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哲庄坝纪念碑的导游词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为怀特岛的二战纪念碑写一段导游词。

怀特岛是那啊,漂亮嘛

山门纪念碑导游词300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纪念碑。

纪念碑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齐康教授,他设计独到,别出心裁,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不用碑顶,没有碑帽,碑身成为一把直耸云霄的刺刀。

所以这块纪念碑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刺刀”。

纪念碑由主碑和碑墙两部分组成。

主碑呈利刃形,高27米,由墨绿色惠安石贴面,钨金般锃亮,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势。

碑墙呈书卷状,用乳白色花岗岩贴面,寓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了新的篇章。

碑墙上“纪念碑”9个阴镌镏金大字由原副委员长题写。

、江苏省委、省政府联撰的碑文共727个字,由著名书法家仲贞子先生用魏碑体收写。

碑前600平方米的开阔地用中空形水泥方块铺设,天鹅绒草皮植于其中,无数方块春绿秋黄,犹如从空中俯瞰苏中广阔田园的春华秋色。

这座闪亮的纪念碑,记载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46年6月,全面发动了内战。

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第一绥靖区司令,指挥五个师大举侵犯我苏中解放区。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部队从7月13日到8月17日短短的一个多月,连续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北、如(皋)黄(桥)打了七仗,仗仗皆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战七捷”。

这场战役,我军以3万兵力抵御了12万装备精良的反动军队,歼敌

【第5句】:3万,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七战七捷纪念碑”高27米,碑文727个字,纪念碑落成仪式于1988年5月17日举行,这里面的数字“7”,是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领导机关的刻意安排:七战七捷击鼓开战之月和胜利收兵之日也都是“7”;以纪念碑为基准,向南七七四百九十米处的海安烈士陵园,安葬着粟裕将军的骨灰;向东770米处有一座21层的新世纪大厦;向西770处米有一座28层的建工大厦,两座大厦共七七四十九层。

有人说,这不是高楼,而是粟裕将军竖起的两个大拇指,一是赞誉当年苏中战役中支前民众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是夸奖如今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在苏中率先崛起而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海安人民。

还有人说,这些“7”以及“7”倍数的数字,是一种天意。

当然,这纯粹是巧合,民众的说法近乎牵强,甚至有点玄乎。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不容置疑:“七战七捷”这座丰碑,连同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已经深深地印在海安人民的心中,并将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如今,苏中七战七捷的硝烟早已弥散,然而,目睹这把闪亮的“刺刀”,人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先烈们。

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七战七捷纪念碑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以巨型刺刀为特征的七战七捷这座旷世丰碑,不仅给苏中人民带来了荣耀,也给海安这座文明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问谁有新建成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导游词?

时间:1947年3月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打响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 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 ,对国 民 党军进行的山地进攻战役 。

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国民党军集中了24个整编师共60个旅约45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徐州设立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

其中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为17个师43个旅约20万人;以其精锐的整编第

【第11句】:第74师和第五军为骨干编成 3 个兵团,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与其决战或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曾多次定下歼灭国民党军的决心 ,除 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整编第72师主力外 ,均因其密集靠拢行动谨慎而未能实现。

针对上述情况 ,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 ,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

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遵照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 ,把主力后撤至莱芜 、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

蒋介石、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3个兵团向博山 、沂水一线疾进 。

担负右翼进攻任务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第二、第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

【第25句】:第83师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 。

企图乘隙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七军及整编第48师北犯沂水,策应整编第74师作战;以整编第65师担任蒙阴防御。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心集中主力5个纵队东移 ,歼灭整编第 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山区。

经过

【第13句】:14日的猛烈攻击,15日形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四面包围。

激战至16日上午,全歼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此役,在国民党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给以迎头痛击,歼灭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等部

【第3句】:2万余人,震惊了国民党军内部,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

孟良崮战役的结果,解放军共歼灭32000多国民党军,其中毙伤13000多人,俘虏19000多人。

战役中解放军方面也损失很大,共损失12000多人,其中牺牲6000余人,并有最高级别将领第10纵司令谢祥军在战斗中阵亡。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我军歼敌3万余人,国民党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阵亡。

张灵甫究竟怎么死的

蒋介石说是“自杀成仁”,我军称张灵甫被“乱枪击毙”。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我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

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我山东根据地扑来。

陈毅司令员率领我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敌军司令顾祝同见我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

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他打我,我不打他

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

”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

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

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

在江西高安战役中张灵甫一条腿被炸断,送往香港治疗后安上了橡皮假腿。

此人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

” 华东野战军领导全面分析了敌我态势后认为,我主力正位于坦埠及其两侧地区,可出奇不意集结数倍于敌的兵力加以围歼,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

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

【第1句】: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74师纵深,割断了74师与其他蒋军的联系。

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

【第1句】:第

【第6句】: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

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

陈毅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援敌,同时根据战场情况,重新调整部署,1纵从西,4纵从北,6纵从南,8纵从东,9纵从东北,5个纵队同时对74师发起了总攻。

敌人负隅顽抗。

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战况非常激烈。

我华东野战军23师夺取万泉山后,立即向74师中心阵地猛扑。

副师长戴文贤从师警卫排和部分连队中,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突击小组。

时任23师69团1营2连班长的葛兆田有幸入选,并担任主攻。

每个突击小组7人,轮番冲锋,猛攻张灵甫的指挥部。

不料,前几个小组都失败了。

葛兆田一挽袖子,跟着副连长冲了上去。

张灵甫的指挥部是在一座山崖根儿里,前面用石头垒了道石墙以防流弹。

等葛兆田冲上来,只剩下他、副连长和一名战士。

葛兆田持枪高喊:“1营在东,2营在西,3营堵正面,告诉他们缴枪不杀,谁动打死谁

”这时听见敌军指挥部里有人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一群官兵随即从指挥部里走了出来。

走在最前头的一个军官见只有3名解放军战士,端起冲锋枪就扫。

这时副连长受了重伤。

葛兆田一下子火了,也抱起冲锋枪“嘟嘟嘟”一梭子。

这名军官和一串敌军士兵应声倒地,余下的敌人赶紧高喊:“别打别打,我们真投降

”葛兆田厉声命令:“一个一个地出来,把枪扔在门口

”待敌人全部走出后他数了数,一共83人。

这时,葛兆田走过去看那个被打死的军官,身材高大,肩上有两颗将星,胸前还缀满了勋章。

当山风掀起他的裤管时,葛兆田发现他的一条腿是橡皮假腿。

当时葛兆田也闹不清他是谁,心想反正这个官儿小不了。

正在这时,副师长戴文贤率领后续部队冲了上来,一见躺在地上的敌军官,问道:“这个军官是谁打死的

”葛兆田还以为要受表扬,便得意地回答说:“我打死的。

”不料,戴副师长发了火:“你为什么打死他

我要处分你

”葛兆田也来了犟脾气,一拧脖子说:“他打我,我不打他

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

”戴副师长也不好再说什么,对他说:“那好,你先把俘虏押下去吧

” 张灵甫的卫兵说:“你打死的那个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张灵甫。

”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

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

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 战后,葛兆田听说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没有被活捉,而且他还知道了张灵甫有一条腿是橡皮假腿,是在江西高安战役中被炸断的。

葛兆田这时猛然想起,他打死的那个有橡皮假腿的敌军官是不是就是张灵甫

但他又想起了戴副师长的话,怕受处分,再加上战事紧张,顾不及多想,所以就把这个疑团藏在了心底。

在葛兆田抓获的俘虏中有一个叫朱凡友的,是张灵甫的卫兵。

孟良崮战役后朱凡友当即参加了解放军,和葛兆田成了亲密战友。

两人同在一个班,一同打到上海,打过鸭绿江,最后一同驻防内长山要塞区。

闲时一说起孟良崮战役来,朱凡友就说:“那时你真厉害,一打枪吓得我们都麻了腿儿。

”葛兆田说:“谁叫你们不投降

”朱凡友对他说:“那天你打死的那个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张灵甫,怎么不向上级反映一下

”葛兆田听了,才知道自己果真打死了张灵甫,藏在心中多年的谜团终于揭开了,但是心中仍想不明白,当时为何戴副师长说:“你为什么打死他

我要处分你

”于是,张灵甫被击毙的真相深藏在老人的记忆里。

对于张灵甫的死,当年国民党方面为了稳定军心,曾大张旗鼓地宣扬张灵甫是“杀身成仁,为党尽忠”,说什么“灵甫见大势难支,乃召集各部长官至山岩指挥所当众宣誓,决心以死报国,然后率部从容步出指挥所,自杀成仁”。

蒋介石更在其《痛悼74师檄文》中说该师“饮水断绝,粮弹绝尽,全师孤立,四面受敌,即在阵地相率自戮者计有师长张灵甫等高级将领20余人,悲壮惨烈”。

急求辽沈战役纪念馆导游词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

锦州地处东北的咽喉要道,依山傍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南至辽宁西部、北至沈阳、长春等地的千里战线上,同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国共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万之众。

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

历时52个日日夜夜(140天),共歼灭敌人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此,开国领袖毛泽东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

1988年10月辽沈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新馆落成开放,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的馆名。

2002年11月由国家、省、市投资6000万元对纪念馆又进行整修和扩建,权力打造“红色基地”,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区,2004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展到18万平方米。

我们从云飞街向北过铁路双桥洞,就可看到一组具有现代气息的三个巨石方块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这就是中国的“凯旋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胜利之门。

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最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V”,是胜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三块巨石形状既有门的功能,又有城市雕塑的强烈视觉效果,还兼有建筑物的功能,该工程是由辽宁省建筑设计院设计而成的,设计人员引用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皇宫和皇陵的设计理念,从南到北,从低到高,以纪念馆建筑主体和纪念塔为中轴线,使游客在进入景区的时候有一种纵深感,对纪念塔产生了一种崇敬和高尚的思想感受,造成波澜起伏之情。

穿过胜利之门,大家就可踏上了纪念馆园区的胜利之路,园区的地面是采用花岗岩铺设象征人民军队是从大山内长出的石头,坚硬,勇敢。

而从南大门到纪念塔一共经历104个台阶,则意味着辽沈战役经历了104天。

经过了胜利之路,我们来到了提升广场,提升广场把位于中轴线上的南园和北园完整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起到了引线穿珠的特殊作用(立交平台长600米)。

提升广场中间地面采用玻璃钢制透明地面,上雕刻着国旗上的5颗五角星,游人在上面可透视广场下面的马路,两侧的玻璃墙壁上刻着10枚奖章,一侧为解放勋章、解放奖章、毛泽东奖章、艰苦奋斗奖章、模范奖章,另一侧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章、解放东北纪念章、朱德奖章、英雄奖章、勇敢奖章。

烈士名录墙座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

主体由花岗岩方石砌成,碑面镶贴黑色磨光花岗岩板,烈士碑廊高为

【第2句】:5米,长为2

【第58句】:99米。

分首碑、主体碑、尾碑三部分。

主体碑铭刻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

按《东北解放战争烈士名录》共有5万多名,去掉当年牺牲重名的烈士,实刻47100多位。

名录为魏碑体。

名字总体按19

【第45句】:19

【第46句】:19

【第47句】:19

【第48句】:年和姓氏比划顺序排列,外国籍和女同志有标注。

尾碑为彭真和伍修权的亲笔题词。

“后记”为捐资单位名称及捐款数额 辽沈战役纪念塔是纪念馆园区中心建筑物,1957年2月落成。

塔身高8米,为花岗岩砌筑;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战士全身塑像,高6米,重18吨。

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

塔身两侧是长

【第8句】:8米、高

【第2句】:4米的花岗岩高浮雕群像,表现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的战斗场面。

塔座

【第91句】:5平方米。

塔后

【第4句】:2米处立有一方纪念碑即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高

【第2句】:3米、宽

【第5句】:2米,灰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文。

朱瑞将军雕像建于1991年11月2日,座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西侧60米处,占地面积95平方米。

由鲁迅美术学院贺中令教授设计。

通体由花岗岩建造,长

【第8句】:4米、高

【第3句】:6米、宽

【第2句】:1米。

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

【第2句】: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

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的生平简介。

朱瑞将军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84年在辽沈战役攻打义县战斗中牺牲,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

三层踏步的石台阶基座,将炮车碑托起,雄伟地象征着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压倒敌人的气势。

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

梁士英、张士毅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

两位烈士墓的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为花岗岩结构,长

【第3句】:2米、宽

【第2句】:4米、高0.7米。

北立墓碑,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

墓地呈扇形,周围环以苍松。

梁士英墓为衣冠冢,张士毅墓为尸骨墓 馆藏文物11000多件,包括彭真的公文包和陈云的棉背心等国家文物23件。

其中,再现“攻克锦州”宏大战争场面的全景画馆为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被誉为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2001年世界全景画中国年会期间,外国专家专程来锦考察,并称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全景画是世界一流水平。

新馆开馆15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景画面长1

【第22句】:22米,高

【第16句】:1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量达4吨。

刘伯承纪念馆导游词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地处开县县城盛山公园内,于1992年12月4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通过两次改扩建,纪念馆现占地60亩,由主展馆和东西部景区组成。

主展览馆分内外两进院落,内院为陈列布展厅,共有展厅6间,以回廊相连,外院有书画厅。

馆内的陈列布展按历史轨迹,分为“壮志英华,从戎救国”、“土地革命,屡建奇功”、“烽火抗战,尽显神威”、“解放战争,功勋卓著”、“开国元勋,再铸伟业”、“一代名师,风范千秋”等六部分,展线长达520米,陈列着珍贵图片630张,实物和文献资料358件,通过声光电科技手法,生动再现了刘伯承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

纪念馆西部景区修建了借远桥、兵法小品园、刘帅功勋柱石雕广场、流水松风馆等景观。

2010年开始建设东部景区,主要建有影视教育厅、大型军事器戒展场、元帅池等景观,改建了游客接待中心。

景区管理单位——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成立于1992年,原属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现为县委直属全额拨款六级职员单位,隶属县委宣传部管理,业务上接受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指导。

管理处领导职数设一正两副,主任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下设办公室、宣教科、文物科、安保科、财务科、故居管理所。

纪念馆和故居常年设刘伯承同志生平业绩成列展览和故居游览祭拜活动。

利用春节、“三八”、“清明”、“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和刘伯承诞辰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针对不同观众对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近三年来,共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余万人次、市级以上领导200余人次、部队官兵1万余人次

写一个(茅山)导游词

上河园  时光倒汴州,东京梦华一日游。

游友们,现在我到了开封大型民俗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熟悉中国历史和艺术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清明上河图》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图中描绘了宋代京都的繁荣生活和景象。

而清明上河园则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图中布局,采用宋代营造法式,结合现代建筑方法,按照1:1的比例复原,集中再现了原图中的风物景观和风土民情,使您“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在观看了隆重的开园仪式后,我们来到了清明上河园内,走进园内,迎面看到的是一座长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浮雕前是汉白玉巨石人像雕像《情系东京》,一代名师张择端手捧恢宏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欢迎您的到来。

接下来,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吧。

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山东诸城人,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年轻时游学京师,擅长绘画,曾任翰林图画院侍诏。

他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园》真实的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荣景象,是我们研究宋代经济,政治,风俗,建筑,科学等珍贵的历史资料。

原作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在这幅长525厘米,宽25厘米的画卷中,有各种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屋122座,船25艘,既有巨商富贾,也有街头小贩;既有城楼红桥,也有行舟路人,就连算卦先生也看得到,专家们还在店铺中发现了算盘,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器。

  清明上河园占地600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整个园区分为南苑北苑两个部分。

南苑重在表现市井生活,民俗风情;北苑重在表现皇家园林,宫廷娱乐。

园内可看景物繁多,让我们先去看看著名的虹桥吧。

  虹桥犹如一道彩虹,横悬于汴河之上,在展阅《清明上河图》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造型优美的木质拱桥,据专家研究,图中的虹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是著名的木拱桥,始建于1050年,为当时北宋京城的水路运转畅通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毁于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虹桥是按照原图建筑的。

仿虹桥跨径25米,高5米,跨度比为1:5,桥面上共设有三个行道;左右两边的为步行道,供路人行走,中间的为马道,供车马通行。

桥的两边设有四根望柱和四根9米高的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站立白鹤,可以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叉木,可以知道白鹤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了,这个就是古代的风向标。

  虹桥飞架在汴河之上,据史书记载,汴河始凿于战国时候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经济大动脉,各地所产的粮食所收的赋税,各种奇珍异果都是沿着这条河运到京城来的。

汴河对于当时的北宋可谓是立国之本。

由于舟船往来,客商众多,汴河两岸店铺林立,河中舟船如梭,一派繁荣景象。

今天的虹桥下面就是东京码头,诸位感兴趣的话,可以荡起宋式木船,饱揽北国水城的万顷碧波。

  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清明上河园南苑的讲解暂时先告一段落。

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和拍照的时间,半个小时候在原地集合,小张将带大家去参观北苑的拂云阁,宣德殿和宣和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385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