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郑导游词
新郑导游词200字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郑州市,北靠郑州,南连长葛,东邻中牟、尉氏,西接新密市。
面积873平方公里,人口
【第78句】:6万,辖14个乡(镇),337个行政村。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浅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西北部为丘岗地。
双泊河贯穿全市,境内长30余公里。
年平均气温
【第14句】:3℃,年平均降水量735毫米,全年无霜期208天。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33250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70元。
现有耕地61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烟叶为主;森林覆盖率为
【第13句】:5%。
矿产资源有无烟煤,储量丰富。
土特产有新郑大枣,为河南省大枣主要产地之一。
新郑在上古称为“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
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
新郑又名祝融之墟,也称有熊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河南概况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河南省会郑州市参观游览。
我叫XX,是郑州天下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X师傅。
大家在郑州旅游期间,将由我和X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
愿您在郑州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郑州是河南省会,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她北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嵩山,东、西接广天边际的黄淮平原,素有“雄峰中枢,空域险要”之称。
郑州古属豫州。
公元前1027年周五王灭殷后,将其北管叔鲜封于此地,成为管国。
秦灭六国后这里设县属三川郡。
东汉时为管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称郑州,这是郑州称号的开始。
清代,郑州升为直隶州。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人大罢工革命运动后,被称为“二七”名城。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后,设置郑州市。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成为省会城市。
全市辖区5区和郊区1区(上街区)、5市、1县,总面积74
【第46句】: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80万,其中市区城市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90万。
郑州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最现代的货运编组站;107和310国道在此交汇:由郑州通往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现在游客走高速可直达北京。
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第21个国际机场和十大机场之一。
郑州商贸发达,素有商城之称,早在1992年,这里就爆发了轰动全国的“商战”,今天的商战更是好戏连台。
郑州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繁多,工农业发达,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
郑州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素有绿城美誉。
特别是近年来,郑州加大拉城市建设的力度,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郑州新建拉滨河公园,紫荆广场等大型绿地和广场。
郑州旅游资源丰富,有嵩山风景名胜区,那里有以少林工夫名扬天下的少林寺;有郑州黄河游览区,是领略母亲河神韵的好去处;有新郑轩辕帝故里,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好地方,还有大河村遗址,郑韩故城,巩义宋陵,打虎亭汉墓、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
郑州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种星级饭店、各菜系餐厅、各种娱乐设施等等一应具全,夜生活也丰富多彩。
您旅游期间,将会得到周全高档的服务、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热情、淳朴,更会了解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欢迎大家到郑州旅游观光。
导游词(任意)
【第1句】:郑州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郑州东北郊,占地面积3500亩。
这里有连绵起伏的沙丘,郁郁葱葱的林木,波光涟漪的水塘,芳草萋萋,野花遍地。
环境幽静,树木参天。
火车站乘39路、21路公交车到森林公园门口,然后向东(里)走,到大众生态园(门票10元),园内有经营烧烤,环境好,价格偏贵。
烤炉押金50元,租金10元(含炉、碳、调料等),如果补加碳,另收费(5元\\\/次)。
销售食品:鱼、土豆、平菇和袋装羊肉串等,食品另外收费(也可以自带)。
出了大众生态园向北约
【第1句】:5公里,还有个烧烤园(无门票),烧烤炉免费,只收碳钱,按公斤了,盐什么的5快钱就够了, 还可以钓鱼。
*森林公园里*成片的森林、草地、鱼塘,空气清新,鱼塘边、草地上都是自助烧烤的好地方。
(自带炉具、注意防火)
【第2句】:金鹭鸵鸟游乐园(门票20元)。
从紫荆山(黄金周期间)或商品大世界(日常7:30,9:30,11:30)乘51路;或从火车站银基商贸城乘307路公交车直达,这里有专门的抓鱼烧烤区,鱼10元\\\/条(鱼不大)。
【第3句】:黄庄黄河大堤(当然无门票)。
火车站或紫荆山乘305到终点站黄庄,向北上黄河大堤,左转1公里即到(下车后约走30分钟),在黄河大堤上烧烤,黄河边有渔家卖鲜鱼,20元\\\/斤,环境清静、秀美、游人少,此处正在建黄河二桥,车难行,驾车勿去。
【第4句】:尖岗水库(门票3元)。
在医学院乘301路直达,在水库边上烧烤,还可以玩脚踏船。
【第5句】:常庄水库(门票不祥)。
位于郑州西南郊须水镇常庄村,距西环道2公里,水库周长8公里,环境清静、别有情趣。
在二七广场或医学院乘302到,水边烧烤,别有情趣。
【第6句】:洞林湖(原泗河水库。
无门票,钓鱼3元\\\/天),位于郑州市西南15公里,因始建于汉唐的洞林寺而得名,湖的面积很大,湖水清清,波光粼粼,寺内古塔高耸,碑碣林立,建筑富丽堂皇,气势雄伟。
古刹虽然破败,却依然透出世外桃园的清净。
河医坐301路,40分钟一班,车票2元,终点站即到,最晚返乘车18:10。
游人不多,有脚踏船、汽艇,边钓边烤,更有乐趣。
【第7句】:西流湖(门票不祥)。
在医学院乘31路、76路或在火车站、绿城广场乘68路直达,是老牌的旅游区,烧烤也不错。
【第8句】:花园口黄河游览区(门票10元)。
在二七广场或紫荆山乘310路到终点站到花园口生态旅游区,上大堤向西、向东(有小的滨河公园)都是烧烤的好地方。
【第9句】:邙山黄河游览区(门票25元)。
在二七广场、大石桥乘16路公交车即到,是老牌的旅游区,在河滩上烧烤也不错
【第10句】:思念果岭山水(原黄河大观,无门票),位于郑州黄河南岸3公里,占地7600亩,以丘陵、沟壑、河流、湖泊、湿地等地质地貌构成。
有专门的烧烤场地,节日有经营烧烤,日常可自带炉具自助烧烤。
吃烧烤,还能游览风景呦。
【第11句】:梅山(门票5元)。
在医学院乘318路公交车直达,下车即是山脚,山不高,游人少,是个烧烤得好地方。
【第12句】:黄河鲤鱼场(无门票)在紫荆山乘308直达,鲜黄河鲤鱼,烤起来鱼肥肉嫩。
【第13句】:黄河迎宾馆(无门票)在二七广场、新通桥或建文乘309即到,院内鱼塘边上有经营烤鱼的,非自助烧烤。
【第14句】:荥阳王村孤柏垛景区(无门票)。
(高速公路上街出口向北4公里)景色悠悠,那里有汽艇还有渔家船只,可以边吃边坐船游览黄河景色,黄河柴鱼作熟每斤25元,还有柴鸡,柴鸭,凉菜每盘5元。
滩地上可尽情烧烤。
【第15句】:岗里水库(无门票),原是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1960年大水时被迫炸开,仅余十八孔闸桥、消力池和河中一段神奇般残留至今的残坝。
水域面积为461亩,水质清澈透明,可垂钓岸边,可泛波湖中,尽享大自然的情趣。
①(花园口景区门票10元)在二七广场或紫荆山乘310路到终点站花园口,沿河梯西行约
【第1句】:5公里即到;线路②(无门票)北环路陈寨花卉市场向西第二个路口,向北到头上河梯向东500米,水很美,游人少,畅所欲烤。
【第16句】:唐岗水库(无门票)。
在荥阳市的广武乡境内,可以走北环,拐到去邙山的路,至古荥乡后,西拐广武乡,到广武乡后,问唐岗水库,水库距离广武乡只1华里左右。
从郑州北郊到这个水库顶多一个小时,水库很美,野鸭很多,也是烧烤的好地方。
【第17句】:荥阳丁店水库(无门票)。
向西走往上街的郑上路,到太和路口向左(南)约5公里即到。
能钓鱼,鱼挺多(按鱼人收费5元\\\/人),烧烤就随便了。
【第18句】:金沙湖(门票20元)。
从医学院、东西大街乘35路终点即到,夏季有经营烧烤。
【第19句】:雁鸣湖(门票20元)。
郑汴公路到中牟城,大转盘,向左拐(向北),10公里后,向东有一小路既是,有经营烧烤,也可自助烧烤,水边烧烤别有风味。
新东站好像有直达车。
走新的郑开大道向东到雁鸣湖指示牌左转即到。
【第20句】:巩义青龙山(即蝴蝶谷,无门票)。
西站坐去巩义的车,小关镇下车(55公里,车票7元),然后乘去狄坡方向的中巴,到峡谷口的扬树洼村即到(3原每人)。
此后步行进山游玩,全程都在峡谷里穿行,一路上可边走边玩。
到营地(一水库的上游)后,游泳,钓鱼,烧烤。
需住一宿,第2天步行出山(1小时),在青龙山景区慈云寺停车场包车(昌河约35元\\\/车)出山(约半小时),到国道大峪沟镇等长途车返郑(此景点需准备帐篷睡袋)。
【第21句】:新郑杨庄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58公里)。
在南站坐往平顶山、叶县、禹州方向的长途车,杨庄下车即到,车票6元。
【第22句】:老观寨水库(无门票,35公里)。
南站乘至新郑的长途车,老观寨下车后步行1公里,车票
【第3句】:5元。
【第23句】:老观寨河(无门票,35公里)。
南站乘至新郑的长途车,岗时下车,步行
【第1句】:5公里即到,车票
【第3句】:5元,或五里口下车坐三轮(2元)到老观寨河。
【第24句】:毕河水库(即小魏庄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
在紫荆山路三分院乘323到终点站下车。
【第25句】:五虎赵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
南站乘车到新郑(4元),在新郑乘4路车即到。
【第26句】:五星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
南站乘到新郑的车,芦沟下车(4元),乘机动三轮(5公里)到达。
【第27句】:渠梁水库(无门票)。
客运总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车(4元)直达。
【第28句】:河西水库(无门票)。
客运总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车,下牛站下车,乘机动三轮向北4公里就是。
【第29句】:张湾水库(无门票)。
客运总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车,终点站下车乘三轮即到。
【第30句】:李湾水库(无门票,60公里)。
在总站乘郑州至登封的长途车,到李湾水库,车票6元。
【第31句】:始祖山,古称具茨山,位于新郑市西南15公里处的千户寨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
始祖山主峰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
山坡上丛林密布,山半腰的青岗庙水库,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西坡的黑龙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潋影,妩媚动人,形成山、水、泉、林融为一体的秀丽景色。
郑州客运南站乘车至新郑(车票6元),然后转车至始祖山(车票4元)。
【第32句】:黄帝故里。
郑州客运南站乘车至新郑(车票6元),下车后步行1000米即到。
【第33句】:北宋皇陵。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
从郑州市乘
【第68句】:72等到新郑州大学,10元乘坐至巩义大巴,1个小时后到车站下车,乘3路、6路、1路公交车永昭陵园下车即到。
【第34句】:河洛文化发源处。
是黄河和伊洛河的交汇处,也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神秘的河图洛书传说,大王庙。
从郑州市乘
【第68句】:72等到新郑州大学,10元乘坐至巩义大巴,到巩义收费站下车,往北步行10分钟即到。
寺庙收费2元(人多可以搞价)。
【第35句】:邙山古树苑。
位于天河路与开元路交汇处,占地600亩,栽植树木3723棵,其中古树880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3棵,500年以上的数十棵,100年以上的850棵。
还有林间小道、两块60—80吨重的巨石、人工湖、假山。
在市内乘坐
【第78句】:
【第90句】:91路车到惠济区政府下车即到。
【第36句】:丰乐农庄(门票20),郑州市郑邙公路(江山路)与黄河大堤交叉口向东800米。
广场大门两侧为白鸽广场、蚂蚁王国、孔雀乐园、笨猪乐园、松鼠乐园、锦鳞乐园、葵花迷宫等组成的娱乐互动园。
农庄自南向北分布着荷塘、木屋别墅区、人工湖、丰乐桃园、美国引进的优质葡萄园、观景台、野兔园,最北部的草原风光牧场养殖有南阳小黄牛和海南东山羊。
有宾馆会议室等,这里的烤全羊不错。
交通方式:河医立交桥下公交旅游1号线可乘车直达。
【第37句】:黄河富景生态园(门票20),位于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北黄河滩,东临京珠高速,西接107国道黄河公路大桥,沿黄河蜿蜒8公里,占地面积
【第1句】:5万亩。
景区地址:郑州市黄河东滩区新乡原阳黄河岸(107国道黄河大桥和京珠高速黄河大桥之间的黄河两岸)。
118路河医立交桥下乘旅游公交 2号线 。
【第38句】:凤凰山:上郑少高速从新密下,向南走500米见钉子路口向西一直走,到米村有个小转盘然后继续向西(有路标)5公里就到了,主要是吃农家饭、爬爬山、顺着小溪走走。
【第39句】:皇帝宫:时间太长了忘了怎么走了,大概是走郑密公路,不到新密市有条向皇帝宫去的公路可以直达,到时问当地人都知道怎么走的,主要是看看风后摆的石人阵,还有一个小湖几个小山洞、窑洞和一处宫殿。
【第40句】:环翠峪:走郑上路过收费站后走新310国,道快到上街有条到刘河镇,庙子镇的公路到刘河镇后向西走有路标,主要是吃庙子卤肉和农家饭对了那里的橡子面凉粉一定要尝尝在郑州是吃不到的,景点是林彪洞,古城堡千米滑道,二廊庙古.
【第41句】:神仙洞:走郑上路过收费站后走新310国,到荥密路口向南到尖山乡,也可走郑少高速到新密下向北到尖山乡,路旁有景区指示牌,主要就看神仙洞别的没什么看的.
【第42句】:雪花洞:走310到巩艺新中镇,路旁有景区指示牌,主要是吃山韭菜饺子,景点小龙池,万年僵树,雪花洞,老庙附近的庙宇有时间了可以爬将军寨.(环翠峪,神仙洞,雪花洞三个景区是相连的,进一个就可以到其余两个)
【第43句】:康百万庄园:走连霍高速到巩义西下,向北走南河渡到康店就到了,顺便可以到石窟寺和宋陵看看.
【第44句】:嵩阴风景区:走连霍高速到巩义西下,向南到夹津口走巩登公路,主要是原始次生松树林景色挺好的站在山上可以看到郑少公路,可以吃到野味.
【第45句】:青龙山慈云寺:走310过巩义大峪沟,路旁有路标向南有条公路,快到景区门口是条石头路也就几百米不好走,景区没什么吃的,慈云寺里的石刻很是精致
【第46句】:龙湖(龙泊圣地,无门票), 龙泊圣地座落于郑州东南新郑市龙湖镇,距市中心约25公里。
占地面积逾5000亩,其中水域面积逾1000亩,森林面积逾2000亩,是政府公布的中原首家原生态自然资源保护区。
1000亩原生湖泊,生态体系自然天成;湖畔数十万株野生树木郁郁葱葱,数十种野生动物跳跃在湖区之间,更有大面积的林木果园,毗邻湖滨道路。
【第47句】:樱桃沟:郑州樱桃沟距离郑州约15公里,在郑州西南方向,从医学院坐317路公交车可以直达。
每年五一期间对游人开放,郑州医学院乘坐317路公交车直接到樱桃沟,个别果园门票3-5元不等,免费随便吃,带走的论斤两按时价付款。
【第48句】:侯寨乡红花寺的万亩葡萄基地 ,侯寨乡以红花寺村为中心覆盖周边7个村的万亩葡萄近日披红挂绿,喜迎八方宾客。
万亩葡萄基地位于侯寨乡东部,距市区10公里,以红花寺村为中心,包括周边铁三官庙、南岗刘、郭家咀、大田垌、东胡垌、张李垌、荆寨等行政村,总面积超过10000亩,方圆10余里。
品种有50多个,“美国黑提” 、“大红球”、“美人指” 、“绿翠”等一批新引进品种成为葡萄新贵,大路品种“巨峰”、红富士”通过改良,以其味美甘甜、口感醇正吸引外地客商纷至沓来,葡萄成熟季节,个个晶莹剔透,串串姹紫嫣红,微风吹过,果香四溢,沁人心脾。
乘车路线:222路公交车直达葡萄基地;自驾车走嵩山南路、大学南路可到达
郑州,开封,新郑哪里的东西最有特色,最好吃
我推荐两条线路:登封嵩山三皇寨,或者荥阳庙子环翠峪。
新郑的枣园哪里的最好
新郑的孟庄市是著名的枣乡,一到新郑你就能看到路边一望无际的枣树,所以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枣乡独有的枣文化。
去新郑摘枣非常适合自驾游,目前也有旅行团组织一日观光游。
新郑目前有3个大的枣园:奥星红枣科技园、中华黄帝古枣园和“亲人”红枣原始生态园。
奥星红枣科技园:属于好想你枣业集团,已于9月2日开园,门票20元/人。
160亩的枣园有品枣区、采摘区和拔花生区。
品枣区是更新换代的红枣;采摘区可以随便品尝,离开时可带走3斤大枣和3斤花生;在拔花生区,可以拔花生。
这里枣的特点是品种多,约有38个品种。
中华黄帝古枣园:位于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西南方,面积约680多亩。
门票30元/人,9月9日“枣乡风情游”将在这里开幕,到时候会有打枣等多种活动。
这里枣树的特点是“古”,树龄500年以上的枣树就有500多棵。
不仅可以打枣吃枣,还可以认养百年古枣树。
“亲人”红枣原始生态园:位于新郑市孟庄镇东1500米处,已于8月31日开园,门票58元/人,在园里可以自由摘枣,出门送三斤红枣,三斤花生。
今年推出有游客寻找“吉祥三枣”获大奖的活动。
其实大可不必跑那么远,郑州的南郊就有一个果园,里面100多亩的枣树足够你享受摘采的乐趣。
这里是一个小杂果基地,共有200多亩,其中枣树就占了近100亩。
园子里有桃树、杏子树、李子树、石榴树、柿子树、树莓等很多种类,从5月底到10月底一直都有水果。
目前成熟的主要有枣树。
9月10日,枣园开园,接纳游人,目前工人们正在做一些整理工作。
园主传授:这里的枣树虽然没有新郑多,但是种类可不少,一共有13个品种,走两步就能遇到不同品种的枣树。
我们外行人当然是看不出,在园主的指导下,才知道原来这些猛一看长得挺像的枣,仔细看来还真有些差异,送到嘴里的味道就更不一样了。
比如六月鲜,个头不大,虽然皮还是绿的,但是入口已经很香甜了。
它的皮比较薄脆,果肉甜嫩,很受大家欢迎。
著名的新郑鸡心枣就属于皮比较厚的了,现在熟得还不透,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吃。
酥菱枣的味道也不错,听名字就知道它的口感比较酥脆,个头比较大,造型有点像小苹果,青青的脸上还泛着红晕。
酥菱枣的水分比较多,适合鲜食,不能做干枣。
还有一种灰枣,就是大枣,目前也熟了,这种枣可以做中药里的药引子。
圣枣的形状比较有个性,个头大,头尖。
木枣的水分少,后味甜,适合做干果。
还有一些晚熟的枣比如冬枣和长虹枣,要到9月底10月上旬才能吃。
另外园子里还种有些观赏枣,像花生枣和茶壶枣,这些可不能摘着吃。
园主说,如今的枣一天一个味儿,我们来得还有点早,到9月10号以后,就有很多都熟透了。
不同的品种分批成熟,从8月底到10月底一直有熟枣。
价格:枣园开园之后,进园5元/人,可以在里面随便吃,如果想摘些带走的话,大约是3元/斤。
其它乐趣:有鱼塘可以钓鱼,按斤收费。
农家院餐厅,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菜,价格也比较实惠。
在古朴的亭台、长廊里喝茶聊天、吃野味,不失为一种享受。
院里有停车场。
行车路线:距离不远,开车或者骑自行车都可以到。
到了嵩山南路与南三环交叉口,向东走50米,再沿一个小路继续向南约两公里,就能看到右边有梨梁寨的标志,沿小路下去,就进到了寨里。
公交路线:坐53路公交车坐到嵩山南路袁寨站下车,沿小路走到寨里
周末从郑州龙湖镇去新郑一日游
首先是交通,龙湖可以做过路的郑州到新郑的车,也可以去107上坐路过新郑的车。
下车后1路车和101都可以去黄帝故里。
免费的景点就是黄帝故里。
人民东路有个郑风苑,然后就是始祖山,始祖山是收费的,门票大概十块钱。
河南郑州历史博物馆简介
一、从河南博物馆到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早在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
同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省政府委派郭须静、徐金泉 、何日章三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隶属省教育厅,指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是为河南博物院发韧之始。
然而,这座解放前河南唯一的博物馆,从其诞生之日起,便随着时局的动荡,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
1928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为表现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宣传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遂将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院”,并改由省政府直接领导,同时划拨 刘师古堂充公遗产的一部分为专款,限期开放。
民族博物院以“启发民众知识文明、激增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为办院宗旨,广泛征集历史、自然科学、农业、艺术、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实物料。
同年10月10日,在藏品缺乏的情况下,大量运用模型等手段,成功举办了第一次陈列展览。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将“民族博物院”恢复为“河南博物馆”,并确定为社会教育机关,直属省教育厅领导。
12月23日教育厅委任关百益为馆长,并收回民众师范房舍为古物陈列室。
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又颁布了《河南博物馆组织条例》,其中明确博物馆的宗旨为:“一、发扬固有文化;二、提倡学术研究;三、增长民众知识;四、促进社会文明”。
同时设立了保管部、搜集研究部两个大部,成立了由民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河南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等组成的7人理事会,将原民族博物院的19个陈列室调整为7个,撤去了大量民族服饰和模型,充实了历史文物。
1930年至1937年的8年间,是河南博物馆空前发展的时期,藏品中的历史文物最为丰富、精致,具有河南地方特点,而且涌现出以关百益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
从此,河南博物馆名声鹊起,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入。
为避免文物被毁,馆藏主要文物68箱被迫移运重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40年日伪期间,河南博物馆被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下设事务部、保馆部、研究部等。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派谢孟刚为接收委员,接收了日伪当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馆,但终因解放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经济严重匮乏,经费拮据,博物馆步履维艰。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举解放了古都开封。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文博事业,立即成立了以赵干亭为主的三人管理小组,进驻博物馆,整饬馆务。
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厅厅长曲乃生兼任馆长,开始组织人员,整理文物、展室,修缮房舍、设施,进行业务活动,博物馆再次出现生机,蓬勃发展。
1953年,根据中央文化部颁发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地志性博物馆。
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有了较好的陈列展览场地。
然而,正当博物馆有计划、有秩序地全面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文革10年中,博物馆组织瘫痪,业务荒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博物馆渐入佳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尤其是进入80年代,博物馆力量不断壮大,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设立了陈列部、保管部、社会教育 部、图书室、研究部、《中原文物》编辑部、办公室、行管科、保卫科等科室,建立建全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博物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日月交替,沧桑更迭。
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带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由于河南省博物馆建筑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突击在郑州兴建的,它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规模、还是在内部设施上,都很难适应今天博物馆日益发展的需要。
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八五”期间在省会郑州建设一座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博物馆。
1991年秋,根据李瑞环同志的有关指示,经原省委书记侯宗宾、原省长李长春等领导同志的积极争取,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筹建新馆舍。
新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第7句】: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
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
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 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
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决定,将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的成立,是河南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桩盛事。
二、从白手起家到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这就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河南博物院创建之初,就十分重视文物的征集工作,但由于当时缺泛经验,博物馆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征集藏品往往是单纯的网罗珍奇,藏品颇为复杂,而且良莠不齐。
1930年至1936年间,是旧河南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繁荣时期,无论是在藏品的征集、整理或在对藏品的研究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尤其是在关百益先生的带领下,先后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员会所存的所有文物,其中包括1923年新郑出土的春秋铜器,1925年11月鄢陵城关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阳等地的历代石刻等。
1934年、1935年又先后征集了大量的古代名人书画及现代艺术品,从而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主动进行了几次田野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
这个时期拥有的藏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弥足珍贵。
如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大型列鼎、王子婴次炉、编钟等;登封县的九柄玉如意;石刻中的北魏石棺,刘根造像碑、魏志8种、隋代四面造像、舍利塔铭、唐代泉男生墓志、宋代二体石经、金代进士题名碑等。
正因为拥有大量的文物精品,所以在全国博物馆界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国外也深受赞扬。
当时曾有这样的评论:“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馆堪居第二之位置。
”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确保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馆工作人员以满腔的爱国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挑选文物珍品5678件,拓片1162张,图书1472套(册),分装68箱运汉口,存放于法国租界。
1938年9月,随着国内形势日趋危急,存放于汉口的文物又辗转运至重庆,从而避免了日寇的劫掠和破坏。
而存留于开封的文物,在开封沦陷后,大部分铜器、铁器下落不明。
存放于重庆的68箱文物,于1949年11月,由国民党政府挑选38箱,其中文物5119件,图书1450套(册)运往台湾。
至此,河南博物馆元气大伤,苦心经营20余年的文物大馆,已无精品可言,博物馆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得天时,占地利,重整旗鼓,大力开展文物征集工作,通过调查、收购、接受捐赠、发掘、拣选、调拨等,很快恢复了元气。
而且,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已非昔日可比。
迄今为止,馆藏文物达十万件,特别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享誉世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如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出的新石器彩陶、临汝出土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郑州窑藏青铜器、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铜器、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铜器、扶沟出土的楚国金银币、洛阳唐三彩、汝瓷、钧瓷等。
另外,从1954年开始,博物院还曾多次派出征集人员,分赴革命老区,进行调查访问,征集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
同时,还接收了省军区、省民政厅等单位拨交的部分革命文物和有关资料,其中有许多珍品,如太平天国的布告、义和团的旗帜、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的遗物、《响导》周报、《新青年》杂志、《红旗报》、《中州评论》、《拂晓报》等。
近十年,随着文物工作的不断深入,湮埋已久的地下文物精品,终于重见天日,再现风采。
为了配合河南博物院建设,发挥河南文物大省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再现灿烂的河南古代文化,在省委、省政府及文化厅、文物局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又陆续从中央、省直及各地市文物单位征调一大批文物精品。
这些文物精品,犹如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颗颗明珠,放射出斑斓璀灿的光华,它必将以无穷的魅力,吸引无数海内外的观光客。
三、从《民族模型陈列》到《河南古代文化之光》 陈列展览是各项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
河南博物院创建伊始,就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民族博物馆时期的《民族模型展览》,是河南博物院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陈列展览。
陈列以塑像为主,配合照片,展出古今中外各民族模型。
展出后,引起了当时开封各阶层和市民的轰动,参观者为之途塞。
1930年至1937的河南博物馆时期,在广泛收集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各类自然标本的基础上,先后开放的陈列室有13个。
如安阳殷墟出土器物陈列室、新郑古器物陈列室、洛阳古物陈列室、岩石陈列室、民族模型陈列室、开封相国寺旧藏文物陈列室、石刻室、藏经陈列室、植物、矿物标本陈列室、书画陈列室等。
由于当时的陈列水平有限,在唯器物论的思想指导下,采取器物堆砌的办法,陈列质量较差,但仍能看出当时的河南博物馆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博物院中的皎皎者。
1937年,在馆藏文物精品运抵重庆后,开封本馆所属藏品仍继续陈列开放,但数量和质量均大为逊色。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博物馆被迫停止活动,直到1940年日伪统治下,把博物馆改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才将原陈列开放。
解放后,河南博物院获得了新生。
1949--1961年间,除举办《河南自然环境与资源》、《河南历史》、《河南革命文物》三个基本陈列外,还举办展览数十个,内容多数与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政治运动有关。
如《从猿到人展览》(1950年)、《镇压反革命展览》(1951年)、《伟大祖国展览》(1952年)、《青铜器展览》(1952年)、《历代服饰展览》(1954年)、《肃反展览》(1956年)等。
1961年至1966年五六年间,是河南博物院稳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举办展览较多的一个时期。
迁郑之初,立即与省文物队联合举办了《河南省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2000余件,每天观众如潮,川流不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1963年举办的《河南革命文物展览》、以实物、图片、绘画、文字等较为系统地再现了河南革命斗争史。
1964年,在原有《历史文物展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研究、设计、制作,举办了迁郑后的第一个基本陈列--《河南历史陈列》,集中反映了河南古代历史概况。
文化大革命时期,陈列展览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展览被污为黑展览而被查封。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博物院职工还是以高度的责任心举办了几次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
如《抗大校史展览》、《焦裕禄事迹展》、《林县红旗渠展览》、《洛阳煤矿史展览》等。
1977年到1997年的20年,可以说是河南博物院大发展的20年,陈列展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并逐步确立了全国文物大馆的地位。
首先于1980年重新恢复了《河南历史陈列》。
该陈列在文革前陈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采用了新的陈列设备和手段,使之更趋于科学化和大众化,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园地。
1981年以来,又先后举办了《河南革命文物陈列》、《古代雕塑艺术陈列》、《古代建筑艺术陈列》、《馆藏明清书画展》、《馆藏文物精品展》以及《楚国青铜器展》等几十个展览,观众人数逐年递增,年平均观众达30余万人次。
尤为引人注目是,通过六年多的酝酿和深入研究,集河南博物院集体的智慧,在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在落成之日便隆重推出了《河南古代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风云》、《河南古代石刻艺术》、《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筑》、《楚国青铜器》、《明清工艺珍品》、《恐龙世界》等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蔚为大观。
尤其是《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是70年来河南博物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内容更充实的大型陈列,展厅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展览文物1000多件(套),均属馆藏文物精品,重点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
在内容上,一改传统的模式,尽可能地增加了观众参与项目;在形式上,普遍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使观众真正能够赏心悦目;在讲解手段上,配备了电脑控制的自动扩放录音讲解、扩放录像、声控幻灯、感应录音讲解等先进设备,增加了观众参与的一些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文物的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
另外河南博物院自创建以来,一直在中原文物如何走出河南、走向世界这个问题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如1935--1936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当时河南博物馆选送的新郑出土的8件青铜器,在伦敦引起轰动,受到海外观众的高度赞扬。
70年来,举办和参加的出国展览还有:1980年丹麦、瑞士的《中国珍宝展览》,1985年日本的《中国历代陶俑艺术展》,1986年日本的《黄河文明展》,1987年美国的《中国历代陶俑艺术展》,1990年日本的《河南省文物展》,1990年新加坡的《中国汉代文明展,1991年法国的《河南省史前文物展》,1992年澳大利亚的《帝王的中国展》,1993年丹麦的《华夏帝王展》,1996--1997年英国、德国、瑞士和丹麦的《人与神展》,1998年的《大黄河文明展》等。
通过展览,增强了我们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更多的海外观众进一步了解河南,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四、从《河南博物馆馆刊》到《中原文物》 有着70年历史的河南博物院,不仅是文物荟萃之地、文化教育的场所,同时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特别是在解放后的40多年来,河南博物院人才辈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1929年,殷墟文物进馆之后,当时的河南博物馆即聘请考古学家关百益为编辑委员,研究考订甲骨文字和各种器物刊印成书。
1930年底,关百益先生接任馆长职务,同时成立了研究部,科学研究工作步入正规。
据粗略统计,1931-1938年间,河南博物馆出版文物图录和研究著述达一百多册、卷。
比较重要的如《伊阙石刻图表》(关百益)、《石华》(关百益)、《殷墟器物存真》(关百益)、《殷墟文字存真》(关百益)、《新郑古器图考》(关百益)、《南阳汉画像集》(关百益)、《河南金石志图》(关百益)、《老君洞石墨撷英》(关百益)、《繁塔石墨撷英》(关百益)、《南阳汉画像汇存》(孙文青)、《殷墟文字存真第一集考释》(许敬参)、《馆藏石刻整理汇报》(孙文青)、《河南博物馆自然科学汇报》一、二、三册(傅桐生)等。
在研究内容上,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了地方博物馆的优势。
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重视实践,研究人员经常走出书斋,亲自参加文物、标本的搜集和整理。
如1935年8月,关百益在汲县山彪镇发掘战国墓;1936年春,孙文青参加殷墟第十三次发掘;1936年9月至11月,许敬参、郭豫才等在辉县琉璃阁进行发掘等。
1936年7月,王幼侨任馆长后,为了阐扬文化,研究学术,创办了《河南博物馆馆刊》,到1938年3月因日寇入侵而停刊。
短短的两年时间,共出版15期,其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真所谓琳琳琅琅,萃集一堂,遂为中州古代文化之大观。
不仅能够从中详细地了解到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史,而且还有一批重要的考古学理论、考古调查报告和考古研究论文,直至今天,仍不失为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
建国以后,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
40多年中,虽然经受了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考古发掘报告、学术论文数以千计,出版专著目录和普及读物也有几十部之多,比较重要的如《中国陶瓷小品》(河南省博物馆编)、《龙门造像题记》(河南省博物馆编)、《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之七)、《中国奴隶社会》(许顺湛)、《汉代叠铸》( 汤文兴)、《中原远古文化》(许顺湛)、《夏文化研究论集》(郑杰祥编)、《中岳汉三阙》(吕品)、《河南汉代画像砖》(汤文兴、吕品)、《黄河文明的曙光》(许顺湛)、《河南文博考古文献叙录》一、二(孙传贤主编)、《汉画--河南汉代画像研究》(周到、王晓)、《河南博物院落成论文集》等。
1977年,由河南省博物馆主办的全国第一家省级文博期刊《河南文博通讯》创刊,已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刊名。
刊物问世后,很快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关注。
1980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并于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
20年来,《中原文物》始终担负着向社会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术繁荣的多重使命,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学术期刊,越来越受到文博界的重视,已成为研究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汉画、楚文化及科技考古等领域的重要园地,并且连续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和中国社科类核心期刊。
截至目前,《中原文物》出版发行近百期,发表学术论文、考古报告等2000多篇,并出版了《河南省考古学会论文集》、《魏晋南北朝佛教学会论文集》、《论仰韶文化》等特刊,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中原大地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面貌。
从《河南博物馆馆刊》到《中原文物》,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河南博物馆数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同时也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累累硕果的背后,有着河南博物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他们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百益先生,是30年代著名学者,近代考古学家,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奠基人。
他知识渊博,著述宏富,于史学、金石学、考古学、甲骨学、方志学等皆有很深的造诣和卓绝的创建。
孙文青先生,早在30年代,就开辟了汉画研究的新天地,为汉画研究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河南博物馆更是人才济济。
诸如许顺湛、韩绍诗、杨焕成、孙传贤、任常中、周到、王瀛三、张维华、汤文兴、吕品等同志,著述甚丰,在国内乃至国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如今,他们有的已年届七旬,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但在文博战线默默奉献,不知老之将至。
更为可喜的是,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带领和鼓舞下,涌现出一大批后起之秀,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文博知识,而且善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这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河南博物院美好的未来。
河南博物院辉煌的今天,是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
是河南博物院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全体职工的不懈追求,河南博物院将会以更加坚实的步伐,以崭新的姿态、现代化的管理、多功能的服务、优美典雅的环境独领风骚,为中原大地增添新的光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597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