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精选一个村庄的走向
村里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聊天时,常说:没想到现在能住这么大的房子,过这么好的生活。
走出黄江中学正门,迎面是一条叫做永兴街的街道。这是一条从东到西的长街。我的父母和兄弟住在这条街上。顺着1号门牌号一直走到63号,不一会儿就到了万业百货。永兴街以北是中兴路,是江南路至教育路的主干道。永兴街南边是永安街,一条干净明亮的街道。这两条街道向东的尽头与教育路相连,教育路起于32号,止于黄江公园尽头。它包括规划整齐的建筑,以及教育路后面的永文街。街道隶属黄江镇宝山社区元五围村。
村内两条路、两条街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属于城镇中心区。元武围村周边有黄江中学、黄江公园、黄江大道等,设施齐全。居住在那里的居民生活十分便利。
这两条马路和街道上有多少栋建筑物?你不妨数一数。仅按门牌数计算,就有295栋。这些宅基地上自建的建筑宽敞舒适,居住着许多元武卫、新官等村民。据统计,元武围村面积0.98平方公里,村户籍人口462人,非村户口居民4100余人。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家我都熟悉得像个宝库。只因为元无尾村是我的家乡。我在这里出生和长大。
记得小时候,父母早出晚归,努力工作,但一年到头没有多少积蓄。只有一两户人家有两层楼的房子。大家都住在低矮、破旧、潮湿的房子里,土墙土瓦,称为“十三排瓦”,意思是屋顶只有十三瓦宽,可见房子有多大。狭窄的。下雨时,屋顶经常漏水,泥墙也湿漉漉的。这些房屋至今仍保留在村里,作为历史的见证。村民们穿着简单,吃着简单的饭菜,生活并不轻松。
如今拔地而起的美丽建筑与记忆中的老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村里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聊天时,常说:没想到现在能住这么大的房子,过这么好的生活。
是的,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靠的是国家的好政策,靠的是政府的英明决策,靠的是领导干部敢于开拓的勇气,靠的是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这是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元五围村老一辈干部勤奋工作,抢抓机遇、招商引资。村里成立了第一批乡镇企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年轻干部勇于创新,齐心协力,带领村民致富。元武围村拥有大型超市——万业百货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海城市场、润东市场2个,大型综合楼——大源大厦、元武围商务楼2座,并引进了肯德基、时尚等知名企业电器已入驻,这是村民福利的保障和依赖。每当分红的时候,村民们都笑逐颜开。那种幸福和甜蜜,让旁人羡慕不已。
时代浪潮是一个大方向,指引着我们前进。元武尾村村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政府单位、在教育部门、在邮政系统、在银行部门、在很多工厂等等都可以看到我们村民的身影,他们敬业爱岗,争先创优,保持着优良的品质。传统。
更难能可贵的是,元武围村民懂得感恩,“饮水不忘挖井人”,饮水不忘源头。袁金玉老师尤为典型。作为村里的一位私营企业家,袁金玉先生的成功不仅在于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在于他对村民公益事业的支持。他出资成立公益基金会,帮助村民。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元武卫慈善基金会已举办四届奖学金颁奖仪式,共发放奖金55万元,鼓励更多村里学生努力学习。
此外,元武卫村经常举办慈善敬老活动,策划已婚元武卫姐妹回娘家活动,让元武卫村民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温暖。这些维系着乡愁和民族纽带的情感纽带,将村民的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村里的老人悠闲自得、安享晚年,中青年一代务实勤奋,不少学生刻苦学习。实现“老者可养、强者可用、幼者可育”,全村焕发着生机,奏响了幸福的音符。原来贫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随之而来的是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满足。这是原无尾村的真实写照,也是黄江镇每一个村庄的缩影。它也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千个村庄发展变化的鲜明证据。
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春秋,元武卫村的发展变化,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商业。作为旁观者、见证者、亲历者,我感慨万千。从大的角度来看,国家的繁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的角度来说,我对元武卫村的走向感到满意。正确的方向使我们走向幸福、走向美好的未来、走向小康的生活。我坚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元武卫村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黄江镇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青树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ngshulin.com/juzi/haojudaquan/70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