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国古代建筑的导游词
世界遗产导游词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
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
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
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
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
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
【第8句】: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风景导游词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
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
就连唐朝大诗人白 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迷人的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们:下面就随我一起从岳庙码头乘船去游览西湖。
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
【第3句】:2公里,东西宽约
【第2句】: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
面积约
【第5句】: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
【第6句】: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第1句】:55米,最深处在
【第2句】: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橹浪闻茑。
如以每个字来点的内涵,它们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
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
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颁着主要风景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
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被评为第三。
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珠抢走。
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
刚才有的朋友问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纯净
这就从西湖的成因讲起:西湖在12000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
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朝(581-618年),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
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由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历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称。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称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618年-907年)时称石函湖、钱塘湖。
此外还有高士湖、贤者湖、上湖、龙川、钱源等称呼。
到了北宋(960-1127年),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写了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别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
毛泽东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第二个家”。
毛泽东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
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
”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我们船已缓缓启动了。
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
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桥、秋瑾墓、西泠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
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
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
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
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
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
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
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鸟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
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过了西泠桥,孤山后麓的绿树丛中有尊汉白玉塑像,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
她是谁呢
她就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
这尊塑像高
【第2句】: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
秋瑾烈士的塑像,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
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还有与秋瑾一起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近代发主革命者徐锡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们的船继续徐徐往东行驶,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 粉墙,院内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
印社右侧,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楼外楼。
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
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
楼外楼的当家名菜数西湖醋鱼了,它是选用西湖中在规定范围内养殖的草鱼,先在清水中饿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
成菜后的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味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名菜。
现在船已驶向中山公园,孤山的正门就在这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孤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
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区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内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还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
这些景点等上岸后我们起前往参观。
中山公园旁,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馆”。
进而面陈列着上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现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
博物馆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它是我国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七大书阁之一。
请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现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
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
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现在各位看到前面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
当我们的船驶到这里,西湖最秀丽的风光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瞧
堤上两边各有一行杨柳、碧桃,特别是在奏,柳线泛绿、桃树嫣红,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色,游人到此,仿佛如临仙境。
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
它虽与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
它与苏东坡主持建造的苏堤犹如湖中的两条锦带,绚丽多姿,交相辉映。
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中“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
在白堤的尽头,到了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了。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虽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桥,但它的名字和《白蛇传》故事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
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
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
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
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
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大家再看断桥后面那座山叫宝石山,海拔78米。
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
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塔,名中保俶塔。
保俶塔初建为九级舍利塔,现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
它是用成的实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
【第45句】:3米,上下匀称,线条柔和优美,在湖上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
历史上与保俶塔相对应的还有一座雷峰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
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对景,所以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风姿。
各位朋友:西湖沿岸的景观就介绍到这里,接着我们去观赏湖中三岛。
首先我们来看西湖中最大岛“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
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
全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
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
此外,历史上三潭钱月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
下面请随我上岛游览,三潭印月这座小岛,初建军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的。
它的精华就在于岛南面的三座石塔。
请看:三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
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沿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灯光透过15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个月亮,加早天上的一个水中的1个,湖面可以倒映出32个小月亮,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接着我们再来看湖中那座飞檐翘角的亭,名叫湖心亭。
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
也是在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距念已有440年有历史的。
“湖心平眺”是钱塘十景之一。
站在湖心亭处眺望西湖,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风光,一览无余。
湖心亭西北的那个小岛,称为阮公墩。
是西湖三岛吧最小的一个,面积仅5561平方米。
它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用疏浚西湖后的淤泥堆积而成的。
阮墩垂钓已成为杭州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阮墩夜游则是为各地旅游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
游完湖中三岛,我们的船已驶向即将停靠在方向----苏堤。
大家请看:前面这条自南而弱横贯西湖,全长
【第2句】:8公里的湖中长堤就是苏堤。
堤上共有6座石拱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岸种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的景色。
说到苏堤,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宋诗人苏东坡,苏东坡曾二次担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组织20万民工疏浚西湖,然后利用湖泥葑草,筑成了这条从南屏山下直通栖霞岭麓的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苏堤”。
现在 堤的南端修建了“苏东坡纪念馆”供人们参观,缅怀苏东坡的功绩。
各位朋友:人们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方辉映的两颗名珠,正是因为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把杭州经喻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西湖做为著名景点,接待过世界各国的元首不计其数。
因此,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东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这是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
各位朋友,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但愿后会有期,我们再次相聚,满觉陇埯赏桂子,钱塘江上看潮头,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中国古建筑形成朝代
汉朝吧
钱塘江导游词1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们去钱塘江看大潮。
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历史,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每逢八月十八,来观潮的人,成群结队。
这时,两岸边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人们那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了一条白线,由远而近;霎那间,壁立的潮,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大家可能想问为什么会那么壮观,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这和当地的地质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东面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
涨潮时,海潮从湾口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的挤压,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勇澎湃的壮观景象。
古徽州的导游词200字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之一浙江西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拆分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
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素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美称。
徽州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
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徽州古城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
歙县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请问婺源源头古村导游词哪里有
【第1句】: 婺源导游词朋友们:好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
江西是个好,这里山青水秀、茶香。
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
在唐代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
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
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
年平均气温在摄氏
【第16句】: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
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
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
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
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
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
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
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
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
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
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
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钓鱼台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清代商贾住宅群中的精品---延村朋友们:延村 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
是婺源现存的清代商贾住宅群中的精品,一座幽雅的清代庄园。
延村最早建村可上推到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5年),村里最早的居民是查、吴、程、吕四姓人。
至明朝洪武年间,金姓从婺源的沱川迁入,后来金姓人丁渐渐增长,现在已占全村人总数的80%。
延村旧称“延川”,是因为村子面临着川流不息的清溪水,村里人期望着后世子孙能绵延百世,而得此名。
随着岁月的更替,“延川”这个古老的名字被人们简称为“延村”了。
延村之中现在保存着商贾们建造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古民居56幢,占地面积多达25000多平方米。
延村古民居多是天井式民居。
所谓“天井”,其实也是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积较小。
这里炎热多雨而潮湿,多山地丘陵,人稠地窄,这里的民居布局多重视防晒通风,也很注意防火,布局紧凑,密集而多楼房。
民居的基本单元都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狭高的天井也起着拔风的作用;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可以看见天日;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在风水学说中称之为“四水归堂”,有财不外流的寓意。
外围常耸起封火山墙,因其形状好象马头又称马头墙,他利于防止火势蔓延。
马头墙是也南方民居中的一大造型特色。
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
通常三价、四价更长见。
封火山墙的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延村民居的特点是 四合院、浅天井、二层屋、有门楼、白壁外墙、马头墙、 屋内多装饰。
形成了建筑形体基本统一的格调,延村的古宅多是一层至三层是穿斗式木构架,屋四周由风火山墙围起,使风火墙高出屋顶。
大门是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
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
方柱石、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漫步其间,有如置身于艺术的海洋,真令人如痴如醉,延村是江西省古建筑群重点保护村庄。
是2002年3月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公布的“全国民俗文化村”之一。
风格是民族的特征,也是时代的特征。
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都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
因此,渗透进各种学说底层的“天人合一”宇宙观,镶嵌入每个老百姓心里的“传统风水”思想,他必然影响着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变化。
古老的婺源(延村),地处山区之中,耕地少,人口稠密,缺少粮食。
为了解决这种生存予盾,许多人只有背井离乡,将本地资源丰富的木材、竹子、茶叶等运到山外去卖,渐渐地的徽商在奋起。
当年作为古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的盟主地位的婺源商人,在发财致富以后,纷纷在老家造房子买田地,以示光宗耀祖。
并为后代营造出发达的机遇。
现在的延村人大都居住在前辈营造的祖屋之中。
眺望延村:仿佛在粉墙黛瓦,这黑白相间的颜色中,飘逸出一股淡雅质朴的清香。
让我们感到清心悦目。
由于受封建时代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尽管商人富可敌国,却永远不能拥有尊贵的社会地位。
按当时建筑营造的规定,商人宅第不能在临街道开大门,只好另辟蹊径,开偏门设小院,更着力在房屋中用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来装饰屋子,将自已的追求、祖辈和自已的梦融入其中,将希望寄托于后人。
因此进入古宅之中,就进入了高雅清新的艺术殿堂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里。
【第2句】: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
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
【第63句】: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
【第9句】: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
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
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
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
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
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
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
【第63句】: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
【第9句】: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
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
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
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
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
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写寒山寺大门的导游词不要写多大
各位游客:说起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
寒山寺的钟声使他消除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应试,终于得中了进士。
因而,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烦恼,启迪心灵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给您带来美好吉祥的预兆。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览。
【照壁前】 照壁又称“影壁”或“萧墙”,一般建在大户人家的正门前,既可形成视觉上所谓遮挡,又可起到辟邪的作用。
这块照壁上的“寒山寺”三个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
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照壁前这条从北向南流去的河流是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各位看到面前的这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桥的另一边就是江枫洲,现在已建成江枫洲公园。
大家发现没有,寒山寺的山门是朝西的。
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为最佳,而寒山寺的庙门为何要朝西呢
原来苏州是水乡,来寒山寺的多为坐船而来,为方便香客们来此朝拜进香,庙门便朝两靠河边开了。
【山门殿】 下面让我们进内参观。
各位请看:这块“古寒山寺”的匾额,是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的手笔。
进入山门,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坐像,背面是韦驮的威武立像。
山门殿的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的雕像,俗称四大金刚,传入我国时,被汉化成了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的中国虎将的形象,宝剑取其“锋”,琵琶去其“调”,宝伞取其“鱼”,赤索取其“顺”,意思是“风调雨顺”。
【前院】 寒山寺寺内建筑以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普明宝塔为中轴布局,寺院分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部分。
前院正中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两侧是罗汉堂和大悲殿。
园中有一花坛,花坛两面嵌有两块石刻,一为明代崇祯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为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
妙利指的是初建时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
这两块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罗汉堂】 接着我们来看看左侧的五百罗汉堂。
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镀金五百罗汉,在罗汉堂中央矗立着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观音铜像,是由日本宗教画院和禅宗画家协会赠送的。
与罗汉堂相对的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悲殿,殿内供奉着三尊神态各异的观音菩萨。
【大雄宝殿及露台】 首先我们来看下这只黑色铁香炉,上面刻有“大化陶熔”四字,意为佛的教化可以造就信徒成为大器。
大殿前的一对石柱,称为“露盘”,是和尚用斋前,放饭盛水以供游魂的。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金身像,左边长者为迦叶,右边年轻的叫阿难。
大殿两侧沿墙分列着从山西五台山请来的铁铸十八罗汉金身坐像。
释迪牟尼佛像背后墙上嵌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的寒山、拾得石刻。
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担胸笑颜,画面上还有讲述寒山、拾得劝人和好欢颜的诗篇:“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
”寒山拾得两位高僧传说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
南墙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郑文焯于1880年在枫桥船中用手指划得人物画像。
大殿南侧悬挂的这口大铜钟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赠送的,周围铸有汉字《姑苏寒山寺钟铭》,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写。
中国故宫导游词 (200字左右)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_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____,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
【第16句】: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
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
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
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
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
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
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
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
【第8句】: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
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
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
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
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
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
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
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门楼,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东西两侧突出的部分叫观,上部各有廊庑13间,两端还建有重檐攒尖方亭。
中央的广场叫阙。
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举行颁朔大典和献俘典礼的地方。
正中开了三道门,两侧都有掖门,这种做法称为“明三暗五”。
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从这里入宫,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入宫;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分别通过东西掖门,外国使节要从西掖门才可以入宫;在殿试的时候,考生分单双号,从东西掖门中通过。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了。
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就是德昭门和贞度门。
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
在光绪四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门突然被火烧毁了,可是大婚当天皇后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寻找了能工巧匠,连夜用彩绸还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才使得婚礼如期进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门才重建完成。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还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朝礼。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还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型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
【第8句】:13米,在四周围还建有一些楼阁,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所管辖的库房。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通高
【第35句】: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
其实在明朝奉天殿的时候,这里市面阔9间,进深5间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间,将它改为了现在的大小,其实在两侧的夹室是封闭的,不能作为正殿使用,所以实际上还市面阔9间,进深5间,同时,也将它改名为太和殿。
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
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
【第3句】: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
在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
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殿内的陈设也非常的多。
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
在袁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殿内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设有屏风,宝座等,在台面上还有香亭、仙鹤等等。
在皇帝上朝的时候,就要点燃檀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
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
称为太平有象。
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
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象征着国家安定。
在太和殿外还有很多的陈设。
日 :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此处标准的北京时间 嘉量则是乾隆年间全国的标准化计量器,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
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
在故宫内有大小水缸308口,用来防火,叫做太平缸。
在太和殿外的这两个镏金大缸,重2吨,可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
围绕着太和殿,还有一些故事。
在1908年12月,四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
”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
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可是在1915年,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自称“洪宪皇帝”,企图恢复封建社会,还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礼,把三大殿中匾额上的满文统统去掉了。
而且还命令京城内的煤铺把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
不过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死了。
中和殿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叫做华盖殿和中极殿,在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殿名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潮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
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
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明朝这里曾经叫做谨身殿,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
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
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
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
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
在保和殿后,有一个巨大的云龙石雕,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
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明代所雕刻的花纹去掉,重新雕琢。
石雕高
【第16句】:57米,宽
【第3句】:07米,厚
【第1句】:7米,重达200多吨。
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
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
这块石头是来自北京的房山,搬动这块石头的时候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不过这块石头为什么会在保和殿后面,史料上是没有记载的,根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这块石头运过来以后就放在这里,想要重新移动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放在了这里。
游览完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
在后寝区中共有15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在清朝康熙年间,乾清门就是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而在西侧还有一排连房,就是军机处,他是在雍正年间设立的,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才被废除。
军机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但是当时为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督察院每天都要派御史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班,监视这里的活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乾清宫了。
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
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
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
而且“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
在乾清宫内正中设有金漆宝座,后面还有屏风,上面刻有先帝的圣训。
在宝座上方还高悬着“正大光明”的匾额。
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对于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病,他发布了秘密立储的上谕,从而改变了封建王朝公开册礼太子的制度。
此后,皇帝亲自写储君谕旨两份,一份儿放在这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后边,另一份儿则自己藏起来。
在皇帝去世以后,拿出两份诏书核对无误以后,即可生效。
在明朝,围绕着乾清宫还发生了三大疑案。
就是壬寅宫变,红丸案还有移宫案。
壬寅宫变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正在乾清宫中睡觉,宫女杨金英等16人一起下手,想鸦实凵彼溃??窃诨琶χ?腥窗焉?哟虺闪怂澜幔??悦挥谐晒Α=峁?庑┤司腿?急淮λ懒耍?饽暾?檬侨梢?辏??猿莆?梢??洹W源艘院螅?实鄄桓以谇?骞?芯幼。
?钡搅僦涨耙惶觳呕氐搅苏饫铮??堑碧炀退懒恕:焱璋傅姆⑸?窃诿鞒?蚶?实壑祚淳?懒艘院螅??亩?又斐B寮次弧5?遣痪盟?筒×耍??昧私?鄙侠吹暮焱瑁?粤艘豢鸥芯鹾懿淮恚??杂谐粤说诙?牛?峁?退涝诹饲?骞?冢?昂笾蛔髁?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
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妃有野心相当皇后,所以就坚持要和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宫,以此要挟群臣。
但是这些大臣设计把太子从她手中骗了出来,可是他还是在乾清宫不走。
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门口斥责他,就这样,他才被迫离开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
在殿中央放有25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
东侧陈设着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陈设着大自鸣钟一座。
此在,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都要在交泰殿接受庆贺礼,就连皇太后还有皇帝都要来这里庆贺。
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