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朝遗址导游词
谁有河南导游考试现场导游的精简导游词
安阳殷墟沿途及现场导游词 安阳殷墟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河南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是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坐在我身后右手旁的是咱们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于师傅,于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安全问题呢大家尽可放心,在车上也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
我们俩都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会虚心接受,并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俗话说呢,“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
我们也可以说是“百年修得同车行”了吧。
相聚就是一种缘份,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途径新乡、鹤壁,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本次行程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苑。
既然大家来到我们河南,就要对河南有所了解。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都,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
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800多万。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已确定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殷商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夏 、 商 、 西周、 东周 、 东汉 、 三国时期 魏 、 西晋 、 北魏 (493年才自 大同 迁都至此)、隋、 唐 、后梁、后晋、后唐均以 洛阳作国都。
)、七朝古都开封(1: 战国时期的魏2:五代时期的后梁3:后晋4:后汉5:后周6:北宋(当时称做东京汴梁或称汴京)亦现在开封简称汴7:金)、商城遗址郑州。
郑州的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大量名胜古迹,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
河南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思想家老子和庄子、科学家张衡、文学家韩愈.等千余名载入青史的杰出人物。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百家姓》中100个姓氏源于河南。
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祭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
现在我们正行驶在黄河大桥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呢又是一条灾难河。
自打上古时期的大禹就已经和黄河做斗争。
在中国有史可载的3000年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次,大的改道达26次,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留下了无数的悲惨凄凉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便立即着手治理黄河工作,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在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中游大规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修建、加固千里黄河大堤。
经过大规模的治理,50多年来,黄河从未泛滥,并且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流。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甘”,我们大家可以在汽车上观赏母亲河的风采。
过了黄河就到新乡原阳县了,原阳大米全国有名,新乡还是我国的冰箱生产基地,新飞牌电冰箱也是全国名牌。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进入新乡卫辉市了,在这里我主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比干庙”。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忠臣——商朝名臣比干老丞相,“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商朝纣王淫虐无度,国势危殆,朝臣屡谏不听,致使微子出去、箕子装疯,比干以死力谏,纣王恼羞成怒,听信妲乙谗言,剖开比干心脏欲看七窍之心,比干被害后,纣王并未罢 休,还要满门抄斩,当时正妃陈氏有孕,被四个婢女护送逃离朝歌城,来到了荒野一片树林中,生下一个男孩,后来殷兵追到,并包围了树林,捉住陈氏问这孩子姓什么,陈氏急中生智,指树林为姓,说“姓林”,比干就是天下姓林的始祖了。
现在汽车已过鹤壁,到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献在世人面前。
安阳又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有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建成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安阳滑县有一道美食,那就是有名的道口烧鸡。
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品尝,或者带回家几只让家人品尝也是很好的礼品。
好了,各位游客,殷墟博物苑景区停车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参观吧。
安阳殷墟博物苑景区讲解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
【第2句】: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它以小屯村为中心长约
【第5句】:6公里,宽约
【第4句】:5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遗址。
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
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06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景象。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
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 的写法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市。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递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当时的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人把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了,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中北地一个大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上面记载商朝的天象、历法、农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
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
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
【第1句】:33米,长
【第1句】: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从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第茨土阶、四阿重层的建筑群,也就是晦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现于小屯村西北地的妇好墓。
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断定,妇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
她能征善战,曾统帅大军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宠妃。
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之多、造型之精美,轰动世界。
好了,殷墟博物苑景区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豫A—0101。
欢送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这次xxx之行就要结束了。
大家出来旅游收获的是开心和快乐,而我做为导游,收获的则是友情和经历。
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是今天的再见也意味着来日的相聚
我由衷地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与支持,旅途中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感谢大家对我的理解。
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希望各位朋友有机会再来河南
谢谢,再见
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是
(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
(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
意思对即可。
共4分)(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
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l分,语句通顺l分。
共4分)
安阳殷墟的导游词欢迎词欢送词
这个是我整理的2011年导游面试5分钟导游词,因为殷墟新增加了地下博物馆,里面关于殷墟仿殷大殿的内容还是旧的,希望对你有用
安阳殷墟——沿途+讲解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
我是来自安阳殷都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我姓管,大家可以叫我为小管儿。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李师傅,此次的安阳殷墟之旅将由我和李师傅来共同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的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
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郑州距离安阳约180公里,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接下来,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河南古称“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
全省土地总面积
【第16句】:7万平方公里,人口9869万,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
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
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
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四面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
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是全国交通的枢纽。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
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洛阳、开封、郑州、安阳。
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
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
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例如:苏秦、李斯、杜甫、吉鸿昌、杨靖宇。
现在我们的车已渐渐驶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河南省的北大门,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
土地总面积 平方公里,总人口达 万。
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漳河、洹河、淇河,卫河在安阳环绕流过,历为兵家瞩目之地。
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1960年3月,在安阳小南海发现了距今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命为“小南海文化”。
在安阳北部的后岗,层次分明的叠压着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龙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
由此可以说明:这里很早就是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
如果您看过电影《孔雀》的话,您肯定会发现我们安阳人说话别有韵味儿,可以说它与周边的地市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有这样一个笑话儿,一个安阳人刚到北京去旅游,早餐去买油条吃。
这个安阳人对卖油条的师傅说:“老师儿,哥(给)俺称一斤油条不扎。
”卖油条的师傅迟疑片刻后将几根生油条递给了这个安阳人,看到这个安阳人满脸困惑,师傅反问道:“你不是要一斤油条不炸么
”安阳人听了之后哭笑不得…… ,这里所说的“不扎”,是我们安阳人说话经常带的一个语气词,并没有实际意义。
谈话间,我们的车已经抵达景区的停车场,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同我下车。
【安阳殷墟——景点】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
【第2句】: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它以小屯村为中心长约
【第5句】:6公里,宽约
【第4句】:5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
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
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06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
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铜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
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
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一片甲骨惊天下”。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它起初一直被当地人唤作“龙骨”,作为一种止血的中药不断地进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药店出售。
后来有些带字的龙骨被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
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极大,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挖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
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
1937年卢沟桥事变使之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
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总共有17096片,上面记载了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
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
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
【第1句】:33米,长
【第1句】: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内还有其它的观光景点——甲骨文碑林。
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现于小屯村西北地的妇好墓。
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断定,妇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
她能征善战,曾统帅大军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宠妃。
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之多、造型之精美,轰动世界。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殷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你们有两个小时的自游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安阳文字博物馆讲解词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讲解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我馆的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
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中国汉字以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独树一帜,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这是任何其他文字都不能比拟的。
优美的汉字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象征。
汉字不仅促进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里,您将踏上中国文字的豪华之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见证汉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字,它们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您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相信您会不虚此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序厅,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圣坛、圣火和圣光,它象征着中国文字的熊熊圣火点燃了古老中国的文明之光,在它的引领下,中华民族不断求索,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东面墙壁上,您可以看到汉字的发展脉络,有刻划符号、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字的百花园。
与之相对的西面墙壁上则是世界其他文明中的文字,与中国文字交相辉映。
在地面上,您还可以欣赏到飞舞流淌的中华汉字。
序厅就像一部戏剧的华美序幕,给人以感官上的震撼,当它的大幕徐徐落下之后,等待您的将是一场视觉盛宴。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汉字源流绎古今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是仓颉(jie)造字说。
这是明代的仓颉像,仓颉生活在黄帝时代,黄帝为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实际上应是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共同击败了进犯中原的九黎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传说他奉黄帝之命创造了汉字,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颃(hang)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意思是仓颉从鸟兽足迹不同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
仓颉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其形象也十分怪异,有四只眼睛。
民间对他很崇拜,仅仓颉墓就不止一座,还为他建立宗庙。
这是河南开封仓颉墓及陕西白水的仓颉墓及庙的照片。
实际上,仓颉只是一个传说人物,他是否存在,学界亦有争论,汉字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因为文字具有社会性,是约定俗成的,如果真有仓颉其人,他的功绩也只是将文字整齐划一。
那么,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近年来,汉字起源于图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为了记录日常的活动和事件,古代先民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比如捕渔就画鱼网和鱼,种植就画禾苗等。
这种图形文字在其它古代文明中也曾出现,如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等,都属于人类早期文明的伴生物。
随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最近几十年间,在我国遍布南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都发现了陶器上的刻划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上面的符号。
这些符号既有形象的图画,又有抽象的记事成分,还有大量表示数字的符号,它们的发现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我们的陈列中列举了各地出土的代表不同文化的刻划符号。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中,把不同地区但具有相同时代和相同文化特征的考古资料归为一种文化类型,并以最早发现的地点命名,比如仰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仰韶渑池村,以彩陶为代表,后来相继发现了同一时期的陕西、甘肃等地的彩陶,统称为仰韶文化。
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刻划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属于裴李岗文化早期,距今约9000年到7500年之前。
符号刻在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都具备一定的表意功能,应视为中国文字的始祖。
1953年发现的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时期的刻划符号为7000——6000年前,共有27种,是新中国考古中发现最早的一批刻划符号。
距今5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以图像居多,较著名的有“日”、“月”、“山”等,有的在刻画之后还往往涂朱或增添小圆圈,以突出符号的功能,可能反映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
1992年在山东邹平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时期刻有符号的陶盆残片,距今约4100年——4200年,其符号是在陶器烧好之后刻写上去的,笔划纤细流转,颇似后来的草书,与仰韶和大汶口文化的符号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在山西陶寺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一个陶扁壶残片,上面的符号被文字专家释为“文”字,旁边的圆圈为现代“员”、“袁”的声旁。
无独有偶,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相当于夏代的一件陶器底部也刻有与古汉字相近的符号,这是左右两只手作拱捧状,为古汉字中的一个基本构形,专家把它隶定为“共”字。
虽然这类例证不多,但它却是汉字发明和文明社会到来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如湖北的大溪、屈家岭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等。
符号各不相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就其广泛程度来看,说明在成熟文字出现之前,刻划符号已成为古代先民们记事的重要方法。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生产经验和生活知识,需要传承下去,以前的记事性图画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人们逐渐把记事图画加以简化、整理和充实,使它们成为语言的符号,并有了读音,这样文字便产生了。
甲骨文就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第二单元:甲骨纪事甲骨文是商王占卜的纪录,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也有少量的羊骨、猪骨和鹿骨等。
商朝时期,生产力仍很低下,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祭祀的同时,商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贞人即主持占卜的人用甲骨进行占卜,向神灵询问吉凶。
具体做法是在甲骨上面钻孔或凿孔,然后烧灼,在甲骨的背面就会出现裂纹,即兆纹,贞人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最后将占卜内容及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
这就是甲骨文的形成。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早期遗址中,这就是其中的两块卜骨。
这块牛肱骨上面只有一个字,为古体的“又”字,在后来的殷墟小屯的甲骨文中常见此字,但没有流传下来。
另一件是一块牛肋骨,上面有“又 土(社)羊乙贞从受七月”几个字,经专家考证,这是一件习作,因为上面的字不符合后来甲骨文的句式,所以应该是当时人练习用的刻辞。
尽管如此,商代早期出现甲骨文已是不争的事实。
甲骨发现最多的地方是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因为这里是商朝自商王盘庚直到商灭亡延续了200多年的首都,所以留下了丰富的甲骨文遗存。
在殷墟共出土卜骨和卜甲10多万片,成为研究商朝历史最直接和最宝贵的资料。
殷墟时期用于占卜的甲骨,一律都需要经过专门的修治。
即不论是龟甲还是牛胛骨都要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取材、锯削和刮磨,使之成为占卜所用的版式。
这块龟腹甲1936 年出土于安阳小屯,上面的卜辞先右后左,两两对贞,即先用肯定句式询问,再用否定句式询问。
例如第一句“丙子卜,韦贞,我受年
”第二句“丙子卜,韦贞,我不其受年
”“丙子”是时间,为丙子日,“卜”即占卜,“韦”即占卜人的名字,“贞”即占。
后面的“我受年”和“我不其受年”,意思是我(指商王)能获得好收成和我不能获得好收成。
完整的卜辞要有叙辞,即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人;命辞,即向神灵贞问的事;占辞,即因兆而定吉凶:验辞,占卜之后记录应验的事实。
但在实际操作中,验辞部分往往没有,这是因为占卜结果需要时间才能验证,不是一次刻上去的。
甲骨文中有少量甲骨刻辞是非占卜性的,有的是为了训练写字,有的是干支刻辞,还有专门记事的刻辞。
中国古代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起来记日,如甲子、乙丑等,共有60组,因为以甲子打头,所以有“六十为一甲子”之说。
山东博物馆所藏一件商代牛肩胛骨上就有一套完整的甲子表,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用天干地支记日已经出现,而且被人们广泛使用。
记事性刻辞的内容十分广泛,记录了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祭祀、征伐、农业、畜牧、田猎等等。
其中较有名的是国家博物馆藏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这是武丁时期的一块巨大牛肩胛骨,正反面均刻有文字,共计160余字,一些文字还涂上朱红色。
正面文字第一条大意是商王武丁祭祀仲丁,第二条是乘车狩猎逐凶时,子哭堕车。
反面文字记录了一些天象。
这块刻辞书写精美,刀法纯熟,是甲骨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毛笔在殷商时期是主要的书写工具,甲骨上的文字应是先写后刻,个别有直接契刻的。
用毛笔书写的甲骨文因年代久远我们几乎看不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发现毛笔朱书文字19件,共10余字,书写工整、笔画流畅,年代相当于商代中期偏早,是目前所发现的商代最早的笔书文字。
殷墟之外,在山东济南大辛庄也有商代甲骨文出土,无论从形制、字形、文法上看,都和殷墟甲骨文相似,属于同一系统。
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出土地点比较分散,数量也相对较少,只在陕西、北京、河北地区有发现。
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这块西周甲骨上的卜辞大意是:癸巳这天在帝乙的宗庙中举行彝祭,王要祭祀成唐(即大乙),拟献上两个女子、三头公羊、三头猪,卜问会不会顺利。
其中提到对“文武帝乙”、“成唐”等商祖先的祭祀,应是周族尚未灭商之前的占卜遗物。
经过专家考证,殷墟甲骨文已发现的单字共有4000多个,可释字在1240个左右;所见商代金文中可归纳单字1290多个,可释单字550多个。
甲骨文不仅数量多,材料丰富,而且在文字的结体及造字方式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了六种造字方式,称为“六书”,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在甲古文中,这六种造字方式均有体现,反映了甲骨文的成熟和规范。
下面我们先看象形字。
象形字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不断创造的。
【第1句】:根据人体特征创造的字形:“人”,是一个侧面直立的人形;“大”,是一个端正的正面人形;“女”,为一个上肢交错于胸前呈跽(双膝着地)状的人,可见女子地位的低下;“臣”,为竖目之形,臣是侍奉君主的,他们在见君时,因为跪在地上,头不敢抬,如要看一眼上面的君主,眼睛就呈竖的,所以“竖目为臣”。
【第2句】:根据日常用品、用具、兵器特征创造的字形:“车”,象车的外形,也可以看成车的俯视图;“鬲”,象三空足的陶鬲;“其”,象簸箕之形,这是“其”的本意;“网”,象鱼网之形;“戈”,象兵器戈的形状。
【第3句】:根据自然、草木特征创造的字形:“山”,象山之形;“水”,如流水的形态;“木”,象树木枝干形状。
【第4句】:根据土地、建筑等环境特征创造的字形:“土”,象高起的土堆之形,后来象征封坛社稷,也通“社”字;“门”,象门的正面之形;“井”,象水井的井栏。
【第5句】:根据动物形象特征创造的字形:“羽”,象鸟的羽毛,“鸟”,是一只侧面的鸟形;“牛”,象有角的牛首;“鹿”,象鹿之形。
再来看指事字,指事字按许慎的说法是“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其特点是在原有的字上加一些笔划成为新字,让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如“上、下”,在向上仰之弧形上面加一笔,表示上;在向下伏之弧形下面加一笔,表示下。
“亦”,是在一人两臂下各加一笔,表示腋下,后来引申为“亦”。
“刃”,是在刀锋部位加一圆点,表示刀刃的部位。
会意字一般为合体字,许慎说:“此类合谊”,即合在一起产生新义。
如“林”,为两个木字组合,会“林”之义。
“攴”读pu,为扑的本义,是由手持木棍状物组成的字,表示扑打的动作。
“伐”,是由“戈”和“人”组合,表示以戈击人,会杀伐之义。
形声字在甲古文中出现稍晚,但它一经出现,就凭借着既表意又标声的优势成为汉字的主体。
形声字可分为许多类:
【第1句】:会意兼形声:“畏”字,本身是一个会意字,鬼持一物在击打,人们自然畏惧,其中的“鬼”字又兼音符。
【第2句】:借字注形:“酉”字,原为象形字,像一个酒坛子,是最早的“酒”字。
后来被借为地支中的“酉”,于是人们就在酉旁加上三点水作为形旁,“酉”变成声旁,成为形声字“酒”字。
【第3句】:附加声符:“鸡”字,原本为象形字,象鸡形,后来又加了一个声旁“奚”,变成形声字。
【第4句】:独体形声字:“麦”字,从禾来声,它的声符“来”叠置在形符“禾”的主体结构中。
【第5句】:合体形声字。
这一类是形声字的主体,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等等。
“河”,从水可声,为左形右声;“盂”,从皿于声,属下形上声。
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例如“自”,原意是象形字“鼻”字,后来被用为介词,在甲骨文经常有“自西”、“自东”的句子,此种介词用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又”字,原意是人的右手,引申为“又”,后来借作“另”的意思,如“百又三十”;还被借作“有”之意,如“妇康又(有)子”。
转注字,许慎解释为“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就是两个部首相同的字能够互相解释,例如“蓚(tiao),苗也”,“苗,蓚也”。
在殷墟甲骨文和商代晚期及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还有大量反映众多邦国部族名称的图像资料,被称为族徽字。
这些族徽字既能生动反映表意字以形示意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装饰图案风格。
下面的第一类符号庄重典雅,线条流畅,是早期美术化了的文字,它们的实际写法都能在当时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找到依据。
例如“渔尊”、“并尊”等。
第三单元:钟鼎千秋在商代后期出现了金文,又称吉金文、钟鼎文等,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的总称。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
我国青铜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刀和青铜镜,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
在青铜器上铸造铭文,大约从商朝开始,直到战国时期,有1200多年的历史。
金文的内容十分丰富,记录了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主要是颂扬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商代青铜器铭文字数较少,多为器主人名号,如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礼器210多件,其中刻有铭文的就有193件。
这就是妇好墓出土的圆鼎,在其口沿内部刻有铭文“帚(妇)好”二字。
有意思的是,在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妇好的记载,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曾经带兵出征,并立有战功。
甲骨文和金文互为印证,加强了史料的可信度。
````````````第四单元:物以载文金文是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重在纪念和流传,那么先秦时期政府公文、文化典籍、民间契约、书信往来等等书写在什么上面呢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明,是写在竹、木简或丝帛上面。
从文献记载和有关的文字形体来推断,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简帛这两种书写材料。
下面我们先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册”与“典”两个字,“册”明显是一个象形字,为用两根绳子编联的若干根竹简。
而“典”则是在“册”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为单手或双手捧册。
姑且不论典册字义的演变,我们单就甲骨文金文中“册”字的出现,就足以说明商朝时期人们已在简牍上书写。
但因时代的久远,未发现实物。
```````````````这里放不下,你如果需要就发电邮吧,我回复给你
1200字的殷墟导游词
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西北,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在20世纪初,殷墟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民国十七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自殷墟发现以来﹐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
由于盗掘贩卖,甲骨流散世界各地。
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世界遗产的作文两百字到三百字
万里长城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
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
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
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雄伟的故宫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向导,我姓屠名静宜,叫我屠导好了。
现在我将带领你们游览故宫,欣赏我国的文化遗产。
故宫为我国明清二朝的皇宫,也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所以我们在游览时应当不乱扔垃圾、不触摸物品,这样才能欣赏到有着历史气息的故宫。
进了太和殿的大门,战线在宴请的便是一座座雄伟的宫殿。
正前面那座最大的木构建宇,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太和殿。
它是皇权的象征,每当有重大活动是,皇帝都在此举行。
后面的一排金碧辉煌的尬宫殿,分别是中和殿、保和殿。
游完了辉煌的太和殿,再向北走,我们能感觉到这儿的生活气息很浓。
这里的一切起居用品在当时都是堪称一流的,后宫里的户外养心之处是御花园。
它格局、布局紧凑,古色古香,花草树木点缀其间。
亭台楼阁相依相承。
是个清心雅致、赏心悦目的 好地方。
大家跟着我走,故宫东边这座角楼和其它三座角楼遥相呼应。
它们的造型奇特、精美绝伦,与周围环境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气魄雄伟的工程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
其实故宫是在1987年12月申遗成功,从此以后便成为文化遗产的旅游胜地。
这次旅途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
谢谢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
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
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莫高窟 Mogao Caves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历代相继凿建。
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
其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
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壁画
【第4句】: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
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品5万余件。
莫高窟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秦始皇陵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
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
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
【第2句】:5公里,外城周长约
【第6句】:3公里。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
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
【第2句】:5万余平方米。
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
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Zhoukoudian Ruins of Peking Man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
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建国以来,又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
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
占地560余万平方米,建筑物达110余处,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周围环绕长10公里的石砌宫墙。
宫殿区分正宫、东宫、松鹤斋、万壑松风等四组建筑。
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
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孔府、孔庙、孔林 Temple of Confucius,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曲阜孔庙为我国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庙。
占地约10万平方米,殿堂466间。
主要建筑物有金、元两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阁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
孔府与孔庙毗邻,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
孔林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立有历代颂扬孔子的碑刻。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西藏布达拉宫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传佛教名寺。
海拔3000多米。
为纪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婚事而兴建,已有1300多年历史。
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建筑依山垒砌,宫殿高13层,达117米,全由花冈石砌成,飞檐金顶,雕梁画栋,气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宝库。
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
全部建筑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风格。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武当山古建筑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Wudangshan Mountain 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
古称太和山。
方圆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
峰奇谷险,洞室幽邃。
山上有属于道教的巨大古建筑群,主要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
峰顶建于明代的金殿,以铜铸鎏金著称,是我国现有的最大的铜质建筑的珍品之一。
武当山为武当派拳术发源地。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丽江古城 The Ancient City-Lijiang 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中叶),面积
【第1句】:6平方公里,是纳西族聚居地。
有黑龙潭、五凤楼等名胜古迹,建国后曾发现“漓江人”石。
古城四周青山环绕,黑龙潭水分三条支流穿越古城而过,途中又分成条条细流入墙绕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闻名遐尔的东巴象形文字、绘画、音乐、舞蹈、东巴经等,内涵丰富。
是研究纳西族独特的居住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的宝贵实物例证。
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平遥古城 The Ancient City-Pingyao 位于山西省平遥县。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为方形,墙高约12米,周长
【第6句】:4公里,面积
【第2句】:25平方公里,有瓮城、垛口、敌楼、角楼等城防设施,以及魁星楼、点将台、关帝庙等附属建筑。
明、清两代均有补修,但基本上还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构造。
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材料。
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古典园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为代表,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精华,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
苏州古典园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颐和园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郊。
原为清代行宫花园。
金代在此建金山行宫,明代改建为好山园。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名清漪园。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改名颐和园。
占地
【第2句】: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约占四分之三。
园内有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活动区域。
全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山青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气魄宏伟,手法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地位。
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天坛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市城南。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曾重修改建,占地约270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和黄穹宇,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
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黄穹宇前有著名的回音壁和三音石。
天坛为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 The Dazu Rock Carvings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
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
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
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窟内有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多样的处理手法,并富于地方色彩。
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陵寝 Imperial Mausoleum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家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也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
现保存完好的是明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 、明显陵。
清皇家陵寝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4年7月1日,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Longmen Grottoes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
为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石窟造像开凿于北魏(386年至534年)。
历经40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石窟全长1000米,有佛洞1352个,佛龛785个,造像约10万尊,题记和碑刻6300余品。
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
奉先寺主佛卢舍那高达
【第17句】: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成为唐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作。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山-都江堰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庭之一,现为道教全真派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有道教宫观20余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道教文化和川西民居特色。
都江堰 为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先民于公元前256年所筑,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引岷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
在其周围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离堆等文物古迹。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and Hongcun 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
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
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
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
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
【第5句】:1万余尊,是我国大的石窟群之一。
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之前。
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以石雕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菩萨、力士和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特别是平棋藻井上成群的飞天,凌空飞舞,姿态飘逸。
其雕刻技艺,继承、发展了秦汉时代的艺术传统,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艺术精华,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的旧城为中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
作为200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城区的范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
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结晶。
>>安阳殷墟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
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
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福建土楼 2008年7月,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政权始于公元前三十七年,止于公元六百六十八年,公元三年迁都至国内城 (今吉林集安) ,四百二十七年再迁都至平壤。
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累计共四百六十五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 2004 年 7 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亲,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及时采纳。
谢谢如果有你不满的,请在追问中说明。
谢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5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