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民间俗语金典文案,摘抄及感悟-好句大全
【谚语俗语第1句】:我们村的柑橘摘下后,村长让人将大小配匀后再分。他说:“瘦婆娘骑胖马——挑精搭肥。”(湖南·桃江)
【谚语俗语第2句】:【空口说白话】(惯)指光说不做或说了不兑现。 也作空口讲白话。 空口说空话。
【谚语俗语第3句】:【青蛙要命蛇要饱】谓都要生存,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 望,不顾别人死活。相关的:蛇要吃饱,不知青蛙要命。陈 登科《赤龙与丹凤》:“今天我要把话说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饱。他不为老家出力,谁又去为他卖命?”
【谚语俗语第4句】:期中考试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爷爷提醒她说:“走路怕脚软,学习怕骄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啊!”(河南·济源)
【谚语俗语第5句】:【不吃鱼,口不腥】释义:比喻不贪小便宜,就不会惹出是非。例句:我们不要占便宜,不吃鱼,口不腥!
【谚语俗语第6句】:【泼水节】在影视剧中,看到泼水节很浪漫、很好玩、很开心。其实,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傣历的年节,在农历清明的后十天。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在傣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傣族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后来来了一个火魔,使傣族家乡变得酷热干燥,寸草不生。火魔接连抢走了七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其中一个最小的叫依香。她聪明伶俐,为了除掉火魔,她设法取得了火魔的信任。傣历六月(农历三月)的一天,她趁火魔高兴时,假意奉承说:“大王,火、刀、剑、水,哪一样武器都不能伤害你,你永远活着该多好啊!”火魔得意至极,便泄露了天机:“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有一个办法能整死我,只要拔下我一根头发,勒紧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夜里,依香趁火魔熟睡之机,轻轻地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在他脖子上一勒,果然火魔的头就掉下来了。可火魔的头一落地,马上就着了火,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依香赶忙把其他六个姑娘叫来,轮流抱着魔头,不让魔头落地。魔头火热滚烫,姑娘们只好不住地往身上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到七年以后,魔头才死去。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姑娘,便在每年傣历六月(农历三月)举行泼水节。
【谚语俗语第7句】:【不遇盘根,谁别利器】(谚)盘根:树根盘绕。指不遇到盘根错节,谁能识别出斧子的锋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难办的事,就显现不出英杰之材。
【谚语俗语第8句】:【只有买错无卖错】(谚)指真货、假货,卖者清楚,买者不知,所以只有把假货当真货买去的买者,没有错把真货当假货卖掉的卖家。
【谚语俗语第9句】:木鱼儿改梆子——还是挨敲的货;总是挨打
【谚语俗语第10句】:【看人看穿戴,生意看招牌】(谚)看一个人,先从他的穿戴看起;看商场生意,先从它的招牌看起。指人的仪表,生意的招牌,都是形象的标志,绝对不容忽视。
【谚语俗语第11句】:【逃出了黑店,又搭上了贼船】(惯)黑店:坏人开的杀人劫货的客店。比喻逃脱了一个灾难,又遇上了另一个灾难。
【谚语俗语第12句】:【看眼色行事】(惯)指根据别人的眼神或脸色说话、办事。 也作看脸色办事。 看脸色行事。
【谚语俗语第13句】:太阳落山后的夜猫子一开了眼
【谚语俗语第14句】:人们对张家饭店掺杂使假、缺斤少两很是气愤。二爷说:“那小子本来就很贪,看见有人担了大粪走过,也要沾一指头。”(辽宁·锦州)
【谚语俗语第15句】:【百年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谚)修:修行。指能同舟共济乃至做成夫妻皆因前世有缘。
【谚语俗语第16句】:【人作千年调,鬼见拍手笑】(谚)调:谋划,打算。人生不过几十年,却要作千年的谋算,其愚妄连鬼也会拍手讥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实际的事,莫作无聊的空想。
【谚语俗语第17句】:【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惯)荆山玉:即和氏璧;相传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抱玉岩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价值连城的美玉。不认识荆山宝玉,把它看作顽石。比喻没有眼力,错把好人看作坏人,或把有才干的人当作无能的人。
【谚语俗语第18句】:我家刚搬进新房,爸爸要清扫柜子里的灰。他先让我去搬凳子,接着让我去拿铁簸箕,最后让妈妈去找笤帚,还让妈妈给他扶凳子。妈妈对爸爸说:“你呀!一千点活,就喊得雷动风响的。”(青海·互助)
【谚语俗语第19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谚语俗语第20句】:我吃饭的时候直掉米粒,妈妈说:“你下巴上有洞啊,怎么一个劲儿漏饭?”(河北·新乐)
【谚语俗语第21句】:【前有车,后有辙】释义:前面有车走过,后面便留下车辙印痕。比喻前人的经验教训,后人可作为借鉴。例句:万一碰上鬼子伪军跟他在一块儿,也是一样办法,反正跑不了就光荣牺牲。前有车,后有辙,双喜就是我的榜样!
【谚语俗语第22句】:鸟过拉弓——错过时机
【谚语俗语第23句】:【扯葫芦倒秧】释义:比喻说话絮叨,翻来覆去。例句:这老婆说起话来就没个头,刘永义知道要是不打断她,她扯葫芦倒秧,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
【谚语俗语第24句】:【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谚)指凡事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就不要去劳神费力。 也作事不干己莫操心。 事不关己莫多问。
【谚语俗语第25句】:【一世为官三世累】(谚)劝人做官应廉洁,以免后代受连累。
【谚语俗语第26句】:【四两换半斤】(惯)指占了点儿小便宜。
【谚语俗语第27句】: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
【谚语俗语第28句】:船底下放鞭炮——闷声闷气;闷声不响
【谚语俗语第29句】:【明人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谚语俗语第30句】:【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谚)竹竿:撑船的篙多使用长竹竿。不会撑船,就不要去摆弄篙竿。指不是行内人,就不要强装内行。也指凡事与己无关的,不要硬插手。 也作“不是撑船手,莫去摸篙杆”。
【谚语俗语第31句】: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谚语俗语第32句】:弟弟很调皮,爸爸让他喊妈妈回来吃饭,他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让他做作业,他却手不识闲儿地玩玩具。爸爸生气地说:“叫你去东你去西,叫你打狗你撵鸡。你这是前襟穿在后背上,尽跟我反着板儿,别筋儿哩!”(河南·汝南)
【谚语俗语第33句】:【 想过河又怕湿了脚】做事有顾虑,怕不利。类似的:又想 过河,又怕脱裤子。姚雪垠《李自成》:“经过这一夜畅谈,特 别是自成已经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断然拒绝,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湿了脚。”
【谚语俗语第34句】:【处贫贱易,耐富责难】(谚)贫贱与富贵相比较,安心于贫贱生活比较容易,在富贵中能不骄奢淫逸则很难。指身处富贵而保持廉正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谚语俗语第35句】:【 一回生,二回熟】开始生疏,以后会逐渐熟悉。回,也说: 次。老舍《四世同堂》:“以后我就晓得怎么留神,怎么见机 而作了!一次生,二次熟!”
【谚语俗语第36句】:【跳在黄河也洗不清】(惯)比喻受了冤屈,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法辩白,洗雪不清。 也作跳到黄河洗不清。 跳进大河也洗不清。 跳到天河里也洗不清。
【谚语俗语第37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指年景是旱还是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谚语俗语第38句】:套马杆子戴礼帽——充大个
【谚语俗语第39句】:钻井出油——全靠压力
【谚语俗语第40句】:【哑子漫尝黄檗味——难将苦口对人言】(歇)漫:徒然,白白地。 黄檗:即黄柏,落叶乔木,树皮中医入药,味很苦。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心里有苦,难以对人开口。 也作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向人言。 哑子漫尝黄连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谚语俗语第41句】:器乐合奏——大吹大擂
【谚语俗语第42句】:【吐唾沫】生活中我们常见这种现象:当一个人遇到晦气之事或说错了话时,会“呸!呸!呸!”连吐三次唾沫;当他与所鄙视甚至仇恨的人擦肩而过时,也会回身对着这人的背影重重地吐口唾沫,这是为什么呢?民国时期,江绍原先生对唾沫文化进行了非常有趣的探讨。透过他所搜集的诸多史料可以看出,唾沫在古人眼里具有许多神奇的功效。古人认为,唾沫可以制鬼。宗定伯捉鬼的故事是个典型。据说,当宗定伯知道同行者是个容易对付的新鬼时,他将其用力挟住,新鬼情急之下变为山羊,他又马上吐唾沫使其定型难逃,竟然牵到市上卖了个好价钱。《搜神记》也记述了一个故事,崔少府妻子怀孕尚未分娩就死了。但四年之后,仍把生育的儿子送回家。当时宾客满座,都知道是鬼来了,于是“遥唾之”。大业《拾遗记》也提到,隋炀帝游江南吴公宅时,忽遇陈后主鬼魂,仍称殿下,叙述旧事。炀帝突然醒悟遇鬼,马上唾之云:“何今日尚目我为殿下,复以往事讯我耶!” 唾沫可以辟邪。《清异录》卷二记述:“枭乃天毒所产,见闻者必罹殃祸,急向枭连唾试三口,然后静坐存北斗一时许,可禳。”李时珍介绍,唾沫可以治疗“毒蛇螫伤”及肿痛、长瘤等病,据说这是以毒攻毒。其实我们遇到晦气或说错了话吐唾沫,就有以上民俗内涵在里面。唾沫在制鬼驱邪的同时也可以攻击和伤害他人。看起来朝着仇人背影吐唾沫其实也有攻击伤害的巫术含义在里面,似乎是一种咒恨。
【谚语俗语第43句】:木偶上戏台——幕后有人
【谚语俗语第44句】:洪水冲了老鼠洞——窝子全完
【谚语俗语第45句】:【打柴总得先探路】(谚)比喻做事总得要先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谚语俗语第46句】:【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谚)身卧摇车的小孩,却是爷爷辈的;拄着拐棍的老人,却是孙子辈的。指旧时的主子再小也是老爷,仆人再老也是下人。
【谚语俗语第47句】:鞭打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谚语俗语第48句】:弟弟把花瓶打碎了,姑妈追问这事,他却不承认。姑妈说:“纸包不住火,油掺不得水,从小不能说假话。”(湖南·长沙)
【谚语俗语第49句】:中午吃鱼,我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妈妈笑着说:“你真是闻到了鱼腥,胀破了肚筋啊!”(安徽·芜湖)
【谚语俗语第50句】:【活到老,学到老】(谚)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活到什么时候,就要学习到什么时候。指学习没有止境。
【谚语俗语第51句】:蝼蛄吃庄稼——地下活动
【谚语俗语第52句】:夜饭太晚了,小红有点不高兴。妈妈说:“夜饭夜饭,吃到鸭子下蛋。”(注:鸭子是黎明前下蛋。)(江苏·南通)
【谚语俗语第53句】:【经风雨,见世面】(惯)比喻经历各种磨难、考验,增长知识才干。 也作“经风浪,见世面”。
【谚语俗语第54句】:【掀被头讨屁臭】(惯)比喻自找倒霉,自讨没趣。
【谚语俗语第55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过街的老鼠——到处有人喊打”。
【谚语俗语第56句】:【 让龙头摆起来】旧俗春节要耍龙灯,龙头摆动,龙身随着 舞动,比喻关键事情要首先做好。《北京日报》(1986,2,3): “让龙头摆起来。耍龙灯,龙头摆起来,龙身龙尾也就动起 来了。规划、设计和勘测,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对开创首都 建设新局面至关重要。”
【谚语俗语第57句】:口技表演——嘴上的功夫
【谚语俗语第58句】:墨鱼肚肠河豚肝——叉黑又毒
【谚语俗语第59句】:木头人锯树——忘本
【谚语俗语第60句】:【三分钟河东,三分钟河西】(惯)形容转变很快。
【谚语俗语第61句】:【冷饭好吃,冷语难受】(谚)冷汤冷饭倒也吃得,冷言冷语却叫人难以忍受。指冷嘲热讽的话最伤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冷泡饭好吃,冷面孔难受。
【谚语俗语第62句】:松木椽子——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63句】:【螳螂捕蝉,黄雀随后】(谚)螳螂一意捕蝉,不防身后的黄雀又来捕它。比喻人往往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 也作螳螂捕蝉,黄雀伺后。 螳螂捕蝉,不顾身后。
【谚语俗语第64句】:【瘦驴屙硬屎】(惯)比喻内里软弱、空虚,却偏要装得很有实力、很厉害。
【谚语俗语第65句】:【针尖大的眼,可进斗大的风】(谚)指严冬时窗户上有极小的孔,就能透进一大股寒气。也比喻稍有不慎,透露一点儿风声,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也作针鼻子大的眼儿,斗大的风。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针大的洞,斗大的风。
【谚语俗语第66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谚语俗语第67句】:【牙疼不是病,疼杀无人问】(谚)指牙痛不算什么大病,犯上了却揪心般疼痛,别人无法体会。 也作牙痛不是病,疼开真要命。 牙痛不算病,痛起来真要命。
【谚语俗语第68句】:隔年的小树长成材一一添枝加叶
【谚语俗语第69句】:【不做网的蜘蛛捉不到虫】(谚)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劳动自然就有收获。也比喻要想逮住对手,必须做好周密的安排。
【谚语俗语第70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惯)形容十分喜欢、疼爱。 也作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放在炕上怕烫了。
【谚语俗语第71句】:【唇亡齿必寒】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谚语俗语第72句】:【砍三斧头】(惯)原指唐初大将程咬金使的三板斧功夫。比喻事情开始先使出最厉害的招数,震慑住对方。
【谚语俗语第73句】:这天,妈妈买来很多虾,我高兴地跳起来。奶奶说:“不要忙着高兴,‘虾荒蟹足’。”(注:虾多兆荒年,蟹多预丰收。)(江苏·江都)
【谚语俗语第74句】:【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尺寸不已,遂成丈匹】(谚)丝:十分之一寸的长度单位。一丝一丝织成寸,一寸一寸织成尺;不断积累,才成丈匹。 指成匹的布是由一丝一寸织成的。 泛指凡事必须注重由少到多的积累,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谚语俗语第75句】: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谚语俗语第76句】:“船沉一个洞,缸裂一条缝,许多大错误都是由芝麻粒大的小错误引起的。”听了妈妈的告诫,我再也不敢对自己常犯的小错误“睁只眼闭只眼”了。(广西·扶绥)
【谚语俗语第77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谚)在家中一切事都好办,出门在外,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旧指出门在外,总不如在家方便。
【谚语俗语第78句】:【新婚不如远归】(谚)刚结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热烈。指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最深长。 也作新娶不如远隔。 新娶还须让远归。 新婚不如久别。
【谚语俗语第79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谚语俗语第80句】:十月的丝瓜——满肚丝(私)
【谚语俗语第81句】:【无巧不成话】(谚)话:话本,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指没有巧合的情节,就构不成说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说、剧本的编写,总离不开引人人胜的巧妙情节。 也作无巧不成书。 无巧不成戏。 无巧不成故事。
【谚语俗语第82句】:【一日三,三日九】【第9句】:久谐音,谓经过较长时间。明代《古 今小说》:“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小孩儿 出来,举家大惊。”
【谚语俗语第83句】:【一窝狐狸不嫌骚】释义:骚:同“臊”。狐狸有臊臭味,同一窝狐狸互不讨厌臊臭。比喻坏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例句:“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父子们好像不能共事,其实是一窝狐狸不嫌骚,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体谅着一点,还是可以合作的。”
【谚语俗语第84句】:【富贵无三辈】(谚)富贵人家,没有延续三代的。指富贵人家不免骄奢淫逸,势不能长富久贵。 也作富无三代享。 富不过三代。
【谚语俗语第85句】:【礼多人不怪】(谚)对人多讲究礼貌,人不会见怪。指礼貌是文明的举止,以礼待人,谦恭有礼,人们总是乐于接受的。 也作礼到人不怪。 礼多不罪人。
【谚语俗语第86句】:崔莺莺患病——心病还得心药医
【谚语俗语第87句】:【治一经损一经】(惯)经: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条经络,损伤了另一条经络。比喻安抚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谚语俗语第88句】:【贪多嚼不烂】贪多力不胜任。清代《红楼梦》:“那功课宁 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谚语俗语第89句】:【身不动膀不摇】(惯)1形容什么活儿也不干。2形容面对大事非常镇静、从容。
【谚语俗语第90句】:华佗治病——妙手回春
【谚语俗语第91句】:【骗来的娃娃养不大】(谚)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蒙哄人,纵然一时得逞,终究不能成功。
【谚语俗语第92句】:【君子动口不动手】讲道理,不打架。或说:君子动口,小 人动手。鲁迅《阿Q正传》:“‘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 头说。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 又用力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谚语俗语第93句】:【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谚)指朝霞预示当日将有阴雨,不可出门;暮霞预示天晴,可以远出。
【谚语俗语第94句】:【垂帘听政】在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皇后、太后屡见不鲜。但垂帘听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当属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实际掌控清朝的大权达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灭亡。那么,“垂帘听政”始于何时,是谁的“发明”呢?历史上国君或皇帝因种种原因无力亲政时,权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况,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但,真正垂帘听政则始于武则天。《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称帝,中国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
【谚语俗语第95句】:【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见“半斤对八两”。
【谚语俗语第96句】:【泡蘑菇】(惯)1比喻拖延时间。 2比喻故意纠缠。
【谚语俗语第97句】:李大伯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现在是对爹敢骂,对娘敢打。邻家老奶奶感慨地说:“真是养不教父之过呀!打从小起,他李大伯对这孩子就是放手心上怕跌着,含口里怕憋着。还说什么树大自然直,就这么个直法?”(山东·荣成)
【谚语俗语第98句】:【吃眼前亏】(惯)指立刻就受到伤害。
【谚语俗语第99句】:丝绸上绣腊梅——锦上添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zhaichao/show-40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