四两香油”。

【歇后语第2句】:树叶遮屁股——不顶用;不顶事

【歇后语第3句】:父亲要出外做生意,奶奶不同意,说:“守着聚宝盆,偏拿讨饭棍。常言说得好,‘土能生金’。咱每人三亩责任田,只要庄稼种好了,比啥都强。”(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4句】:放假了,我光知道玩,把今天的作业推明天,明天的作业又推后天。他妈妈没好气地说:“真是懒汉嘴里明天多,明天再多也不多啊!”(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5句】:爷爷常说:“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了,最宝贵的是友情。攒下银钱催命鬼,交下朋友护身符。”(吉林·农安)

【歇后语第6句】:【心宽出少年】(谚)心胸开阔,能使人保持年轻。指人乐观豁达,无忧无虑,就不易衰老。

【歇后语第7句】:十字路口行走——四通八达

【歇后语第8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迟】谓遇到事情要沉着,找机会对侍。 类似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报 仇十年不迟,何况只用等几个月?气坏了身体可不值!”

【歇后语第9句】:【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歇)赵老:也说赵巧、赵果,传说是鲁班的徒弟;鲁班计划在大河上修桥,为防龙王干扰,制作两座灯台让赵呆送给龙王,赵呆把其中一座内藏夜明珠、外观漂亮的灯台藏在怀里,想私自带回家,没想到剐出龙宫,就葬身海涛之中。指人或物有去无回。

【歇后语第10句】:篙子撑船——竿子到底

【歇后语第11句】:【糊涂虫】“糊涂虫”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对事情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从前有个县官,审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虫,并且作了打油诗来讽到他。县官不知道这是讽刺自己,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虫,而且下令务必在三日之内捉到三个糊涂虫,少一个也不行。公差们发现一个头顶包袱、骑在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马身上?”那人回答说:“我担心马驮得太重,顶在我头上,可以节省马力。”公差一听这话,就说:“这个人可以算一个糊涂虫了,带他去见官!”公差们走到城门口,见一个手拿竹竿的人想进城,竖着拿城门太低,横着拿诚门太窄,就是进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们两个去交差。县官听了公差的报告,对拿竹竿的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成两截拿进城来?”公差们一听,说:“报告老爷,第三个糊涂虫查到了。”县官忙问:“是谁,快给我拿来!”公差们说:“等下一任县太爷来了,我们就把他抓起来。” “糊涂虫”县官能当下去,清醒的郑板桥却当不下去,难怪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歇后语第12句】:一天,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衣服。一个摊主拿着衣服,说了一大堆好话,可妈妈拿起来检查一下后就拉着我走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不买,妈妈说:“她是关老爷卖豆腐:人硬货不硬。”(江苏·锡山)

【歇后语第13句】:今年与去年相比是一个丰收年。爸爸说:“这就像小秃长个脸面胡——缺处有补。”我建议把一部分粮食卖掉,可爷爷说:“庄稼佬生得怪,东西越贵越不卖。”(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14句】:【 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没有行家,事情办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他死了,好应心的菜也没一碟 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歇后语第15句】:猎人打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歇后语第16句】:【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释义:比喻既敢碰硬,就无所畏惧。例句:李坚决心很大:“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当年包公敢铡驸马陈世美,我们还怕这些地头蛇!”

【歇后语第17句】:【读书人识不尽字,种田人识不尽草】(谚)读书人无法把字认全,种田人不能把草认全。指知识无穷无尽,是学不完的。

【歇后语第18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语的意思是荐举人才,对外不避仇人,对内不避亲属。形容任人唯贤,公正无私。此语源自《吕氏春秋·去私》,讲的是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年老退官,晋悼公要他荐举贤良。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做了南阳县令,又推荐自己儿子祁午在朝中做了军尉。孔子听说后赞叹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可以说是公正无私啊!”

【歇后语第19句】:手榴弹的尾巴——拽不得

【歇后语第20句】:【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歇)指横下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歇后语第21句】:无耻的人脸皮结实;无病的人身体结实。

【歇后语第22句】:旱苗得甘露——及时雨

【歇后语第23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谚)早早来等候着,不如恰巧碰上。指好的机遇,远比下苦功夫等待见效果。 也常作凑巧得到好处的诙谐语。 也作来得早不如赶得巧。 来早了不如碰巧了。

【歇后语第24句】:我数学很差,泄气了,不想再学了。奶奶说:“人勤地听话,志坚石结瓜。你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学好。”于是,我上课认真听,下课勤练多问。后来,我的数学成绩真提高了!(河南·濮阳)

【歇后语第25句】:【和尚置梳篦】(惯)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称。和尚是光头,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无用处的事情。

【歇后语第26句】:【更上一层楼】释义:比喻再提高或再前进一步。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再不甘心蛰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歇后语第27句】:鹅卵石掉刺蓬——无牵挂;无牵无挂

【歇后语第28句】:【步子迈得正,不怕影子歪】(谚)指为人处世大公无私,正道直行,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歇后语第29句】:【嘴上有门,肚里有牙】(惯)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点儿也不露出来。

【歇后语第30句】:熟透了的大麦一够头了

【歇后语第31句】:云里伸拳头——露一手

【歇后语第32句】:【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歇后语第33句】:【楚人沐猴而冠】释义:沐猴:猕猴。冠:戴上帽子。楚国人给猕猴戴上帽子,使其装成人样。比喻人虚有仪表或地位,并没有本领。例句: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

【歇后语第34句】:【 带着花岗岩的头脑去见上帝】指思想顽固不化,至死不 变。《短暂的春秋》:“她是绝不会低头认罪的,很有可能她 要戴着她那花岗岩般的脑袋去见上帝。”

【歇后语第35句】:【三过家门而不入】释义:语出《孟子·离娄下》。传说夏禹为了治水,多年在外,他曾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口都没有进去。形容一心工作,公而忘私。例句:老蔫并不懂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动上超过了古人。他参军六个年头,十次二十次路过红家峪,始终没有回去过一遭。

【歇后语第36句】:【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释义:吃了人家的宴请,接受了人家的馈赠,说话办事就不容易坚持原则。例句:方亦鹏就曾屡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应有的警惕,特别是不宜随便接受他们馈赠。“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真是一点也不假的大实话。

【歇后语第37句】:【拔了萝卜地皮宽】(谚)比喻赶走或除掉了心头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轻松愉快。

【歇后语第38句】:【没丝都有寸】(惯)丝:谐“私”。 指多少有些瓜葛、交情。

【歇后语第39句】:【碾盘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盘: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盘。根子:本指根部,转指根底、后台、靠山等。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比喻后台、靠山很硬。 也指基础雄厚,很有实力。

【歇后语第40句】:【吃秤砣,铁了心】铁,名词作动词用,谓狠下决心,不动 摇。吃秤砣,或说:王八吃秤砣。浩然《山水情》:“刘三像吃 了秤砣铁了心,一点儿也不松口:这一回,你就是去死,我也 不能答应。”

【歇后语第41句】:【纸糊灯笼肚里亮】释义:比喻自己心里清楚明白。例句:大家说礼训管林业队账目,是纸糊灯笼肚里亮,一人有数,众人没数。

【歇后语第42句】:【属蛐蛐儿的——土里生土里长】(歇)土:本指泥土,转指本地。指人生在当地又在当地长大。

【歇后语第43句】:【扳开竹子看梅花】释义:比喻看个究竟。例句:“小伙啊,我们嘴说无用,到地头再说,货到地头死!”“好!我们扳开竹子来看梅花。”

【歇后语第44句】:【随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见“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

【歇后语第45句】:【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歇后语第46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惯)比喻事情还没动手就造出许多舆论。

【歇后语第47句】:【 吃了空心汤团】受骗,希望落空。张春帆《九尾龟》:“等 到银钱到了他的手中,就是你吃了他的空心汤团,你也没有 什么法儿。”

【歇后语第48句】:河边娶媳妇——给王八找喜欢

【歇后语第49句】:小舅舅写作业总是东张西望的,精力不集中,气得外公常骂他:“太不专心了,一个麻雀飞过来都要看看是公还是母。”(四川·荣县)

【歇后语第50句】:爸爸卖菜很晚还没回来,哥哥说:“要是我去卖,早就回来了。”妈妈接过话说:“你呀,仨钱买,俩钱卖,不图卖钱只图快。”(河南·偃师)

【歇后语第51句】:【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惯)形容变化非常快。

【歇后语第52句】:【胁肢骨里敲髓】(惯)胁肢骨:肋骨。从人的肋骨里敲出骨髓。比喻残酷地榨取钱财。

【歇后语第53句】:【乌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释义:鸟快死了,呜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说出来的话是善良而有价值的。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日:“鸟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歇后语第54句】:六个手指头抓脑门——眼前尽是叉

【歇后语第55句】:【灶老爷上西天——有一句讲一句】(歇)灶老爷: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旧俗每年腊月廿三祭灶神,认为灶王爷此时会上天报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况。指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或隐瞒。 也作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灶王爷升天——实话实说。

【歇后语第56句】:【人怕出名猪怕壮】(谚)猪肥壮了,就要上屠场被宰杀;人出了名,就会招来嫉妒,惹来麻烦甚至不测。指名人往往更不易做人,得处处小心。 也作人怕出名猪怕肥。 人怕出名,树怕冒尖。

【歇后语第57句】:【树老心空,人老颠冬】释义:颠冬:方言,老年人昏庸糊涂,颠三倒四。上年纪的人糊里糊涂,说话办事难免颠三倒四,有错。例句:阿侯什都忙赔笑说道:“却波,‘树老心空,人老颠冬’,我不会说,你会听。我说得不对,你莫见怪!”

【歇后语第58句】:【狗咬狗,两嘴毛】释义:比喻争斗的双方都不好,是一路货色。“两嘴毛”又作“一嘴毛”。例句:另一个人说:“狗咬狗,两嘴毛,谁也不用说谁。穿子里边作满月,还不都是他妈婊子养哩。”

【歇后语第59句】:【老鼠尾巴上绑鸡毛——不是什么正经鸟】(歇)比喻不是个正派人。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也作“老鼠尾巴绑鸡毛——不是个正经鸟”。

【歇后语第60句】:【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释义:形容胆小怕事。例句:“不行!谁都像你这样胆小,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你!”

【歇后语第61句】:【一铆对一窍】(惯)铆:铆钉。 窍:指铆眼儿。形容算计得正合适,不多也不少。

【歇后语第62句】:百只麻雀炒一盘——嘴多

【歇后语第63句】:【把天放在头上说话】(惯)指说话做事公平公正,不违天理。

【歇后语第64句】:【天无二日,人无二理】不论在哪里发生的事情,规律和道 理是相同的。明代《西游记》:“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 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 体相。岂有不知之理!”

【歇后语第65句】:八十老汉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歇后语第66句】:【寿桃】在我国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长辈生日,儿女或晚辈都要送一个大寿桃,并祝父母或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么,送寿桃的习俗源自哪里呢?据说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是从孙膑开始的。孙膑十八岁时离家学习兵法,与家人无音讯达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孙膑想起今天是母亲的六十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师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并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就辞别师父急忙行家赶。孙膑回到家,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父送的桃献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一口说:“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桃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孙膑,也在父母生日时,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

【歇后语第67句】:城头上栽花——高种(中)

【歇后语第68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狂】(谚)百步王:在离家百步以内逞能。指狗只会在家门口狂吠,一离家门口就老实了。比喻没见过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会胆怯。

【歇后语第69句】:【说到风便扯篷】(惯)篷:船帆。 一说有风便立刻把帆升起来。1比喻一说什么便马上要干什么。2比喻态度转变得很快。

【歇后语第70句】:我的弟弟活泼,好动。白天由奶奶看着,可奶奶一不留神,他就跑得不知去向,这时,奶奶便会说:“这孩子,真是个小地仙,一会儿不见走一千。”(河南·沁阳)

【歇后语第71句】:叔父说我哥办事是“嘴上没毛,做事不牢,东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头,像杆没星的秤”。(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72句】:先吃黄连后吃蜜——先苦后甜

【歇后语第73句】:【近人不说远话】释义:给亲近人说话不用绕弯子。例句:“咱们是近人不说远话,冲着孩子们,你也别跟弯弯绕这群家伙们跑了。”

【歇后语第74句】:【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谚)没兴:倒运,败兴。指从前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丑事坏事,到破败时就会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头上。 也作从前作事,没兴齐来。 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 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

【歇后语第75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歇)乐颠:快乐得跌落(馅),转指乐颠颠,形容行走欢乐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也指高兴得忘乎所以。 也作“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

【歇后语第76句】:【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谚)嗔(chen):怒目而视。指等候人不见来时,最容易感到时间过得太慢;对某人憎恶时,总觉得他的面貌长桕特别难看。 也作等人易久,嗔人易丑。 嫌人易丑,等人易久。嫌:厌恶。

【歇后语第77句】:【不敢说半个不字】绝对不敢反对,不敢违拗。《台湾乡土 作家选集》:“这样干,无论是怎样坏的家伙,也要被你弄得 不敢说一个不字。”

【歇后语第78句】:【东风射马耳】(惯)东风在马耳边吹过,马没有任何反应。比喻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歇后语第79句】:秀才房里——尽是书(输)

【歇后语第80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死不要脸

【歇后语第81句】:一位上完厕所的妇女回到客车上,发现座位被另一妇女占了,顿时横眉怒目道:“下蛋不勤占窝倒挺快。”那位坐着的妇女一边起身一边向她道歉:“真对不起,耽误你下蛋了。”(河南·台前)

【歇后语第82句】:闺女穿着奶奶的鞋——老样子

【歇后语第83句】:【好话不说二遍】不愿意重复再说。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小庚斜睨他:好话,不说二遍!”

【歇后语第84句】:【当面鼓,背后锣】(惯)指当面说的是一套,背后做的是另一套。

【歇后语第85句】:八竿子搭不着的亲戚——远着哩

【歇后语第86句】:【能狼难敌众犬】(谚)再凶猛的狼也对付不了众多的狗。比喻武艺再高强的人,也难胜过众多的敌手。 也作能狼敌不过众犬。 能狼不敌众犬,好汉架不住人多。

【歇后语第87句】:衙门前的石狮子——张牙舞爪不咬人

【歇后语第88句】:花木兰从军——冒名顶替

【歇后语第89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得了人家好处,不容易坚持 原则。张贤亮《河的子孙》:“不过,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软。两碗香喷喷的羊肉大米饭下肚,不给人家撂下些啥, 总觉得过意不去。”

【歇后语第90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脏,就对奶奶说:“奶奶,帮我洗洗手。”奶奶说:“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个好嘴。”(河南·开封)

【歇后语第91句】:【王八脖子缩回去/做缩头乌龟】鳖头能缩回甲壳。形容畏 缩,后退。成语:畏葸不前。香港电影:“坐了二十年牢,天 天想报仇,报仇的机会到了,又做了缩头乌龟。”

【歇后语第92句】:学习不努力的哥哥今年要参加中招考试,但是,这不,马上都要考试了,他还在玩电脑。奶奶劝哥哥去读书,爸爸说奶奶:“这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93句】:【不知者不作罪】(谚)指不了解情况而误犯了别人,应当得到别人的原谅与宽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为过。

【歇后语第94句】:【在外面舍块板,给家里丢扇门】(谚)丢:搁置,放。在外面施舍给别人一块板,就等于给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门。指保护别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会得到保护。

【歇后语第95句】:船帮做棺材——漂流了半辈子才成(盛)人

【歇后语第96句】:照相的挪机子——对相(象)

【歇后语第97句】:【 抓住手腕子】做坏事当场被抓住。浩然《艳阳天》:“这就 是赃证啊?那绳子是我打草丢的,你说我往外运粮食,你为 什么没抓住我的手腕子?”

【歇后语第98句】: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来回直打转转;乱窜;走投无路;坐立不安

【歇后语第99句】:【要星星不给月亮】(惯)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喻对所爱的人过分地娇宠。多指对孩子溺爱。 也作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要仨不能给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zhaichao/show-20805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