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午战争导游词
2014导游证面试刘公岛视频导游词
1 刘公岛博览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观刘公岛博览园。
我是这里的xx号讲解员,很高兴为您服务。
如果您在游览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将随时为您解答。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刘公岛博览园古朴而壮观的门楼。
门楼以大型石雕和水景烘托了四海升平的主题,大家看:西北侧的是犀牛的石雕像,古代人常把犀作为四的揩音,中间的水就蕴含着海的意思,东北侧是笙,中间托起了一个巨大的花瓶,“四海升平”由此而来。
外侧的六组石雕像分别是青龙、麒麟、玄武、朱鹊、避水兽和白虎,其中青龙、白虎、玄武、朱鹊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分别管辖东西南北方的神灵,麒麟和避水兽有避邪之意。
整个门楼有非常吉祥的寓意。
好,刘公岛因刘公而得名,因甲午战争而驰名,那么刘公是谁
甲午战争又是怎样一段历史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博览园。
(两位守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 第一展区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综合性的游览园区。
整个园区占地10000多平方米,投资2600多万元。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刘公岛博览园的第一展区——刘公庙。
眼前这尊古朴大气的铜鼎便是扬名于世的二龙戏珠铜鼎, 它最先由明朝万历年间的司礼掌印太监冯保所供奉,后来移至雍和宫。
我们这尊铜鼎就是完全依照雍和宫的原品制作而成的。
鼎高
【第4句】:26米,重4吨,总造价1
【第68句】:6万元。
鼎的上方有6个火焰门,门两侧为二龙戏珠,整尊铜鼎上雕有258条形态各异的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大家看,这里的是龙八子狻猊,俗话说的好:“摸摸狻猊头,一辈子不用愁”,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这儿摸出一年的好运头。
在我们刘公岛博览园内有三大镇园之宝,这就是其中之一。
东偏殿——琼岛沧桑 刘公岛的历史源远流长,而甲午战争是其中最浓重的一笔。
“琼岛沧桑”将带您走进刘公岛的沧桑历史。
大家现在看到的陈列品是采用上千种纯天然玉石精雕细刻而成的,目前博览园内共展出了四组,总造价686万元,这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玉石壁画展。
刘公岛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岛上就有人类居住。
壁画中所展示的就是当时岛上居民的生活场景。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刘公)历尽艰辛、九死一生飘泊到了刘公岛。
大家看,刘公泉就是刘民夫妇在岛上开凿的一眼清泉,这是岛上当时唯一的淡水来源。
明朝初年,倭寇时常侵扰我国东部沿海,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全国沿海设卫,当时共设51个卫,威海卫就是其中之一,刘公岛自此成为海防重地。
清朝末年,面对世界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海防,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共扼渤海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被选为北洋海军及其舰队的驻泊之所。
成军之初,北洋海军拥有大小舰艇25艘,实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四位,成军后,由于海防经费不足,加上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致使北洋海军建设陷入停顿,不久反被后起的日本海军超过。
1894年,日本为占领朝鲜,征服中国,挑起了甲午战争。
黄海决战后北洋大臣李鸿章采取“避战保船”方针,命令北洋舰队从旅顺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战,将黄海制海权拱手让敌。
1895年2月7日,日军对刘公岛发起总攻,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不料以王平为首的鱼雷艇逃跑至烟台,并谎称刘公岛已失守,致使提督丁汝昌等待援军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丁汝昌见大势已去,怀着绝望与悲愤的心情吞服鸦片自杀。
12日提调牛昶日丙盗用提督名义和印信起草了投降书,17日,日军登上了刘公岛。
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
刘公岛作为北洋海军成军及覆灭的见证,默默地为中日甲午战争划上了一个沉痛的句号。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各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1898——1930年英国强租威海卫长达32年之久,后又续租刘公岛10 年,也就是说刘公岛被英国租借了42年。
大家知道闻一多先生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七子之歌》,威海就是这“七子”之一。
其后,刘公岛再度被日军占领,直到1945年,威海卫解放,刘公岛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
1952年,人民海军进驻刘公岛。
1985年,刘公岛由封闭的军事禁区正式对外开放。
威海刘公岛导游词
丁汝昌寓所 建于1889年,丁汝昌家眷在此居住六年。
按清北洋水师章程规定,海军军官只有丁汝昌才可带家眷住岛上,其它官员一律驻舰上。
但是当时清军上下很腐败,军纪不严,丁汝昌也带头破坏军规。
大家看了公府很气派,面积又大,丁汝昌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房子,他主张将剩下的房子租给其他官员的家眷住。
方伯谦也在岛上盖了房子,并向外租,丁、方二人也因此起过矛盾。
正厅是会客厅,是按资料记载复原的。
前导厅现辟为丁汝昌生平展室。
丁汝昌祖籍安徽巢县注郎中村,出身贫苦,参加过太平军,后随主将程学启降清,建战功升至总兵,后与上司刘铭传有矛盾,解甲归田。
1879年到天津投奔同乡、老上司李鸿章,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提督。
丁汝昌自杀后,清迁将其棺枢锁上三道铜箍,不准人葬,以示惩罪。
直至1910年,经威海、荣成等地绅民及一些官员的奏请,才为其昭雪,得以下葬。
真是可悲
刘公岛炮台 刘公岛上有清代炮台6座,共有各种口径的古炮58门。
炮台工程规模浩大,施工严谨,造型巧妙,坚固实用。
其中主要有: 黄岛炮台,位于刘公岛最西端的黄岛上,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设有口径24厘米平炮4门,速射炮3门,6厘米口径,行营炮2门,地下通道全长200米,炮台尚存,地道完好。
公所后炮台,位于刘公岛海军公所后面,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设有24厘米口径地阱炮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8门,建兵舍14间。
1987年修复了地阱炮位,供游人观赏。
旗顶山炮台,位于刘公岛最高点旗顶山,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分地下掩蔽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设有24厘米口径平射炮4门,建有5公里护墙及弹药库。
北洋海军铁码头位于刘公岛西南,为北洋海军停泊战舰之用,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
1915年重建,上部改按铁架,长205米,宽6.9米,水深负7米。
1935年铁板锈蚀,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商、英国海军联合成立了修理铁码头工程委员会,重修后的铁码头,涨潮时可停泊万吨轮船。
1953年,威海市政府将已锈蚀的铁板、墩桩、铁框等拆除,用优质钢材进行重修。
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建了实堤“丁仍为人民海军使用。
求蓬莱阁导游词
古建群。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间仙境”著称,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
蓬莱阁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 、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坐落于丹崖极顶,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
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东西两壁挂有名人学者的题诗。
主阁后面间隔不远避风亭和卧碑亭内,也各有珍贵的书法刻石。
避风亭内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军事首脑袁可力的《观海市》诗,字是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写的,一代石刻高手为其刻石。
因此,这九方石刻确为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
卧碑亭里的横卧石碑则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而弥足珍贵,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题吴道子画》,背面刻的是苏东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众多名人的墨宝中,有两处别有典故。
一处是蓬莱阁主阁后壁上的“海不扬波”,细看这气势雄伟的字体,你会察知那“不”字明显是后来补上的。
这是怎么回事
据介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山东巡抚托浑布兼办海防。
当有一天他登上蓬莱阁时,望着广阔无际的大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
哪知道,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了,战火蔓延至蓬莱。
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一发炮弹(碰巧是哑弹)击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扬波”成了“海扬波”。
这启发人们没有富强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始终是个幻想 另一处是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
冯将军当年为何要写这几个字呢
据说,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冯玉祥将军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
忧于时局的李先生对冯将军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
”冯将军对蒋介石当局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明说,只得苦笑。
之后,李烈钧先生挥毫写下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并让冯玉祥将军题横幅。
冯玉祥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
后人感念他的爱国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其实原创导游词也就是网上找很多的资料,101贝考导游里面都有教,然后再用自己的话串起来。
蓬莱阁的资料在网上非常多,稍微花点心思就能改成一篇自己的导游词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韩国七天五日游导游计划词
韩国(谚文:한국),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南韩或南朝鲜。
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主体民族为朝鲜族(韩族),通用韩语(朝鲜语),总人口约50
【第41句】:85万(2014年)。
首都为首尔(旧称:汉城;谚文:서울)。
韩国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
朝鲜半岛历史上长期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清末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正式脱离与中原王朝的藩属关系。
1910年朝鲜半岛正式并入日本国领土,二战后光复取得独立。
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南北分裂,北方国家称朝鲜,南方国家称韩国。
韩国是20国集团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之一,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的创始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均居世界低位,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是OECD国家中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下降最快的国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是拥有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经合组织发达国家。
韩国资讯科技产业多年来一直较强,制造业与科技产业发达,除高速互联网服务闻名世界外,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领导地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5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