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山导游词不要太长
描写远处边缘大山的导游词
写出别业大山的导游词,描写远处大山的岛屿词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的导游词怎么写50字
尊敬的游客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们已来到台湾岛,台湾省最大的湖-日月潭。
请看,这里群山环绕,树木成群的非常茂盛,周边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这日月潭的水非常深,这里湖水碧绿,看,湖中央有一个小岛叫光华岛,光华岛把日月潭分成两半,北边圆圆的像太阳所以叫日潭,南边弯弯的像月亮叫月潭。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
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
抗战胜利后,为庆祝台湾光复,把它改名为“光华岛”。
岛的东北面湖水形圆如日,称日潭,西南面湖水形觚如月,称月潭,统称日月潭。
日月潭之美,在于它环湖皆山,重峦迭峰,郁郁苍苍;湖面辽阔,水平如镜,潭水湛蓝;湖中有岛,水中有山;波光岚影;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翠山环绕,堤岸曲致,山水交映,变化多端,当晨曦初上时,万籁俱寂,湖水放射出绮丽的色彩,倏忽变易,神秘莫测;每逢夕阳西下,日月潭畔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荡回旋;若遇细雨蒙蒙。
四周山峦犹如经地冲洗,显得格外清净,山光水色,更是碧绿得可爱;尤其是秋季的夜晚,明月照潭,清光满湖,碧波素月一起交相辉映,宁静优雅,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清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的诗句来赞美日月潭这“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
游人常把它与西湖相比,究竟谁美?其实,祖国山河,何处不美!日月潭不仅是台湾人的民骄傲,大陆同胞亦为它那“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自豪。
晨,湖面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一闪一闪的“灯笼”和山上的灯光隐隐约约的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好了,游客们,接下来,让我们去浏览吧!
作文:游紫阳文笔山350字.
紫阳文笔山公园罗成了,就在眼前,江对岸只是遥望,还不曾一次涉足过。
许是先前走过太多的地方,见过更多城市的公园景点,对文笔山也就形成了一种“小视”,认为只是人文景观的“热潮”,不存在多少观赏价值。
近几日高温,紫阳坐拥一条汉江的得天环境,空气总不会凝固太多的热浪。
但是高温天气,刺入发根的热流还是让人觉得难受,如果在水泥城堡中没有现代科技的制冷,难免不会汗流浃背。
我一直认为出汗就是一种健康,一种幸福。
这日早晨,刚刚撕开黑幕的光线,几丝太阳光亮挤进这座宁静的山城。
我和妻陪同岳父母晨练,看到人潮涌动的文笔山之路上已有不少人前行,于是也就随同。
这也正合我意,近距离一探文笔山实况。
行至文笔山的根本目的就是以锻炼为主,赏景为次。
此间需经过一道火车大桥。
火车大桥横跨汉江,人行通道是由小块的水泥板拼接而成。
这条窄窄的通道,是连接江两岸的重要通道,每到早晨,总有三三两两的农人担着菜篮,将新鲜的蔬菜送进县城,进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我们走在桥上,要时不时的避让,一门心思强身锻炼的城市居民与进城送菜的菜农,眼神交相对影,熟悉的人微笑的碰触一天的好心情。
江面上,渔船荡起的微波,打破了江水的宁静。
站在桥上驻足,满眼青山绿水柔和着微风拂过大桥,让行人更觉心神宁静。
( 文章阅读网: ) 走过大桥,需穿行一段山道。
文笔山山脚与正在建设的长廊相连,新建的台阶还散发着水泥的新味。
两旁的园林是自然天成的落叶林,新添加的不老松在林间展开笑脸。
此时,轻柔的音乐与晨光和谐一致,道路上有耄耋老人的攀登,有年轻人的急急匆匆,也有中年人的侃侃而谈。
“紫阳真人”的铜像就在中段的广场上,与县城的广场平行相望。
从“真人”的神态中,散发出一种包容,貌似一种广阔护佑着这个山城,在新时期的步伐中稳步前进。
“真人”身后还有一段长长的台阶要走,正好在广场上缓了一口气,接下来更有精力攀登更高的山顶。
经过有一阵攀登,终到山顶,只有微微的冒汗沁透衣衫,没有人气踹嘘嘘。
此时在看城,城在脚下。
四面的风一起缭绕你的身心,夹杂着江堤升腾的气流,一种强有力的自信占据了整个心灵。
这阵一般都是毫不受控制的大吼几声,与山间的鸟声和蝉鸣浑然一体,怎不惬意
有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对于文笔山,无需有着多余的操心,回城的路有多条,不必考虑下台阶的步步小心。
我们就选择了一条乡村公路绕行回城,在没有多少车辆的公路上,一边前行一边伸伸腿脚。
偶尔在山林间有一户、两户住家,农家的炊烟淡淡的洒在林间,就算你是盲人也有几分诗意想要表达出来。
这不正是“深山美景藏不住、一双键腿寻出来”吗
走下山之后,又一次在火车隧道口交合。
赶在此时要有一列火车自隧道驶来,一阵凉意袭遍全身,你的暑意全然消解。
若你此时闭眼,任心神随列车滚动的声音带走你,走出大山与大山的隧道,与山外的山,与城外的城彼此相连。
睁得眼来,车已远行,我还在原地未动。
就此一行,文笔山的现代实景,虽无古迹,也无名圣,却有一种紫阳人的精神。
在紫阳精神的激励下,全民健身意识在加强,这就是时代向前向上的灵魂。
在这样的山间,在这样的县城,有次一处,美哉
我若是画家,有一个与文笔山遥相呼应的窗口,我定要透过水泥城堡的窗口,画一幅文笔山全景,描一幅幸福美景。
每日到文笔山驻足一点时间,绘一幅紫阳的全貌,岂不妙哉
一年四季武功山的作文300字左右
五一假,妈妈和她的同事带着我们几个小伙伴去武功山玩。
武功山位于位于江西西部、罗霄山脉北段,地跨吉安市安福县、萍乡市芦溪县、宜春市袁州区三地,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山岳型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武功山海拔高19
【第18句】:3米,上下山步行一个来回约要8个小时。
武功山金顶二级索道总长890米,全程约33分钟,总投资达2600万元。
下午,我们一行人步行上山,随着山势,流水时而宽,时而窄,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还有山上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给武功山增添了许多风采。
我们走着陡峭的石梯,一步一步的艰难的向山顶爬去。
我们不时用石梯边山泉水洗洗脸,凉爽凉爽。
爬山很累,我们却有说有笑,不知不觉的爬到了半山腰。
尽管山上温度较低,但大家还是累得汗湿了衣裳。
从山上往下看绿油油的一片中带着一些红、黄、白色,煞是好看
那树上还有“歌星”在唱歌呢
返头一看,伸入云层的陡峭山腰上环绕着栈道。
我们休息了一会,又继续登山,当我们来到了山顶的栈道,看着满山的花草树木,慢慢移动的索道,再加上棉花糖似的云层,美极了
来到山顶,满眼绿油油的草甸一望无际,仿佛自己置身于天上草原之中。
远处的云层像无边无际的雪地,近处的云像一块块棉花糖粘在了武功山上。
正如宋代诗人郑强登武功山说的一样:“绿色青黛梁群山。
” 傍晚,我们坐索道下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武功山。
美丽的神龙山作文300字
在寒假里,我怀悦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趟姥姥家。
姥姥家的途中,我目睹了祖大好河山,处处感受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路上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姥姥家的七天时间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很多有名的景点,其中就有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神农山。
神农山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部,分为紫金顶、仙神河和逍遥河三大景区。
正月初五早晨,我们一同来到了神农山旅游风景区,那里已经有很多游客了,停车场几乎停满了车辆……远远望去,宛如城墙的大门上有“神农山”三个耀眼夺目的大字,两边雕刻着两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气势雄伟壮观。
进入大门,道路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松树,好像一个个健壮的巨人守卫着美丽的神农山。
走着走着,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巨人的雕像,我飞快地跑到雕像前,只见巨人的双手捧着一束五谷麦穗,当时我在想:眼前的巨人叫什么名字
为什么要把这座雕像立在这里
这时,我发现雕像前有一个简介牌,看完后我才得知巨人叫炎帝神农,相传是人类的祖先,他庄重而慈祥、与人为善、教民播种。
我想:神农山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后来,我们给炎帝烧了柱香,敲钟的管理员还给了我一条红色的丝带,上面写着“好人一生平安”六个黄色的字,象征着平安吉祥。
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盘旋而上,两旁的松树泛着淡淡的绿色,绽放着笑容。
这里的山峰非常奇特,有的山峰先是倾斜着向上,到半山腰的时候又突然高高耸起,就像站在山顶的巨人;有的像岩石一样,一层一层叠着组成山峰……当时我很惊讶,人工要建造这种山峰是绝对不可能的,哇
大自然的力量真大呀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云阳寨,在这里我们需要乘坐观缆车才能上到山顶,听服务员说山顶特别的漂亮。
我听了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登上观览车了。
我乘着缆车徐徐而上,底下的山逐渐变小了,就跟玩具积木差不多大小了。
在缆车上,我看见眼前的山峰是半圆形的,中间的往上凸,仿佛我们被包围在了整个峡谷里;有的时候我还觉得好像置身在海底里,坐着专用电梯从海底垂直而上。
想着想着,突然,我看见有一座山峰是圆柱形的,顶端又黑又大,山峰上还有一点儿积雪,就像一位少女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裙站在山谷里。
呵呵,真有意思啊
这时,我们已经升得很高了,我往下看去是一片片雪松,就像是在神仙般的银杉园里一样,特别特别的壮观。
不一会儿,我们乘坐的缆车就到南天门了,我从缆车里走了下来,眼前便是在雾里亭亭玉立的雪松。
我们继续往上爬,越往上爬我觉得有一点儿呼吸困难,但我并没有放弃。
在离山顶不远的地方,我们只能看见雾了,好像我们已经被大雾包围的滴水不漏一样。
爬上山顶,我舒了口长气。
此时,举目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错落有致、连绵不断,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山顶上,我们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时爸爸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了”。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神农山。
今天我真高兴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什么意思
大理四绝风花雪 :风,花,苍山雪,洱海月。
【第1句】:“下关风” 大下关(地名)是一个山口,这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
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
下关风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
下关风的成因是其特殊的地势形成的。
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2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由于下关地势特殊的关系,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自南面吹来,风揭走人头上的帽子,自应落于身前,谁知是落在身后,人们对此奇异现象,称为“下关风”。
醉石、蓬莱阁。
走在下关的街头,风撕扯着衣襟,吹走旅途的疲乏和散落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一身轻松,临风而歌。
此时,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回归自然与返璞归真,只在临风而立的那一刻感受到。
到大理游览,风是最亲密的朋友,随时跟在身边,风是心中最美好的使者,吹来欢欣,吹走忧郁。
在大理临风,是一种幸运和福份。
【第2句】:“上关花” 上关(地名)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大理气候温和湿润, 止于凉,暑止于温,最宜于花木生长。
于是, 爱花养花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
来大理古城看花,最好的地方,就是玉洱园。
大理的茶花,当数这里的最多,最好。
要说玉洱园里的茶花,其实全是几米高茶花树了,花期一到,大如碗口的花朵从树顶一直缀到树根,像挂满了好看的彩球,有种说不出的喜庆。
听说这种木本的茶花,只有大理才有,这真是大理人的福份。
也有人从苍山上采下山茶花来,花枝不大,也没什么形状,但经过雪风吹过,雪水浸过的花儿,叶子是油绿绿的,花朵柔韧肥厚,似乎全然没有把风雪放在心上,咧着嘴笑开了,有一种山民般的天然纯真,是大理最好的花儿。
【第3句】:“苍山雪” 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
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
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在载雪。
苍山花卉,品种繁多。
云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 、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苍山都寻找得到踪迹。
大理苍山小径曲折险峭,过去上苍山探奇揽胜攀爬十分困难。
现有游览索道坐着上山。
如果你不愿乘坐缆车上山的话,也可在古镇上租马匹上下山, 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
【第4句】:“洱海月” 洱海的水,透明度较高,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地涌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洱海月色,令人惊叹。
天空极蓝,星光虽然暗淡,但是星星点点,缀满天庭。
洱海古称叶榆泽,因形如人耳而得名洱海。
夜晚的洱海更加妩媚迷人。
抬头望天上之月,低头看水中之月。
一首歌中唱到:”天上有个月亮,水中有个月亮……”这美丽的景色,在洱海的月夜更加体会深刻。
身临其境之际,仰望夜空,玉镜高悬,俯视洱海,玉镜漂浮,惊叹不已的同时,也为人间天上之佳景而感叹不已。
拓展资料:出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六》滇游日记二十六 作者:徐弘祖初十日雨止而余寒犹在,四山雪色照人。
迨饭而担夫逸去暗中走掉,刘君乃令人觅小舟于江岸之西覆钟山下,另觅夫肩行李从陆行,言西山下有湖可游,欲与余同泛乘舟也。
盖中所当弥苴佉江出峡之始,其地平沃,居屯甚盛,筑堤导江,为中流所;东山之下,有水自焦石洞下,沿东山经龙王庙前,汇为东湖,流为闷地江今名永安江,是为东流所;西山之下,有水自钟山石穴中,东出为绿玉池,南流为罗莳江今罗时江,是为西流所。
故其地亦有三江之名。
然练城之三江合流,此所之三江分流,虽同南行注洱海,而未尝相入也。
余与刘君先西过大石梁,乃跨弥苴佉江上者。
西行塍中一里,有桥跨小溪上,即罗莳江也。
桥之北,水塘潋滟liànyàn水满波连之状,青蒲蒙茸;桥之南,溪流如线,蛇行两畦间。
因踞桥待舟,北望梅花村绿玉池在里外,而隔浦路湿,舟至便行,竟不及北探也。
此地名中所,东山之东,罗川之上,亦有中所,乃即此地之分屯也,余昔自鸡山西下所托宿处。
大约此地正东与鸡鸣寺,西与凤羽舍上盘相对,但各间相隔一山脊耳。
桥西诸山皆土,而峭削殊甚,时多崩圮。
钟山峙桥西北,溪始峙桥正西,盖钟山突而东,溪始环而西。
溪始之上,有水一围,汇绝顶间,东南坠峡而下,高挈qiè统领众流之祖,故以“溪始”名。
下舟,随溪遵其东麓南行。
两旁塍低于溪,壅yōng填塞修筑岸行水于中,其流虽小而急。
此处小舟如叶,止受三人。
其中弥苴佉江似可通大舟,而流急莫从。
二里,则两岸渐平,而走沙中壅,舟胶搁浅不前。
刘君与余乃登岸行陇,舟人乃凌波曳舟。
五里,乃复下舟。
少曲而西,半里,遂南挺而下湖。
湖中菱蒲泛泛,多有连芜为畦,植柳为岸,而结庐于中者。
汀水边平地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yǎn画彩色杂陈的画,翛翛xiāoxiāo风景天成,无拘无束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湖中渚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罂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
三里湖尽,西南瞻邓川州治当山腋曲间,居庐不甚盛而无城,其右有崩峡倒冲之;昔年迁于德源城,以艰于水,复还故处。
大路在湖之东,弥苴佉江西岸,若由陆路行,不复知此中有湖,并湖中有此景也。
又南行港间一里余,有路自东横亘于西山,即达州治之通道也。
堤之下,连架三桥以泄水。
舟由堤北东行,一里,穿桥而南。
又半里,有小桥曰三条桥,即北从中所来之大道也。
水穿桥东,路度桥南,俱南向行。
初约顾仆以行李待此而不在,刘君临岐跼同局蹐不安之状。
时已过午,腹馁,余挥手别刘君,令速返。
余遵大道南行,始见路东有小山横亘坞中,若当门之槛,截坞而出者,是为德源城,盖古迹也。
按《志》,昔六诏未一,南诏廷五诏长为星回会,邓睒诏之妻劝夫莫往,曰:“此诈也,必有变。
”以铁环约夫臂而行。
后五诏俱焚死,遗尸莫辨,独邓睒以臂约认之还。
后有欲强妻之,复以计诒之,得自尽,不为所污。
故后人以德源旌之。
山横坞中不甚高,而东西两端,各不属于大山。
山之西,与卧牛相夹,则罗莳江与邓川驿路从之;山之东,与西山湾山相夹,则弥苴佉、闷地二江从之。
南三里,从其西峡傍卧牛山东突之嘴行。
卧牛山者,邓川东下南砂之臂也,一大峰,一小峰,相属而下,大者名卧牛,小者名象山;土人以象小而牛大,今俱呼为象山云。
凑峡之间,有数十家当道,是为邓川驿。
过驿一里,上盘西山之嘴,始追及仆担。
遂南望洱海直上关而北,而德源横亘之南,尚有平畴,南接海滨。
德源山之东,大山南下之脊,至是亦低伏东转,而直接海东大山。
盖万里之脉,至洱海之北而始低渡云。
由嘴南仍依西山南下,二里,下度一峡口,其峡自西山出,横涉之面南上坡间。
又二里,有坊当道,逾坡南行,始与洱海近。
共五里,西山之坡,东向而突海中,是为龙王庙。
南崖之下,有油鱼洞,西山腋中,有十里香奇树,皆为此中奇胜。
而南瞻沙坪,去坡一里而遥,急令仆担先觅寓具餐,余并探此而后中食。
乃从大路东半里,下至海崖。
其庙东临大海,有渔户数家居庙中,庙前一坑下坠,架石度其上如桥。
从石南坠坑下丈余,其坑南北横二丈,东西阔八尺,其下再嵌而下,则水贯峡底,小鱼千万头,杂沓于内。
渔人见余至,取饭一掌撒,则群从而嘬即鱼儿咬吃之。
盖其下亦有细穴潜通洱海,但无大鱼,不过如指者耳。
油鱼洞在庙崖曲之间,水石交薄,崖内逊向内凹而抱水,东向如玦,崖下插水中,崆峒透漏。
每年八月十五,有小鱼出其中,大亦如指,而周身俱油,为此中第一味,过十月,复乌有矣。
崖之后,石耸片如芙蓉裂瓣,从其隙下窥之,多有水漱其底,盖其下皆潜通也。
稍西上,有中洼之岩当路左,其东崖漱根,亦有水外通,与海波同为消长焉。
从其侧交大路而西逾坡,不得路,望所谓三家村者,尚隔一箐qìng大竹林踞西峡间。
乃西半里,越坡而下,又西半里,涉箐而上,乃沿西山南向而趋,一里,渐得路,转入西腋,半里,抵三家村。
问老妪,指奇树在村后田间。
又半里,至其下。
其树高临深岸,而南干半空,矗然挺立,大不及省城土主庙奇树之半,而叶亦差小。
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但开时香闻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所未闻也。
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上关以此花著。
按志,榆城异产有木莲花,而不注何地,然他处亦不闻,岂即此耶
花自正月抵二月终乃谢,时已无余瓣,不能闻香见色,惟抚其本辨其叶而已。
乃从村南下坡,共东南二里而至沙坪,聚落夹衢。
入邸舍,晚餐已熟。
而刘君所倩担夫已去,乃别倩为早行计。
十一日早炊,平明,夫至乃行。
由沙坪而南,一里余,西山之支,又横突而东,是为龙首关,盖点苍山北界之第一峰也。
凤羽南行,度花甸哨南岭而东北转者,为龙王庙后诸山,迤逦从邓川之卧牛溪始,而北尽于天马,南峙者为点苍,而东垂北顾,实始于此,所以谓之“尤首”。
《一统志》到点苍十九峰次第,自南而北,则是反以龙尾为首也。
当山垂海错之外,巩城当道,为榆城北门锁钥,俗谓之上关,以据洱海上流也。
入城北门,半里出南门,乃依点苍东麓南行。
高眺西峰,多坠坑而下,盖后如列屏,前如连袂,所谓十九峰者,皆如五老比肩,而中坠为坑者也。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蛱蝶蝴蝶中之一类,蛱jiá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形态生动,其状酷肖,与生蝶真正的蛱蝶无异。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蛱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然龙首南北相距不出数里,有此二奇葩,一恨于已落,一恨于未蕊即开花,皆不过一月而各不相遇。
乃折其枝、图其叶而后行。
已望见山北第二峡,其口对逼如门,相去不远,乃北上蹑之。
始无路,二里,近峡南,乃得东来之道,缘之西向上跻,其坡甚峻。
路有樵者,问何往,余以寻山对。
一人曰:“此路从峡南直上,乃樵道,无他奇。
南峡中有古佛洞甚异,但悬崖绝壁,恐不能行,无引者亦不能识。
”又一老人欣然曰:“君既万里而来,不为险阻,余何难前导。
”余乃解长衣,并所折蛱蝶枝,负之行。
共西上者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上者三里,复西向悬跻。
又二里,竟凌南峡之上,乃第三峡也。
于是缘峡上西行,上下皆危崖绝壁,积雪皑皑,当石崖间,旭日映之,光艳夺日。
下瞰南峰,与崖又骈峙成峡,其内坠壑深杳,其外东临大道,有居庐当其平豁之口,甚盛。
以此崖南下俱削石,故必向北坡上,而南转西入也。
又西上二里,崖石愈巀嶪jiéyè高峻,对崖亦穹环骈绕,盖前犹下崖相对,而至此则上峰俱回合矣。
又上一里,盘崖渐北,一石横庋足下,而上崖飞骞刺空,下崖倒影无底。
导者言:“上崖腋间,有洞曰大水,下崖腋间,有洞曰古佛。
”而四睇皆无路。
导者曰:“此庋石昔从上崖坠下,横压下洞之上,路为之塞。
”遂由庋石之西,攀枝直坠,其下果有门南向,而上不能见也。
门若裂罅,高而不阔,中分三层。
下层坠若眢yuān干枯井,俯窥杳黑而不见其底,昔曾置级以下,煹gòu举火灯而入甚深,今级废灯无,不能下矣。
中层分瓣排棂,内深三丈,石润而洁,洞狭而朗,如披帷践榭,坐其内,随峡引眺,正遥对海光;而洞门之上,有中垂之石,俨如龙首倒悬,宝络丝线中挂。
上层在中洞右崖之后,盘空上透,望颇窈窕yǎotiǎo深远,而中洞两崖中削,内无从上。
其前门夹处,两崖中凑,左崖前削,石痕如猴,少wán其端,首大如卵,可践猴首,飞度右崖,以入上洞。
但右崖欹侧,左崖虽中悬二尺余,手无他援,而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昔有横板之度,而今无从觅。
余宛转久之,不得度而下。
导者言:“数年前一僧栖此崖间,多置佛,故以‘古佛’名,自僧去佛移,其叠级架梯,亦废无存,今遂不觉闭塞。
”余谓不闭塞不奇也。
乃复上庋石,从其门扪崖上。
崖亦进隙成门,门亦南向,高而不阔,与下洞同,但无其层叠之异。
左石片下垂,击之作钟敲声
北向入三丈,峡穷而蹑之上,有洼当后壁之半,外耸石片,中如齑jī细粉臼,以手摸之,内圆而底平,乃天成贮泉之器也。
其上有白痕自洞顶下垂中,如玉龙倒影,乃滴水之痕臼侧有白磁一,乃昔人置以饮水者。
观玩既久,乃复下庋石。
导者乃取樵后峡去,余乃仍循崖东下。
三思,当南崖之口,路将转北,见其侧亦有小岐,东向草石间,可免北行之迂,乃随之下。
其下甚峻,路屡断屡续。
东下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下三里,乃及麓,渡东出之涧。
涧南有巨石高穹,牧者多踞其上,见余自北崖下,争觇眺之,不知为何许人也。
又南一里半,及周城村后,乃东出半里,入夹路之衢,则龙首关来大道也。
时腹已馁,问去榆城道尚六十里,亟竭蹶而趋。
遥望洱海东湾,苍山西列,十九峰虽比肩连袂,而大势又中分两重。
北重自龙首而南至洪圭,其支东拖而出,又从洪圭后再起为南重,自无为而南至龙尾关,其支乃尽。
洪圭之后,即有峡西北通花甸;洪圭之前,其支东出者为某村,又东错而直瞰洱海中,为鹅鼻嘴,即罗刹石也。
不特山从此叠两重,而海亦界为两重焉。
十三里,过某村之西,西瞻有路登山,为花甸道,东瞻某村,居庐甚富。
又南逾东拖之冈,四里,过二铺,又十五里而过头铺,又十三里而至三塔寺。
入大空山房,则何巢阿同其幼子相望于门。
僧觉宗出酒沃饥而后饭。
夜间巢阿出寺,徘徊塔下,踞桥而坐,松阴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间,令人神思悄然。
二年级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日月潭说什么
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长约35千米。
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重峦迭嶂,潭水碧波晶莹,湖面辽阔,群峰倒映湖中,优美如画。
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相映成趣,更是优雅宁静,富有诗情画意。
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旅游景点:文武庙 孔雀园 日月涌泉 玄光寺 慈恩塔 涵碧楼 拉鲁岛 伊达邵社区 水社游客中心
【第1句】:日月潭的美景,值得用最缓慢的步伐好好欣赏。
在水社码头至向山游客中心的单车路线,被选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车道。
全长约3公里,沿著日月潭的边沿搭建,可以边骑车边饱览明媚的湖光,是一条台湾极美的自行车道路线。
【第2句】:沿途会经过同心桥,一旁有个漂亮的区域,是专门设计让游客休息的,而且是精心规划的水滨婚纱广场,美景如画的日月潭吸引了许许多多拍婚纱照的新人。
台湾极富盛名的旅游摄影就常来此取景拍摄。
【第3句】:在广场旁设有一个小沙滩,让游客可以亲近日月潭的湖水。
要一篇读书的读后感400字左右
《鲁滨逊漂》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述了主人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暴风雨的袭击,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
他被漂到了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助及孤独,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孤岛上生活下去,但是他却又不断地安慰自己,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并且找到了许多生活的乐趣,在他渐渐淡忘要回到文明社会中去的时候,他却得到了获救的机会……在故事中,坚强不屈的鲁滨逊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废船上找到的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种起了麦谷,还饲养了动物,完成了生活基本所需。
他在这个过程中也遭到了困难和挫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例如,他那个有两层围墙的房子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谷的时候,由于播种的时候,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为了挖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鲁滨逊又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为了做一个能煮汤的锅,他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办法,也失败了无数次,才研究出制作方法;但是,这一切的困难都被鲁滨逊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征服了。
这个孤岛上的每一样鲁滨逊亲手制成的东西,都凝聚着他所有的心血,他也会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成功而高兴的无法形容。
每当我看到这些片段,我内心中的感觉简直不能只用一个“佩服”所来形容,我真真正正地被鲁滨逊征服得五体投地。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大开了一次眼界,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只要我们像鲁滨逊一样,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缩,有他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有求生的信念,有什么事情我们不会成功呢
又有什么事情能比鲁滨逊的遭遇更糟呢
现在的我们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的道理。
紫冒山有多高
海拔443米 紫帽山位城区西南边,与清、朋山、罗号称“泉州四”。
有凌霄塔、金粟洞等名胜,以及宋、明石刻数十方椐传山中藏有99方不同字体的“心”字石刻。
紫帽山脉,山岳层迭起伏,有的峻峭参天,有的蜿蜒含蓄,有的玲珑如玉,有的回顾生媚。
山间高崖飞瀑,泉水叮当。
山下紫湖、紫溪诸湖泊碧波荡漾,或宽或窄,曲折回旋,风韵有致。
沿湖四周山坡野地,龙眼、荔枝、杨梅、柿子诸多果树,浓荫蔽空,郁郁苍苍。
山下村落稀少,幽静宁谧,远离市嚣,空气清新。
置身此间,世外桃源之感油然而生。
山中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
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有历代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
而遍布于山中,形体各异的百处“心”字石刻,更是我国的文物奇观。
在登山沿路的岩石上,散布着许多不同的“心”字石刻.这些“心”字石刻于何时,无从稽考.民间相传紫帽山上的“心”字石共有一百方,谁能找到这一百方“心”字石刻,就能成仙.据紫帽山金粟洞现住持释心定说,他多年来满山寻觅,发现尚存的“心”字石仍有七十四方. “心”字石刻在各地不少佛寺或道观中常有出现.而福建南部在明代已透渐形成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明末莆田人林龙江成为俗称“三一教”的教主,影响很大.泉、莆一带三教合一的寺庙很不少。
紫帽山现存的“心”字石,写法各有不同,儒、道、释三大宗教各有不同解释,使人领悟出不同的意境.有人认为,紫帽山上的“心”字石是以道教为主的三教合一的石刻,不同结构和题词的“心”字石各有不同含义. 紫帽山南侧有座小山叫铁灶山(古称秀林山〉,山上怪石林立,其中有因形似而被称为“飞狮石”的,有三块巨石上,分别浮躁了三尊佛像,又有一些岩石则刻着佛教的经偈,还有一块直立的石壁上,刻有“佛国”两个大字.在这样一座只有几十米高的小山上,竟有这么多佛像浮雕、刻经和摩崖石刻,因此有“铁灶山佛国”之称。
麻烦采纳,谢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