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导游词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方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

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合并的基础上筹备,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该馆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

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 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

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

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盖顶作镂空的莲瓣形,颈部有对称的兽形双耳,四兽作足,造型生动,为春秋时期少见的艺术珍品;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千克,形体高大,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

该馆珍藏的古代瓷器 有1963年宿松县北宋(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与注碗,注子高

【第20句】:2厘米,碗高

【第13句】:9厘米,是景德镇青白瓷中少见的佳作,也是宋瓷断代中的珍贵标准器物。

铁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具有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馆藏清初铁画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芦蟹图》,是铁画中的代表作。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安徽省博物馆 - 博物馆珍藏该馆陈列以地方历史为重点,有《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和《安徽古生物化石》三个基本陈列。

1981~1986年6月,该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120多个,每年观众15~22万人次。

1984年4月,《安徽古代文房四宝展》曾在日本东京展出。

该馆从事文物保护科研的人员,曾对青铜器防腐蚀进行研究,用局部电蚀法去除青铜器上的粉状锈,并结合使用苯骈三氮唑化学浸蚀剂保护青铜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科研室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激光全息文物 无损检测”,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表扬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安徽省博物馆 - 博物馆丛书该馆编辑出版的书刊有《寿县蔡□墓出土遗物》、《安徽名人画选》、《毛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藏品选》、《安徽画家汇编》、《安徽古代文房四宝展览图录》、《明清徽州社会资料选编》、《歙事闲谈》(校订本)、《新四军在皖南》及《安徽文博》等。

随便哪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导游词

1。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皖南古村落之一-----宏村,它是一个“奇特的牛型村落”,2000年与西递村同时金榜提名,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宝座。

它始建于南宋,已有800多年历史。

为徽州第一大姓氏汪氏子孙聚族而居的地方。

2。

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在承志堂内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

2000年,国际古遗址专家大河直躬在考察宏村后评价:“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

2001年5月20日,原中共中央江总书记参观完宏村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徽州历史文化建筑医学等归纳为五个英文字母:CBMDA。

C=Culture,B=Business,M=Medicine,E=Education,A=Archtecture(注:指文化、商业、医学、教育、建筑)。

2000年11月30日,宏村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2005年,宏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名镇。

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安徽省文明风景区。

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

3。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

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

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

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

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

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

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宏村是水做的宏村,宏村也因有水,显得格外有灵气。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书院、乐叙堂、叙仁堂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宏村的兴盛与衰落都和徽商及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

南宋以前,宏村是“幽谷茂林,路径茅塞”地带,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宏村建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宏村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至明万历年间,宏村楼舍高低错落,人口繁衍,“烟火千家,森然一大都会矣。

”但是清朝中后期以后,宏村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渐渐衰落。

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徽州十年战乱的打击;二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徽商经营的手工业品敌不过外商机器生产的商品,同时道光取消了盐业专卖制度,给经济主体是盐业的徽商带来巨大损失。

这两点是客观原因。

第三点是徽商自身的主观原因。

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徽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少把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而有的商帮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如洞庭商人近代适时进入买办业、金融业,并兴办丝绸、绵纱等实业,开辟出新的天地。

而徽商却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在传统行业中苟延残喘,最后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

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徽商大宅院,是歙县的骄傲还是耻辱

安徽名城歙县,古徽州府衙所在地,闻名遐迩的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亦发源于此。

近年来,歙县更是由于集徽派文化、建筑精华之大成的徽商大宅院而名声大振。

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徽商大宅院已成为歙县旅游业开宗明义的响亮导游词。

然而,这个被当地政府制作上邮票、印成明信片、省、市、县三级领导一以贯之支持并加以指导、已成为徽派建筑文化博物馆、人人都说是歙县的骄傲的徽商大宅院,目前却突然被定义为非法建筑而风雨飘摇了起来。

徽商大宅院,一夜之间,因非法而几成歙县之耻辱?徽派风格的徽商大宅院徽商大宅院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的练江西岸,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

院内集中罗列了29幢明代以前,至明、清、民国的徽派建筑,108扇大木门、1085根木柱、36个天井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组成了一组典型徽派特色的深宅大院。

进入大门,一连排开的是三座门楼,左右两座清新雅致,而中间的五凤楼却气势磅礴。

进入五凤楼就是气宇轩昂的正厅,正厅长40米、宽30米,分上、中、下三进,可称得上徽派建筑第一厅。

而徽商大宅院内所有的建筑,如桂溪桥、杨柳快晴阁、梧桐夜雨斋、蔷薇露舍、椿簧馆、茉莉香屋、芙蓉小殿、红蓼廊桥、花信坊、百合轩等等的谋划,正是以大厅为中心点向四周延伸,成众星捧月之势。

而与这些富有诗意的名称相符的不仅是那名至实归的建筑实物,更有代表徽派建筑文化的木雕、砖雕、石雕、碑刻字画,其中多是精品,更不乏极品和孤品。

尤其是徽商大宅院的镇宅之宝--高悬门梁上的每座约书本大小的明代13个砖雕门洞,随风吹拂,那13扇砖门便会自动转向、开启关闭,令人赞叹不已、拍案叫绝。

在古徽州旧地界内,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幢四层徽派小楼也巧妙地耸立于此,让研究和喜欢徽派建筑文化的众多人士格外倾心。

可以说,徽商大宅院内的亭台楼阁、大厅敞堂、书斋学肆、绣房闺室、坊桥池溪、古树老花、砖木石雕等等,有机地绘成了一篇精彩纷呈、风茂毕露、内涵博大的徽派文章。

徽商大宅院的巧夺天工之处,还不仅在于那些忧伤的古木、傲世的宅第,更有那一公里长的地表水道,这些若宽若窄若明若暗若深若浅的流觞曲水自成体系,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古典生命哲学机理演绎得淋漓尽致。

复古建筑出自农民之手徽商大宅院自她问世的那天起,就引起了阵阵惊叹之声,有识人士曾放言:这是一个空前乏后的旷世之作,是一部徽文化的壮丽史诗!而这样的一部壮丽史诗,竟然出自一位农民之手。

现年65岁的徐普来,自幼随父母从浙江淳安移民到了安徽歙县务农,家境的贫寒,使得他还未成年就外出打工,当然,这也使他自幼见多识广。

而苦于人多地少又颇有经营头脑的他,早在70年代就带领了一批民工,活跃在浙江、上海、安徽等地的建筑工地上。

1983年他注册成立了徽城镇建筑工程队,那时还不兴叫老板,便自己当起了经理。

至1985年,当社会上万元户还凤毛麟角时,他已然成为了拥有500万资本金的富商了。

徐普来在多年的建筑施工中,对徽派建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在对旧徽商聚集地的县城朱家巷进行拆迁工程时,他发现朱家巷的房屋虽然破败,但房屋的砖木石雕等构、固件却很精致,毁掉实在可惜,就有意识地保存收藏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不断拓展,他已然深深领悟到徽派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热爱上了这些东西后,同时却看到一些精美的古牌坊、古祠堂和古民居因后人无力维修,任由风霜雨雪侵蚀,更有一座座古建筑被拆弃、坍塌、烧毁,并以愈演愈烈之势流向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于流失海外。

于是,要尽快抢救、保护徽派建筑的念头在徐普来心中强烈萌生。

在以后的岁月里,徐普来几乎跑遍了古徽州一府六县的每一片村落,花费巨资一件件、一栋栋收购那些散落在乡下、民间已无法进行原地复原保护的古建筑精品,并将这些古建筑的所有构件一一编号精心拆卸运回歙县。

经过多年的悉心收藏、日积月累,这些在旁人看来只是些破砖朽木,而在徐普来眼里却是了不起的宝贝已堆积成小山了,于是,他决定化腐朽为神奇用这些他所收藏的宝贝建一座集亭台楼阁、水榭花园、戏台廊桥、牌坊古井于一体的徽商大宅院。

2005年,由徐普来家人注册成立的歙县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中心,向县政府递交了投资、建设、经营徽商大宅院的《项目申报材料》,同年4月,徽商大宅院破土动工。

在歙县,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徐普来为抢救、保护徽派建筑和文化立下了首功,没有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如今辉煌的徽商大宅院,以及今天这个层面上的歙县徽派文化保护。

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奇迹,它像一条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土地上,长城全12600里。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您往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

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

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

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

城墙365kuaile.cn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

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

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

一旦敌人来,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作文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传佛教名寺。

布达拉宫属于文化遗产,海拔3000多米。

为纪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婚事而兴建,已有1300多年历史。

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建筑非常壮丽,宫殿高13层,达117米,全由花冈石砌成,飞檐金顶,雕梁画栋,气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宝库。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安徽导游词的图书目录

大家好,我是屯溪老街的导游***,希望我们一路合作愉快

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绿水。

老街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全长832米,宽5~8米,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

细心地朋友一定发现了,这里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真是别有情趣啊。

当我们踏着青石路漫步屯溪老街,是不是仿佛突然间置身于明清徽州呢

古意盎然的茶楼酒肆、店铺字号、书场墨庄迎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大家一定有种感觉:屯溪老街犹如一幅精巧典雅、古朴徽韵的“清明上河图” 。

老街的当铺也是一绝。

如 “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开设的药店,至今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开辟了古董一条街、文房四宝一条街。

这家名为“万粹楼”的博物馆,位于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面积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

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900方珍贵砚台。

其中一方号称“歙砚之最”的砚台,重达25000多斤;而一般的砚石最重只不过六七百斤,这块砚石出自婺源的龙尾山。

万粹楼是国内少有的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购物了,我们一个小时候见,祝大家逛的愉快!”选我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5728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