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镇导游词1000字
乌镇导游词1200字左右,主要讲一到两个景点,谢谢
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南水乡。
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
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
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
陆上交通有贯穿镇区的县级公路姚震线,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相衔接。
乌镇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地区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
贺岁拜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
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妇及孩童,名“压岁钱”。
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
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贺新岁,统称“拜年”。
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
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元宵走桥,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
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
清明踏青,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
祭祖扫墓、洗头插花、踏青赏春,各地皆然。
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裹粽子、设祭“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
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
端午吃粽,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都以“重五”为“毒气横溢,鬼魅活跃”的“恶日”。
于是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
正午用苍树、白芷、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
怎样写水乡的导游词
江南素以水乡闻名,乌镇则是我们江南6大水乡之一.她是这6六个水乡中开发最晚的一个,顾名思义,也就是水乡风貌保存了相对比较好的一个.关于乌镇名称的来历,有2种说法.其一,最早此处为冲击平原,河流不断夹杂泥沙在这里堆积成一个个小土顿,由于土制成黑,所以乌顿,有人类生存繁衍的足迹后改为乌镇.其2,唐朝浙江刺史李其赴安录山后程起宾造反,唐王朝派乌赞将军镇压,他一路杀来把叛贼杀的到处鼠窜,李其突有一天举白旗投降,便被乌赞将军压在军营.而此人投降另有目的,里应外合,突袭军营.乌赞将军没有防备一人挎上站袍起上战马青龙句便追出去,但最终掉入别人舍下的陷阱被乱箭刺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英雄,便把此处以乌青镇命名.所以,现在得乌镇由乌镇和青镇两处组成,而只有乌镇对外开放.(青镇在运河对面,现称老乌镇.)自宋元明清以来,乌镇出了很多名人.(这里简单列举,详细的就不说了)1 梁朝的昭明太子,现于乌镇留有六朝遗胜照明读书处牌坊.2 清光绪年间夏同善翰林第.3 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矛盾故居.乌镇特产:蓝印花布(宏源泰染坊);姑嫂饼(泰丰斋)-姑姑和嫂嫂一起做的饼;三白酒(高公生)!(三种特产来历也不详解了...)乌镇特色菜:羊肉(红烧为主,特点无煽味);酱鸭,当地野生放养;太湖三白;西施飘香...主要景点有1 财神湾 2 百床馆 3 高公生 4 宏源泰 5 木雕馆 6 余榴梁钱币馆 7 立志书院矛盾故居 8 修真馆 9 翰林第 10 当铺...(基本在北街)参观线路:如果先用餐,则
【第10句】:..1倒着走;不然,则从正门进最后用餐...当然景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观,不必面面具到.整个时间
【第1句】:5小时左右.结束游程可在同乡品茶以完美整个一天的活动.
水乡车夫答案
问题:
【第1句】: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
(2分)
【第2句】: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1)“一分钱都不能少
”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
【第3句】: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有合乎情理。
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4分)
【第4句】: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第5句】: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
请用文字表达出来。
(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4分)参考答案:
【第1句】: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第2句】:①“斩钉截铁”表现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②“把心一横”表现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
【第3句】:参考示例:“病得不轻呢
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 “车夫想了想,说……”“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等。
【第4句】:勤劳、机智、善良、助认为乐等。
【第5句】:表示想法的:“真是个好人啊
”或“他是在帮我啊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等。
表示做法的:“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或“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车钱,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等等都可。
原文: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
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
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感动的三轮车夫。
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
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直觉得心里暖暖的。
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
此刻的南浔,祥和而宁谧。
他一边使劲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
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
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回道,随便你给吧。
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
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
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
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人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
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
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
闻听此言,我惊讶得直视着他。
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
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
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
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
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
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
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摘自《人民日报》)
什么是胎菊
胎菊是含苞欲放的杭白菊,采摘下来经加工而成的饮用菊新品。
不知是哪位高智商者,为这种花苞形态的杭白菊取名为“胎菊”。
其实“苞”和“胎”,一个是植物生态,一个是动物生态,相差甚远的两个概念,但是都与“孕育”有一点关系,容易引发联想:原生态的、圣洁的、稚嫩的、饱含营养成分的……。
把这种花苞形态的杭白菊产品取名为“胎菊”,切合人们的猎奇心理,确实是一个绝妙的创意。
近年来,杭白菊系列产品中,胎菊特别吸引眼球。
到杭白菊原产地桐乡(乌镇)旅游,导游最为推荐的土特产也许就是胎菊,有些行程中还专门安排了“免费品尝”的购物项目,导游和J商煽情的介绍简直把胎菊捧上了天。
说什么“胎菊是杭白菊中质量最好的精品,因为采摘时花朵尚未开放,不受空气中灰尘和有害化学成分污染,保留了更多的花粉,营养成分更多,药用价值更高,色香味更佳……”天花乱坠的现身说法,使你不由得心动,尽管价格比传统的朵菊产品要高许多,也心甘情愿地糊里糊涂地大包小包买了不少。
杭白菊的胎菊确实优于传统的朵菊吗
你见过明确的比较数据吗?药理学的
营养学的
连我这个生活在杭白菊之乡的人都没看到过。
所以,我怀疑旅游市场某些J商对胎菊的宣传是否“水份”太多,是否在忽悠消费者
据我调查所知,桐乡的杭白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胎菊这个产品问世才只有5年,也许与近年来的旅游开发热有关吧。
据说是同福乡的某厂家最先开发,因为利润明显高于传统产品,而后大大小小的厂商趋之若鹜,杭白菊零售市场中胎菊的比例逐年上升,大有压倒传统朵菊产品之势。
据业内人士说,其实胎菊占桐乡杭白菊销售总量只不过10%左右,桐乡杭白菊的主要销路是出口、饮料厂、药厂、商场零售、旅游市场等,其中出口的比重最大,港澳和东南亚对杭白菊一直很青睐。
但奇怪的是,当地旅游市场炒得这么热的胎菊在海外却并不吃香,外商不要胎菊,而要传统的朵菊,用集装箱大批量运往海外的都是传统产品。
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其内在价值所决定。
杭白菊的主要功能是清热降火、平肝明目,健肺清心。
《本草纲目拾遗》中有“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之说。
至于当今媒体曾宣传杭白菊有防癌功效,我是不敢附和,如真有此效,岂非早被市民哄抢一空,宁可不吃饭专吃杭白菊也值,呵呵
不过,在“非典”流行那年,杭白菊倒真的好好风光了一回,因为它健肺的功能而成为预防“非典”药方中的一味,桐乡几乎所有杭白菊库存倾囊一空,连最差的次等菊花都不剩一朵。
说起这药用功能,就植物而言,一般都是嫩的差,老的好。
千年灵芝,百年人参,生长期长浓缩的精华就多,我想开放的菊花也肯定比稚嫩的花苞药用成份更多吧。
饮用菊还讲究色、香、味,你不信就泡一杯胎菊,泡一杯朵菊,相比之下,不言自明。
只有朵菊才能在茶杯中再现“千叶玉玲珑”(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对杭白菊的赞美之词)的迷人姿态,而且香味更浓,口感更纯。
而胎菊相对来说就清淡一点。
沈从文“最后的枕水人家”全文
初秋九月,金菊飘香。
笔者来到了乌镇,走近了“”。
的乌镇地处苏、杭、沪之间,是个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印记的。
千百年来,乌镇的原住居民随水而生,伴水而眠,由此被誉为“中国最后的”。
“”实际为“枕河人家”,“枕河人家”一词源自唐末诗人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的是古苏州民居的风貌。
在中,有人这样形容: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如黄昏的一帘幽梦。
乌镇枕水人家的安静、恬淡,任凭时光流逝,还是那份永远不变的从容和自信。
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
内河水系将乌镇分为东西南北四大栅区,东栅是最早开发的,而时下最受游客青眛的是近几年来开发的西栅。
比起古老的东栅来,更显江南水乡的妩媚秀色,小桥、流水、人家,浑然一体。
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形态各异的古石桥62座,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古镇之最,傍河而建的民居,增添了乌镇更多生活的气息。
西栅的布局体现了的和谐,主干道西栅大街与西市河平行延伸,民居窗棂雕刻精细,图案迥异,悠长的巷子静谧不宣,街面长条石板洁净坚实,凸凹中承载着沧桑岁月的痕迹。
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特的风貌。
水阁是沿河的居民房子,有半间屋的面积或一个廊房的面积,建在水面上,房子下面是木桩或石柱钉在河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因而称为水阁。
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
水阁的先决条件是有水,有河但不宜太宽太深。
相传,乌镇有句俗语叫乌镇北栅头,有天无日头。
这是因为北栅市河两边都是水阁,当年市河狭小,宽不盈丈,两岸的水阁房子将整条市河遮得终日不见阳光,所以有了乌镇北栅头有天无日头之说。
乌镇人家它把房子延伸到河里,有点象文学家故乡凤凰古城的吊脚楼,不过凤凰吊脚楼的脚是木制的,瘦长的,立在河边的坡石之上的。
而乌镇水阁的脚是矮脚,用长方形的条石砌成,架空在河面上,它的脚是立在河水中的,看起来更空灵剔透一点。
当年茅盾先生在一篇名为《大地山河》的散文里,曾无限深情地写道: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涯;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
乌镇的水阁的初建年代今无从考证,但修建的年代已经遥远。
据说,造型古朴水阁建筑的来历,与当地南栅浮澜桥旁一家豆腐店老板,私自扩大面积违章依水而建有关。
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许多历史都已烟消云散,但这集生活的实用与享受于一体的建筑形式,伴随着人们的喜爱而得以保存和延续。
导游说,水阁可以方便人们在河中汲水、提水、洗涤和晾晒;水阁人家可以在水阁中尽享水和阳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
水阁人家开窗见水,临阁餐饮,品茗小酌,悠哉乐哉也。
在冬天里,他们可以临阁晒晒太阳,暖暖身子;而在夏天,他们又可以临阁乘风纳凉,欣赏悠悠流淌不息的一河碧水。
等河中有船只过往时,他们可以招呼过往的鱼船、瓜船、菜船,买到新鲜的河鲜、瓜果和蔬菜。
水阁人家还在临水处摆上盆花、鸟笼,有时还在阁中临河垂钓、对奕、读书、挥毫,好一幅洒脱、惬意的水乡风情画卷。
在乌镇水阁中,还有许多人家在水阁中砌以灶头,便成了水乡别具特色的水上厨房,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水阁是乌镇的独创,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水阁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给人想象的文化。
坐在乌蓬船里,欣赏乌镇的美景,仿佛是船在水中行,人在画里走。
清凉的秋水擦着船体缓缓地流,那水波层层叠叠,一波依着一波,绽开浅浅地笑,自然有一种消魂的怡然,没有城市的哪种喧嚣声,只有绿波荡漾和悠远的橹声。
乌蓬船悠悠划过,催发思古悠情,为游客打开尘封的记忆,冥想着祖辈生活的幽静空间,彰显一派朱门白壁枕湾流、家家门外泊舟航的动人景象。
入夜,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远看去,煞是壮观。
走在乌镇,我们悠然自得地踏着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阵阵的小雨滴石板上显得湿漉漉的,在夕阳余辉的斜映下油光发亮,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老人,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老人们悠闲地坐在门口,只是轻轻地打着招呼,时间仿佛停顿。
营业的店铺摆满了衣服,背包,珍珠的挂坠,手链,还有各种食品,三珍斋的酱鸡,姑嫂饼,杭白菊……所有商品及包装都融入了现代化元素,却又好像没有与世隔绝,仍过着悠然自在的日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