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凤阳山导游词
天津古楼导游词作文四百字
青田石门洞石门洞位于青田县城西北35公里的瓯洒右岸,依山傍水,景色瑰丽,素来与雁荡、天台、仙都齐名为“括苍四胜”,是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横过石门渡,那龙、虎两峰愉似两道石屏。
“石门洞”由此而得名。
相传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幼年在石门洞内刻苦读书,感动了白猿仙姑,从这巨石的柜内拿出18册兵书赠给刘伯温。
从此,刘伯温佐朱元璋夺得天下。
人们为纪念他,建有“刘文成公祠”。
青田石门洞 黄茅尖 仙都 飞石岭 龙泉大峡谷 畲族风情展示区 景宁 丽水 百山祖 松阳石仓 箬寮原始林区 丽水缙云山坑休闲垂钓农家乐 温溪古榕群 瓯江源 凤阳山汤显祖纪念馆 南尖岩 畲族山寨 粟裕墓 瓯江漂流乐园 仙都方岩景区 石门飞瀑:石门飞瀑是石门洞景区内的一处悬瀑,面朝东北,由五级瀑布组成。
石门瀑布群源头为洞背村,溪流两岸峡谷上宽约300米,下宽约50米,坡度约60度,呈“V”字形,其水势、水量为华东三瀑(大龙湫、石梁、石门飞瀑)之首,由于源头是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强,即使在冬季,水量也是较大,堪称“华东一绝”。
从一级瀑布至五级瀑布潭底溪流流经长度约800米,总落差约180米,汇水面积达5平方公里。
一级瀑布落差20米,宽2米,潭水面积约150平方米,潭水最深处约5米。
一级瀑布前有一条长约80米的铁索桥架通东西两侧岩壁,使天堑变通途。
二级瀑布落差约22米,宽约
【第2句】:5米,潭水面积约120平方米,最深处约2米。
三级瀑布落差约
【第7句】:5米,宽约
【第1句】:5米,潭水面积约50平方米,深度约1米。
四级瀑面落差约10米,潭水面积约20平方米,最深处约2米,五级瀑布在石门洞尽端,瀑布从宽约5米,高达1
【第12句】:5米的悬岩峭壁上直泄而下,如苍龙白蛇飞舞。
瀑下水潭又称积银潭,面积约1500平方米,最深处约10米,鱼游潭中,清澈见底。
为保持瀑布水流量,于2002年在一级瀑上游洞背村修建了蓄水量达16万立方米的水库,瀑布随季节变化不大,但雨季为最佳观瀑期。
石门飞瀑为青灰色石灰岩岩性,石质坚硬。
瀑布的形成、发育与地质断裂有关,山体受张断裂带控制,相互排斥断裂而发生断层,并在流水的下彻侵蚀下久而旧之,水流沿断层面倾泻而导致瀑布的形成下,并不断冲击瀑下地表,地表经流汇聚在悬崖和地形落差大的峡谷地区倾泻而下而形成众多壮观的瀑布。
道士冠:道士冠是一块象形山石。
山石长约80米,宽约40米,围径约250米,面积约为3200平方米,相对高为约50米。
呈南北走向,南北两端较宽,中间较窄,四周下部成峭壁,上部向外略凸,与垂线成165度,似道士冠的帽沿,山石顶部较为平坦,略成弓形,似道士冠之帽顶,山石四周为岩石,顶部长有零星小杂木,植被良好,远观如道士冠。
道士冠东侧山顶滴珠飞天而下,看之蔚为壮观,听之似音乐合奏,旋律优美,道士冠东侧以北为圣水洞,洞口朝南,呈喇叭状,洞底有一圣水潭,约15平方米,深约2米,为岩缝滴水,被称为圣水,道士冠东面为天水寺和道士观。
道士冠为流纹岩山石,该山石于中生代地壳抬升露地表后浸流水侵蚀及风化作用而成此状。
道士冠四周群山环抱,蜿蜒连绵,东面为神秘大佛、双笋石,南面有太子顶、太子顶,西面有牛鼻洞、双笋石,北面有透天洞、镇妖洞。
太子胜景:太子胜景属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洞景区内,是石门洞第二景区,属低山,平均海拔高为700米,岩性为流纹质火山凝灰岩。
东至里山圩,南至洞背村后山,西至石门洞至师姑湖公路,北至际后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可游区纵深为2000米,主峰道士冠海拔高为80
【第9句】:2米,沟谷切割深度约为500米,山体坡度在50-90度之间。
主要景观有太子顶、道士冠,透天洞等26处。
道士冠,位于太子顶南侧,山峰之巅,巨岩高耸,海拔800多米,远观如道士冠。
太子顶,位于道士冠北侧,一山之巅,顶上面积2000平方米,且平如刀削,四周峭壁,远看似熊。
相传明代国师刘基曾隐居于此,朱家皇太子来山上寻访老师刘基,后人便称此山为太子山,山巅为太子顶。
山中有一透天洞,坐落在道士冠顶东侧的悬崖峭壁之上,该洞属岩层纵裂和断层落陷而形成,主洞20余米,上宽下窄,青田石门洞 为3-47米,下为0.3-
【第1句】:5米之间,洞之奇就奇在横、竖三洞连成一串,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洞套洞,洞洞通达,洞洞透天(每洞皆可隐见一线青天),故称为“透天”,为景区六绝之一。
里山圩瀑布,位于里山圩林区附近,瀑宽约10米,落差约30米,旁有农舍及古树,具有村野气息。
圣水洞,位于道士冠北侧山脚,悬崖经长期水蚀作用塌垮而形成,洞内有一潭,约4平方米,圣水洞内壁及洞顶的涓滴清露,汇入潭中,被称圣水,常年不竭,南海二童子位于太子顶北侧,双峰拔地,高约100米,直径约3米,云雾升腾时,绝似观音的两个童子手牵手,腾云驾雾回南海。
太子胜景群山起伏,蜿蜒连绵,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平均海拔较高,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水源多为岩壁、缝滴水,清净甘甜,生态绝佳,是登山健身、探胜猎奇的好去处,尤其观赏山中雾景,是一处难得的“仙”景。
太子胜景东面偏北为石门洞第一景区――石门飞瀑,西偏南为第三景区――师菇湖草海。
石门洞摩崖:石门洞摩崖碑刻是一座历史文物宝库,是浙江省内年代跨度时间最长(公元423—1964年),刻勒密度最高的摩崖碑刻群。
从公元423年至1964年,时间跨度长达1500多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公元423年南北朝谢灵运的诗刻《石门新营》及《石门最高顶》开始,至时间最迟的是现代杰出诗人郭沫若1964年游石门洞时题:“横过石门渡,刘基尚有祠,垂天飞瀑布,凉意喜催诗”,形象描写了石门飞瀑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意境。
摩崖碑刻汇集历代文人墨客之佳作,共有摩崖碑刻105处,其中摩崖题刻共有80处,碑刻共有25通。
摩崖题刻主要分布在石门洞旗鼓两山有16处;瀑布龙潭左边的“月洞”64处,碑刻25方。
摩崖碑刻形式有题名、诗题、题记,以正、隶、魏、行、草、篆各种书体兼备,摩崖碑刻内容主要以赞美石门飞瀑的壮观与石门洞天的幽奇。
尤其是1
【第12句】:5米垂天飞瀑著称于世,“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隐、幽可适、芳可采、奇可咏”是石门风光的绝妙写照。
龙泉有哪些旅游景点
龙泉旅游景点:凤阳山、芳野大屋、下樟村。
【第1句】:凤阳山:素有“清凉天地”、“天然公园”之美誉的凤阳山,是休闲度假、旅游避暑的好去处,极端最高气温只在
【第30句】:2度。
保护区内有景点近百处,其中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瓯江发源地――龙渊峡;全省海拔最高的人工湖――凤阳湖;世界香菇文化遗址――凤阳庙,以及小黄山,双折瀑布等,都是旅游胜地。
【第2句】:芳野大屋: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市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兴建了“浙大主题公园”和“求是中学”,同时还有“得道仙”等名胜古迹,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第3句】:下樟村:史称“云坞古村”,至今有一千年的历史。
那里生态环境优异,天然景点连绵不绝,秀水奇岩怪石、白云茂林修竹,宛若人间仙境,恰似世外桃源,有白云飞瀑、七星潭、古樟、古民居等。
该村历史名人较多,文化底蕴浓,村风、民风淳朴。
口语交际 我来当导游
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
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
【第9句】:5平方公里。
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
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
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
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
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
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
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
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
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
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
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
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
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
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
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
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
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
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
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
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
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
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
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
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
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
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
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
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
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
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
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
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
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
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
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
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
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
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
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
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
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
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
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龙凤亭”。
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
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
桥的全长375米,宽
【第5句】:6米,高
【第7句】: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
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
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
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
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
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
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
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
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
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
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
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
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
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
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
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
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
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
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
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
游客们: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阁,居高临下地领略一番蠡园的壮丽景观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