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共导游词
世界遗产导游词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
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
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
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
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
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
【第8句】: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导游证考试需要考哪几门
导游证考试分笔口试
【第1句】:导游基础知识。
满分100即可。
【第2句】:政策与法规。
满分100及格即可。
口试:仪容仪表占20% 、回答问题抽题占30%、 模拟导游占50% 。
满分100及格即可。
通过这些考试以后 拿到的是导游资格证书。
考取导游证低分是多少分
导游资格笔试成绩由计算机系统完成,面试由现场考试评委打分。
各省旅游局会根据报考人数,拟定考试通过率,不是以分数来划定,所以不是60分刚好61分浪费。
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总成绩三者均合格才算通过导游资格证。
①笔试合格、面试不合格;②笔试不合格,面试合格;③笔试合格,面试合格,总成绩不合格……等等状况都为不通过。
而且,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所以,考生们任一科目都不可忽视。
浙江台州到神仙居景区怎么坐车
从台州的黄岩、路桥或者椒江车站,乘坐到仙居县的公交班车,到达仙居后,从仙居客运站乘坐往来境内各处景区的公交车,即可直接到达,交通非常便利。
返程时,用相反的方式,即可回到台州城区。
如果是自驾车的话,可以直接用手机导航行驶至相应景区。
天宁寺 导游词
各位游客: 欢迎您光临天宁禅寺游览观光。
请先允许我把天宁寺的身世来历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
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绝句》这首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句。
他描写的虽是当时的金陵,其实常州东郊一带,旧时也是寺庙众多,楼台处处。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寺庙道观早已灰飞烟灭,唯有天宁寺经1300多年沧桑而久盛不衰。
她有许多奇特有趣的东西,欲知详细情况,且到现场听我一一介绍。
各位游客,请看,这金碧辉煌,梵宇琳宫的建筑群,就是闻名四海的天宁寺。
她始建于唐朝贞观、永徽年间,即公元627--655年。
与镇江金山寺、宁波天童寺、扬州高寺并称为东南四大丛林。
现在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先请大家看山门对面照壁上的“龙城象教”四个大字。
这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
乾隆皇帝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到过天宁寺,“龙城象教”四个大字,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第三次到天宁寺拈香礼佛时写的。
乾隆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皇帝,他信奉佛教,对常州人文历史也很了解。
常州别称“龙城”,是因为常州人萧衍(502--549年)由于六龙降临而代南齐称帝,所以把故乡常州称为“龙城”;“象教”是佛教的总称,“龙象”又是佛门的代称;乾隆肯定了天宁寺法规严谨,仪式隆重,是东南沿海著名的佛教禅宗道场。
题词含有褒扬奖掖之意,称颂天宁寺是常州以佛的形象教化僧众和善男信女与人为善的一方净土。
好,请进山门殿。
这斗拱牌坊式山门,是1997年新建的,与后面的几座大殿连线成片,显示出气势雄伟,先声夺人的轩昂气派。
殿中是以香樟木雕凿而成,全身贴金的“千手千眼观音”。
为什么要塑“四面观音”呢
佛学上说观音对众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尊卑,她都有求必应。
所以人们特别喜爱这种平等待人,心怀慈悲,普渡众生,满腔仁爱之心的形象。
把她供奉在进门之口,便于人们从前后左右都能看到她,以遂心存喜悦,祈求吉祥的心愿,也方便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欣赏民族雕塑艺术。
现在我们走进甬道,到天王殿去拜会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
身着青袍,手捧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身着青袍,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身穿红袍,手中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绿袍,右手执宝幢(俗称伞),左手握银鼠者是“北方多闻天王”。
他们各护一方天下,使佛法不受干扰或侵犯。
其形象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第四十回上描写的魔礼海、魔礼青、魔礼红、魔礼寿的神态、法术、神通是大体一致的。
他们手中所持的物件,称为“法宝”,用以镇妖祛邪,制服敌对,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风,指宝剑的锋,以保护众生;调,指琵琶,用音乐来教化、愉悦民众;雨,指宝伞,以制服群魔;顺,指龙,以维护安定,保护世界和平。
天宁寺的四大天王,高达
【第7句】:8米,连同神台
【第9句】:1米,其宏伟肃穆的形象为国内寺院同类塑像中少见。
充分显示了我国佛教造像的高超艺术。
透过四大天王的神秘色彩,从教化育人的角度来看,可以使我们受到有益的启示。
如持国天王教化人持国持家要负责尽职,那琵琶上的弦太紧会绷断,太松又弹不响。
意在告诫人们处事要讲求分寸,恰到好处。
增长天王劝喻人们要不断追求进步,智慧、技能、品德都要“增长”。
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则开导人们要多学多听多看,看到好的要吸收采纳,不好的要抵制或舍弃;广目天王手中的龙代表变化,客观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意在要注意防止干扰或污染,在广目多闻过程中,不要为外来的邪恶妄见所左右,要踏踏实实地做人。
步出天王殿,是“田”字形的四合大院,两座罗汉堂分列东西,形成四角等边的四个配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
将这四大菩萨同塑一寺,各居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象征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所以佛教信众认为凡到天宁寺进过香的人,就好比参拜过四大佛山了。
这是天宁寺善解人意,帮助那些难遂心愿的人顺利如愿的体现,该算是一个特色吧
女士们,先生们,您对五百罗汉大概不会陌生吧
常州人有个习俗,每年春节要到天宁寺来“点罗汉”。
按照自己的年龄,任选一尊罗汉为起点,待数到与自己年龄相同的罗汉,从他的喜怒哀乐中,便可预卜当年的“前途命运”。
其实,这除了逗孩子玩儿之外,主要还是人们透过罗汉不同的神态,作一番精神上心灵上的交流,既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心理上的慰藉。
东西两厢罗汉堂的罗汉分坐四排,每尊身高一米左右,全身贴金。
他们或俯或倚,嘻笑怒愁,有的慈眉善目,妙相庄严;有的怪诞狰狞,动作不凡;有的伸足屈膝,打坐盘膝;有的拄杖睁目,合十摊手;有的参禅入定,念念有词;有的闭目凝神,煞有介事,还有托钵飞铙,卖弄法术,真是千姿百态,各呈其趣。
天宁寺早期的罗汉,始塑于清代乾隆年间,之后不断充实提高,曾被宁波七塔寺、南岳祝圣寺和四川、云南等地寺院作为样本依照塑造。
特别是砌嵌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墙面上,用玻璃框加以保护的五百十八尊罗汉青砖刻像,线条流畅,刀法纤细,构图优美,表情生动,成为天宁寺十年浩动中唯一幸存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物珍品。
据《天宁寺志》记载,当时各地出洋经商的船主,最担心航海时被大风恶浪袭击,于是就到天宁寺求佛祖保佑,并恭请一套罗汉拓片供奉船上,使天宁寺的罗汉像,又传播到了海外。
请各位注意:罗汉堂里还有两位尊贵的陪客--济颠和疯僧。
济颠,人们尊称他“济公”,是南宋时代的僧人--道济,俗名李心远,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
他神通广大,吃熟的吐活的,装疯卖傻,玩世不恭。
但他仗义扶弱,接济贫民,不畏权势,常爱嘲弄达官贵人。
传说他是罗汉转世,因去罗汉堂报到晚了,所以只好站在过道里。
你仔细看他的眼神,从嘴角看是似笑非笑,似愁非愁,似啼非啼,一半脸儿笑,一半脸是哭,当中看是啼笑皆非,可见我国佛教文化的塑造艺术之妙。
另一位东罗汉堂的陪客疯僧,小说《说岳全传》说他与济颠是同时代人;昆曲《疯僧扫秦》中,说他手中的吹火筒没有洞,扫帚是连爿的。
戏文中的秦桧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答:“不能有洞,否则就是私通番邦
我这扫帚不是扫地用的,是要扫尽奸臣
”秦桧被这疯疯颠颠的和尚骂得目瞪口呆。
后人在寺庙里供奉他们,并非因为他们是什么神仙活佛,而是敬仰他们那种不怕强权,敢于扶贫济困的精神。
常州天宁寺还有两件天文科学仪器,是各地寺院所绝无仅有的。
它就是放置在大雄宝殿丹墀两侧,东面像石碑式样竖着的叫“面东西日晷”;西首像台面模样平卧的叫“平面日晷”。
它是据太阳光线照射到晷面上的扇形线条图,就可以读出时间和节气来。
这是历学家、曾任阳湖(即今常州、武进)知县官张作楠,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运用天文历算原理,吸取明代末年传入我国的欧洲日晷的优点,按常州地处的纬度设计制作的。
据专家考证,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代日晷中,采取这种形制的并不多见,故已被收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图录》一书之中,这也是天宁寺特有的一宝。
现在请各位到天宁寺最为雄伟庄严的殿宇--大雄宝殿去观光。
我不想细说,只向大家说大雄宝殿特色的五个字:高、粗、多、奇、巧。
高,就是殿高
【第25句】:8米,建筑面积达1031平方米。
旧社会有一种说法,寺庙的高度不得超过文庙。
大雄宝殿高度号称9丈9,竟超过府、县孔庙一倍之多,岂非大逆不道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雄宝殿重建时,常州一些文人绅士向府衙状告天宁寺方丈冶开禅师。
官司闹了3年之久,天宁寺竟打赢了。
为了给这些地方上头面人物一点面子,仅仅将殿脊稍稍改低了2尺(0.7米),这个“高”是来之不易的。
粗,大雄宝殿这么高大,屋面负荷这么重,全靠那两人都合抱不进来,直径达80厘米,长10米多的12根铁梨木(一说是花旗松)支撑,这么粗大的木材从何而来
晚清时期,我国与洋商的经贸往来,都由常州籍人、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一手操纵。
当时天宁寺曾向他求助,而美商大来洋行恰巧想在上海经营洋松木材,申领执照等事宜跳不过盛氏之手。
他即乘机托美商在国外代购。
洋人虽有难度,但又不敢怠慢盛氏。
不久,就从南洋群岛运来了这批木材,解决了这一难题。
多,就是砖木雕饰多。
三尊大佛的莲花座(又称须弥座),大殿上三张金碧辉煌的供桌,悬吊在空中的三盏琉璃灯,都是用椴木、樟木一件件雕刻组装而成。
雕刻的内容有花卉、佳果、飞禽、走兽,有戏文故事,有经卷人物。
屋面上正脊和戗脊,几乎全是用砖雕饰件嵌砌而成。
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江南其它寺院所不及。
奇,乾隆题写“龙城象教”,概括了天宁寺的特色。
所以“龙”的形象在天宁寺里是十分显眼的。
你看,山门殿是青龙,天王殿是黄龙,大雄宝殿是金龙,玉佛殿为赤龙,三宝殿为乌龙。
大雄宝殿的金龙尤为奇特。
是用金砖镂雕拼制而成。
龙身高
【第4句】:5米,伸出3米长的龙须,气势威严磅礴。
它早、中、晚的色彩能随时而变。
早晨旭日东升,金色“龙吻“上晶莹的露珠,透出微微的红光;中午艳阳高照,日光泛白,“龙吻”成金黄色;傍晚夕霞斜照,“龙吻”又变成了古铜色。
巧,悬挂在殿正中的巨匾,长
【第7句】:5米,高
【第2句】:2米,“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每字3米见方。
这么大的字,是由常州籍书法家费念慈所书。
当时的规矩是要用多大的字就要写到多大,不作兴先写小字再放大。
写这么大的字,哪来那么大的笔
原来费先生是用木槌把包棕子用的箬叶槌击成丝,然后把它扎在约2米长的竹竿上,以几十斤刷墙用的黑色粉末--轻煤加水调和成墨汁,用芦菲铺在地上代纸写成的。
再有一巧,“龙城象教”御书原匾,经历200多年的沦桑岁月,建国前早就毁得踪迹不见了,现在又怎么恢复的呢
有心人先在市内找到乾隆手书的“龙”、“城”、“象”三字,“教”字是请金山寺方丈慈舟禅师在镇江碑林乾隆手书石刻上拓印下来的。
这块御匾就这样再现了,你说事情办得巧不巧
现在请各位移步到大殿背后,朝拜彩塑海岛观世音。
这个大型彩塑群像,俗称“望海观音”。
上有127尊大小塑像,高达13米。
它以山峦起伏,海涛汹涌为背景,配以云彩、水浪、亭台、宝座、苍松、翠柏、桥梁、瀑布、篷船,兼有龙飞凤舞,浪拍龙宫,白鹤翔空,鹦鹉欢歌等具有动感的景象。
显示出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分合得体,结构魁伟的气派,给人以一种高大深邃,庄严无比的感觉。
群像的中心人物是赤着双脚,立在鳌头上的观音。
她手持杨枝净水瓶,内装神奇的甘露,用以救人百病,表现出“普渡众生“的风范。
左边侍立着双手捧有宝珠的是龙女;右边向观音合十参拜的是善财童子。
旁有龙宫,上有手持金刚杵的韦驮,手执大刀的关公,托着宝塔的李靖和二郎神杨戬四位护法神,周围有18罗汉。
观音上面是地藏王,其左右是闵公、道明两尊者。
观音左边骑青狮的是文殊菩萨,右边骑白象的是普贤菩萨。
最高处是一米高的“雪山太子”,即释迦牟尼雪山苦修6年的场景。
他赤膊抱膝蹲坐,因不吃人间烟火食,所以瘦得肋骨毕露,靠白猿献果,麋鹿献奶苦熬,说明他经受了非凡的修炼,形象特别鲜明。
其左右上方有日宫和月宫,他们是光明使者。
再上面是天龙八部护法神。
有趣的是左下面有尊罗汉,敞开的胸膛里有尊佛像。
佛学上说人人都有佛性,因而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
只因为人们心中的那尊佛睡而不醒,私心杂念蒙蔽了人的善性。
这是劝勉人们要修身养性,多做好事,不要伤害公众利益的一种形象比喻。
总之,海岛观音壁塑的众多塑像,不仅造型优美,神采奕奕,而且主次分明,彼此呼应,安排有序,不愧是佛教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天宁寺还有从缅甸、泰国请来的玉佛、铜佛,有1990年新建的放生池,现在又在寺后兴建13层的天宁佛塔。
天宁寺和尚的梵呗唱诵曾晋京表演,在港台地区也很受尊重。
这些都说明了天宁寺的地位和声望。
相信她的建设和发展必定会与时俱进,越来越好,也欢迎各位与您的亲朋好友下次再来
百草园导游词50子快快快马上
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
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
【第9句】:5平方公里。
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
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
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
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
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
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
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
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
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
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
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
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
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
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
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
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
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
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
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
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
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
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
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
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
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
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
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
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
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
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
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
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
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
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
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
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
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
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
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
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
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
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
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龙凤亭”。
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
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
桥的全长375米,宽
【第5句】:6米,高
【第7句】: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
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
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
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
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
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
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
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
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
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
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
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
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
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
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
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
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
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
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
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
游客们: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阁,居高临下地领略一番蠡园的壮丽景观吧
导游证在哪里报名
2023年全国导游证考试报名程序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进行,报名程序包括提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审核、交费和打印准考证4个环节。
(一)全国导游证考试报名时间和报名入口2023年8月20日9:00至9月20日17:00,考生可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名信息,(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导游证报名入口考生须上传符合要求的本人近期1寸白底免冠证件照片、身份证扫描件(包括正、反两面,身份证有效期须覆盖考试日期)、学历证书扫描件并填报信息,上传材料的具体要求参见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
考生在多地重复报名,报名无效。
(二)2023年全国导游证考试报名信息审核时间2023年8月20日9:00至9月30日17:00,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对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进行审核。
报名信息审核通过后,考生报名信息不再予以变更。
(三)交费考生通过报名信息审核后交费,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17:00。
交费成功后,费用不予退还。
(四)打印准考证2023年11月22日9:00起,考生可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准考证并自行打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27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